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值2014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各年龄段儿童的生命体征正常范围
各年龄段儿童的生命体征正常范围如下:
1. 婴儿(0-12个月):
- 呼吸频率:每分钟30-60次(非紧张状态)
- 心率:每分钟100-160次
- 血压:收缩压在60-90mmHg,舒张压在30-60mmHg - 体温:36.5-37.5℃
2. 幼儿(1-3岁):
- 呼吸频率:每分钟24-40次(非紧张状态)
- 心率:每分钟90-150次
- 血压:收缩压在80-105mmHg,舒张压在50-70mmHg - 体温:36.5-37.5℃
3. 学龄前儿童(3-6岁):
- 呼吸频率:每分钟20-30次(非紧张状态)
- 心率:每分钟80-120次
- 血压:收缩压在85-105mmHg,舒张压在55-70mmHg - 体温:36.5-37.5℃
4. 学龄儿童(6-12岁):
- 呼吸频率:每分钟18-25次(非紧张状态)
- 心率:每分钟70-110次
- 血压:收缩压在90-110mmHg,舒张压在60-75mmHg - 体温:36.5-37.5℃
5. 青春期儿童(12-18岁):
- 呼吸频率:每分钟12-22次(非紧张状态)
- 心率:每分钟60-100次
- 血压:收缩压在100-120mmHg,舒张压在60-80mmHg
- 体温:36.5-37.5℃
这些数值仅为参考范围,每个孩子的体质可能有所不同,如有疑问或异常情况,请咨询医生。
儿童生命体征的正常值范围表儿童的生命体征是评估他们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了解儿童的正常生命体征范围对于及早发现健康问题、预防疾病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以下是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命体征正常值范围表:1. 体温:- 新生儿(0-1个月):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1个月至1岁:36.4摄氏度-37.2摄氏度- 1岁至3岁:36.1摄氏度-37.1摄氏度- 3岁至6岁:35.8摄氏度-37.0摄氏度- 6岁至12岁:35.5摄氏度-36.8摄氏度2. 心率:- 新生儿(0-1个月):100-160次/分钟- 1个月至1岁:90-160次/分钟- 1岁至3岁:80-150次/分钟- 3岁至6岁:75-120次/分钟- 6岁至12岁:70-110次/分钟3. 呼吸频率:- 新生儿(0-1个月):30-60次/分钟- 1个月至1岁:24-30次/分钟- 1岁至3岁:22-30次/分钟- 3岁至6岁:20-26次/分钟- 6岁至12岁:18-24次/分钟4. 血压:- 新生儿(0-1个月):收缩压70-85毫米汞柱,舒张压30-60毫米汞柱- 1个月至1岁:收缩压75-95毫米汞柱,舒张压35-65毫米汞柱- 1岁至3岁:收缩压80-105毫米汞柱,舒张压45-70毫米汞柱- 3岁至6岁:收缩压85-105毫米汞柱,舒张压50-70毫米汞柱- 6岁至12岁:收缩压90-110毫米汞柱,舒张压55-80毫米汞柱请注意,以上数值仅为一般范围,每个儿童的生命体征可能因年龄、身体状况和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
如果您的孩子的生命体征超出以上范围或存在任何不寻常的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定期检查和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对于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
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值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参考值血压及尿量的正常值(mmHg)mmHg=kPa×7.5儿科药物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要药量。
2、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 ×0.02+1.05洋地黄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小儿心肺复苏ABCDEFGH1、通畅呼吸道(airway,A)2、人工呼吸(breathing,B)3、人工循环(circulation,C)4、药物治疗(drug,D)肾上腺素的使用:首剂仍采用标准剂量,即1:10000肾上腺素,静脉给药,每次0.1ml/kg(0.01mg/kg),气管内给药为0.1mg/kg (1:1000也为0.1ml/kg),3~5分钟后若无效给大剂量肾上腺素,任何通道给药均为0.1~0.2mg/kg(1:1000稀释)。
2~3次后若无效,可持续静点肾上腺素,速度为20ug/kg.min,直到心跳恢复,然后减量至0.1~1ug/kg.min,此法对维持心压有利。
注意肾上腺素引起复苏后的高血压和快速心律失常,使用后需严密监护;肾上腺素不能加于碱性液内;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可使作用减弱。
阿托品的使用:用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有一定的作用。
剂量每次0.01~0.1mg/kg,静脉注射,5分钟1次,最大剂量每次1mg,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加大剂量。
