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的天保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介绍(天保工程系统功能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23
3S复习资料一、概念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叠置分析:通过将同一地区若干个不同数据层相叠置,不仅建立新的空间数据,而且能将输入的属性数据予以合并,易于进行多条件的查询检索、地图裁剪、地图更新和土地分析等。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4、地理对象:描述一个实体的空间和属性数据以及定义一系列对实体有意义的操作函数的统一体。
5、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
6、数字地球: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
7、DEM: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9、电磁波谱: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其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10、波谱反射率:地物反射波谱是指地物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制成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
11、遥感影像:凡是只纪录各种地物电磁波大小的胶片(或相片),都称为遥感影像,在遥感中主要是指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
12、遥感图像:遥感图像,或称遥感像片,是各种传感器所获信息的产物,是遥感探测目标的信息载体。
13、主动遥感:传感器本身带有电磁波的辐射源,工作时向目标发射信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
14、全球定位系统: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电网可视化管理系统Grid Visual Management System(基于GIS的配电管理公共应用平台)产品介绍书成都致远软件有限公司2007年11月1. 背景随着“十一五”电力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城市配电网络变得更加复杂。
整个配电网设备众多,网络及电气接线复杂,用户和负荷的信息量猛增,生产运行管理等参数动态变化频繁,现有的电网运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代化城乡电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配电网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系统孤立、数据分散当前,大部分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都是以部门业务为驱动进行建设的,这势必会造成系统孤立、数据分散的现状。
数据在部门内可以做到局部共享,部门与部门之间却难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从整个电网企业的管理来看,数据普遍存在“不全面、不一致、不及时、不正确”的现象。
比如:✧生产部门不能共享营销部门的客户档案信息,会影响台区线损计算的准确程度,也难以确定停电影响的范围,更容易引发服务投诉事件。
✧调度、营销部门不能共享计划停电和故障停电的相关信息(包括故障报修信息、受影响的用户档案以及停电检修的进度信息)。
用户档案不准确、更新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停电通知书的准确送达,停电检修进度和故障报修信息的不透明也会影响客户服务中心的咨询和解释工作。
✧城市配电网络庞大、复杂,设备种类繁多,配网数据存储方式多样化(包括数据库存储、CAD图纸文档、word文档、以及原始的纸介质文档),变动后的数据不能及时更新,运行人员无法及时地查询和分析电网数据,造成配电网安全作业风险增大。
2)以“设备为主线”的局部管理,而非以“电网为主线”的整体管理目前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是以“设备为主线”的局部管理,大多局限于对设备台帐、图纸资料以及统计报表的管理。
而电网企业的生产、规划、管理和经营具有许多天然的空间网络拓扑特征,以“设备为主线”的系统无法管理、展现这一特征。
主要表现如下:✧缺乏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撑,不能对电网设备、客户位置、公共基础设施的空间地理分布信息进行统一的空间拓扑管理,因此无法对整个电网资产、网络布局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的管理和控制。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3S技术和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因为3S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精准农业,同时也促进了3S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脱离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技术, 21世纪的农业要走集约化的道路, 实现节水农业、优质高产无污染农业, 需要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应用。
而测绘行业的3S技术, 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和遥感( RS)技术, 能为农业发展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为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地运用 GPS、RS与 GIS中的某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综合工程的需要,不能提供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对地测量、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能力。
这就需要把RS、GIS、GPS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构成一个一体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技术系统,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各自技术特点的空间技术应用体系,并逐步成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学科,简称为“3S”集成技术。
论文简要介绍了“3S”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并通过解读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阐述了“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同时阐述了精准农业的相关概念。
