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常见肿瘤 (2)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2
肾上腺腺瘤多大需切除?专家来告诉你针对肾上腺肿瘤这种疾病,采取什么治疗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肿瘤很小并且不是恶性的,那么多半不需要手术切除,毕竟手术切除是有伤害的,那么多大需要切除呢?
一、对于肾上腺瘤,治疗的最佳选择是手术切除治疗。
而由于肾上腺比较小,而肿瘤的发展比较快,可能也比较大,相对来讲,手术的时候,保留肾上腺的可能性较小,医生只能尽量保留肾上腺,但不能保证一定能够保留下来。
因而手术前一般会做好切除后的准备。
另外,也有可能肾上腺被包裹在肿瘤中,手术的时候就必须切除了。
二、肾上腺瘤主要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肾上腺瘤功能性系指瘤体具有内分泌功能通过检查血皮质醇等反映激素
水平的指标可以及早发现肾上腺存在的病变在针对治疗。
建议去正规专科医院详细检查,查明原因,对症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三、肾上腺肿瘤以肾上腺皮质腺瘤最常见,属于良性病变,可以诱发高血压等疾病,您的情况肿物不是很小,所以建议您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并定期复查。
四、需要切除的肾上腺腺瘤主要包括2种情况:(1)有功能的肾上腺腺瘤;(2)恶性的肾上腺腺瘤。
而无功能的肾上腺腺瘤并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五、如何判断肾上腺腺瘤是否有功能?这可从症状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可进行判断,但必须注意两种情况:(1)腺瘤为潜在的有功能性,平时分泌激素,你检查时却不分泌,所以你检查不出来。
(2)患者检查前已经服用部分药物,而这些药物可能干扰腺瘤的激素分泌。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上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由于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
肾上腺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肾上腺腺瘤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明确的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标准通常是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
本文将对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通过了解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上腺腺瘤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肾上腺腺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验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检测。
最后,我们将总结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同时,读者还可以对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并有助于提高对肾上腺腺瘤确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首先,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肾上腺腺瘤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建立起对这一主题的基本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列出文章的各个小节和内容,让读者对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预告一下文章的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肾上腺腺瘤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确诊标准三个小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肾上腺腺瘤
导语:在医学上,肾上腺腺瘤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还可分为功能性肿瘤和非功能性肿瘤,要是按其
在医学上,肾上腺腺瘤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还可分为功能性肿瘤和非功能性肿瘤,要是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只有恶性肾上腺腺瘤(或者在术前无法判断的)和功能性肾上腺腺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肾上腺是人体内的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与肾脏关系密切,在医学上都划分在泌尿外科疾病类别中。
肾上腺分为左肾上腺和右肾上腺,大小和我们的小拇指差不多,但肾上腺腺瘤的体积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小的直径在1厘米左右,大的肾上腺瘤直径可以达到三十厘米以上。
嗜铬细胞瘤是常见的肾上腺髓质肿瘤。
肾上腺髓质位于肾上腺中间的部位,由于在用含有铬的液体中处理髓质细胞时,发现这些髓质细胞中的颗粒可以着色,所以就称之为嗜铬细胞。
嗜铬细胞瘤有百分之九十的都是良性肿瘤,嗜铬细胞瘤,有的很小而有的却比哈密瓜还要大。
单从大小和形状是不能判断其实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肿瘤,一般良性的嗜铬细胞瘤颜色为深黄或棕色,若颜色深暗就可能是恶性的肿瘤。
虽然嗜铬细胞瘤多为良性,而且通常患者没有什么察觉,但一旦遇到某种刺激,瘤体就会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患者就会突然血压升高。
心律紊乱,如果此时遇见爆发性的打击,对患者将是致命的。
肾上腺皮质癌是典型的肾上腺恶性肿瘤,而且一般都是功能性的,虽然比较少见,但危害极为严重,常会转移到肺、肝等器官,所以对于像肾上腺皮质癌这样的功能性的恶性肿瘤一定要早发现,并立刻通过手术切除。
肾上腺肿瘤化疗方案引言肾上腺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发生在人体肾上腺腺体中。
这种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恶性肾上腺肿瘤较为常见,而且极具侵袭性,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在治疗肾上腺肿瘤时,化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肾上腺肿瘤化疗方案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
