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案例分析ppt
- 格式:ppt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27
1979~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介绍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
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
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
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
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
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
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
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
东路3个师沿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个师沿库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
次年1月2日,东西两路在坎大哈会师。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亦称阿富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
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并,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
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马扎里沙里夫、巴格兰、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
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
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
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 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然袭击方式大举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
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
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发动钳形攻势。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布特勒上尉的信》问题探究
阿富汗战争
2001年美国联合阿富汗北方联盟对塔利班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果: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基地组织基本被消灭. 但最近几年基地组织又大量活动,塔利班在阿富汗依然存在。
爆发原因:2001年9月11日,拉登对美国的恐怖袭击是导致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
基地组织是世界上最大,最残酷的恐怖组织,而且还是美国的死对头.在过去的几年中,拉登给美国惹了不少麻烦,美国大使馆被炸,驱逐舰被袭击,都是拉登的杰作.美国也想尽了办法想除掉他,但没有成功.
战争特点:影响广泛的战争,奇特的战争
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对阵最弱的武装,
美国用的是侦察卫星,战斗机,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最先进的武器.
塔利班有一些破旧不堪的”武器”,他引以为傲的是T-34,火箭筒.力量悬殊可见一斑.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运用的战法,他利用外交获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得到了国内的一致支持,联合了阿富汗北方联盟.美国用战斗机空袭,由北方联盟去打地面战,派遣特种部队辅助作战,从而减少了美军最怕的人员伤亡,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阵双方:美军——塔利班武装。
非对称作战战例
非对称作战是指参战方在军事力量、战略意图、作战手段等方面处于不对称的状态下进行战争。
以下是一些非对称作战的战例:
1. 阿富汗战争:塔利班以游击战的方式对抗美军和阿富汗政府军,他们使用了自杀式袭击、炸弹袭击和地雷等非常规手段进行袭击,使得阿富汗政府军和美军难以应对。
2. 伊拉克战争: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伊拉克政府军采用了非对称作战的战略,采取藏身于城市和社区中的方式进行挑战,使得美军难以区分敌我,并沉重地打击伊拉克城市居民。
3. 叙利亚内战:战争初期,反政府武装和叙利亚政府军之间的战斗是非对称的,叛军使用了自制武器以及其他通常不会出现在常规作战中的武器。
政府军则采取了轰炸和围攻城镇村庄,以削弱反对派实力的方式。
4. 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巴勒斯坦使用了自杀式袭击、燃烧弹等手段进行抵抗,以色列则采取了围攻等方式进行打击。
在这些非对称作战中,参战方均采取了不同于传统战争的作战方式,并使用了非常规手段进行冲突。
这使得冲突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应对。
实战战例:阿富汗战争之“蟒蛇”行动(美)阿富汗战争之蟒蛇行动——关于战场适应性的案例研究简介美军中央司令部前司令官托米•弗兰克斯将军在其回忆录中把蟒蛇行动称为一次绝对性的重大胜利。
而实际上,这次行动的原始作战计划在实施的第一天就遭遇了重大挫折。