关键字:3S技术,精准农业,遥感,信息处理正文:1. 3S技术的概念:3S 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 IS)和遥感( RS)的统称。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1.1.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3S技术指的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综合应用。
在土地调查中,3S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度,还可以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具体应用如下:1. 遥感技术——对土地类型和变化进行识别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遥感图像和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准确地识别土地类型和变化。
这些识别结果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方面。
例如,可以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对地形和地貌进行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遥感图像和历史数据,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土地资源利用不当的问题,保障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土地空间分析GIS是一种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在土地调查中,GIS主要用于土地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
通过GIS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整合和分析,快速得到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
例如,可以将不同的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图像数据进行整合,生成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图,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全球定位系统(GPS)——精确定位GPS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卫星发射信号,实现对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定位、导航、测量和监控等功能。
在土地调查中,GPS主要用于土地调查人员的精确定位和土地面积的精确测量。
例如,在野外勘察中,GPS可以定位勘察人员的位置,减少勘察过程中的定位误差,提高勘察的准确度。
在土地测量中,GPS可以快速获取土地面积和坐标数据,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总之,3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度,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S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探讨3S技术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三种技术的集合。
这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应用层面来探讨3S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助于农田土地的监测和管理。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空或卫星传感器获取大量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水资源等。
农业部门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评估土地的潜力和适宜性,选择最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并制定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方案。
遥感技术还可以检测农田中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作物大面积损失。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涵盖了农业资源管理、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农产品物流等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各种农业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农业信息平台,方便农业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可以实现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优化农产品物流路径,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效率。
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精准农业方面。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农业机械可以精确定位和导航,实现精确播种、喷施农药和收割等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实现作物生长监测和作物生产预测,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田和作物的情况,作出科学决策。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充分发挥3S技术的作用,还需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传播,提高农民和农业管理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信息化水平。
政府和农业部门也需要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和项目,促进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只有这样,农业领域的3S 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潜力,为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3S技术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3S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城市绿化植被的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化植被的监测和评估,包括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植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地的变化监测。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地的变化监测,包括绿地面积的变化、绿地类型的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化信息的集成和管理。