一般原则进行肾上腺肿瘤化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以下原则适用于大多数肾上腺肿瘤患者:1.综合治疗:化疗通常是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包括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治疗周期:肾上腺肿瘤化疗一般采用多个周期的方式进行,每个周期的治疗时间一般为几周。
治疗周期和总周期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而定。
3.剂量选择:化疗药物的剂量选择应该综合考虑病情、患者的肿瘤特征、基因型和毒副作用等因素。
4.联合应用:在一些情况下,联合应用多种化疗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应用的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5.临床监测:化疗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临床监测,包括血液学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等,以及对患者毒副作用的评估。
具体方法肾上腺肿瘤化疗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疗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阿霉素、依托泊苷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证明对肾上腺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具体选择哪种化疗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2. 化疗剂量和方案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剂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进行计算,常见的剂量单位是mg/m^2。
治疗方案一般根据医生的经验和临床指南来选择。
3. 化疗周期和疗程化疗周期和疗程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
一般来说,一个化疗周期的治疗时间为几周,总的疗程一般为数个周期。
具体选择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4. 治疗反应评估在化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治疗反应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包括肿瘤缩小程度、肿瘤标志物等。
肾上腺肿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
2、评估患者目前健康状况及血压值,有无满月脸、面部痤疮、水牛背、向心性肥胖、颜面潮红以及头痛头晕、心悸、出虚汗、失眠等症状,了解有无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既往史。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各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种检查。
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仔细解释其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法,注意事项等。
3、饮食:根据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钾、低钠、易消化食物,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静脉补充热量。
4、活动和休息: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发作性高血压,应限制患者活动,注意休息,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和脉搏,控制在正常范围一周以上才能接受手术。
有糖尿病的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免影响术后伤口愈合。
协助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避免碰撞、跌倒、剧烈活动,防止意外损伤。
5、积极完善各类血、尿生化检查,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降压扩容要充分,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补液扩容。
6、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擦伤,预防皮肤感染。
因此类患者皮肤较薄,沐浴或擦澡时注意动作要轻柔。
术前备皮时要小心剃毛,避免划破皮肤7、术前准备:术前备血,指导禁食水;术晨备皮,留置尿管、胃管,防止术后呕吐及腹胀。
(二)术后护理1、体位与活动: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 6 小时后置枕),术后第 1 日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指导患者床上适度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
术后第 3 日由半卧位、坐位逐渐适应后,协助下床室内活动。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无腹胀时,开始由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进高蛋白、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3、病情观察:(1)行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严防皮质醇危象:低血压、低血钠、多尿的发生。
如有上述现象,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2)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浸湿后及时更换。
2023CSCO肾上腺瘤要点解读(全文) 2023CSCO肾上腺瘤要点解读
1. 引言
肾上腺瘤是一种由肾上腺产生的肿瘤,它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类型。
功能性肾上腺瘤会产生激素,而非功能性肾上腺瘤则不会。
2023CSCO肾上腺瘤要点解读旨在提供有关该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指南。
2. 分类与诊断
根据肾上腺瘤的激素分泌情况和恶性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甲状腺相关肾上腺瘤、生长激素相关肾上腺瘤、皮质醇瘤等不同类型。
