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683.12 KB
- 文档页数:10
有色金属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正文】一、前言有色金属是指具有颜色的金属矿石、金属、合金和金属化合物,在现代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色金属的生产和利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为了客观评估有色金属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本报告将对有色金属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保护建议。
二、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本次评估报告的数据收集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相关资料、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周边社区居民的意见反馈等。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能够全面了解有色金属生产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2. 影响评估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采用影响评估方法,通过对污染物排放情况、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等多个指标的监测和分析,来判断有色金属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同时,还将考虑有色金属生产所带来的噪音和振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的影响。
三、评估结果1. 污染物排放情况通过对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周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 土壤质量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废渣和废水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土壤,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土壤的酸化程度也随着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剧。
3. 水质状况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酸性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周边水域的水质造成直接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色金属企业附近的河流和湖泊水质普遍严重受到污染,水生生物种群受到明显影响。
4. 空气质量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废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和有机物等会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调查发现,有色金属企业周边地区的空气中存在高浓度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四、控制和保护建议1. 治理措施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应加强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治理,采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 环保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合规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锑》的研究我国部分现行国家环境标准(特别是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如:各种标准中的控制指标相互重叠且宽严程度不一致,标准与技术经济条件结合不紧密,分类指导性不强,执行效果不理想,前瞻性不够,社会影响力较弱。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污染防治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对环保工作要求的日趋严格,现行的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有色金属工业特点,结合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现状,制定一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环境上容许、实践上可行,且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系列国家标准,为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提供环保技术支撑。
环境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以及技术、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既为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保障,也是制定环境标准的制约条件。
本论文以锑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制定《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锑》(以下简称本标准)的相关事项。
锑是我国的一类重要有色金属,其矿藏资源丰富,产品种类繁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锑本身又是一种污染物,达到或超过一定量后,对人和动植物都有危害。
加之环境对锑及其化合物毒性的自然降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对其排放量加以限制,以控制和减少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
本论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锑排放控制的法规和标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制定本标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提出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对本标准进行了简要的环境效益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讨论了环境标准的目的、作用和基本属性,提出了制定本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锑工业生产和污染物排放及处理情况的资料,整理了锑工业采矿、选矿和冶炼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我国锑企业常用的工艺流程及其技术水平,分析了锑工业污染物的来源、组成、以及目前的处理处置情况,研究了现行。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水污染防治的现状与对策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水污染防治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无序发展、缺乏环保意识等原因,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也带来了严重的废水污染问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加强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成为了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水污染防治的现状依然严峻。
首先,许多企业在装备技术上存在滞后和落后现象,没有有效的废水处理设施。
其次,由于管理不到位和监管松散,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违规排放、超标排放的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由于行业内竞争激烈,很多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投入不足,导致排放量无法有效控制。
针对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水污染防治的现状,应采取一系列对策,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法规,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
其次,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进现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废水处理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废水排放总量。
此外,建立健全废水排放监测体系,加强对企业废水排放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治违法排放行为。
此外,加强技术创新也是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
通过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另外,加强行业协作与合作也是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
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应加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废水污染问题。
在技术研发、设备共享、经验分享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废水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