城市绿化信息包括绿地资源、植被信息、绿地设施等相关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这些信息的集成和管理,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城市林业人员的定位和管理。
城市林业人员是城市绿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城市林业人员的定位和管理,包括工作轨迹、工作时长、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信息,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二、3S技术对城市绿化管理和林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 提高管理效率利用3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化资源的全面信息获取和管理,提高了城市绿化管理的效率。
传统的城市绿化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通过3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化资源的自动获取和管理,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城市绿化管理的效率。
2. 优化规划设计利用3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化资源的空间分析和规划设计,优化了城市绿化规划和设计。
传统的城市绿化规划和设计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感觉,而通过3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化资源的科学空间分析和规划设计,提高了城市绿化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提高监测评估4. 促进信息共享5. 改善生态环境利用3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绿化资源的全面管理和利用,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3S技术在城市林业中的应用
近几十年来,大规模城市林业面临着负责任的技术丰富和管理空间的缩小。
随着社会
的高度技术化和城市化,城市林业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且需要灵活而有效地提供
技术支持以满足城市林业管理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3S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并开始在城市林业领域的应用。
3S技术是指信息技术的三个汇聚技术:遥感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
主要用途:
1. 3S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管理和分析。
它可以通过空间建模和数据模型来透视山东省
所有林业环境,监测和预测森林火灾,评估森林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变化,精确定位森林
灾害等。
2. 3S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测。
它可以在基础设施如电力网络,燃气管道,食品系统,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中,使用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时监控各类土地使用。
3. 3S技术可以用于城市林业植物资源的鉴定。
可以采用相机或遥感设备对森林植物
的形态,树冠形,喜好的光照条件等特征,把不同的植物资源划分具体的类型,为城市林
木资源的智能管理和清晰识别提供科学基础。
此外,3S技术还可用于创新林业管理模式,以满足城市林业的各类管理需求,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城市林业运营管理以及林业技术服务等方面,3S技术日渐渗透,为整个城市林业运作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由此可见,3S技术在城市林业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可行的实践。
它不仅可以提供理论基础,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城市林业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控和评估城市林业资源,确保绿色资源的建设和可持续利用。
3S技术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林业也不例外。
3S技术(即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调查方面。
采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遥感数据,包括遥感影像、高程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森林的空间分布、类别、面积、生长状况等信息。
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覆盖率、树种分布、病虫害情况等数据,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林地资源管理和林业规划。
通过将遥感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可以构建出具有空间特征的数字地图,实现对林地资源的管理和分析。
可以将获取的遥感影像与地形图、土壤质量图等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不同地区的适宜树种分布范围,从而指导林业规划和造林工作。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方面。
通过使用GPS技术,可以准确记录各个位置的坐标信息,并结合其他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利用GPS技术对森林中的样地进行标定,获取森林的生长速度、生态环境等数据,并提供实时的定位信息,方便工作人员在森林中进行定位和导航。
除了以上三种技术,3S技术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遥感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准确性。
结合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遥感数据的远程存储和管理,大大方便了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结合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提高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3S技术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还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3S技术将在林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51第二,鹅卵石摊铺。
