风景园林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61.13 KB
- 文档页数:4
风景园林的认识风景园林是指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人工构造和美化,创造出具有观赏价值和休闲功能的公共场所。
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也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风景园林不仅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散心放松的重要场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风景园林的认识。
风景园林作为一种人文环境,它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但同时也是高压、高密度的生活环境。
风景园林的出现为城市带来了一片绿洲,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在城市中,人们常常通过参观公园、花坛和人工湖泊等景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力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风景园林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园林文化,这些园林通过景观、建筑、雕塑等形式,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例如中国的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建筑,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而日本的庭园则以自然、简约和极致的美感而著名。
通过游览这些园林,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风景园林也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改善者。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而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公园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植被和动物,这不仅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空气,还为城市带来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风景园林也是社会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交活动也越来越少。
而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可以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聊天、健身、举办各种活动等,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散心放松的场所。
它通过打造美丽的景观、传承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交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在中国,风景园林可以说是一门既悠久又新兴的学科,我国曾创造了辉煌而又灿烂的古典园林,并被誉为世界古代园林的三大体系(西亚园林、欧洲园林、东方园林体系)中东方园林体系之代表。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学科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其名称也历经变更,如造园、园林、风景园林、园林绿化、观赏园艺、景园学、景观建筑(学)、景观学、景观设计学等,其专业内容与教学课程体系也因学校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诠释与设置。
第一节风景园林释义一、传统园林释义(一)中国传统园林释义在中国,“园林”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汉·班彪《游居赋》:“……享鸟鱼之瑞命,瞻淇澳之园林,美绿竹之猗猗,望常山之峩峩,登北岳而高游……”其中,“瞻”有瞻仰和看、观、望等义,“棋”通琪,“澳”通奥,“淇澳”理解为美好、弯曲、奥深,这类含义的“园林”己具有完备的游赏与审美对象等特征。
而“园林”一词广泛出现则见之于西晋,如西晋·张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明朝计成撰写的世界第一部造园专著《园冶》中也曾用到“园林”一词,如“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在名词发展的历史上,在“园林”之后也出现过“林泉”、“林亭”、“园池”、“亭台”等名词,但都是为游赏园林的不同称谓而已。
中国园林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悬圃(又称玄圃),其与“瑶池”被当作神话或传说在古代广为流传。
古籍《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等中有相关记载。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的园林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概括起来,中国早期的园林形式主要有圃、园、囿、苑、台、榭等几种形式。
1.圃和园圃的甲骨文是:曲、由、出,像田畦种植有苗生长之形。
园的象形字如左下所示,其表达的含义如右下文字,含义十分清晰:表示围墙、藩篱或墙垣,代表人工构筑物;表示地形的变化;为井、水面,代表水面;表示树木的枝杈。
圃一般都解释为种植蔬菜、瓜果、草木的场所,《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种菜曰圃”园是农业上栽培果蔬的场所,《说文解宇》曰:“园,所以树果也。
风景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遇。
风景园林设计: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遇的过程。
自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规模小的把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在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园林美:是一种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的或经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与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的美。
协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个性弱而共性强。
连续韵律: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排列,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关系与距离,可以无休止的连绵延长。
往往可以给人强烈的规整整齐的印象。
交替韵律:空间一开一合、一明一暗;景色有时鲜艳,有时素雅;常见如园路的铺装,用卵石、片石、水泥板、砖瓦等组成纵横交错的各种花纹图案,连续交替出现。
园林布局:根据计划规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体、内容,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思构意,对构成园林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他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静态风景:指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这种风景是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欣赏到的,因此,其观赏效果和位置之间有着内在的影响。
开朗风景:指在视域范围内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穷远处,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在很多园林风景中,开朗风景是利用提高视点位置,使视线与地面形成较大的视角来提高远景的辨别率。
闭锁风景:当游人的视线被周围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蔽时,所看到的风景。
风景园林的认识风景园林的认识风景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的结合体,它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双重属性,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展示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与建设,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风景园林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进行探讨。
首先,风景园林是指人为开发、改造与设计的自然环境,它融合了建筑、景观、水体等因素,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和观赏的场所。
风景园林的规划与建设要考虑生态、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化,还要注重功能的实用性。
通过亲近自然,人们能够感受到绿色植物的清新氧气、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欣赏到花草的绚丽色彩,从而放松身心,充实精神。
其次,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如同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文化景观,比如中国的皇家园林和日本的庭园。