蟒蛇行动于2002年3月在阿富汗东部的沙希果德峡谷地带展开,弗兰克斯将军回忆录的客观描述为本案例的研究建立了基本框架。
美军在阿富汗战争打响三个月后,开展了蟒蛇行动,欲借此清剿逃窜到沙希果德峡谷内的塔利班和基地武装分子。
为了达成此目的,美军高层精心打造了一套复杂、狡猾的作战计划,其中包括由美军和阿富汗亲美武装联合实施的锤与砧行动。
然而美军最终夺取胜利的原因却并非在于成功实施了该行动,而在于及时调整了作战计划和作战手段,调用数量远大于原计划的作战飞机,利用空中火力压制并歼灭敌军,帮助地面部队展开进攻。
美军在原始计划中预测,蟒蛇行动将只是一场3天之内即可结束的小规模战斗,但它后来却持续了17天,而且前7天的交战都很激烈。
3月2日到3月18日,蟒蛇行动从打响到最终获胜,参战部队歼敌数百,并迫使敌军残部撤离沙希果德峡谷,夺取了对峡谷的控制权。
行动中共计8人阵亡,50余人受伤。
此战获胜的关键在于:通过组建联合作战部队和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美军展现出了一种灵活的战场适应能力,足以应对任何意外和艰险。
蟒蛇行动是美军当年在阿富汗战场最后一次与敌正面交战,之后敌军便开始采用游击战术与美军周旋。
在该行动中,参战人员的大量伤亡引发了军内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战前情报评估、军队指挥体制、阿富汗盟军部队的可信度和轻步兵装备,以及空地协作对敌实施空中精确打击。
蟒蛇行动过后的几个月内,美军着手对战斗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整改,在2003年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战斗中,任何类似的错误都未再犯。
蟒蛇动作为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投入最大的一场战斗,不论是它的积极面还是消极面都对现代军事行动和国防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其形成的经验和教训应当被永远铭记。
今天给同学们讲的是信息化战争的另一个案例,阿富汗战争,同学们看封面,就知道阿富汗战争是谁打谁,美国打阿富汗,布什打本拉登,但是画面上看本拉登占主动,布什占被动,因为本拉登的排位比较高,同学们这两天知道,伊朗最近把美国的一架非常先进的无人驾驶间谍飞机给打下来了,而且损伤非常小,奥巴马说要还我,伊朗说坚决不还,美国要求归还的样子很可怜,像个乞丐一样,我们就是不还。
这事弄得很热闹。
今天我们讲讲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战争发生在十年前,它的起因就是911,今天给大家讲讲阿富汗战争的概况,战争背景,双方战略企图及经过,特点与反思。
首先给大家讲讲阿富汗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历史。
有人说讲阿富汗战争为什么讲这个,因为大家不了解阿富汗,尽管阿富汗离我们非常近,近到什么程度,几乎就是一脚踏过去。
阿富汗在哪,就在这,跨归去正好修了一条通道,历史上就这一条通道,我们可以通过去。
阿富汗往南,是巴基斯坦和伊朗。
伊朗就在这。
这个地方就是印度洋,巴西,伊拉克,这个叫叙利亚。
美国这两天正在折腾他,同时也在折腾伊朗,所以说,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重要到什么程度,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打了九年多,接近十年,前苏联为什么打阿富汗呢,因为苏联没有暖水港,一到冬天就结冰,他想打下阿富汗,崽崽伊朗和巴西弄条通道,他就可以直通印度洋。
但是苏联打下阿富汗后,和所以的侵略者一样,打进去容易,待下去难,苏联在阿富汗九年多,非常艰难,就像和当初的越南战争一样,所以苏联在89年的春天,因为自身经济的原因和美国的冷战,苏联撤出了阿富汗。
这就是当年苏联为什么打阿富汗。
这个地方一直是中国和苏联即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美国一直没办法插手,这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这是很著名的城市坎大哈,大家看通过这条通道到达中国。
同学们可能听说新疆有一些恐怖分子,很可能是通过这条通道秘密潜伏进来的。
阿富汗是非常落后的农牧业国家,他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阿富汗人口近2000万,人均年收入约150美元,加起来就是30亿。
阿富汗战争简介与分析阿富汗战争分析中文名称:阿富汗战争参战部队:塔利班、基地组织,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战争结果:逮捕、惩罚本.拉登及基地组织成员时间:2022年10月7日地点:阿富汗人物:本.拉登布什奥巴马阿富汗战争详情空袭早在2022年10月7日,美英已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与当地的北方联盟接触。
双方其后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
并在当天晚上进行空袭,攻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多个据点。
美国在首轮空袭中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武器,据美国军方公布,共动用了50支导弹、15架战机和25枚炸弹。
同时美国还在空袭时投下大量救援物资,据美国声称这是为了赈济空袭中受伤的平民。
2022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
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个大型城市。
塔利班在马扎里沙里夫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存在。
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队的阵地。
攻城南下午2时,北方联盟部队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并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机场。
战斗在4个小时后结束。
到日落时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