利多卡因的使用:用于缺血缺氧,严重酸中毒和心肌本身病变所致室颤、频发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速。
用药首次剂量均为1mg/kg,加5%GS10ml稀释后静推,气管内用药要加蒸馏水稀释至3~5ml。
四大生命体征正常值
四大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其正常值如下:
1. 体温:正常体温范围约为36.1-37.2摄氏度(97-99华氏度)。
2. 脉搏:成年人的正常脉搏范围为60-100次/分钟。
但是,孩
子的脉搏可以稍快一些,而老年人的脉搏则可能较慢一些。
3. 呼吸: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然而,新
生儿和儿童的呼吸频率可能会更高。
4. 血压:正常血压通常被定义为收缩压(高压)为120毫米汞柱(mmHg)以下,舒张压(低压)为80毫米汞柱以下。
但是,血压的正常范围会因个体差异和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小儿呼吸脉搏正常值表1. 介绍小儿的呼吸和脉搏是评估其生命体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小儿的呼吸和脉搏正常值范围,有助于医生、护士和家长判断小儿是否处于健康状态,以及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本文将提供一个小儿呼吸脉搏正常值表,包含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值范围,并对每个年龄段进行详细说明。
2. 呼吸正常值0-12个月在出生后的前几天里,新生婴儿的呼吸速率可能会较高,通常在每分钟40-60次之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呼吸速率会逐渐降低到更接近成人水平。
1个月至1岁的婴儿的正常呼吸速率范围为每分钟30-60次。
这个范围内的数值都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
1-2岁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呼吸速率进一步降低,正常范围为每分钟24-40次。
3-5岁3-5岁的儿童的呼吸速率应该在每分钟22-34次之间。
6-12岁6-12岁的儿童的正常呼吸速率范围为每分钟18-30次。
13岁及以上从13岁开始,孩子们的呼吸速率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因此,13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呼吸速率应该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
3. 脉搏正常值脉搏是指心脏收缩时产生的血液波动在动脉中传播所产生的搏动。
通过测量脉搏,我们可以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液供应情况。
0-2个月出生后的前几天里,新生儿的脉搏可能会较高,通常在每分钟100-160次之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脉搏逐渐趋于稳定。
1个月至2个月大婴儿的正常脉搏范围为每分钟100-150次。
3个月至2岁3个月至2岁幼儿的正常脉搏范围为每分钟90-150次。
3-4岁3-4岁儿童的正常脉搏范围为每分钟80-140次。
5-6岁5-6岁儿童的正常脉搏范围为每分钟75-130次。
7-9岁7-9岁儿童的正常脉搏范围为每分钟70-120次。
10岁及以上从10岁开始,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脉搏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因此,10岁及以上的孩子们的正常脉搏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
4. 结论通过了解小儿不同年龄段的呼吸和脉搏正常值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
小儿生命体征正常值生命体征是维持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支柱,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小儿的生命体征与成人不同,且会随年龄而不同,家长要了解清楚。
1.体温正常儿童腋下温度平均为36℃~37℃,一日内的最高与最低体温的相差幅度依年龄而增加,1个月时约0.25℃,6个月约0.5℃,3岁以后约1℃。
2.血压儿童正常血压为:收缩压(毫米汞柱)=2×年龄+80,舒张压为收缩压的3/5~2/3,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一般情况下收缩压
低于75~8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收缩压在12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在80毫米汞柱以上为高血压。
3.脉搏新生儿在安静状态下平均脉搏频率为140次/分;1~12个月为120次/分;1~2岁为110次/分;3~4岁为105次/分;5~6岁为95次/分。
哭闹、精神紧张、体力活动等可使脉搏增快。
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5~20次/分。
此外,睡眠中小儿的脉搏因呼吸影响而出现轻微的节律不齐,属正常现象。
4.呼吸一般年龄越小,呼吸
越快。
新生儿44~40次/分;6个月~1岁为35~30次/分;1~3岁为30~25次/分;4~7岁为25~20次/分。
