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血压急症的应急处理与护理措施高血压急症的应急处理与护理措施一、急症定义高血压急症指血压急剧升高,并伴有靶器官损害或心脏、脑、肾等危及生命的病理改变。
二、处理原则1、快速降压:迅速减少血压,以预防或减轻器官损伤;2、保护靶器官:维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3、平稳血流:维护全身血液循环稳定,防止血流动力学变化;4、密切观察:全程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处理措施。
三、急症护理1、患者安置:将患者平卧,解除紧绷的衣物,保持安静;2、辅助呼吸:辅助患者呼吸,保持通气道畅通;3、接触医生:迅速联系急诊医生,通知情况及患者相关信息;4、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5、密切监测:持续监护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及时记录;6、功能维护: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辅助判断器官功能状态;7、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支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8、定期复查:根据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血压、尿常规等指标;9、协助治疗:协助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如血滤、血液透析等。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急症:指因疾病突发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或器官功能受损的紧急情况;2、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3、靶器官损害:指长期高血压对心脏、脑、肾等器官造成的结构和功能改变;4、心脑肾:分别指心脏、脑部和肾脏这三个重要器官;5、血流动力学:指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规律;6、尿量: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尿液的量;7、降压药物:指用于降低血压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8、心电图: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并转化为图形以进行评估;9、血氧饱和度:指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是评估组织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10、尿常规:通过尿液的理化检测,了解患者的肾功能、代谢状态等。
附件:无。
长、责任护士及生活护士,责护组长根据本组病人的病情安排好当天的工作,并负责本组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
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本组病人的治疗与护理,生活护士可以加强基础护理等。
责任组的生活护士每天早上7:30上班给患者做基础护理,整理床单位,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打水、洗脸、漱口、剪指甲等,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
不完善的地方协助改善。
下班时自查一天的工作,做好交接班。
各组负责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治疗及护理。
全面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患者能做的鼓励自己做,护士加强督促检查,不能做的护士做,危重病人必须由护士护理做。
工作中分工协作,明确岗位职责,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创新、人性化服务,得到了病人的称赞。
②将病床按床位数分2组:A1组分管病床为1 22床,分管22张床位。
A2组分管病床为23 45床,分管22张床位。
各组管理病房区域相对集中,房间固定;③改变排班方式,尽量保证责任护士连续上责任班,方便病人熟悉护士,护士熟悉病人;④采用简化护理文件书写,让责任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直接服务;⑤强化三基培训,规范专科护理行为,保证护理质量;⑥改变护理质量监控方法,要求人人参与质量控制,职责落实到人,将护理质控的重点工作落实到每位护士;⑦注重细节,创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使用温馨提示卡体现为患者着想;坚持晨间护理,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清洁、整齐的住院环境。
3完善基础护理质量检查管理体制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随时指出问题,及时整改,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评判护理工作质量的标准。
4注重人文关怀创建温馨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我们就拥有了服务口号:“温馨护理,亲情服务”,护士站放置了便民箱,以方便病人生活需要。
每月召开1次座谈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发放入、出院联系卡,方便患者咨询及复诊。
5效果5.1转变护理观念,建立新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
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四心:接待病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执行医嘱细心;六声:病人来有迎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电话有问候声。
高血压急症的护理体会高血压急症的护理体会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成为一种急症。
当患者出现高血压急症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护理。
本文将分享我在高血压急症护理中的体会。
一、了解高血压急症的表现高血压急症的表现有很多种,包括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心悸等。
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头痛和眩晕。
当我们发现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应该立即进行测量其血压值,并将其与之前记录的血压值进行比较。
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当患者出现高血压急症时,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护理。
首先需要让患者平卧休息,并保持安静。
如果患者还没有服用降压药物,则可以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降压药物。
此外,还可以给予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三、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进行高血压急症护理时,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的血压值下降过快,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此时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止药物治疗,并让患者平卧休息。
四、积极预防高血压急症的发生除了及时进行护理外,我们还应该积极预防高血压急症的发生。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包括定期测量血压、规律饮食、适当运动等。
其次,我们还应该教育患者如何正确地使用降压药物,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地处理突发情况。
五、与医生紧密合作在进行高血压急症护理时,我们需要与医生紧密合作。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健康。
结语高血压急症是一种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护理。
通过了解高血压急症的表现、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预防高血压急症的发生以及与医生紧密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高血压急症护理,保障患者的健康。
高血压急症护理常规(一)【定义】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髙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等。
(二)【诱因】情绪激动、劳累、寒冷刺激、随意增减药量等。
(三)【临床表现】血压突然升高,伴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或苍白、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
(四)【救治与护理】1.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2.处理原则:1)及时降压,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静脉给药,持续监测血压。
2)控制性降压:初始阶段(一般数分钟至1小时内)降压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25%;在其后2-6小时内应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Hg左右)。