在这些园林中,人们注重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模仿,力求营造出独特的景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景园林的发展逐渐趋向多样化与国际化。
现代的风景园林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公园、花园等传统形式,还涵盖了城市绿化、景区规划、休闲旅游等多个领域。
人们开始注重风景园林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通过绿地的建设和植被的配置,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风景园林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景区都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设计成为了人们流连忘返的目的地。
最后,风景园林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愈发凸显。
众所周知,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取代了绿地和宜居环境。
风景园林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一趋势,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绿地和水体的存在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还能降低环境噪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风景园林的建设还能为城市注入文化和艺术的元素,提升城市品质与氛围。
而在乡村和旅游地区,风景园林能够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促进乡村旅游和农民增收。
风景园林的概念
风景园林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人工构造和设计,营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的公共或私人空间的艺术形式。
它强调将自然和人文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富有情感和审美价值的景观环境。
风景园林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但现在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的一种设计和规划理念。
它包括了花园、公园、庭院、景观广场等各种形式的空间,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观赏和交流的场所。
在风景园林中,设计师会考虑自然地形、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工建筑、雕塑、灯光等人文要素,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手法,打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风景园林注重整体的平衡和协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注重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平衡。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和景观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风景园林是一种将自然和人文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美丽和功能性的公共或私人空间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也是人们与自然互动、欣赏和思考的重要场所。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风景园林作为美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风景园林的定义、发展历程、设计原则、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风景园林的定义风景园林是指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造景相结合,创造具有观赏、休闲、生态、文化等价值的户外空间。
它既包括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也包括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私密空间。
二、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1. 传统园林阶段:我国古代园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私家园林为主,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这一阶段的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注重意境营造。
2. 现代园林阶段: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园林应运而生。
这一阶段的园林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当代园林阶段:21世纪以来,风景园林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园林设计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可持续性,以及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三、风景园林设计原则1. 尊重自然:园林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植被、水体等要素,体现自然之美。
2. 生态环保:园林设计应遵循生态平衡原则,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
3. 人性化设计:园林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们的使用需求,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
4. 文化传承:园林设计应融入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风景园林功能特点1. 观赏价值:园林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工造景,为人们提供休闲、观赏的场所。
2. 生态价值:园林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处理等手段,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3. 社会价值:园林作为公共空间,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4. 经济价值:园林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等。
总之,风景园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风景园林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风景园林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第一节:风景园林释义一、传统园林释义(一)、中国传统园林释义在中国,“园林”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汗·班彪《游居赋》。
中国园林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悬圃(又称玄圃)。
中国早期园林形式:圃:一般都解释为种植蔬菜、瓜果、草木。
园:是农业土栽培果蔬的场所。
台:早在夏、商、周,我过就有了建筑历史。
刘向《新序·刺奢》谢:《图文解字》称:谢,“有屋也”。
孔传《书·泰誓》。
囿、范。
(二)、西方传统园林释义西方园林最早的源头可以最溯到《圣经·旧约》中的伊甸园。
西方园林(Garden、Gǎrden、jardin)园艺(horticulture)(三)、传统园林的含义园林式人们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特点以及所掌握的技术,通过利用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运用植物、山、石、水、建筑、雕塑等园林要素进行人工构筑,从而形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可以畅达心胸、抒发情怀,便于游憩、居住或者工作,时而也兼作一些生产和宗教活动的宜人环境。
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释义(一)、现代风景园林溯源1804年法国风景园林师吉恩•莫雷尔首次创造了法国合成词风景园林师(Ar-chitecte-paysagiste)。
19世纪中期,改词在法国正式流传。
1854年由路易斯•稣尔比斯•玛丽设计的布伦园林的制图上,出现了“景园林师部”印章。
Landscape和Architecture的第一次结合出现则在吉尔伯特•L迈森(Gilbert L Measone),1824年出版《意大利大画家的风景园林》。
20世纪初帕特里克•格迪斯称自己是“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Arechi-tect)。
费里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和沃克斯在19世纪60年代初或更早就承认了这一个新术语。
18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AS-LA)成立。
风景园林试讲风景园林是一门关于自然与人工环境结合的艺术,旨在创造出宜人、美丽、有意义的室外空间。
风景园林工作涉及到景观规划、植物选择、庭院设计、水景布置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就风景园林的概念、历史、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展开试讲。
