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结构与特性
- 格式:pptx
- 大小:17.76 MB
- 文档页数:7
肉的嫩度的名词解释肉的嫩度是指食用肉类的质感口感,也是评价肉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嫩度指的是肉类在咀嚼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柔软、细腻、顺滑等特点,与肉类的肌肉纤维和胶原蛋白含量密切相关。
良好的嫩度是美味佳肴的关键之一,因为它能够提供令人满足的食用体验。
一、嫩度的形成原因肉的嫩度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相关:1. 肌肉组织结构:嫩肉通常来自年轻动物,其肌纤维细腻、短小,而老年动物的肉质则较为粗糙。
此外,不同部位的肉在嫩度上也有差异,例如,牛肉的嫩度以后腿部位最好。
2. 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是组成肌肉结构的重要成分,它的含量越高,肉质越具有嚼劲和韧性。
然而,通过烹饪处理,胶原蛋白可以变为胶原蛋白溶解物,从而影响肉的嫩度。
3. 肉质熟度:动物的肉质熟度也与嫩度密切相关。
例如,年轻动物的肉质熟度较低,其肉质嫩度好,而老年动物的肉质则较老化,嫩度相对较差。
二、影响肉的嫩度的因素除了上述与肉嫩度相关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能对肉的嫩度产生影响:1. 烹饪方式:不同的烹饪方式可以对肉的嫩度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蒸煮、炖煮等温和的烹饪方式可以使肉质更为嫩滑,而高温短时间的烹饪则可能导致肉质变硬。
2. 融合技术:融合技术是一种将肉类经过特殊处理,使其在嫩化的同时不影响其原有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方法。
例如,化学嫩化剂、机械嫩化等都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来改善肉的嫩度,提高食用质量。
3. 肉类的保鲜方式:适当的肉类保鲜方式可以延长肉类的嫩滑期。
冷藏、冷冻等保鲜方式可以有效地减缓蛋白质酶的活性,从而防止肉类老化,保持其嫩度。
三、如何判断肉的嫩度判断肉的嫩度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直接触摸法:轻触肉表面,如果有比较明显的柔软感觉,则代表肉很嫩滑。
相反,如果感觉较为坚实,则表示肉的嫩度不佳。
2. 切法:切开肉块后观察切口的质地。
如果肌肉纹理清晰而嫩滑,则肉的嫩度较好;如果肉纹较粗糙且肌纤维明显,则肉的嫩度较差。
肉的结构及性质第一节肉的形态结构一、肉的概念肉是指各种动物宰杀后所得可食部分的总称,包括肉尸、头、血、蹄和内脏部分。
在肉品工业中,按其加工利用价值,把肉理解为胴体,即畜禽经屠宰后除去毛(皮)、头、蹄、尾、血液、内脏后的肉尸,俗称白条肉,它包括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
肌肉组织是指骨骼肌而言,俗称之“瘦肉”或“精肉”。
胴体因带骨又称为带骨,肉剔骨以后又称其为净肉。
胴体以外的部分统称为副产品,如胃、肠、心、肝等称做脏器,俗称下水。
脂肪组织中的皮下脂肪称做肥肉,俗称肥膘。
在肉品生产中,把刚宰后不久的肉称为“鲜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而不冻结的肉称为“冷却肉”;经低温冻结后的肉则称为“冷冻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包装的肉称为“分割肉”;将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肉制品”。
二、肉的形态结构肉(胴体)是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四大部分构成。
这些组织的结构、性质直接影响肉品的质量、加工用途及其商品价值。
(一)肌肉组织肌肉组织,又称骨骼肌,是构成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横纹肌、心肌、平滑肌三种,占胴体50%~60%,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1.肌肉组织的宏观结构肌肉是由许多肌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腱、血管、神经、淋巴等组成。
从组织学看,肌肉组织是由丝状的肌纤维集合而成,每50~150根肌纤维由一层薄膜所包围形成初级肌束。
再由数十个初级肌束集结并被稍厚的膜所包围,形成次级肌束。
由数个次级肌束集结,外表包着较厚膜,构成了肌肉(图1-1)。
2.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也叫肌纤维细胞。
是属于细长的多核的纤维细胞,长度由数毫米到20cm,直径只有10~100μm。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肌纤维细胞沿细胞纵轴平行的、有规则排列的明暗条纹,所以称横纹肌,其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肌浆、细胞核和肌鞘构成。
图1-1 肌肉的构造肌原纤维是构成肌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直径为0.5~3.0μm。
肉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班级:食品11-3姓名:马惠学号:7肉制品工艺作业第一节肉的形态结构及特性肉(酮体)主要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骼组织四大部分组成.这些组织的构造、性质及其含量直接影响到肉品质量、加工用途和商品价值,其中,肌肉组织所占胴体比例为50~60%,脂肪组织20~30%,结缔组织9~14%,骨骼组织16~22%。
这四个部分在整个酮体中的比率与屠宰动物的种类、品种、性别、营养状况等的因素密切相关。
肉的各组织占胴体重量的百分比单位(%)一、肌肉组织(一)宏观结构肌肉组织是肉的主要组织部分,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及心肌三类,它是肉在质量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肉制品加工的对象。
肌肉的基本构造单位是肌纤维1肌内膜(肌纤维)肌束膜(初级肌束)结缔组织膜(次级肌束)肌外膜(肌肉)(二)微观结构——肌纤维(肌纤维细胞)1.肌纤维(muscle fiber)呈细长的圆桶状长丝、不分支、两端渐细。
直径10-100㏕,长度1-40㎜最长可达100 ㎜。
2.肌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具有很好的韧性,承受肌纤维的伸缩和收缩。
3.肌原纤维肌纤维的主要成分,占肌纤维固形物的60-70%,是肌肉的伸缩装置。
在电镜下呈圆筒状结构,其直径1-2 ㏕,浸润在肌浆中。