在实际的园林施工过程中鹅卵石摊铺相对较为关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其一,明确具体的鹅卵石摊铺图案,精确具体的摊铺距离,平整基土,标出图案轮廓:其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基层涂抹水泥砂浆,在通过干硬水泥平整找平层。
要想提高整体的效率也可以添加相关添加剂。
其三,通过木抹子对鹅卵石进行铺装,在铺装之后,在撒上干水泥。
24小时之后,在其上面铺设保护膜,进行养护。
第三,节约型技术。
在园林的墙壁或者桥梁等位置种植各种具有缠绕攀爬特性的植物将,实现立体绿化的根本目的。
同时要保障养护阶段给予充足的水源,根据具体的天气、气候状况对植物的各种营养物质需求进行系统的探究,养护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植物进行不同的管理,这种可以为植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一定的条件,又有效的节约了能源。
第四。
园林施工图纸绘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园林施工图纸的科学性直接保障了施工的整体效果。
对此科学合理的施工图纸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避免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
因此园林施工图纸的绘制整个园林施工的重点、难点内容。
现阶段,大部分的施工图纸都是通过CAD软件开展设计与实施的,相关设计人员通过把各种施工数据输入到软件之中,即可直接成图。
但是此种通过CAD软件技术绘制出来的图纸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在进行实际的图纸设计与绘制过程中,要通过Photoshol技术进行相关园林设计的绘制,保障园林施工设计的整体质量。
第五,遵循园林施工工艺的自身规律。
在进行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基于园林施工内在的自身规律开展新工艺技术手段,例如在进行园林道路路面的设计过程中,进行相关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就要基于路面的舒适度、安全性以及整洁性等系统因素开展,这就是园林施工工业的自身规律。
对此在进行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开展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因素,才可以解决各种施工技术难点,在本质上提高相关新工艺的整体使用价值,提高其实践意义。
同时在进行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实验,之后在实验结果与标准符合之后,在可以在具体的园林施工项目中开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的提高园林施工新工艺的整体科学性。
天保工程管理方案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天保工程1.2 项目位置:天保国际大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域1.3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1.4 项目内容:包括办公区、商务区、餐饮区、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域1.5 项目特点:天保工程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周边环境繁华,交通便利,是一个高端商务办公场所,需求高品质的工程管理和服务。
二、项目管理组织2.1 项目管理机构:天保工程管理团队,由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队长等多个岗位组成2.2 项目管理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2.3 项目管理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基础,以效益为导向,以安全为保障三、项目管理流程3.1 项目启动阶段3.1.1 确定项目目标和任务,明确项目要求和交付标准3.1.2 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岗位责任和权利3.1.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包括工程计划、质量计划、安全计划、成本计划等3.2 项目实施阶段3.2.1 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前检查、人员配置、物资采购等3.2.2 根据项目管理计划,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3.2.3 定期组织项目经理会议,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3.3 项目验收阶段3.3.1 进行项目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3.3.2 完成项目交付,确保客户满意度达到预期目标3.3 项目总结阶段3.4.1 对项目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项目管理经验和教训3.4.2 形成项目管理报告,以供日后参考和借鉴四、项目管理措施4.1 质量管理4.1.1 制定严格的施工工艺标准和质量检查标准,确保施工质量4.1.2 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1.3 进行项目验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测4.2 进度管理4.2.1 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进行进度跟踪和控制4.2.2 发现施工进度偏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4.2.3 定期提交项目进展报告,向客户进行工程进度通报4.3 成本管理4.3.1 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严格控制项目成本4.3.2 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发现成本偏差,及时采取控制措施4.3.3 做好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确保项目最终完成符合成本预期4.4 人员管理4.4.1 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4.4.2 进行员工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员工综合素质4.4.3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保障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4.5 安全管理4.5.1 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4.5.2 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4.5.3 