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2012.7.8
- 格式:ppt
- 大小:951.50 KB
- 文档页数:49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
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在自然情境中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以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创设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只有一段短促的历史。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一书中,对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德育心理和教师心理等,作了很多有价值的论述。
稍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写的《灵魂论》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较早的一部系统的心理学专著。
1590年,德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率先用《心理学》表明自己的著作。
但此时心理学仍未成为独立的学科。
许多世纪以来,心理学都是包含在哲学之中的。
心理学问题大都由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来研究。
说它年轻,不仅因为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仅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而且还因为它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至今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 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
然而,心理学诞生的一百二十年也是飞速发展的一百二十年,今天,心理学不仅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庞大学科体系,而且在整个科学大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和渗透到许多领域,从而进一步显示了心理学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力。
那么,心理学究竟研究哪些问题呢?也就是说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领域,它揭示自己探索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从而达到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目的.心理学也不例外。
摘要 (Ⅰ)第一章绪论 (2)1.1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2)1.1.1 问题的提出 (2)1.1.2 国内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3)1.1.2.1 国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状况 (3)1.1.2.2 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论文研究的结构体系 (4)1.2.1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4)1.2.2 论文研究的思路 (5)第一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状况1.1.1 问题的提出工程项目是各个省市乃至整个国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载体,是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投资建设项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在工程项目上的投资金额逐年增长。
下面以“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为例,下表为我省工程项目投资情况。
“十一五”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分类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3544.7 5093.7 6800 9263.2 11849.4 36551.0建筑安装、装饰工程 2262.5 3195.0 4450.5 6135.3 7620.7 23664.0设备、工器具购置 734.0 1092.4 1319.2 1811.9 2466.2 7423.7其他费用 548.2 806.3 1030.3 1316.0 1762.5 5463.3注:数据来源于2011年安徽统计年鉴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逐渐由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向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协调稳步的增长,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扩大内需政策。
比如从国家层面来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巨额资本,组织建设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特大型工程,以及基本完成的三峡工程等。
从基层层面来说,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将呈现出逐渐加大的趋势。
第1章绪论■推荐参考读物:洪永淼,2019:《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经济研究》第5期,p.139~152。
1.1何谓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一种世界观,是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计量经济学强调以数据作为事实依据,通过对所关心问题的模型化以及对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得出对问题的结论/认识,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可预见性。
计量经济学是联系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桥梁,是用事实检验理论的必经之路。
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学科相比,不存在独立的计量经济学,但存在独立的计量经济方法。
计量经济学是利用客观的数据作为事实依据去寻找和发现经得起数据检验的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量化关系甚至因果联系的方法论。
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弗里希1933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的创刊号中这样界定计量经济学: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促进有助于理论数量方法与实证数量方法相统一,促进富有建设性的严格的思考的研究,类似的思考已经主导了自然科学研究。
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
计量经济学绝不等同于经济统计;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都具有一定的定量特征。
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
