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的职业危害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7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长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机械制造行业也面临着许多职业病的危害。
下面就来谈谈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1.粉尘污染粉尘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一种常见污染物,特别是在金属切削、车削、打磨等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末和磨屑。
然而,这些粉尘污染物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
此外,还会引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2.噪声污染机械制造行业很多工序中都存在噪声,如冲压、钳工、车床、钻床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对人的听觉和神经系统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轻则耳鸣、听力下降,重则失聪。
噪声还会使人产生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心境烦躁等不适感,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化学物质危害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很多工序中需要使用化学物质,如溶剂、润滑油、清洗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或致癌物质,对人的健康会造成重大危害。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损害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还可能引发恶性肿瘤。
4.职业性皮肤病危害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化学物质,如机油、酸碱性溶液等,容易刺激皮肤,导致各种皮肤病,如湿疹、皮肤过敏、皮肤癌等。
长年的工作接触,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5.射线辐射危害机械制造行业中,使用射线的工序不多,但是暴露在射线辐射下,对人的健康危害非常大。
重金属、铸件等材料需要使用焊接或者放射线检测时,可能会产生射线辐射。
长期的辐射暴露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影响,比如造成某些癌症、不孕不育等。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十分严重。
想要减少职业病的危害,除了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如防尘口罩、防噪头戴式耳机、穿戴防护服等,还要增强宣传教育,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对于职业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人的健康做好充足的工作。
机械职业危害主要类型及安全防护技术在机械行业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危害,这些危害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机械伤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化学物质危害、尘埃和有害气体的危害。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技术。
首先,机械设备的机械伤害是机械行业最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
机械伤害主要包括切割、碾压、砸击、戳刺等伤害。
针对机械伤害的防护技术主要有: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操作措施。
安全防护装置主要包括防护栏杆和防护罩等,通过将操作区域和作业人员有效隔离,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操作措施主要包括培训教育和安全操作规程等,通过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噪声是机械行业常见的危害因素。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引起聋哑、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针对噪声危害的防护技术主要有:隔声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隔声措施主要包括降噪屏、隔声墙等,通过减少噪声传播路径,降低噪声强度。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佩戴防噪耳塞、耳罩等,通过阻隔外界噪声,保护工人的听觉。
振动是机械行业另外一个常见的职业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频振动环境中,会导致手臂震颤综合症、颤抖麻痹等疾病。
针对振动危害的防护技术主要有:理性工艺设计和个体防护措施。
理性工艺设计主要包括选用低振动的工具和设备、合理安排工序等,通过降低振动源的强度和频率,减少工人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时间。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佩戴抗振手套、护腰带等,通过减少振动的传导通路,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此外,化学物质的危害也是机械行业的重要职业危害之一。
在机械行业中,接触到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润滑油、溶剂、金属粉尘等,这些物质可能引发皮肤炎症、呼吸道疾病等。
针对化学物质危害的防护技术主要有:通风设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通风设施主要包括通风管道、排风扇等,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换气,减少工人接触有害气体的浓度。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通过减少皮肤和呼吸道与化学物质的接触,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机械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机械工业是一个广泛的产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工作场所和职业。
但是,很多机械工业的工作环境却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
这些职业危害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一些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止和保护。
一、物理职业危害机械工业是一个需要大量机械设备和工具的行业。
这些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可能会对员工的身体造成物理的伤害。
这些物理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噪音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可能会产生很高的噪音,这些噪音可能会对员工的听力造成损害。
如果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因此,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使用防噪音耳塞或耳罩来减少听力受损的危险。
2. 振动许多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可能会导致手臂、手腕和手的其他部位的受损或疲劳。