做好安全检查和危险源排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五、项目管理工具5.1 项目管理软件5.1.1 使用微软Project等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计划编制、进度跟踪和成本控制5.1.2 使用Primavera等专业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资源调度和成本预测5.1.3 使用AutoCAD等CAD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制作5.2 项目管理平台5.2.1 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方便项目经理进行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实时监控5.2.2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5.3 智能化设备5.3.1 使用智能化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5.3.2 使用智能化监控设备,对工程进度、成本和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5.3.3 利用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整体调度和控制六、项目管理总结天保工程管理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方案,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给出了详细的管理流程和实施措施,以及相应的管理工具。
收稿日期:2024-01-11作者简介:陈蓉(1986-)ꎬ女ꎬ汉族ꎬ山西省太原市人ꎬ硕士研究生ꎬ工程师ꎬ研究方向为森林草原防火ꎮ山西天龙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架构及应用陈㊀蓉(山西省森林草原防火技术服务中心ꎬ太原030012)[摘㊀要]㊀通过构建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ꎬ解决山西天龙山自然保护区以传统可见光视频监控系统监测方式为主㊁卫星监测系统应用效率低下㊁智能烟火识别功能不健全㊁大数据预警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ꎮ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以物联网技术㊁云计算技术㊁大数据技术㊁低轨道卫星技术为依托ꎬ构建 端 边 云 协同林火监测架构ꎬ协同大数据处理中心ꎬ最大程度提高保护区森林防火监测能力ꎮ通过实践证实ꎬ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智能化和可视化的监测平台ꎬ能够实现保护区森林火灾精准定位㊁信息快速响应㊁数据实时同步以及系统及时报警等功能ꎬ未来也将在森林资源监测㊁野生动植物保护㊁林业重点工程监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ꎮ[关键词]㊀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ꎻ 端 边 云 协同林火监测ꎻ大数据处理中心中图分类号:S76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076-04ArchitectureandApplicationofForestFireIntelligenceMonitoringSysteminTianlongshanNatureReserveꎬShanxiProvinceChenRong(ShanxiforestgrasslandfirepreventiontechnicalservicecenterꎬTaiyuan030012ꎬChina)Abstract:Throughtheconstructionofforestfirepreventionintelligentmonitoringsystemꎬproblemssuchasthetraditionalvisiblelightvideomonitoringsystemꎬlowapplicationefficiencyofsatellitemonitoringsystemꎬincompleteintelligentfireworksidentificationfunc ̄tionꎬandinsufficientbigdataearlywarningandmonitoringcapabilityaresolvedinShanxiTianlongshanNatureReserve.Theforestfireprotectionintelligentmonitoringsystemrelieson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ꎬcloudcomputingtechnologyꎬbigdatatechnologyꎬandlow-orbitsatellitetechnologytobuildan"end-edge-cloud"collaborativeforestfiremonitoringarchitectureandacollaborativebigdataprocessingcentertomaximizetheforestfiremonitoringcapabilityofprotectedareas.Practicehasprovedthattheforestfireintelligentmonitoringsystemisahighlyintelligentandvisualmonitoringplatformꎬwhichcanrealizethefunctionsofaccuratepositioningofforestfiresinprotectedareasꎬrapidresponseofinformationꎬreal-timesynchronizationofdataandtimelyalarmofthesystemꎬandwillalsobewidelyusedinthefutureinthefieldsofforestresourcesmonitoringꎬwildlifeprotectionꎬandsupervisionofkeyforestryprojects.Keywords:Forestfirepreventionintelligentmonitoringsystemꎻ"End-edge-cloud"coordinatedforestfiremonitoringꎻbigdataprocessingcenter森林火灾防控形势严峻ꎬ是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ꎮ越来越多研究表明ꎬ林火已经成为影响大陆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ꎬ该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ꎬ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ꎬ森林火灾防控形势更加严峻[1-2]ꎮ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多种多样ꎬ主要包括人为原因㊁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3]ꎮ人为原因主要指非法采伐㊁破坏森林环境等行为ꎮ自然因素主要是高温㊁低湿㊁高风㊁雷电等条件ꎬ加之烟尘等可燃物存在ꎬ可引发森林火灾[4-5]ꎮ社会因素一般指不良森林管理组织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ꎮ森林火灾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㊁识别和监控森林火灾ꎬ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