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推进废水污染防治工作。
只有通过加强治理措施、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行业协作,才能实现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绿色发展,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综上所述,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废水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无为县2012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报告无名州环保局:根据《无名周环境保护局关于做好2012年度云南省重金属污染防治考核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县结合实际开展了具体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贯彻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基本情况全县通过贯彻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在环境污染防治、环保执法、环境监管、污染纠纷调解、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遏制了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环境安全”做出了一定成绩。
(一)、领导重视,为贯彻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无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向十分重视。
县委领导明确指出: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所有引进项目必须坚持执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做到“三个不引”,即:国家明令禁止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引,产生污染物的项目不引,危及无为县“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环境安全的项目不引。
由于领导重视,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在我县的贯彻执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县贯彻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得以认真落实。
(二)、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监管我县始终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做好重点污染源控制和污染防治工作。
结合全县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的巡查和监查力度,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不符合环保规范的企业要求按环评要求进行妥善处置。
督促重金属排放企业对矿井裂隙渗水、尾矿废水中的相应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要求重金属排放企业对环境保护应急预案进调整和完善,将重金属污染事故预防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报环保局备案。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环境污染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有色金属行业是产生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物、SO2废气的重要工业领域之一,尤其在生产铅、锌等有色金属时,这些重金属会随“三废”排放,进而对环境、生态甚至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近年来,关于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改善当前状况,笔者立足自身从业经验,具体到有色金属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加快技术创新、强调循环式经济模式、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等建议,希望相关理论能有助于业界从业人士广为采纳,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有色金属;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概况有色金属行业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它具有能源密集度高、资源密集度高、技术密集性强、资金密集度高的特征,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也比较长,彼此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也高。
近些年来,我国的精炼铜、铝、锌、铅的产量分别以16.8%、12.8%、14.6%、13.5%的比值增长。
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增大,产业集中程度也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相关企业如中国铝业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等企业相继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业。
有色金属的矿产资源分布也较不均衡,如在已知的52中有色金属的矿产资源中,我国占据优势地位的是钨、镁、锑、钼等,其总供应量占据全球产量高达80%以上,而相应的,铝和铜我国则较为缺乏。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明显,很多关键性技术也得到了突破,行业污染减排问题仍然是一个较为严峻的考验,需要业界人士进一步分析并在技术层面上提出更为合理的治理建议。
二、有色金属环境污染分析(一)能源消耗巨大当前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但其相应的也是一个耗能高、污染严重的工业。
就目前相关方面统计的数据来看,相比于高外先进水平,我国在能耗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电解铝耗电量高于国外水平2.1%左右,铜冶炼高出19%,铅冶炼高出84.1%,锌冶炼高出33.5%。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环境污染及其处理技术发布时间:2022-08-05T02:01:04.47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3月6期作者:马天武[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全面发展,有色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马天武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830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全面发展,有色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作为不可于生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的消耗必然会带来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污染现状,并提出了有色金属行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有色金属;环境污染;治理策略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比较重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大多较为粗放,特别是在像有色金属的这类矿产资源的利用过程当中,矿山资源被过度开发,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被排放到自然界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大的破坏。
随着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思想的提出,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
1.有色金属行业环境污染现状分析有色金属行业是资源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其原材料本身就是重要的不可再重资源,另一方面在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提纯、加工等生产过程当中以及使用过程当中还需要消耗掉大量的其他资源和能源,并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
由于生产技术不够高精,有色金属行业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废弃物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而同时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不成熟,也使生产废弃物难以得到净化处理和有效利用,大量的重金属、大分子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向自然界,使得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1.1有色金属行业产生的水污染我国水资源储量丰富,但是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人口总量大,存在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的问题,再加上多年来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我国水资源整体上较为短缺。