尽早准确诊断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3. 临床表现
肾上腺瘤的临床表现因其激素分泌类型和肿瘤大小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高血压、头痛、心悸、多尿、心肌梗死等。
稳定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4. 治疗方法
根据肾上腺瘤的特点和患者个体情况,治疗方法可以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和放疗等。
对于功能性肾上腺瘤,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的结合。
5. 随访与预后
随访是肾上腺瘤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疾病复发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肾上腺瘤的特点和治疗结果,预测和评估患者的预后。
6. 结论
2023CSCO肾上腺瘤要点解读提供了患者和医生最新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建议。
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和定期随访将有助于提高肾上腺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以上是对2023CSCO肾上腺瘤要点解读的简要概述,详细请参阅相关论文和临床指南。
希望本文对于您了解肾上腺瘤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肾上腺素腺瘤怎么治疗
导语:医院是当今社会最忙碌的地方也是人们最不想去的地方之一,熟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健康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时候并不
医院是当今社会最忙碌的地方也是人们最不想去的地方之一,熟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健康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时候并不是随人愿的,各种疾病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找上我们。
特别是泌尿性疾病,还有些肾脏疾病现在也是特别多见。
下面就来说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肾上腺素腺瘤。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可按其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按有无内分泌功能(如分泌某种激素引起高血压)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等。
临床上需要手术干预的肾上腺肿瘤通常为功能性肿瘤或高度怀疑恶性(或术前无法鉴别良恶性)的肿瘤。
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于其位置与肾脏关系密切,故传统上属泌尿外科疾病。
人体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其下外侧则与两侧肾的上内侧紧密贴近。
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为其位置与肾脏关系密切,手术处理在传统上有泌尿外科负责。
肾上腺肿瘤主要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前者系指瘤体具有内分泌功能。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均可发生肿瘤,会引起内分泌功能变异者称为功能性肿瘤,不引起内分泌功能改变者称为非功能性肿瘤。
主要有几种: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非功能性肿瘤包括转移瘤、血肿、囊肿等。
患者要注意的是目前唯一能够治疗的方法就是手术,其他方式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不要相信一些江湖骗术而耽误了病情的治疗,。
比较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肾上腺常见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髓质腺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常用的肾上腺肿瘤诊断方法。
以下将对两种成像技术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优缺点进行比较:1. CT成像诊断肾上腺肿瘤:CT是一种全身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短的扫描时间,有利于检测体积较小的肿瘤。
CT能提供关于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密度等信息,能鉴别大部分肿瘤的良恶性,并可指导肿瘤切除手术的选择和定位。
CT对于腺瘤、囊性肿瘤、血管假瘤等肿瘤的诊断敏感度较高。
CT在检测肾上腺肿瘤方面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对钙化和出血等灶病灶有一定敏感性的优点。
CT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由于CT使用的是X射线,存在放射线辐射的危险,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要谨慎。
CT不能提供肿瘤的组织学信息和代谢状态,无法与周围结构进行良恶性鉴别。
2. MRI成像诊断肾上腺肿瘤:MRI是一种无辐射的成像技术,通过检测人体内核磁共振现象得到图像。
MRI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以下优势:能提供肿瘤内部的组织学和代谢信息,对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
MRI对于髓质腺瘤等腺质较多的肿瘤显示更好。
MRI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性成像序列,如动态增强MRI、磁共振波谱成像等,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和代谢状况。
MRI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像时间较长,对于不耐受长时间检查的患者较为不便;MRI对于骨和空气等组织成像不如CT清晰,不适合肾上腺周围有大量气体或骨质病变的患者。
CT和MRI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各有优劣。