运动或情绪激动可使呼吸暂时加快,休息或睡眠时呼吸恢复正常。
一般孩子头囟大小是2.5*2.5厘米,在孩子出生十二到十八月之间闭合。
- 1 -新生儿常用检验正常值血常规( x ±s ,n=40)WBC :Nelson :1月5.0~19.5,1~3岁6.0~17.5,4~7岁5.5~15.5[4]。
诊断学(二版):新生儿15 ~20,6月~2岁11~12,成人4~10。
简记为第2天<2万,第2周<1.2万,1岁<1万。
N 与L :在4~6天、4~6岁时相等。
RBC :2月最低,为2.7~4.9×1012/L [4]Hb :贫血暂定为:第1周<145g/L (末梢血)130g/L (静脉血)[1],1~4月<90g/L ,4~6月<100g/L ,6月~6岁<110g/L 。
HCT :出生12小时后,≥0.70(末梢血)或0.65(静脉血),诊断红细胞增多症[1]。
Ret :第1天<5%,第5天<1.5%PL :Nelson :第1周84~478×109/L ,1周后同成人150~400×109/L [4]尿常规:有2/3的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5天内可有一过性蛋白尿,可达(++)。
有时尿布沾染橙红色的尿酸盐[1]。
大便常规:臭味——蛋白质消化不良;酸而多沫——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奶瓣——未消化的脂肪与钙或镁化合成的皂块;绿色——①人乳喂养②牛乳喂养时,肠蠕动加快或肠道有炎症[3]。
粪便的颜色和其中所含的胆汁的化学改变有关。
小肠上部胆汁含胆红素及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到结肠时胆绿素被其中的菌群还原成胆红素,大便变黄色。
人乳喂养时粪便呈酸性,可因氧化性细菌作用氧化为胆绿素,使大便略带绿色;牛乳喂养时粪便呈碱性,使胆红素还原为无色的粪胆原,故大便色较淡。
如牛乳喂养儿排便为绿色,表示肠蠕动加快或肠道有炎症,是腹泻将至的象征[3]。
血生化[1,2]为了便于记忆及执行,全血血糖<2.2mmol/L 均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血清钙<1.75mmol/L 诊断为新生儿低钙血症[5]。
各年龄阶段正常生命体征数值
血压计算公式:
1岁收缩压平均70—80mmHg
2岁以后按下列公式算:
收缩压=年龄×2+80mmHg
舒张压=收缩压×2/3
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
早期预警评分(EWS)是:对患者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
EWS评分的最大特点是:对常用的生理指标进行相应的分值,根据不同的分值制订出不同级别的医疗处理干预原则。
一旦分值达到一定标准即“触发”水平,就必须尽快进行更积极的医疗处置。
专科护士临床思维欠缺
病情的判断: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缺乏预见性
病情的报告:护士传达信息时条理不清,接受者接受的信息不全缺乏准确性病情的处理:护士被动执行医嘱缺乏主动性。
生命体征的正常值一、生命体征的正常值二、儿童的生命体征正常值三、健康生活生命体征的正常值1、生命体征的正常值1.1、体温正常值为36.3~37.2℃。
体温升高: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1.2、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1.3、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2~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常为44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
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1.4、血压的正常值正常成人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12kPa(60~90mmHg)。
新生儿收缩压为6.7~8.0kPa(50~60mmHg),舒张压4~5.3kPa(30~40mmHg。
在40岁以后,收缩压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39岁以下收缩压2、生命征象是什么生命征象(英语:Vital signs),或称生命体征,医学术语,是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的表现。
指医疗人员在进行医疗时,为了评估病人基本的生理状况,在身体检查时,必须检查的基本功能。
它的范围很广泛,通常包括了心跳、脉搏、血压、呼吸次数等。
3、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
:隐匿性强, 变化急骤, 易被忽视, 获取病史艰难。
——高危病人早期筛查——POCT (近患者床旁进行的快速检测分析技术)等床旁快速检验及检查技术——综合病理生理/疾病转归/临床经验——拯救生命,减轻后遗症儿童评估三角(20-30 秒完成)各种病因危重症早期识别呼吸衰竭危重症紧急治心跳呼吸暂停心肺复苏死亡 无后遗症存活 有后遗症存活心肺功能衰竭休克儿童评估五角(2-3 份内完成)SAMPLE (二级评估:经初步稳定治疗后完成)(Appearanc ):意识状态、 面色、 对刺激的反应、 姿式和肌张力, 反应是否与年龄相称,好不好?(Breathing ):有无呼吸频率和/或者节律异常,呼吸功是否增加、 呼吸动度是否减弱。
(Circulation ):皮肤颜色正常、苍白、青紫或者发花。