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需的,但其中任何单独一种都是不够的,三者的结合才是强有力的,且正是这三者的结合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萨缪尔森、科普曼斯、斯通等在1954年计量经济学家评审委员会的报告中认为:计量经济学可定义为:根据理论和观测的事实,运用合适的推理方法,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的数量分析。
其他一些人的观点摘录如下:计量经济学,是对经济学的作用存在某种期待的结果,它把数理统计学应用于经济数据,以使数理经济学构造出来的模型得到经验上的支持,并获得数值结果。
11Gerhad Tintner , Methodology of Mathematical Econometrics《数理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方法论》,The计量经济学可定义为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五行学说第二节五行学说第三节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第三章四诊八纲第一节四诊第二节八纲第四章病因学说及辨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及辩证第五章脏象及脏腑证治第一节气、血、精、津液第二节心与小肠第三节肝与胆第四节脾与胃第五节肺与大肠第六节肾与膀胱第六章卫气营血辩证第一节卫分证治第二节气分证治第三节营分证治第四节血分证治第七章治则第一节治疗原则第二节治法第八章中药和方剂第一节方药概论第二节常用中药及方剂一、解表药和方剂二清热药和方剂三温里药和方剂四祛风温药和方剂五泻下药和方剂六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七消导药和方剂八祛湿药和方剂九理气药和方剂十理血药和方剂十一补益药和方剂十二镇潜、熄风药和方剂十三固涩药和方剂十四开窍药和方剂十五驱虫药和方剂第九章常见病的辩证论治第一节冠心病第二节慢性肝炎第三节溃疡病第四节大叶性肺炎第五节肿瘤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医药学发展概况一、中国医药学的起源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猎取食物的过程中,在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医疗和保健活动。
例如人们在寻找和识别食物的过程中,误食了一些有毒的药草,在毒性反应过后,却治好了某些病痛,而发明了能治病的药草,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就是后人为了纪念原始社会人们的贡献,托名神农而写的。
在使用石器的过程中,逐步发明了石针来治病,所谓砭石这是针灸疗法的起源。
殷商时期,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促使发明了银针、金针医疗工具。
二、中国医药学的形成约在公元前5-3世纪,即战国时期,直到秦汉时代完成,产生了我国医学最早的一部医书――“内经”。
“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书,共18卷,162篇,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它是无数医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
第一章緒論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實施品德教育對提升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研究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壹、研究動機品德教育在中國自古以來,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一向是重視的領域。
儒家的道德觀是以五倫為主,孔子期望其弟子能達到「興於詩、成於禮、游於藝」;孟子則認為人有惻隱、是非、羞惡、辭讓之心以及仁、義、理、智四端;,只要求其「放心」,就可以回到人性的本善。
荀子的性惡之說,則是要以「禮」來節制人的慾望;以「樂」來抒發人的情緒,使人的行為能夠合宜。
而西方世界源自古希臘時期的哲學思想,對於品德教育的實施至少可以追溯到柏拉圖(Plato)。
在柏拉圖的對話錄《理想國》(Republic)中就已有論及品德觀點。
十九世紀哲學家尼采(Nietzsche)則認為品德必有其一套價值判斷的系統,是一種選擇性的活動,他也認為品德應該由人類自己所創造;此外,法國存在主義者沙特(Sartre)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sm)中,指出人在品德中可以自由選擇,他強調一個人在作品德決定時具有完全的自由。
此外,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研討會」,特別指出:道德、倫理、價值觀念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因此對於品德的陶冶、道德倫理價值觀的重塑,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且成為各國教育上的要點;以美國而言,超過三十州大力推行品的德教育。
美國總統布希,特別把2002年推動品格教育的預算從2億5千萬美元提高三倍。
美國聯邦教育部也於「2002 至2007年教育政策報告書」中,強調建立安全校園及發展健全品德;以英國而言,自2002年8月開始,首次在中學實施公民教育,以促進學生道德教育以及社會與文化的發展;以澳洲而言,教育當局特別要求學校,務必將公民教育放在跟數學英文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日本而言,在教改報告書中指出「能否培養出道德情操和創造力都足以承擔起21 世紀的日本年輕一代,將決定未來的命運,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學校的品德教育。
目录第1章绪论 (1)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1.1 计算机 (1)1.1.2 计算机的发展 (3)2.1 计算机网络 (9)2.1.1 网络基础 (11)2.1.2 网络类型 (13)2.1.3 基本网络概念和技术 (19)3.1 课程主线 (28)3.1.1 问题定义 (34)3.1.2 数据获取 (35)3.1.3 数据预处理 (36)3.1.4 数据分析 (36)3.1.5 数据可视化及数据报告的撰写 (37)第1章绪论1.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什么是计算机呢?计算机是否就限定于常见的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呢?计算机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大如楼房的“电子管计算机”,到普通个人使用的“台式计算机”,从可便于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到如今人们应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随身听、导航仪等。
不仅如此,各种服务设施如飞机、汽车、高铁等,各种设备如机床、医用CT,电子显微镜等,也都内嵌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即各种机器的“大脑”也是计算机。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完善的楼宇智能化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等,这些设施或机器的竞争点也多在其计算机控制系统,其计算机控制系统也体现了这些机器的智能化、尖端化程度。
如图1-1所示为形形色色的广义“计算机”。
据资料介绍,每个人每天接触或使用多达250个计算机芯片,约40个芯片存在于人们的工作环境中,如所使用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电话系统等;约80个芯片嵌入在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中,如电视机、DVD、游戏机、自动厨房设备等;约40个芯片存在于各种公共环境中,如ATM机、PDA、自动加油机、自动售票机等;约70个芯片存在于所使用的汽车中。
计算机不仅仅体现为上述这些硬件设备,更多地体现在软件上。
Netscape 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曾预言“软件正在占领全世界”。
图1-2以“淘宝网”和“苹果应用”为例绘制了两个场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