火灾预警和应急管理指导建议ꎬ为森林消防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效信息支持ꎮ但是ꎬ传统森林火灾监测系统主要基于传统烟雾监测技术㊁可见光视频监控系统ꎬ由于烟雾视角和距离有限ꎬ可能丢失较大范围内的火灾信息[6]ꎮ同时ꎬ森林环境㊁地形条件相对复杂ꎬ不可避免的存在潜在被掩盖的火灾点ꎬ一旦发生火灾ꎬ则容易快速蔓延ꎬ导致火势无法控制ꎮ也就是说ꎬ技术局限和环境因素ꎬ对森林火灾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带来一定限制ꎮ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可通过对林区气象条件变化监测ꎬ准确㊁及时发现并报告林区火灾类型㊁位置㊁火势强度㊁烟气特征等信息ꎬ同时根据实时火灾数据ꎬ合理研判林火发展趋势ꎬ指出火灾可能蔓延方向ꎬ为林火监控以及林区消防㊁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ꎮ1㊀山西天龙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山西天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ꎬ属石质山系ꎬ总面积4.3万亩ꎬ森林覆盖率90%以上ꎬ拥有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ꎬ是山西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区域之一ꎮ保护区植被覆盖度高ꎬ且相对稳定ꎬ具有典型的北温带性质ꎮ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㊁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苍鹰㊁雀鹰㊁大鵟㊁红隼㊁纵纹腹小鸮等ꎮ保护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ꎬ受季风影响ꎬ夏秋多雨并集中ꎬ冬春干旱多西北风ꎬ平均风速每秒2.10m~2.50mꎻ年平均降水量459.50mmꎻ年平均气温5.0ʎC~19ʎCꎻ年无霜期180d左右ꎻ年日照时数2563.80hꎮ作为距离太原市区最近自然林地ꎬ天龙山自然保护区守护区域原生林态ꎬ成为城市重要生态屏障ꎮ近年来ꎬ保护区依托保护管理㊁科研监测㊁公共教育三项系列工程ꎬ建立 专职+一般 护林模式ꎬ强化网格化管理ꎬ实施了视频和防火监控㊁红外相机㊁气象监测等技术手段ꎬ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ꎮ2㊀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架构2.1㊀ 端-边-云 协同林火监测架构本系统算法架构为 端-边-云 协同监测架构ꎬ在前端㊁边缘侧㊁云端分别部署不同算力和检测算法ꎬ通过分布式处理检测数据ꎬ每一层向上一层提供用于计算的数据ꎬ层层计算ꎬ达成协同检测㊁逐级识别㊁输出最终高精度结果的目标(如图1所示)ꎮ前端检测依靠前端设备ꎬ采集视频数据量大ꎬ且未经过任何处理ꎬ数量较为完整可靠ꎬ直接用于前端检测ꎬ输出的结果精度高㊁响应速度快㊁时延小ꎻ边缘识别中边缘侧部署较高算力ꎬ支持较为复杂的算法ꎬ同时接收多路前端检测提供计算结果ꎮ边缘侧支持 1对N 处理检测数据ꎬ可集群化管理前端视频ꎻ在云端复核中ꎬ云端具备超强算力ꎬ部署人工智能林火识别算法模型ꎬ对于前端以及边缘侧过滤后数据ꎬ毫秒级响应ꎬ输出超高精度计算结果[7-8]ꎻ监控视频通过前置林火视频分析器进行烟火一次检测ꎬ待检序列接入边缘识别服务器ꎬ进行第二次检测ꎬ再将检测结果将通过专网推送到云端进行烟火识别ꎬ并输出最终报警信息ꎮ大数据中心政务云是 端-边-云 协同林火监测系统关键组成部分ꎬ通过设置服务器AIꎬ可直接接收多个终端所收集信息ꎬ并负责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过滤分筛ꎬ实现核心数据集中处理ꎬ方便后期对森林防火预警模型算法进行优化ꎬ从而提高 端-边-云 协同林火监测模型自身算法精确性[9-10]ꎮ注:1亩ʈ666.7m2图1㊀监测架构设计 端 边 云 协同林火监测架构建设2.2㊀拓扑架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ꎬ由前端监测体系㊁传输体系㊁供电体系㊁后端识别及应急处置体系构成(其拓扑架构如图2所示)ꎮ前端监测体系为前端监测设备和初步检测机制ꎬ一般部署在铁塔或者其它支撑建筑上ꎮ前端设备具有信号强㊁传输损耗低等特点ꎬ在确保监测覆盖全地域的同时ꎬ也可应对复杂地形区域信号传输效果差问题ꎮ传输体系是前端与指挥中心之间传输基础ꎬ一般为专线传输或者无线网桥传输ꎬ同时支持二者混合传输ꎮ为降低布控成本ꎬ选择LoRaWAN网关传输ꎬ可理解为将LoRa网关作为网络中继站ꎬ负责向云端传输本地数据ꎬ也可将云端数据发送到智能节点中ꎬ实现远程双方单向或双向数据传输与通讯ꎮ与传统地面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相比ꎬ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更加灵敏ꎬ且提供信息支持㊁事件分析以及森林资源远程监测等服务ꎬ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隐蔽小火点ꎬ还能提供准确火势分布图及其条件环境等信息ꎬ在森林火灾防火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ꎮ供电体系向前端监测设备及相应配置设施提供电力ꎬ可采用市电㊁太阳能等多种供电方式ꎮ后端识别及应急处置体系为指挥中心㊁云端等后置机构对视频信息㊁检测数据㊁告警信息进行处置的过程ꎬ用于视频管理㊁检测数据再度复核㊁核实和转发告警信息以及对火情的应急处置ꎬ是 端 边 云 协同林火监测中重要组成部分ꎬ具有智能分析和评估森林火险功能ꎮ图2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拓扑架构图3㊀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应用3.1㊀初期应用:智慧监测系统试行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大ꎬ覆盖率高ꎬ防火压力比较大ꎬ建设和应用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时ꎬ充分利用现有铁塔资源ꎬ重新布设视频监控点位21个ꎬ并将起监控信号与智能监测系统进行连接ꎮ与此同时ꎬ成立应急指挥中心ꎬ配置电脑和大屏显示器ꎬ将21个监控视频点位全部投射到屏幕上ꎬ一旦发现冒烟或起火点ꎬ智能监控系统自动对其进行识别ꎬ并实时捕捉动态画面ꎬ将预警信息同步传输给手机或PC端ꎬ便于工作人员对火情进行研判和处置ꎮ智慧监测系统取得在山西天龙山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取得试点经验后ꎬ开始在全保护区进行推广ꎬ根据实际需要ꎬ适当增加视频监控点位ꎬ基本上实现由传统人工巡查向智能视频监控的转变ꎮ3.2㊀推广应用:及时优化系统短板结合«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中相关内容可知ꎬ在未来几年内ꎬ国家将陆续增加投资规模ꎬ不断加强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ꎬ并对林火阻隔系统㊁信息指挥系统等进行完善ꎬ强化智慧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ꎮ从山西天龙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实际应用和运行状况看ꎬ虽然已经实现信息化智能监测预警ꎬ但是仍然存在一定误报情况ꎮ为提高森林火情监测效率ꎬ减少误报警ꎬ对 端 边 云 协同林火监测架构进行优化ꎬ在特定区域适当增加双光谱测温报警设备ꎬ形成红外线+热成像全天候监测体系ꎬ大大提高火情报警准确性(系统优势如图3所示)ꎮ经过深入调研与考察ꎬ结合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试运行阶段经验ꎬ对原有系统平台进行升级ꎬ形成5G+森林防火智慧监测平台ꎮ图3㊀系统架构优势图3.3㊀升级应用: 