首先,介绍风景园林的概念。
风景园林是一门以创造出景观的艺术和技术为主要目标的学科。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植物环境的结合来创造出美丽的室外空间,使人们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风景园林包括了公园、庭院、广场、水景等多个场所的设计和布置。
接下来,介绍风景园林的历史。
风景园林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园林,通过对大自然的模仿和创造,创造出了充满诗意和哲学意境的园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景园林的概念传播到欧洲,并在18世纪达到了巅峰。
在19世纪,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公园和庭院设计成为重要的城市规划组成部分。
如今,风景园林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美丽的景观。
然后,介绍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首先是与环境协调。
风景园林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融入自然景观,使园林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其次是人文关怀。
园林设计应当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欣赏,创造出宜人舒适的空间,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再者是生态可持续性。
园林设计应当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选择适合的植物和材料,并采取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
最后是创造独特性。
园林设计应该突出自己的独特性,通过独特的景观元素和设计手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介绍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增加,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性。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风景园林将与智能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智能化的公园和庭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此外,人们对于健康和休闲的需求也将推动风景园林设计朝向更加健康、活力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总结一下,风景园林是一门涉及景观规划、植物选择和庭院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植物环境的结合来创造出美丽的室外空间,使人们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风景园林是指以景观效果为中心,通过对地形、水系、植物等自然要素的加工、处理和表现,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一种园林艺术。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地理学、植物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风景园林的起源和发展风景园林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要开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园艺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园林美化和景观营造。
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园林,如越王勾践的寿丘园、吴王夫差的姑苏园等,这些园林体现了古代我国人对园林美的追求和理解。
在西方,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花园和庭院,如希腊的雅典卫城花园、罗马的凯撒花园等。
随着文明的交流和园艺技术的传播,园林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传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景园林体系。
二、风景园林的特点和内涵1. 美学性风景园林是一门具有强烈美学意识的艺术,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造和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要素的加工和表现,体现出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对地形、水系、植物的精心设计和搭配,使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2. 融合性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水文条件、植被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手段,如地形开挖、植物配置、水系规划等。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才能打造出优美、宜人的园林景观。
3. 文化性风景园林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园林设计和建造中,经常会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历史人物故事等,使园林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如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常常会融入一些诗词、山水画等元素,使园林更具有韵味和意境。
三、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涉及到土地规划、植物配置、景观建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风景园林介绍
风景园林是一种通过设计、规划、建造和维护户外公共空间来创建美丽和实用的景观设计艺术。
它包括设计和建造公园、花园、广场、街道和其他户外空间,旨在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憩地点,展示自然和人文景观,促进社区互动和活力。
风景园林设计师通常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素,例如地形、植物类型、景观材料和周围环境。
他们会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市政工程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工作,以确保设计符合客户需求和可行性要求。
常见的风景园林项目包括:
1. 公园和市民广场:设计和建造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活动。
2. 公共广场和露天剧场:为社区活动提供空间,如音乐会、雕塑展览和艺术节。
3. 私人花园:为私人住宅和商业建筑提供美丽的室外场所。
4. 水景设计:设置喷泉、池塘和瀑布等元素的设计,以提供视觉效果和声音感受。
5. 绿化屋顶和墙壁设计:提供新的种植方式,减少城市建筑的碳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
风景园林的目标是创造充满活力和美丽的空间,同时尊重环境和社区需求。
成功的风景园林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创意设计、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以创造一个令人愉悦、又符合需求的空间。
风景园林专业介绍风景园林专业介绍一、专业介绍1.风景园林专业是一种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艺术性行业,涵盖设计、施工、园林管护等节点,可以从多个维度开展从自然环境中构建空间环境的设计和实施。
2.这个专业的基本内容是研究自然环境的形成、设计、维护的原则,熟悉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及管理,以及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学习设计理论,结合实践,从审美、表达、现代化等方面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3.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园林绿化技术、插花技术、路灯技术、园林建筑设计、园林维护管理、不同地域的风景园林环境设计,乃至不同地域的景观学与景观规划管理法等知识。
4.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之后,学生可以经验风景用地的规划设计、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和施工,也可以从事庭院花园、社会公共绿化建设、山地绿化等方面的实践与设计管理。
二、就业方向1.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可以发展到政府机构、大型企业的园林景观规划部门和环境监测管理部门中,或者从事园林景观施工及园林护林行业等方面的工作。
2.也可以发展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绿化管理企业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或到建筑公司中担任园林景观设计师等职位。
3.还可以应用到相关行业,例如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园林景观行业从事园林景观修建与建筑景观设计、山地风景保护设计改造、主题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和施工。