因此,应该在工作时穿戴适当的护腕、手套和带有护臂的衣服。
3. 辐射机械工业中常使用的电器设备或者辐射较高的机械工具可能会对员工的身体造成伤害。
员工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定,如正确地避免近距离直接暴露在高辐射场地。
4. 高温当进行焊接、切割和其他高温作业时,很容易因为烧伤或灼伤而受伤,这种伤害可能会较重。
因此,应该在工作时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如耐热手套、口罩,以及带有高温绝缘保护帽和防火靴。
二、化学职业危害1. 重金属许多金属在大量使用和加工时会产生危险的粉尘。
金属粉尘可能会对员工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特别是那些容易从肺部吸收的金属,如铅、汞等。
因此,应该在工作时穿戴透气的口罩,以便呼吸器官不被这些金属粉尘所侵害。
2. 化学气体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危险的气体,这些气体会对员工的身体造成毒性。
内分泌、神经系统和肺部是受这些毒性气体攻击的最敏感的部分。
因此,在进行涂漆或者焊接等作业时,应该保持通风和穿戴适当的呼吸器具。
三、生物职业危害机械工业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不仅仅限于物理和化学因素,还存在着一些人体健康风险因素,其中包括以下方面:1. 病毒和细菌在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处于半成品或者成品状态的产品可能会被污染,其中部分可能会携带病毒和细菌,给机械工业从业人员带来生物病原体侵袭的风险。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工艺,均存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机械制造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因此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突出。
危害因素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工艺(钻、铣、镗、车、刨、磨等)、金属表面处理工艺、焊接与气割工艺、涂装工艺和组装。
铸造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等。
模样制造、铸件的落砂与清理过程中产生型砂尘,浇注过程中产生金属烟尘。
用树脂做胶黏剂制芯时可接触酚、甲醛和氨;煤炉作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在震实、压实等机械设备运行中产生噪声、振动。
砂型和砂芯烘干设备、合金熔炼设备、浇筑过程中产生高温与热辐射。
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产生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锻压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与热辐射。
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可产生金属粉尘、煤尘和炉渣尘等。
燃烧锻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镁件时可产生氧化镁烟。
冲床、剪床可产生高强度噪声,一般为脉冲式噪声。
加热炉产生高温与强辐射热。
热处理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与热辐射、高频电磁场。
在渗碳、渗氮等过程中产生,如氮化过程产生氨气、氢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在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
各种加热炉和被加热的工件会产生高温与热辐射。
高频电炉运行时产生高频电磁场。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化学毒物。
工艺过程中通常产生酸雾、碱(硫酸、盐酸、磷酸、氢氧化钠、二氧化氮、铬酸盐),有些工艺会使用氰化物、镍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氧化锌、氯化物、苯、二甲苯、乙二醇等化学物质。
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轧机一、引言轧机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制造和建筑等行业。
然而,使用轧机也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比如机器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工人受伤、机械故障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等。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二、职业危害分析1. 机械伤害:轧机工作时,设备中的滚轴、活动部件等会产生高速转动或滚动的力,如果工人不小心将手指或其他身体部位伸入操作区域,易造成切割、挤压等伤害。
2. 物料飞溅:在轧制过程中,金属材料可能会受到外力作用而飞溅,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可能会使工人的眼睛、皮肤等暴露于有害物质之中,从而引起刺激、烫伤等伤害。
3. 噪声污染:轧机通常会产生噪音,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
4. 振动危害:轧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如果振动超过一定阈值,工人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中,可能会引发振动病,如手臂麻木、手指颤抖等。
5. 火灾与爆炸:轧机使用的液压系统、润滑油等易燃易爆物质,一旦发生泄漏、短路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火灾或爆炸。
三、预防措施为了减少轧机使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安全培训:对操作轧机的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教会他们正确使用设备、掌握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方法,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个体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减少机械伤害和物料飞溅对工人的伤害。
3. 设备安全保护:安装安全护罩、安全开关等设备,限制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防止工人受到机械伤害。
4. 噪音控制:通过设备隔音、合理调整轧机工作参数等方法,减少噪音的产生和传播,保护工人的听力。
5. 振动控制:采用减振措施,如合理调整机器结构、使用减振材料等,降低振动对工人的影响。
6. 安全检查与维护:定期对轧机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减少机械故障引发的职业危害。
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机械工业的职业危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机械工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但是,作为一种重型行业,机械工业也带来了严重的职业危害问题。
机械工业职业危害种类繁多,如噪声、震动、化学、生物等,这些危害将大大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生命质量和寿命。
一、噪声噪声是机械工业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它会导致听力受损、语言障碍、抑郁症等问题,大部分机械工人在长期噪声环境中工作,面临噪声职业病的风险更高。
中高噪声环境下工作1天,就可能引起暂时聋、乏力、头痛等症状,更长时间的接触会导致永久性聋、产生心理抑郁、神经过敏等。
二、震动震动同样也是机械工业比较常见的职业危害,会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症状。