CT适用于快速、高分辨率的检测肾上腺肿瘤,而MRI适用于提供更多的组织学和功能性信息,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在具体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症状和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成像技术进行肾上腺肿瘤的诊断。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引言肾上腺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位于肾上方的肾上腺。
由于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对于诊断和治疗来说充满了挑战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方法以及外科治疗的新技术。
一、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方法1. 体格检查和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可以提供一些早期发现肾上腺肿瘤的线索。
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部或躯干后侧包块。
此外,高血压可能是患有功能性内分泌活跃性肾上腺垫圈缓解危象(pheochromocytoma crisis)或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刺激物质(如醛固酮)引起高血压等。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确定是否存在肾上腺肿瘤以及评估其大小、位置和特点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是一种无创性、可重复性高的检查方法,可显示肿瘤在肾上腺区域的位置和形态。
CT和MRI是更为详细的影像学方法,它们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图像,并帮助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肾上腺功能异常,如皮质醇增多或单纯减少、儿茶酚胺代谢异常等。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皮质醇、24小时尿藏铜量(urine metanephrines)和血液电解质测定等。
二、肾上腺肿瘤的外科治疗1.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对于直径小于4厘米且未发现有恶变迹象的患者,选择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治疗选择。
这种手术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组织,并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2. 肾上腺全切除术在肾上腺恶性肿瘤或直径大于4厘米的良性肿瘤患者中,肾上腺全切除术被视为一种较为标准的治疗方式。
通过完全切除患者患有的肾上腺组织,可以有效控制或根治患者的病情。
3. 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是一种新兴的非手术方法,通过介入技术将射频电流传输到肿瘤内部,进行局部组织破坏。
这个方法对于无法耐受大手术风险的患者是一个较好选择。
此外,介入放射学技术也可用于减少肿瘤血供并达到缓解剧烈疼痛等目的。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
皮质位于腺体的周边,约占腺体的80%~90%。
根据皮质上皮样细胞排列的形态,由外至内可分为三带:球状带,约占皮质的15%,束状带最厚,约占皮质的75%,网状带与髓质相接,约占皮质的10%。
球状带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并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束状带和网状带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也可产生雄激素和雌激素。
从功能上讲,束状带、网状带是一个整体,受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
髓质位于腺体中心,髓质细胞,又称嗜铬细胞,分为两种,一种是产生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占细胞总数的80%,另一种是产生肾上腺素细胞,占20%。
肾上腺肿瘤根据来源和部位分为皮质肿瘤和髓质肿瘤。
皮质肿瘤主要包括发生在束状带和网状带的库欣综合征腺瘤、腺癌和发生在球状带的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癌。
髓质肿瘤主要是嗜铬细胞瘤。
此外,还有不具备内分泌功能的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如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一、病因、发病机制肾上腺肿瘤原因不清楚。
有个别报道腺瘤或腺癌发生在长期慢性ACTH及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基础上。
但目前尚未证实ACTH刺激与肿瘤间直接关系。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生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其中以P53基因与人体不同部位、脏器的各类癌瘤发生学之间的关系,研究报道颇多。
但对肾上腺肿瘤的P53基因的研究尚处于初步开展阶段,结果颇不一致,其意义尚难定论。
P53基因的丢失、突变、重组、失活与癌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Yono等1989年对6例肾上腺皮质癌的研究表明17P染色体等位基因缺失率高达100%,而腺瘤则没有发现,P53基因即位于17P染色体。
1990年Srivastava等在并发皮质癌的Fraumeni 综合征切除瘤组织检测发现P53基因的第7外显子有点突变存在。
Yoxhimoto等曾对134例原发性内分泌肿瘤用PCR-SSCP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垂体肿瘤、甲状腺肿瘤、甲状旁腺肿瘤、胰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肿瘤。
第39卷 第2期2003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Vol.39,No.2J une 2003・经验介绍・[收稿日期]2002211213; [修订日期]2003201206[作者简介]纪清连(19662),男,主治医师。
肾上腺肿瘤的CT 诊断(附27例报告)纪清连,路晓东(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青岛 266003) 肾上腺肿瘤比较常见,CT 扫描是术前肾上腺肿瘤诊断的主要方法,但临床上术前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1]。
为了进一步提高肾上腺肿瘤术前诊断的正确率,现将近年来在我院诊治、并有完整资料的27例共29个肾上腺肿瘤病灶的CT 征象进行分析,探讨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 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肾上腺肿瘤病人27例(29个病灶),男13例,女14例;年龄7~62岁,平均40岁。