临床情况稳定后,在之后的24-48小时逐步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同时,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损害进行相应处理。
3)合理选择减压药:要求药物起效迅速,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作用消失快。
4)避免使用的药物:如利血平;治疗开始时也不宜使用强力的利尿药。
3.降压药物的选择1)硝普钠:为首选药物,能同时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压效果迅速。
2)硝酸甘油:扩张静脉和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与大动脉,降低动脉压作用不及硝普钠。
4.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注意观察心、脑、肾灌注情况。
5.避免诱发因素,防止患者因剧烈头痛、躁动、抽搐而发生坠床、意外伤甚至窒息。
6.防止靶器官损害及对症治疗:高血压脑病时加用脱水剂甘露醇、呋塞米防治脑水肿;惊厥者给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纳、地西泮等镇静止惊;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时给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合并氮质血症者,予以血液透析治疗。
7.做好心理护理。
高血压急诊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高血压急诊是指高血压患者出现持续或剧烈的血压升高症状,如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眩晕、意识障碍等,需及时进行院前急救和护理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和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对高血压急诊的院前急救和护理进行阐述。
院前急救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急上升高血压急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确认患者是否出现急升高血压症状,并进行血压测量以确定其血压水平。
高血压急症的标准是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2.给予氧气高血压急症患者通常伴有组织缺氧的情况,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可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液中氧气含量并改善氧供。
3.气管插管及呼吸支持高血压急症患者可能伴有意识障碍及呼吸抑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窒息情况。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则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以及机械通气。
4.心电监护高血压急症患者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左心功能衰竭等疾病。
因此在院前急救中需进行心电监护,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心律失常。
5.血管扩张药物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随着血压升高,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也增加。
因此,在院前急救中需立即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以迅速降低血压。
6.心脏辅助药物根据急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发展,可能需要使用心脏辅助药物来促进心脏的舒张和降低血压。
常用的心脏辅助药物包括肼屈嗪、酒石酸美托洛尔等。
1.监测生命体征高血压急症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意识状态等。
护理人员应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血压,及时发现血压的波动和变化,以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安静环境高血压急症患者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剧烈运动、精神激动和噪音的刺激,以降低患者的血压。
3.规律饮食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的规律饮食,控制水分摄入,并避免咖啡因的摄入,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
4.症状缓解针对高血压急症患者的不同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护理人员可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症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高血压危象处理方法
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急剧升高,伴有严重症状或病情恶化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以下是高血压危象的处理方法:
1. 立即就医:高血压危象是一个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2. 保持镇静:患者和旁人应保持冷静,避免激动和紧张,以减少血压升高的可能性。
3. 放松身体:患者应尽量保持平卧位,头部稍微抬高。
松解紧身的衣物,保持空气流通。
4. 监测血压:如果有血压计,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监测血压的变化。
同时,观察患者状况,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头痛等症状。
5. 给予氧气:如果有氧气设备,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给予患者吸氧,以帮助缓解症状和改善血氧饱和度。
6. 静脉降压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降压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卡托普利、拉贝洛尔等。
7. 控制液体摄入:患者在高血压危象期间应限制液体摄入,以避免加重体液负
荷和加剧血压升高。
8. 避免剧烈运动: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以免引起血压的突然升高。
9. 调整饮食:平时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10. 长期治疗:高血压危象处理后,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压,按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等。
请注意,以上处理方法仅为参考,具体处理方案仍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简述高血压急症的护理措施
高血压急症指的是血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急性器官损害的情况。
以下是针对高血压急症的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急症表现的变化。
2. 给予氧气:通过氧气输送,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以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3. 卧床休息:患者需保持平卧位,减少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卧床休息能降低心脏负荷,有助于稳定血压。
4. 合理饮食:充分考虑患者的饮食情况,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原则。
避免摄入过量的钠、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5. 静脉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静脉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
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6. 心理支持:高血压急症常伴有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减轻其精神压力,有助于控制血压。
7. 定期监测:护士需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通过连续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确保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高血压急症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护士密切监测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症状、降低血压,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高血压急症的护理高血压急症的护理一、引言高血压急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本文旨在介绍高血压急症的护理措施,以提供给医务人员作为参考。
二、概述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急剧升高,伴有或不伴有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胸痛、呕吐等。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需要紧急干预,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高血压急症的分类1、高血压危象:指血压升高伴有头痛、胸痛等症状,但没有伴随明显靶器官损害。