例如,频繁接触振动,会导致手臂、肩部、腰背部、颈部等部位负担加大,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卡泡、挤压伤等皮肤问题。
同时,在震动环境下工作,还会出现颤抖、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内脏病等。
三、化学危害机械工业生产原材料、加工等过程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质,如铜屑、切屑、粉尘等,其中一部分物质含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成分。
例如,铜屑中可能含有烷脂、膏液、有机酸,对人体的肝、肺等有害;铬屑中可能含有六价铬,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会导致皮炎、呼吸系统感染等。
机械工人必须牢记“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和权威的危害指南,加强化学危害的认识,学会预防化学危害的方法。
四、生物危害机械工人作业环境也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例如有机物、涂料、胶水等工业原料就是细菌、真菌、粉尘、酵母、蘑菇等微生物的滋生基地,机械工业的工作人员会吸入这些微生物,导致胸部感染、过敏、呼吸不畅等危害,使身体的免疫机能降低甚至失调。
机械工业职业危害的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各种职业疾病的发展不仅给社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个人的伤害也是灾难性的。
因此,虽然难以避免在机械行业长期暴露于人体不良的工作环境中,工人们应该更注重防范和接受健康教育,提高自身防范水平和对职业危害的意识,谨慎地选择工作环境,建立正确的职业危害防范观念和行动意识,做到预防和治疗并重,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如下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工作环境和操作方式可能会导致一些职业病危害。
以下是机械加工工业需注意的职业病危害:1.工业噪声危害:机械加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噪音,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容易导致噪声聋。
工业噪声不仅直接影响员工的听力,而且也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压力增加、紧张情绪、失眠等。
2.振动危害: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振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引发振动病,表现为手臂、手背、腰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和无力感。
3.粉尘危害: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石棉粉尘等有害粉尘会被工人吸入呼吸道,长期暴露于这些粉尘中会引发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肺癌。
4.有害气体危害:机械加工涉及的一些工艺过程中,例如焊接、喷涂等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长时间暴露于这些有害气体中会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5.物体打击伤害危害:机械加工中常需要使用各种机械工具和设备,这些工具和设备如果使用不当或操作不慎,可能会发生物体打击伤害。
因此,在使用这些工具和设备时,需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6.职业应激危害:机械加工行业由于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容易造成员工的长期心理压力增加,导致职业性应激综合征和工作紧张症,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控制上述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做好职业病防护教育:加强职业病的知识普及和培训,教育员工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2. 强化工作场所的环境管理: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采取必要的空气净化设备。
3. 加强个人防护:工人在操作机械时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减少职业病危害。
4. 劳动保护: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如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做好轮班制度,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机械行业的职业危害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机械行业的职业危害机械制造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是各种工业的基础。
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150-200万劳动者从事机械制造产业。
其基本生产过程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
那么,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呢?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
一、铸造:可分为手工和机械造型两大类。
手工造型是指用手工完成紧砂、起模、修整及合箱等主要操作的过程。
劳动强度大,劳动者直接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大,案例1就是在这种生产环境中发生的。
机械造型生产率高,质量稳定,工人劳动强度低,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机会少,职业危害相对较小。
1、粉尘危害:造型、铸件落砂与清理时产生大量的砂尘,其中粉尘性质及危害性大小主要决定于型砂的种类,如选用石英砂造型时,因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其危害最大。
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造型车间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为27.5-62.3mg/m3,平均为39.5mg/m3。
2、毒物与物理因素危害:砂型与砂芯的煤烘干、熔炼、浇注产生高温与热辐射;如果采用煤或煤气作燃料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如果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则存在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二、锻压:锻压是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锻件的加工方法。
1、物理因素危害: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锻锤(空气锤和压力锤)可产生强烈噪声和振动,一般为脉冲式噪声,其强度多100dB(A)以上。
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危害也是日益增加。
机械制造行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其产品的制造和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在这个行业,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会对从业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有些职业危害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会对从业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命。