肉制品工艺作业4.肌浆肌纤维的细胞质称为肌浆,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含水分75-80%内富含肌红蛋白、肌糖原及代谢产物、无机盐类等。
5.肌细胞核多核细胞,长度变化大,呈椭圆型,核长约5,位于肌纤维的边缘。
3二、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一)化学成分、结构脂肪占绝大部分,其次为水分﹑蛋白质以及少量的酶﹑色素和维生素等。
肉制品工艺作业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或单个或成群地借助疏松结缔组织联在一起,聚集构成脂肪组织。
(二)脂肪组织与加工的关系脂肪脂肪滴多,出油率高。
脂肪在体内的蓄积,动物的种类肉呈大理石状,肉质较好。
第一章:原料肉的结构及特性肉(胴体)主要是由四大部分:肌肉组织(50%~60%)脂肪组织(15%~45%)结缔组织(9%~13%)骨组织(5%~20%) ;肌细胞的组成:肌纤维、肌膜、肌原纤维、肌浆、肌细胞核;肌纤维的种类:红肌纤维、白肌纤维、中间型纤维;动物细胞中的最大的细胞:脂肪细胞;动物脂肪分为:蓄积脂肪、组织脂肪;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无定形的基质组成;纤维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肉的化学成分:水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含氮浸出物及少量矿物质、维生素等;影响肉化学成分的因素:动物种类、性别、畜龄、营养状况、解剖位置;蛋白质分类: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肉基质蛋白质、颗粒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质种类: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α-肌动蛋白素、M-蛋白等肌球蛋白是粗丝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是细丝的主要成分;肌原蛋白的三个亚基:钙结合亚基、抑制亚基、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肉基质蛋白质为结缔组织蛋白质,包括:肌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粘蛋白;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糖类化合物和有机酸);肉的颜色本质上由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产生;影响肌肉颜色变化的因素:环境中氧含量、湿度、温度、PH、微生物;肉香味化合物产生的三个途径:①氨基酸与还原糖间的美拉德反应;②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糖类、核苷酸等生物物质的热降解;③脂肪的氧化作用;肉的保水性也称亲水力或亲水性,是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等加工或贮藏条件下保持其原有水分与添加水分的能力;影响肉保水性的因素:①PH;②尸僵和成熟对肌肉亲水力的影响;③无机盐对肌肉亲水力的影响;④加热对肌肉保水性的影响;柔嫩度概念:①肉对舌或颊的柔软性;②肉对牙齿压力的抵抗性;③咬断肌纤维难易程度;④嚼碎程度;人工嫩化肉的方法:电刺激、酶法、酸渍法、压力法、碱嫰化法;第二章畜禽的屠宰与分割1 畜禽宰前准备:待屠宰畜禽的饲养,宰前休息,宰前休息宰前禁食、供水,猪屠宰前的淋浴2 家禽的屠宰工艺:淋浴,击晕,刺杀放血,洗猪与洗猪机,浸烫脱毛,剥皮,剖腹取内脏,肉尸修整3 宰后检验方法:视,触嗅,剖检,4 宰后检验要点:头部,皮肤,内脏,酮体,旋毛虫检验5 冷剔骨:就是将酮体冷却到0-7度再分割剔骨6 热剔骨:是对热酮体进行分割和包装。
肉的形态结构基础知识一、肉的概念从广义上讲,肉是指各种动物宰杀后所得可食部分的总称,包括肉尸、头、血、蹄和内脏部分。
而在肉品工业中,根据其加工利用价值,把肉理解为胴体,即畜禽经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尾、毛(或皮)、内脏后剩下的肉尸,俗称白条肉。
它包括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及神经、血管、腺体、淋巴结等。
胴体以外的部分为副产品,如胃、肠、心、肝等称做脏器,俗称下水。
在肉品工业中,把宰后不久、体温还没有完全散失的肉称为热鲜肉;经过一段时间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0~4℃)而不冻结的肉称为冷却肉;经低温(-23~-15℃)冻结的肉则称为冷冻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包装的肉称为分割肉;将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肉制品。
二、肉的形态结构肉(胴体)是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四大部分构成。
这些组织的结构、性质直接影响肉品的质量、加工用途及其商品价值,它依据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等因素而有很大差异。
就成年动物的胴体而言,骨组织含量比较恒定,约占20%;脂肪组织的变动幅度较大,低者仅为2%~5%,高者可达40%~50%,主要取决于育肥程度;肌肉组织占40%~60%;结缔组织约占12%左右。
(一)肌肉组织肌肉组织是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肌肉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掌握肌肉在宰杀后的变化、肉的食用品质及利用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肌肉组织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占胴体的40%~60%,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骨骼肌附着于骨骼上;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心肌存在于心脏。
与肉品加工有关的主要是骨骼肌,所以这里将重点介绍骨骼肌的构造。
下面提到的肌肉均指骨骼肌。
1.肌肉组织的宏观结构畜体大约有600块以上形状、大小各异的肌肉,但其基本构造是一样的。
肌肉是由许多肌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腱、血管、神经、淋巴等组成。
从组织学上看,肌肉组织是由丝状的肌纤维集合而成,每50~150根肌纤维由一层薄膜所包围形成初级肌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