肾上腺腺瘤11例,其中1例为同侧2个肿瘤;嗜铬细胞瘤4例;髓样脂肪瘤1例;节神经细胞瘤1例;囊肿2例;肾上腺皮质腺癌3例;转移瘤5例,其中1例为双侧各有1个病灶,源肿瘤为肺癌3例,肝癌1例,肾癌1例。
1.2 CT 扫描方法全部病例均用Picker 2000螺旋CT 机扫描检查,肾上腺区域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mm ,病灶局部及兴趣区加薄层扫描,层厚2~3mm ;增强扫描时静脉快速注射600g/L 泛影葡胺(安其格纳芬)80~100mL ,注射后30~40s 连续扫描,层厚2~5mm 。
重点观察肿瘤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增强扫描时肿瘤强化程度,同时观察肿瘤是否侵犯邻近器官以及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
1.3 CT 表现11例病人12个肾上腺腺瘤病灶均为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晰,直径为1.0~3.0cm ,呈低密度或等低密度,CT 值-16~36Hu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其中10例肿瘤瘤体与正常肾上腺相连。
肾上腺肿瘤患者治疗的健康教育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腺体内不同组织细胞分泌不同的激素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肾上腺的不同组织细胞发生病变会引起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
了解肾上腺的解剖和生理对于肾上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一、肾上腺解剖人体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其下外侧则与两侧肾的上内侧紧密贴近。
肾上腺的形状酷似成年人微屈的末指,右肾上腺为三角形,左肾上腺为半月形。
正常肾上腺重量约4g,表面呈棕黄色。
肾上腺分内外两层,外层称皮质,起源于中胚层,占腺体的80%〜90%,内层称髓质,起源于外胚层。
二、肾上腺内分泌生理(一)肾上腺皮质激素(1)糖皮质激素,以皮质醇为代表。
(2)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代表。
(3)性激素,以脱氧表雄酮和雄烯二酮为代表。
肾上腺皮质还可以生成很多中间产物,作用较弱的皮质激素及少量睾酮和雌激素。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
CA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多巴胺(dopamine,DA)o能合成和释放CA的组织有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CA中70%是E,30%为NE,交感神经末梢主要释放NE。
中枢神经系统以分泌NE和DA为主。
三、肾上腺肿瘤分类及诊断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均可发生肿瘤,会引起内分泌功能变异者称为功能性肿瘤,不引起内分泌功能改变者称为非功能性肿瘤。
肾上腺皮质肿瘤主要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性异常综合征;肾上腺髓质肿瘤主要有嗜辂细胞瘤、恶性嗜密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瘤。
(一)肾上腺皮质肿瘤(1)皮质醇增多症:主要由慢性糖皮质激素增多导致的一组临床表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糖尿病倾向、性功能异常、月经紊乱、骨质疏松、多尿、高血压等。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肾上腺皮质肿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引起的高血压、低血钾临床症候群,并伴有异常的血浆醛固酮和尿17-羟类固醇,该症又称Conn综合征。
比较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肾上腺常见肿瘤包括嗜铬细胞瘤、腺瘤、囊肿、转移性瘤等。
CT和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诊断手段,它们可以提供详细的形态学信息、位置和病变的良恶性等特征,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1.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CT表现呈现为高密度,磁共振成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
瘤体大小不均匀和出血坏死等改变,这些都是恶性程度的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CT和磁共振成像中,嗜铬细胞瘤与良性腺瘤在形态学上有时难以区分,需要结合患者的生化特征和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2. 腺瘤腺瘤是肾上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CT和磁共振成像表现为低密度和低信号强度,有清晰的边界,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在CT上,肿瘤的密度与脂肪组织相似,而磁共振成像则显示出肿瘤组织对T1、T2加权影像的抑制。
需要注意的是腺瘤的边缘明显而规则,肿瘤无明显坏死、囊变、出血等改变,可以在CT和磁共振成像中较容易地区分出来。
3. 囊肿囊变是肾上腺肿瘤的一种常见表现,CT表现为水样密度,磁共振成像呈现为高信号强度。
囊肿的壁较薄且均匀,无增强效应。
囊变尤其常见于成人嗜铬细胞瘤,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模式来定量评估肿瘤中的囊变水平,这对于诊断和监测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4. 转移性瘤肾上腺的转移性肿瘤通常来自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和胃肠道恶性肿瘤等。
转移性瘤在CT上呈浸润性生长,没有清晰的边缘,密度如同肝脏组织,也可能表现为坏死、囊变等。
而在磁共振成像上显示为低信号强度,病变周围常有水肿和炎症表现。
对于转移性瘤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和生化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CT和磁共振成像在肾上腺常见肿瘤的诊断中有着很高的准确性,但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应避免误诊的发生,在病变的定位、分类及手术前预测方面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