1.噪声危害噪声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特别是在金属加工车间、钢构车间和重型机械制造车间等环境中,噪声是非常严重的。
长期接受高强度噪声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听力下降、耳鸣、重听言语等症状,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长期接触噪声还会引起神经衰弱和心理障碍,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2.化学危害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许多工艺都需要使用化学药品。
比如说,涂料、油漆和各种有机溶剂等。
这些工艺中的有害物质,是导致从业人员患上肺癌、肝癌、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主要原因。
长期接触含有化学物质的环境,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引起遗传畸形。
3.尘埃危害机械制造行业中,很多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重金属和化学制品在粉尘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长时间接触,很容易导致职业性肺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的症状不仅包括流鼻涕、咳嗽、气促等呼吸系统的症状,还有头晕、乏力、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
4.辐射危害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做电加工、电焊、超声波清洗、淬火和辐照等工作,都会对从业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危害。
长时间直接接触辐射源,会直接导致对人员身体的直接损伤。
表现出乏力、食欲减退、浑身疼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5.物理危害机械制造行业中存在着很多物理危害,比如机械伤害、电击、高空坠落伤害、热伤害等。
机械设备的有些设备具有很强的万能性和机动性,如果在操作时不注意安全,很容易引起伤害。
6.职业病导致的心理危害职业病对从业人员会造成一定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这些伤害又对整个生命轨迹产生极大的影响。
谈到职业病时,人们往往会提及身体,忽略了其可能对心理的影响。
行业职业病机械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机械工业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行业,其包括多种不同的职业,如机器操作员、技术工人、工程师等。
然而,这个行业也面临着一些独特的职业危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机械工业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并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粉尘和化学物质危害机械工业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是粉尘和化学物质危害。
许多机械制造工艺都需要使用金属、塑料、油漆、清洁剂等化学品,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误食引起健康问题。
例如,长期吸入金属粉尘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尘肺、硅肺等。
某些化学品如苯、甲醛、酚等,长期暴露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起致癌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为预防这些危害,工人应该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卫生,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的习惯。
此外,企业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和清洁,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员工的健康。
噪声危害另一个机械工业中常见的危害是噪声。
在制造过程中,机器和设备会产生极高的噪音水平。
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伤、耳鸣、头痛等健康问题。
此外,噪声还可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压力增加等问题,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工人应佩戴适当的听力保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
企业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噪声测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噪声控制。
疲劳危害机械工业中的工作常常需要进行重复性和时间长的操作,如长时间站立、使用重型工具等,导致工人身体疲劳。
长时间的疲劳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引起头痛、肌肉疼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企业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工作任务和休息时间、提供合适的工具和设备来减轻工人的疲劳。
工人也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等来减轻身体的疲劳。
物理伤害机械工业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通常非常大,非常重。
工人容易受到重物砸伤、夹挤、电击等物理伤害。
此外,工人在操作设备时,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受伤或致残。
企业应该通过在工作场所使用防护装置、定期检查设备、提供培训和指导等措施来减少工人受到物理伤害的风险。
机械加工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宋文敏1李振明2(1.浙江省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浙江金华3210172.浙江ェ业大学教科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23)摘要: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結合的方针,以某类机械企业为例,分析造成员ェ职业危害的原因,提出预防控制ェ业粉尘、噪音和有毒害物质预防措施,为安监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机械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据国际劳エ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毎年因职业事故和与工作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为200万人左右,有效防治职业病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毎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由噪音过高引起的职业性耳聋案例亦不在少数。
调研显示,部分企业在岗职エ的最低受检率只有32. 2%;有64. 3%的煤炭集团没按照规定对退休工人进行体检,机械行业也没按规定对职エ进行体检。
此外,企业职业病平均漏诊率为3. 72%,漏诊率最高达20%。
由于职业病从发生到死亡,周期比较长,所以企业主往往不重视职业危害的预防,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为职业病的防治提出一整套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以达到控制职业病蔓延的趋势。