战斗结束后,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处决,在整个马扎里沙里夫开始出现抢劫。
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北方联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区的5个省份。
塔利班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开始瓦解。
2022年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抵达喀布尔市。
市区只有炸弹坑和焚烧过的树叶。
一组大约20人的强硬阿拉伯武装分子被发现藏身于市内的公园,随后被消灭。
森蚺行动160th SOAR空降特种团进入山区美军的卫星照片情报显示盖达组织士兵在Gardez山西面高2740米的山脉中出没,特战部队(SOF)称该区为“雷明登屏障”,展开森蚺行动(Operation Anaconda)剿灭山区。
该行动中美军采用了包围战术,首先派兵占领山谷的有利位置及阻止敌军四处逃窜,再陆空合击山谷北端扫荡敌军。
整个行动从2022年3月3日到3月19日结束。
攻城北喀布尔的陷落标志著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国的瓦解。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一、战役背景(一)九一一事件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彻底消灭制造九一一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
(二)塔利班组织和美国互不信任在战争爆发之前大约一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向塔利班政府发出最后通谍,要求他们:1.把盖达高层成员交给美国2.释放所有被监禁的外国人3.保护在阿富汗的外国记者、外交人员、支援人员4.让美国人员检查所有训练营,证实它们全部被关闭塔利班政府则拒绝与美国对话,并指与非穆斯林领袖对话是对他们的侮辱。
但他们也透过在巴基斯坦的大使馆要求美国提供证据让他们自行在伊斯兰法庭起诉拉登。
后来他们提出把拉登移送到中立国。
但乔治·布什拒绝这些条款。
(三)联合国对塔利班发出最后通牒联合国安理会在2000年12月19日要求塔利班移送拉登到美国或第三国就1998年的爆炸案接受起诉,以及关闭所有武装训练营,否则将会制裁阿富汗。
二、力量对比兵力:阿富汗方面:塔利班:活跃兵力约25,000人(2009年)阿富汗国民军:100,000人多国盟军方面:美军(非多国部队):约48,000人北约:约64,000人三、战役过程(一)空袭早在2001年10月7日,美英已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与当地的北方联盟接触。
双方其后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
并在当天晚上进行空袭,攻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多个据点。
2001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
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队的阵地。
(二)攻城南下午2时,北方联盟部队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并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机场。
战斗在4个小时后结束。
到日落时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
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北方联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区的5个省份。
塔利班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开始瓦解。
2001年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抵达喀布尔市。
(三)森蚺行动160th SOAR空降特种团进入“雷明登屏障”,展开森蚺行动(Operation Anaconda)。
制海权、制空权与国家安全——阿富汗战争结局分析从2001年10月7日美国向阿富汗塔利班宣战到12月7日塔利班放弃坎大哈并决定向阿临时政府投降,共计61天。
从纯军事角度分析,这是一场难度大但结局利落的战争。
自19世纪以来,阿富汗是大国必争但却没有那个大国可以打赢的地方。
1838年,英国以阿富汗拒绝和英缔结反对波斯和沙俄的同盟为借口,入侵阿富汗。
次年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1793-1863)弃都北逃。
8月英军攻陷喀布尔,立舒加(1816-1845)为王,此后,阿富汗人展开游击战争,迫使英国于1841年12月签订撤军条约;次年英军复克喀布尔,再遭重创后彻底退出阿富汗。
1878年11月英国以阿富汗拒绝接受其保护而投靠俄国为借口,二次出兵阿富汗,迫使阿富汗于次年5月与之签订《甘达马克条约》,9月阿富汗人民起义并开展游击战争,迫使英军于1881年退出阿富汗。
1919年阿富汗国王阿马努拉即位后,致信英印总督,要求废除英国的外交控制权,英国拒绝并于同年5月出兵阿富汗,阿人民奋起反抗。
8月双方缔结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
1979年12月苏联因不满阿富汗阿明政权,出兵阿富汗并占领喀布尔。
在阿富汗人民的激烈反抗下,1986年7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从阿分批撤军。
英国和苏联是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之前的两个世界极的霸权国家。
英国三次出兵阿富汗,除最后一次是当年议和外,其他两次作战时间均在三年之上,且英方损兵折将却无功而返。
苏联依靠其强大的常规作战力量,在阿富汗进行了为时六年的持久战,结果阿富汗战场成了苏联的“坟场”。