目录第一篇铜的冶炼 (2)一、铜的性质与用途 (2)1.1物理性质 (2)1.2化学性质 (2)1.3用途 (2)二、炼铜原料 (3)2.1铜的矿石 (3)2.2矿石的分类 (3)2.3熔剂、燃料 (4)三、铜的冶炼方法 (4)3.1 火法冶金 (4)3.2湿法炼铜 (10)第二篇三废的处理 (12)一、烟尘的处理 (12)例一、铜陵有色金属公司 (12)例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14)二、制酸工艺 (15)例子、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 (15)三、废水的处理 (16)1、含砷酸性废水 (16)2、电解液的净化 (17)四、废渣的处理 (19)五、阳极泥的处理 (19)第一篇铜的冶炼一、铜的性质与用途1.1物理性质铜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副族,原子序数63.57,原子序数29。
熔点为1083℃,沸点通常为2310℃,质软,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1.2化学性质(1)在干燥空气中不起变化,在有CO2存在的潮湿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有毒的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
(2)在空气中加热至185℃以上便开始氧化;(3)不溶于稀硫酸及盐酸,可溶于王水、硝酸、热的浓硫酸、氰化物溶液、氯化铁溶液、氯化铜溶液与三价铁的硫酸盐溶液。
(4)能与氧、硫、卤素等元素直接化合。
铜的重要化合物:氧化亚铜、氧化铜、亚铁酸铜及亚铁酸亚铜、硅酸铜、碳酸铜、硫化亚铜、硫化铜、硫酸铜、氯化亚铜、氯化铜。
1.3用途铜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在应用上仅次于铁。
在电工技术、铁路电气化、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工程、飞机制造、汽车运输、无线电、器械、家常用具的生产以及其它工业生产部门均需要铜。
二、炼铜原料2.1铜的矿石铜矿石中的脉石矿物,最普通的为石英,其次为方解石、长石、云母、绿泥石、重晶石。
脉石中的主要几种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和氧化铝。
铜矿石中常发现的杂质组分有:砷、锑、铋、硒、碲、钴、锰、金、银等元素。
有色金属行业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创新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有色金属行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创新趋势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这一行业的动向和发展方向。
一、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作为当今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也在有色金属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有色金属生产过程通常存在着人为操作的繁琐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金属材料的高精度加工和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借助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来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
二、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有色金属行业也在致力于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绿色生产技术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色金属行业在绿色生产技术方面的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通过引进节能设备、改进工艺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将废弃物和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废水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经过处理后可以再次利用。
3. 质量标准的提高: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确保产品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流入市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有色金属行业的创新还表现在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上。
新材料的研发对于提高产品性能、扩大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行业致力于开发新材料,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应用的要求。
例如,钛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此外,高温合金、高强度铝合金等新材料的研发也为有色金属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智能化监控和预测技术的应用在有色金属行业生产过程中,智能化的监控和预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前预测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报告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中南大学、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目录1 总体概况 (169)1.1相关法规、政策、标准体系现状 (169)1.2污染控制管理现状 (169)2 主要技术发展情况 (170)2.1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170)2.2污染物减排及资源循环技术发展情况 (171)2.3我国自有知识产权技术的竞争力评价 (174)3 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175)3.1我国现有技术开发、应用和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75)3.2我国现有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及改进思路 (175)4 建议 (176)4.1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176)4.2清洁生产 (176)4.3重金属污染控制及资源循环 (176)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报告1 总体概况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广,增值性强,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材料,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各行业关联密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促使以铜铝铅锌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工业产量也逐年增加。
2009年1~8月,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已达到了1613.01万t。
其中,精炼铜262.96万t,原铝784.50万t,铅239.81 万t,锌268.56万t,镍10.47万t,锡8.27万t,锑9.11万t,镁25.62万t,海绵钛3.63万t。
我国的有色金属总产量近几年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1.1相关法规、政策、标准体系现状近年来,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标准数量和标准水平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需求基本相符。
如铜、铅、铝、锌、锡、锑、镍、镁、铝建筑型材、铜管材10项强制性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是有色金属行业首批国家标准,为后续能耗标准的制定积累了经验。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20975.1~20975.24)《贵金属及其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15072.1~15072.19)《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GB/T 5121.1~5121.27)等一系列分析方法标准的修订,实现了一大批分检标准的更新换代,涉及的分析对象包含了大部分有色产品,影响非常广泛。
《重熔用铝锭》(GB/T 1196)《电工用铜线坯》(GB/T 3952)、《钛及钛合金棒材》(GB/T 2965)都是有色产品中的重量级产品。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作出高度评价,有色金属“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实物质量已与国际水平接轨”。
2008年,我国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发布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标准。
共报批标准311项,其中国家标准180项,行业标准131项。
2008年共下达两批国标制修订计划,第一批147项,完成年限2008年,第二批130项,完成年限2009年,下达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共103项。
到目前为止,2009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为35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为103项,完成年限为2010年。
1.2污染控制管理现状有色金属工业一直被视为高污染行业。