1机械加工企业职业危害现状机械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有粉尘、噪音和有毒有害物质,现分析如下。
1.1粉尘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沙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线。
机械企业存在多种电焊、打磨、翻砂等烟尘非常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员エ不大注意防范,企业主也没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员エ就会患尘肺病。
常见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四大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此外尚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被称为“活着的死亡名単”。
1.2噪音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
机械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強度超标点主要集中在切割、剪板机、打磨、钻床、抛丸机等操作点,将产生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构成严重的危害。
机械职业危害主要类型及安全防护技术机械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行业,从事机械工作的工人往往面临着诸多危害。
这些危害类型多样,包括机械本身的危险、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等。
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技术。
一、机械危害类型及其安全防护技术1. 机械本身的危险这是机械行业最常见的危险类型。
机械的旋转和移动零部件可能会造成挤压、夹伤、撞击和切割等伤害。
为了防止这些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技术:-明确机械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保护网和安全开关等,以将机械运行区域与操作人员隔离开来;-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
2.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包括噪声、震动、辐射和温度等。
这些危害会对工人的听力、神经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几项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控制和减少噪声和振动源,如安装隔声墙、使用隔音耳罩和防护手套等;-在必要时使用防护设备,如护目镜和防护服等;-确保工作区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极端温度的影响。
3. 化学危害在机械行业中,可能存在各种有害化学品,如溶剂、润滑剂和金属切削液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呼吸系统损伤和中毒。
以下是几项常见的安全防护技术:-确保工作区通风良好,并采用有效的局部排风设备;-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和防护手套等;-严格管理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
4.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涉及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微生物、细菌和病原体等。
在机械行业中,这些生物往往与废水、废气和废物处理有关。
以下是几项常见的安全防护技术:-严格遵守相关的处理规范和法规,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和戴口罩等;-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测,确保工人的健康状况。
以上是机械职业中常见的危害类型及其安全防护技术。
与此同时,重要的是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操作规范的制定,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机械行业的工人在工作中不受到危害的侵害。
机械职业危害主要类型及安全防护技术范文一、引言机械职业危害是指在机械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等工作过程中,因人为原因或设备失效导致的潜在伤害。
机械职业危害对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采取合适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械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技术。
二、机械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机械职业中最常见的危害类型之一。
它包括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对人身的伤害,如旋转设备、传送带等,以及气压、电磁场、噪声等对人体的直接损害。
这些危害可能导致切割、压碎、砸伤、电击等伤害事故发生。
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机械职业中的另一大危害类型。
它主要指与机械设备操作相关的化学物质对人身健康的损害。
如机油、润滑剂、清洗剂等化学品的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炎症、中毒等健康问题。
此外,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对呼吸系统构成危害。
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指机械职业中可能暴露于病原体的工作环境。
例如,机械维修人员在处理受污染的废水、垃圾等时,可能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
这些细菌、病毒可能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对人体构成威胁。
4. 疲劳危害疲劳危害是机械职业中容易被忽视的危害类型。
长时间的机械操作和体力劳动可能导致工作者出现疲劳。
这种疲劳可能影响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反应能力等,进而增加工作中的意外事故的风险。
三、安全防护技术1.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机械设备安全防护是防止物理危害的重要手段。
对于旋转设备、传送带等可能造成伤害的设备,应设置防护罩,避免工人的身体接触。
此外,对于电动工具,应确保其正常运作,以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
2. 化学品防护针对机械职业中的化学危害,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
首先,应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以降低工作者与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的风险。
其次,应加强化学品的存储管理,保持工作环境的通风良好,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
3. 生物防护针对机械职业中的生物危害,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机械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危害因素。
本文将就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增强机械行业的安全意识提供参考。