5G+ 大范围铺开根据太原市森林防办要求和指导意见ꎬ对于基于 端 边 云 的协同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建设ꎬ山西天龙山自然保护区于2022年3月开始编制新方案ꎬ并就所需资金向市政府提出申请ꎮ新方案指出ꎬ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区森林防火智能化发展ꎬ拟新建多个高点视频监控点位及前端智慧中心ꎬ并对现有监测调度指挥体系进行完善ꎮ根据计划ꎬ5G+森林防火智慧监测平台已于2023年5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ꎮ高点视频监控点位是数字化预警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ꎬ需要增加摄像机数量ꎬ并在系统中增加实时视频采集㊁存储模块㊁视频分析模块㊁视频监测模块㊁视频报警模块等ꎮ摄像机主要用于实时监控森林火灾发展状况ꎬ实时将监控图像传输给视频采集及存储模块ꎻ视频分析模块主要用于森林火灾发展情况分析ꎬ视频监测模块主要用于监测火灾发生概率ꎬ并及时发出预警ꎮ视频报警模块主要功能是监测火灾发生后及时将报警信息传输给森林管理者ꎬ以便快速响应ꎮ4㊀森林防火智能监控系统应用趋势4.1㊀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在保持原有智能监控系统不变前提下ꎬ根据不同林分特点ꎬ安装土壤温度㊁养分等传感器ꎬ这些传感器具备数据收集㊁处理及传输等功能ꎬ便于及时掌握林下土壤状况ꎮ同时ꎬ森林防火智能监控系统中配置远程视频设备ꎬ可用于林木生长状况数据收集及林区环境定期观测ꎬ例如在监测点位周围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木ꎬ设置电子标签ꎬ监测和收集林木生长情况ꎬ如发现不利于林木生长因素ꎬ及时进行预防和干预ꎮ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森林资源监测重点管理内容ꎬ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对林区病虫害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ꎬ可实现早发现早治理ꎮ4.2㊀林业重点工程监管经过优化的森林防火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在森林防火㊁森林资源管理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ꎬ其逐渐完善的系统功能也能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监管中发挥关键作用ꎮ通常情况下ꎬ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多指造林工程ꎬ一般采用小班作业ꎬ利用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系统ꎬ对接相应管理平台ꎬ可及时记录和存储小班作业造林时间㊁造林树种㊁造林目等信息ꎬ并利用传感器㊁远程摄像头等装置对造林后临夏情况进行监测ꎬ为实现林业重点工程安全管理提供必要支持ꎮ5㊀结论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由多种传感器㊁数字图像技术㊁物联网节点㊁模式识别系统等组成ꎬ可实时监测森林火情ꎬ及时发现潜在风险ꎬ准确识别火源ꎬ并将相关信息上传给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林业部门ꎬ方便制定防火措施ꎬ提高森林防火监测精确度和及时性ꎮ同时ꎬ建立定制数据库ꎬ用于存储㊁分析和分发火情信息ꎬ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ꎮ森林防火智慧监测系统的应用ꎬ显著提高森林防火效率ꎬ节省森林防火监测成本ꎬ节约社会资源ꎬ实现智能化监控和管理ꎬ有助于降低森林火灾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危害ꎮ参考文献[1]邓华平ꎬ杨洋ꎬ刘爱敏.林业消防中的 天空地人 一体化感知技术初探[J].林业科技通讯ꎬ2023(7):49-53. [2]胡艳南.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森林防火模式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ꎬ2023ꎬ29(3):77-80. [3]徐海文ꎬ刘沙.基于铁塔的湖南省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信息科技ꎬ2023ꎬ7(2):42-44ꎬ48. [4]李健生ꎬ颜伟ꎬ刘福盛.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ꎬ2019ꎬ44(5):77-83. [5]王耀ꎬ贾刚ꎬ王小昆.嫩江市森林防火规划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ꎬ2023ꎬ48(1):125-130.[6]龚小平.智慧林业森林防火存在问题分析[J].森林防火ꎬ2022ꎬ40(2):41-43.[7]于文章ꎬ王泽民ꎬ冯雪ꎬ等.浅谈数字赋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J].森林防火ꎬ2022ꎬ40(1):24-26ꎬ30. [8]彭晓晨.探究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森林防火相关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3):83-85. [9]王孟欣ꎬ彭蓉ꎬ张承宇ꎬ等.基于规划实践的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启示 以湖北省森林防灭火 十四五 规划为例[J].森林防火ꎬ2022ꎬ40(1):41-44.[10]潘琪ꎬ周勇超.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对策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3):86-88.。
3S技术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的综合应用。
在林业领域中,3S技术可以提供空间信息数据和分析工具,用于林业资源管理、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灾害监测和评估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3S技术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森林覆盖类型、林地类型、林龄等信息,实现对林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利用GIS技术,可以将采集到的空间信息与林木生长、林分结构、土壤水分等其他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林业规划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GPS技术,可以对森林管护人员的活动轨迹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S技术在森林灾害监测和评估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灾害发生地的影像数据,及时掌握灾害的规模和范围。
利用GIS技术,可以将灾害数据与其他地理数据进行融合,提供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为灾后重建和应急响应提供科学指导。