如果将英国和苏联在阿进行的这几场战争,与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作一比较,会觉得他们失败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从拿破仑入侵俄国到美国入侵越南,再到勃列日涅夫出兵阿富汗,人民战争都无一例外地是大国入侵者的坟场。
但如果再将这些发生传统战争与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相比较,人们也许会说,这是因为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离海太近,没有多少海上力量,而它们面临的对手又是具有强大海上作战力量的美国。
1988年4月14日,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日内瓦协议。
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
1989年2月15日,苏联政府就从阿富汗撤军结束发表声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已经结束,这一行动完全符合日内瓦协议。
总结:从政治的角度来讲,苏军入侵阿富汗,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武装干涉行为,是无可辩驳的侵略行径,是践踏它国主权的行为,同时也遭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的谴责;苏联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并连累了苏联本不坚实的经济基础,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
但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苏军在阿富汗的战役战术方法、武器使用方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依然是军事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简介: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标志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
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驻阿韩军在2007年发生韩国人质被绑架事件后撤离阿富汗)。
当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彻底消灭制造九一一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之时,有眼光的战略家们都认为美国无疑会赢得这场战争。
评价;战争的一方是军力超强,得道多助的美国;另一方是坚信自己的极端主义是人类摆脱一切苦难走向幸福天堂惟一正确道路,失道寡助的塔利班政权,其结果如泰山压顶一样毫无悬念。
阶段的转变使战争告别了科幻方式,向传统方式回归,但人们受制于美军在远距离打击时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威力,普遍认为在地面战争中,美军将风卷残云地迅速完成清剿恐怖势力的任务,拉登等恐怖组织的头子将被一一抓获,像二战战犯那样接受正义的审判。
现实的变化总是超出人们的想象。
对阿富汗战争的浅析学院:农学院学号:***********姓名:***阿富汗战争在历史上有两次,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1979年,是指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
这次入侵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2001年,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盖达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为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著反恐战争的开始。
联军官方指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盖达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
美国发动的以9·11事件为直接导因的阿富汗战争,既是一场反恐怖战争,也是一场由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长期互存偏见而引发的一定范围的文明冲突;恐怖与反恐怖只是其表现形式。
美俄等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积极合作实际是出于反恐怖的共同需要所促生的策略之举,它并未使相互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全面化解,所谓“后冷战”结束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
阿富汗战争中有限的国际合作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多年来所奉行的单边主义,但它将使美国今后在单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选择问题上更为实用和灵活,分别或合并使用二者。
阿富汗战争也将使反恐怖及其国际意义成为美国今后推行新干涉主义的新的“正当理由”。
9·11事件的发生使全球反恐怖问题备受关注,人们的目光也为随之而来的阿富汗战争所吸引。
随着塔利班政权的垮台和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成立,阿富汗战争已进入尾声,但人们对反恐怖问题和这场战争的议论并未结束,它的影响似乎才刚刚开始。
阿富汗战争究竟是否是文明的冲突,是否意味着后冷战时代的结束和单边主义的抛弃,可谓见仁见智。
一、阿富汗战争是以反恐怖形式表现出来的文明的冲突阿富汗战争的直接起因是9·11事件,因而阿富汗战争作为一种对恐怖分子的报复行动,无疑是一场反恐怖战争。
但它在事实上又不仅仅是一场反恐怖战争,而且是由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偏见引发的以恐怖与反恐怖形式表现出来的文明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