近年来,通过自主创新及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等手段,污染物控制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在废水、废渣等领域获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建立了工程示范项目,有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为进一步高效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及工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及应用基础。
2008年以来,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进步显著,清洁生产水平迅速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2009年上半年,有色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9.59%。
在我国有色金属工艺生产中,世界先进的金属冶炼工艺得到应用,如“双闪”(闪速熔炼、闪速吹炼)铜冶炼和氧气底吹熔炼工艺-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的正常生产,铁闪锌矿氢压浸出新工艺和锌的长周期电解技术的应用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大大提升了有色金属工业清洁生产水平,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冶炼工艺存在的污染问题,使中国主要品种的重金属冶炼技术和环保水平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2 主要技术发展情况2.1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和应用许多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甚至一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污染控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1.1铝冶炼中铝公司成功开发了一项电解铝节能减排技术-预焙铝电解槽“三度寻优”控制技术,以电解质温度、初晶温度和过热度的控制为切入点,实现电解槽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从而获得电解槽的稳定运行,电流效率的提高、物料消耗和能耗的降低以及阳极效应和碳氟化合物(PFC)排放的减少,对中国电解铝工业节能降耗减排发挥重要作用。
该技术在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160 kA和320 kA大型铝电解槽上应用后,电解槽运行稳定,电流效率大幅提高,总体上提高电流效率2.0%以上,平均电解温度下降10℃,吨铝阳极毛耗降低9.8Kg,吨铝直流电耗降低137 kW·h/t.Al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2.2.2铜冶炼“双闪”冶炼(闪速熔炼、闪速吹炼)是国际上先进的铜冶炼技术,解决了铜冶炼过程中的低空污染问题,能耗大幅降低。
山东阳谷祥光铜业已引进芬兰奥托昆普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双闪速炉炼铜技术,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十大“国家环境友好工程”之一。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和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铜锍顶吹吹炼新工艺,有效解决了PS转炉逸散二氧化硫烟气的低空污染和作业安全问题,粗铜冶炼能耗低于490 kg标煤/t。
2.2.3铅冶炼“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SKS)”是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联合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炼铅新工艺。
采用创新的鼓风炉技术进行富铅渣熔炼,底吹炉氧利用率高达95%以上,综合能耗降至380~426 kg标煤/t粗铅,总硫利用率95%~96%。
实现了铅冶炼清洁生产,使我国铅冶炼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有效解决了传统铅冶炼工艺存在的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能耗,冶炼流程短,焦耗成本低,硫及伴生金属回收率高,冶炼设备封闭,可避免作业人员铅中毒,适宜处理高砷物料,对于现有铅厂改造,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国家推荐的节能高效的先进技术,已列入最新颁布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
SKS工艺在国内已得到广泛推广,据估计,目前我国矿产精铅已有近50%的产量由此工艺生产,而且该技术也已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2.2.4锌冶炼中国有色集团研发的“低污染沉矾除铁湿法炼锌方法”,能够处理成分复杂的锌精矿,具有环保水平高、能耗低、回收率高等优点,可有效增强脱除杂质能力,提升最终产品质量,降低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金属回收率,便于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成为我国目前新建湿法炼锌企业的主流工艺。
株洲冶炼集团从芬兰奥托昆普公司引入常压富氧直接浸出技术,同时实现搭配处理锌浸出渣,标志我国锌冶炼工艺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该工艺实现重金属渣无害化、资源化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报告处理,为最终达到重金属污染的彻底减排、废渣的综合利用的目的奠定了坚实基础。
搭配锌浸出渣常压富氧直接浸锌清洁工艺已成为控制湘江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重点工程,而且株冶与中南大学紧密联合,以期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其研究内容已被列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2.2.5其他在钨湿法冶金方面,“基于高浓度离子交换的钨清洁冶金工艺”与原工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工艺)相比,废水排放减少85%,碱耗降低50%左右,原辅材料消耗量降低30%左右,钨回收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且对原料适应性强,该工艺先进、创新性强,而且设备简单、投资省、回收率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面提升了钨湿法冶金的技术水平。
在对难处理、低品位复杂多金属矿的冶金技术研究应用方面,中南大学研发的“基于微生物基因功能与群落结构分析的硫化矿生物浸出技术”,使原生硫化铜矿浸出率从28%提高到75%,浸出时间从365天缩短到55天。
解决了生物冶金工程条件、物理化学因素调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相结合的世界性难题。
新工艺使可利用资源量大幅扩大,使我国铜储量的保证年限从10年延长至50年。
该技术近3年已经在江西、云南、广东3个矿山应用,并辐射到新疆、甘肃、湖北、福建8个矿山,实现直接经济效益4.4亿多元。
2.2污染物减排及资源循环技术发展情况为保障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研究开发污染控制技术,以实现污染物减排及资源循环。
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
2.2.1废水处理2.2.1.1生物制剂直接处理重金属废水工业应用由株冶和中南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生物制剂直接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取得成功。
酸性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是冶炼企业最常见的工业废水,水量大,成分复杂。
该废水与自主研发的生物制剂配合后,加入液碱中和水解,再进行斜板沉淀分离,净化水回用至生产系统,废渣经脱水,可回至冶炼系统重新处理,回收有价金属,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该技术所开发的深度处理重金属的生物制剂固体不溶物含量<0.1%、无二次污染,在株洲冶炼集团实现工业化应用,建成总废水(规模500 m3/h)的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
处理后出水中铜、铅、镉、锌、砷、汞等金属离子均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SO42-浓度低于250 mg/L,废水回用率大于95%,废水中金属回收率99%以上;新工艺产渣量比传统中和法少,渣中锌等重金属含量高达30%,可送锌冶炼系统回收。
2.2.1.2污酸生物制剂脱汞工业应用由株冶和中南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污酸生物制剂脱汞处理新工艺”已成功应用。
冶炼行业污酸的处理问题一直是工业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之一。
国内对污酸的处理主要采用洗净水闭路循环、中和后硫化法、膜技术处理、石灰乳中和、硫酸亚铁除砷、二级石灰乳中和、三段中和法等工艺。
也有皮胶原纤维固化单宁膜、啤酒酵母菌、重组基因工程菌、重金属离子捕集剂、树脂对汞离子吸附的文献报道。
但这些方法处理效果欠佳或成本高昂,应用受到限制。
中南大学针对此类废水专门自主研发了一类可深度处理含汞污酸中汞的生物制剂及其处理技术。
其处理工艺主要为,有色重金属冶炼收尘净化工段的含高浓度汞、镉、砷的污酸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进入一级配合反应槽与生物制剂、脱汞剂进行配合反应,并溢流进入二级配合反应槽继续反应;生物制剂配合反应后溢流进入一级水解槽,用电石泥浆调节pH值进行一级水解反应,一级水解后溢流进入二级水解槽,再进浓密机实现液固分离。
本技术通过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在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污酸(规模100 m3/h)处理工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