GPS技术可以实时记录灾害监测人员和救援队伍的位置信息,提高灾害监测和救援的效率和精度。
3S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森林生态研究和保护。
通过遥感技术和GPS技术,可以获取到森林的物种分布、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生态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环境评价,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3S技术可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模拟和预测,为林木种植和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3S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灾害监测和评估、森林生态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支持,为林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尽管3S技术在林业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着技术创新、数据共享和应用推广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3S信息技术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3S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也不例外。
3S信息技术指的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们的应用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精准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个方面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3S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它能够获取大范围、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为林业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在林业调查中,遥感技术能够提供森林资源的空间信息,并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用于森林覆盖类型划分、林地变化监测、植被指数计算等工作,为林业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用于监测森林火灾、病虫害以及森林资源的长期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早发现和采取措施应对各种森林灾害,保护森林资源。
在林业规划设计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调查效率,降低调查成本,并能够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空间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功能的信息系统,它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GIS技术可以将获取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各种森林资源分布、结构、类型等空间信息数据,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手段。
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为林业规划提供更加全面和直观的空间信息数据。
GIS技术还能够各种森林资源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比如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林地利用状况等,为林业规划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基于3S技术葫芦岛环境监测数据定位采集系统介绍摘要:本方案介绍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以pda-gps系统为终端,配合带有矢量化电子地图的终端数据采集软件和后台处理软件,应用在环境监测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中的一种新思路:“环境监测数据定位采集系统”的方案。
同时也拓展了gps/gis在环保相关领域应用的思路,如在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环境监测空间数据采集工作中,重点解决各种环境监测项目空间数据信息的采集、数据更新问题和日常的维护问题,为环保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gps/gis采集设备;环境监测;野外数据采集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序言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流的今天,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 从国内已有工作来看,许多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还没有在环境监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多数工作尚属研究性质,环境监测意义上的常规监测工作尚在起步和酝酿中,急待开发和实施。
目前,特别需要一套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且对各种类型监测的技术路线和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以便大范围普遍开展监测工作。
1 gp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为了确保所辖区域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辅助一些常规监测设备,派出监测人员定期到每个监测地点对污染源及周边环境进行检查、评定,还要对环境监测的管理资料(污染情况资料、处理方法信息等)进行更新、存储、分析,并且为主管部门提供分析数据以提高管理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通过巡视检查和评测工作为所辖区域的环境达标提供保障。
环境质量的外业数据采集工作是环境监测领域的难点。
外业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为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源情况等进行采集定位。
按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要求确定采样点位后,为使每次的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要求每次采集的样品都取自同一位置。
因此采样点所在位置应有固定的天然标志物,如果没有天然标志物,则应设置人工标志物,或采样时用gps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