::——呼吸心跳骤停,心肺衰竭 ——失代偿性休克 ——呼吸衰竭 ——深昏迷 ——严重喘鸣:(Airway ):能否通过简单手法维持气道通畅(Breathing ):呼吸频率、呼吸功、肺部呼吸音和经皮氧饱和度正常 正常 正常 稳定 正常 异常 正常 呼吸窘迫 正常 正常 异常 代偿性休克异常 正常 正常 原发性脑病或者全身性疾病异常 异常 正常 呼吸衰竭 异常 正常 异常 失代偿休克 异常异常异常心肺衰竭(Circulation ):心率、心律、血压、中央和周围动脉搏动、 CRT (毛细血管再冲盈时间)、皮肤颜色及温度(Disability ):大脑皮层和脑干功能——意识状态、有无惊厥、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姿式和运动情况(Exposure ):充分暴露,子细检查全身:年龄(岁) 呼吸频率 心跳频率 收缩压 <1 30-40 110-160 70-90 2-5 20-30 95-140 80-100 6-12 15-20 80-120 90-110 >12 12-16 60-10090-120::气道通畅—无呼吸艰难,呼吸音正常气道可维持—有呼吸艰难,呼吸音正常,无严重缺氧气道不能维持—严重呼吸艰难,呼吸音减弱或者消失,严重缺氧:呼吸频率:任何年龄>60 次/分或者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底线呼吸节律:规则/不规则呼吸费力程度:鼻扇、三凹征、端坐呼吸、耸肩/点头气体进入情况:胸廓起伏及呼吸音强弱梗阻部位 异常呼吸声音 语音特征 鼻吸气,类似打鼾 正常或者鼻音重 咽(声门上) 吸气,喘鸣低沉 声门 吸气+呼气,喘鸣 嘶哑 声门下 吸气+呼气,喘鸣 正常 气管 吸气+呼气,喘鸣 正常 支气管吸气+呼气,哮鸣正常双肺叩诊皮肤颜色稳定:无呼吸衰竭——各项呼吸参数大致正常;参数有异常,但无呼吸衰竭不稳定——可能呼吸衰竭(呼吸窘迫) 有明显呼吸艰难及缺氧表现;呼吸衰竭严重呼吸艰难及缺氧表现,呼吸节律异常循环:心血管直接体征:1、脉搏、周围动脉及中央动脉;2、心率;3、血压末梢脏器功能/灌注:1、皮肤:颜色、温度、皮肤发花、CRT2、脑:辨认父母能力、意识状态、肌张力、瞳孔大小3、肾:尿量——同时触摸中央动脉、周围动脉婴儿: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儿童: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脉率反应心率——脉搏强弱有助于血压判断中央、周围动脉强度正常:血压正常中央动脉强度正常、周围动脉减弱:血压底限或者降低中央、周围动脉强度减弱:血压下降过快:任何年龄>160次/分过慢:任何年龄<60次/分心率必须结合患儿,特别是结合循环灌注情况进行评估年龄0-1个月1月-1岁1-10岁>10岁收缩压(低限)mmHg 607070+年龄*290:颜色、温度、CRT、有无发花温暖环境中CRT 正常<2 秒皮肤花纹,苍白,CRT 延长和周围性青紫提示皮肤灌注不良。
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参考值
血压及尿量的正常值(mmHg)mmHg=kPa×7.5
儿科药物剂量计算
1、按体重计算
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要药量。
2、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 ×0.02+1.05
小儿心肺复苏ABCDEFGH
1、通畅呼吸道(airway,A)
2、人工呼吸(breathing,B)
3、人工循环(circulation,C)
4、药物治疗(drug,D)
肾上腺素的使用:首剂仍采用标准剂量,即1:10000肾上腺素,静脉给药,每次0.1ml/kg (0.01mg/kg),气管内给药为0.1mg/kg(1:1000也为0.1ml/kg),3~5分钟后若无效给大剂量肾上腺素,任何通道给药均为0.1~0.2mg/kg(1:1000稀释)。
2~3次后若无效,可持续静点肾上腺素,速度为20ug/kg.min,直到心跳恢复,然后减量至0.1~1ug/kg.min,此法对维持心压有利。
注意肾上腺素引起复苏后的高血压和快速心律失常,使用后需严密监护;肾上腺素不能加于碱性液内;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可使作用减弱。
阿托品的使用:用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有一定的作用。
剂量每次0.01~0.1mg/kg,静脉注射,5分钟1次,最大剂量每次1mg,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加大剂量。
利多卡因的使用:用于缺血缺氧,严重酸中毒和心肌本身病变所致室颤、频发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速。
用药首次剂量均为1mg/kg,加5%GS10ml稀释后静推,气管内用药要加蒸馏水稀释至3~5ml。
因半衰期短,必要时5~1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5mg/kg。
也可于首次给药后,以20~50u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维持。
甘露醇的使用:复苏后常规使用,用量每次0.5~1g/kg。
第一日4~6小时用药1次,此后酌情给予。
低血糖的处理:新生儿给10%GS2.5 ml/kg静推,儿童25%GS 1ml/kg静推。
5、心电图(EKG,E)
6、除颤(defibrilillation,F)
7、作好记录(good record,G)
8、低温(hypothermia,H):保持正常体温或实行亚低温(34℃~36℃),重视头部局部降温,可戴冰帽将头置于冰槽中使头温降至32℃左右,重症患儿降温要持续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