三、素质要求1.有独特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感,善于观察自然环境,有独特的空间组织能力;2.要有交际能力及良好的沟通技巧,耐心良好且富有责任感,有着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能够运用软件,有良好的设计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4.有系统的现代自然学科知识,和精细的植物、岩石和全球变化的见解;5.具备把艺术的各种媒介,如色彩、线条和形状等,结合起来,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能力。
十大风景园林介绍一、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它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宏伟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建筑和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壮丽的景色。
二、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
故宫的建筑设计精美,装饰华丽,展示了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力和财富。
三、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它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以小而精致的特点而著称。
四、圆明园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但在19世纪遭到了破坏。
尽管如此,圆明园的废墟仍然展示了其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五、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它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宏伟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建筑和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壮丽的景色。
六、乌鲁木齐南山风景区乌鲁木齐南山风景区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这里有高山、峡谷、草原和湖泊,景色多样且迷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七、黄山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
它以其奇特的山峰和云海而闻名于世。
黄山的山峰陡峭而独特,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里的云海壮观且变幻莫测,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
八、庐山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是中国最美丽的山脉之一。
它以其秀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而闻名于世。
庐山有陡峭的山峰、清澈的湖泊和瀑布,还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
九、张家界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一个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而著称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有陡峭的山峰、悬崖峭壁和深谷峡谷,被誉为“鬼斧神工”。
张家界的景色壮观且独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风景园林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风景园林学作为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的综合学科,旨在创造优美、舒适、可持续的户外空间。
它涵盖了从宏观的区域规划到微观的庭院设计等多个尺度,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风景园林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基本概念1. 定义风景园林学是综合运用科学和艺术手段,研究、规划、设计、管理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应用型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营造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
2. 研究对象风景园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森林、草原等;人工景观则包括城市公园、花园、广场、校园、居住区景观等。
此外,风景园林学还关注景观的生态功能、文化价值、美学意义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关系。
3. 专业领域风景园林学主要涉及景观规划、景观设计、景观工程、景观管理等专业领域。
景观规划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区域景观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则注重微观层面的场地设计和细节设计;景观工程负责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景观作品;景观管理则包括对已建成景观的维护、管理和更新。
三、核心理论1. 生态理论生态理论是风景园林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它强调景观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主张在设计中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理论包括生态系统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生态修复理论等。
例如,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2. 美学理论美学理论在风景园林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关注景观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体验,追求景观的形式美、意境美和文化美。
美学理论包括形式美学、意境美学、文化美学等。
例如,运用对称、均衡、比例等形式美学原则可以创造出和谐优美的景观;通过营造意境可以使景观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1.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植物在充当构成要素来构建室外空间时,通过一面或多面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视线的穿透,可形成(),使该空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隐秘性。
A.封闭空间
B.半开敞空间
C.覆盖空间
D.垂直空间
2.下列建筑形式中,是将石基台座做成船型,再在上面修建亭阁楼廊而成,并做成跳板形搭桥与陆地相连,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A.长廊
B.水榭
C.石舫
D.游船
3.中国古建筑的类型和形式很多,按时代特征分类,整体造型稳重大方,屋脊屋檐中规中矩,正脊平直、翼角稍翘,装饰豪华而不繁缛的特点属于哪个时代特征建筑?()
A.汉式建筑
B.宋式建筑
C.清式建筑
D.以上都不对
4.在中国古建筑中,按封建社会时期等级制度,哪种建筑形式是仅次于庑殿建筑的一种等级。
()
A.庑殿建筑
B.歇山建筑
C.硬山悬山建筑
D.攒尖顶建筑
5.在风景园林构成要素中,()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具有交通、引导、组织空间、划分景区等功能。
A.水体
B.建筑
C.园路
D.植物
2.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园林植物规则式种植一般选枝叶茂密、树形美观、规格一致的树种,配置成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下列哪几种种植方式属于规则式种植?()
A.对植
B.列植
C.树阵
D.丛植
2.园林植物种植形式中,下列哪几种种植方式是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灵活、参差有致,形成富有自然气息的植物景观?()
A.群植
B.混植
C.树阵
D.丛植
3.在现代风景园林中,园林建筑有哪些特点?()
A.建筑形式更加灵活
B.建筑结构更加丰富
C.建筑功能更加多样
D.建筑的场所再生
4.游廊又称长廊,是供游人遮风避雨的廊道篷顶建筑,它具有可长可短、可直可曲,随形而弯、依势而曲的特点,按廊的位置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
A.爬山廊
B.水走廊
C.平地廊
D.复廊
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风景园林不断的发展、创新,从传统造园到现代风景园林,其发展趋势可以描述为:()
A.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
B.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
C.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
D.以上都不对
3.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1.歇山建筑依据屋顶形式不同,可分为尖山顶和卷棚顶两种。
Y.对
N.错
2.地形可以作为景物的背景,起到衬托主景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景深、丰富景观的层次。
Y.对
N.错
3.地形对园林景观的美学特征影响有限,对空间构成和空间感受影响也有限,但对场地的排水、小气候和其他要素的功能布局影响较大。
Y.对
N.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