2、高血压急症:指血压升高伴有明显靶器官损害,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功能损害等。
四、护理措施1、急诊处理a:立即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值。
b:给予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c: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d:心电图监测,评估心脏功能。
e:心脏酶谱监测,筛查心肌梗死的可能。
f:快速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等。
2、安静环境的创造a:尽量减少噪音和刺激。
b:维持室温适宜。
3、注意卧位a:对于患者有心源性肺水肿的表现,可提高床头30-45度。
b:动态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心理支持a: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稳定患者的情绪。
b: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关怀,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5、饮食管理a:减少钠盐的摄入。
b:适量增加钙、钾等矿物质的摄入。
6、定期监测与随访a:定期测量血压,记录数据。
b: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患者血压观察表、药物使用记录表、高血压急症护理评估表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血压:指心脏泵血推动血液涌入动脉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2、护理措施:指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的各项专业护理服务,旨在维持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3、靶器官损害:指高血压对心脑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高血压急症处理:如何迅速有效地控制高血
压?
高血压急症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可能
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针对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压:高血压急症的处理首要目标是降低血压至安全范围。
在治疗时,应快速静脉滴注降压药物,如硝普钠、尼卡地平等,以快
速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
2.有效监测: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尿量等生理指标。
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
指标,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稳定。
3.保持平稳状态:高血压急症的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身
体平稳状态,避免患者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等行为,以免加重病情。
4.治疗原发病:高血压急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和原发病有关,针
对原发病的治疗将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身体状况。
5.细心护理:在高血压急症的处理中,护理工作十分关键。
护士
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包括床位卫生、饮食管理、肢体按摩等
工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体来说,高血压急症的处理是一项紧急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认真遵循处理原则,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治疗,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一、疾病概述高血压危象是指在高血压基础上,因某些诱因使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可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严重升高(收缩压≥18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20毫米汞柱)并伴有进行性靶器官损害,如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损害。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病史,因突然停药、减药、感染、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寒冷刺激等因素诱发高血压危象。
继发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高血压危象。
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在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时,可发生高血压危象;嗜铬细胞瘤患者在肿瘤突然释放大量儿茶酚胺时,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
2.发病机制血压突然升高:各种诱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
靶器官灌注不足:血压升高超过了靶器官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靶器官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例如,高血压脑病是由于脑血管在过高的血压下出现强烈的痉挛,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主动脉夹层是由于血压升高使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
三、临床表现1.症状头痛:是高血压危象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剧烈的全头痛或偏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头痛的程度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血压越高,头痛越剧烈。
视力模糊:由于眼底动脉痉挛、出血或渗出,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失明。
心悸: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可伴有胸闷、气短。
心悸的原因是血压升高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
呼吸困难:由于左心衰竭或肺水肿,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
高血压急症护理高血压急症护理: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高血压急症是一种紧急的健康问题,需要立即采取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急症的原因、症状、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
一、高血压急症的原因和症状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突然升高,通常高于180/120毫米汞柱。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慢性高血压、过度疲劳、情绪波动或不良饮食习惯。
高血压急症的症状包括头痛、胸闷、视力模糊和恶心等。
如果您或他人出现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二、高血压急症的护理方法1、保持镇静:高血压急症发生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避免过度紧张或恐慌,以免加重病情。
2、休息:充足的休息是缓解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措施。
尽可能地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3、监测血压:在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非常重要。
记录血压值,并及时告知医生。
4、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高脂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遵医嘱: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药物使用说明。
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三、高血压急症的注意事项1、预防为主: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高血压急症的发生。
2、警惕症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若出现高血压急症的症状,及时就医。
3、增强意识:了解高血压急症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护理意识。
总之,高血压急症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通过了解其原因、症状、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和关注自己的血压,是预防高血压急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