一、职业危害机械行业属于大力度、高速度、高温度、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作,因此会给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对于从业人员,主要危害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 电击危害:在机械设备运行中,容易发生短路、漏电等情况,使人员因此遭受电击伤害。
2. 机械伤害: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频繁地产生机械冲击、振动、磨损等因素,如不慎接触,就会导致身体伤害。
3. 有害气体危害:机械设备的运行中往往伴随着有害气体的产生和释放,这些有害气体容易对人员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产生负面影响。
4. 高温热辐射危害:机械设备的运作需要高温加热,这些高温热辐射容易对从业人员的皮肤、呼吸道等造成伤害。
二、环境污染机械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除了伤害从业人员外,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 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环境污染: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中频繁地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
2. 机械设备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机械设备的使用需要消耗能源,如燃煤、燃油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和废水等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机械行业存在着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种问题不仅会威胁机械行业的发展,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具体地说,这方面的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1. 模具、设备等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机械设备生产的重要零部件,如模具等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会影响后续的加工生产,带来生产质量和安全问题。
2. 机械产品使用不当:由于不恰当的使用机械产品,往往会带来安全问题,甚至导致人身伤害。
综上所述,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危害、环境污染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方面。
对于机械行业来说,要意识到这些危害因素,在加强安全生产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要下更大的功夫,使机械行业的发展更加安全可靠。
机电设备安装职业病危害范文机电设备安装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严格操作的职业。
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工人们会面临许多的危害,这些危害对于工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安装职业病危害的研究和防治。
首先,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理危害是工人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工人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重物搬运和装配工作,这些重物不仅包括大型机电设备本身,还包括各种工具和设备。
这些重物如果不正确操作或者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对工人们的身体造成损伤。
例如,工人们在搬运机电设备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失去平衡而造成摔倒或者拉伤等情况发生。
因此,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工人们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确保正确操作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其次,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还会面临噪声危害的问题。
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运行和工作现场的噪声,会对工人们的听力产生损害。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下降和听力损伤等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减少噪声对工人们的危害,工人们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例如耳塞或者耳罩,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噪声环境。
再次,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化学危害。
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化学药剂,例如涂料、油漆和溶剂等。
这些化学药剂中常常含有有害物质,对工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
例如,一些溶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可能会对工人们的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刺激和损害。
为了减少化学危害对工人们的影响,工人们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应该正确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并及时清洗皮肤。
此外,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工人们还会面临辐射危害。
在一些机电设备中,常常含有辐射物质,例如X射线和γ射线等。
这些辐射物质对工人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特别是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附近。
为了保护工人们的健康,工人们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辐射安全的规定和操作规程,减少辐射对工人们的危害。
机械行业的职业危害机械制造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是各种工业的基础。
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产业工人队伍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150-200万劳动者从事机械制造产业。
其基本生产过程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
那么,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呢?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
一、铸造:
可分为手工和机械造型两大类。
手工造型是指用手工完成紧砂、起模、修整及合箱等主要操作的过程。
劳动强度大,劳动者直接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大,案例1就是在这种生产环境中发生的。
机械造型生产率高,质量稳定,工人劳动强度低,劳动者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机会少,职业危害相对较小。
1、粉尘危害:造型、铸件落砂与清理时产生大量的砂尘,其中粉尘
性质及危害性大小主要决定于型砂的种类,如选用石英砂造型时,
因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其危害最大。
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
造型车间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为27.5-62.3mg/m3,平均为39.5mg/m3。
2、毒物与物理因素危害:砂型与砂芯的煤烘干、熔炼、浇注产生高
温与热辐射;如果采用煤或煤气作燃料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
硫和氮氧化物等;如果采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加热时则存在高频
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二、锻压:
锻压是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从而
获得锻件的加工方法。
1、物理因素危害: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锻锤(空气锤和压力锤)可产生强烈噪声和振动,一般为脉冲式噪声,其强度多100dB(A)以上。
2005年,据我们对某机械厂锻压车间噪
声检测,结果为83-100.2dB(A),平均为92.08dB(A)。
冲床、剪床也可产生高强度噪声,但其强度一般比锻锤小。
加热炉温度高达1200℃,锻件温度也在500-800℃之间。
在生产过程中可使工作场所产生高温与强辐射热。
2、粉尘与毒物危害: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可产生金属粉尘、煤尘等,尤以燃料工业窑炉污染较为严重。
燃烧锻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三、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主要是使属零件在不改变外形的条件下,改变金属的性质(硬度、韧度、弹性、导电性等),达到工艺上所要求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热处理包括正火、淬火、退火、回火和渗碳等基本过程。
热处理一般可分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和特殊热处理等。
1、有毒气体:机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渗碳、淬火等热处理工序要
用品种类繁多的辅助材料,如酸、碱、金属盐、硝盐及氰盐等。
这
些辅料都是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的物质。
如氯化钡作加热介质,工艺温度达1300℃时,氯化钡大量蒸发,产生氯化钡烟尘污染车间
空气;氯化工艺过程中有大量氨气排放于车间空气中;在渗碳、氰
化等工艺过程使用氰化盐(亚铁氰化钾等);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与工件的油污作用产生氮氧化物。
此外,热处理过程经常使用甲醇、
乙醇、丙烷、丙酮及汽油等有机剂。
2、物理因素危害:机械零件的正火、退火。
渗碳、淬火等热处理工
序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车间内各种加热炉、盐浴槽和被加热的工
作都是热源。
这些热源可造成高温与强热辐射的工作环境。
各种电机、风机、工业泵和机械运转设备均可产生噪声与振动。
但多数热
处理车间噪声强度不大,噪声超标现象较少见。
四、机械加工:
利用各种机床对金属零件进行车、刨、钻、磨、铣等冷加工;在机
械制造过程中,通常是通过铸、锻、焊、冲压等方法制造成金属零
件的毛坯,然后再通过切削加工制成合格零件,最后装配成机器。
1、一般机械加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相对较小,主要是金属切削中使用的乳化液和切削对工人的影响。
通常所用的乳化液是由矿物油、萘酸或油酸及碱(苛性钠)等所组成的乳剂。
因机床高速转运,乳化液四溅,易污染皮肤,可引起毛囊炎或粉刺等皮肤病。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粗磨和精磨过程中,亦有大量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发生。
人造磨石多以金刚砂(三氧化二铝晶体)为主,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极少,而天然磨石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故可能导致铝尘肺和矽肺。
绝大多数机床产生的机械噪声在65-80dB(A)之间,噪声超标现象较少见。
2、特种机械加工:特种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加工工具有关;如电火花加工的金属烟尘、激光加工的高温和紫外辐射等;电子束X 射线和金属烟尘等;离子束加工存在金属烟尘、紫外辐射和高频电磁辐射,如果使用钨电极则还有电离辐射危害;电解加工、液体喷射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相对危害较小。
此外,设备运转产生噪声与振动。
五、机械装配:
简单的机械装配工序职业危害因素很少,危害基本同一般机械加工。
但复杂的装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与特殊装配工艺
有关。
如需使用各类电焊,则存在电焊职业病危害问题;如需使用
胶黏剂,则存在胶黏剂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如需使用涂装工艺,则
存在涂装工艺的职业病危害问题。
六、防护措施: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矽尘危害(案例一)、涂装生产过程中的苯及同系物(如案例2)等有机溶剂危害和电焊作业中的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案例三),为此,机械制造工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问题在于:
1、合理布局:在车间布局上,要考虑减少职业病危害交叉污染问题。
如铸造工序中的熔炼炉应放在室外或远离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铆
工和电焊、(涂)喷漆工序应分开布置。
2、防尘:铸造应尽量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减少手工
造型和清砂作业。
清砂是铸造生产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岗位,应予重
点防护,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以降
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
并做好个人防护,配戴符合国家相关
标准的防尘口罩。
3、防毒及应急救援:对热处理和金属熔炼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化学毒
物的设备应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
对产生高浓度
一氧化碳、氰化氢、甲醛和苯等剧毒气体的工作场所,如某些特殊
的淬火、涂装和使用胶黏剂岗位,应制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
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配备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
4、噪声控制:噪声是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重要职业病危害之一。
噪声
控制主要包括对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机械加工的打磨、
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
对高强度噪声
源可集中布置,并设置隔声屏蔽。
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
气口进行消声处理。
对集控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
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应配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