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 信息技术(初中 第二册)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7
知识文库 第13期136对App inventor 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叶绍锦App inventor 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初中第二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app inventor 手机积木式编程。
由于书本对构造编程环境和模拟环境的叙述相对较少,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一、winxp 系统下,为运行app inventor,计算机需要使用哪些软件,又如何构建一个适合在学校运行的服务器。
在模拟器中,如何解决版本不能对应服务器版本的问题。
二、在查询天气章节中,模拟器访问不了教程中的天气网站的例子。
在摇一摇单词项目中,在模拟器,如何实现摇一摇功能,存在有的手机不能发出声音的问题。
在创意涂鸦项目中,打开模拟器,图库中没有图片。
三、在开关灯项目中,如何仿真实现书本的案例。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三章是App inventor 手机积木式编程,智能手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STEAM 是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重点推出的跨学科教育实验,这个app inventor 课程内容简单,显浅易懂,实用性强,通过app inventor 简单容易实现手机软件的制作,极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及学生的创新想法,创客团队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steam 课程研究逐步铺开。
既有课题,即有问题,主要有如下内容:1 winxp 系统下,怎样正常运行app inventor 编程环境现在大多数的学校的电脑室安装的主要是winxp 操作系统,因为目前普遍应用的winxp 系统,大多不再更新,所以有些app inventor 离线版服务器不能正常运行,经过测试,版本为编译日期:May 28 2016 编译版本:none AI 伴侣2.36cdk1汉化版离线版软件可以安装在win2003服务器上,学生机只要安装google 浏览器的版本为(Chrome 浏览器XP 版本|Google Chrome XP 版下载 49.0.2623.112)和模拟器就可以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容易输错端口号、忘记运行模拟器,导致不能正常上课,采用winow 下的批处理程序,运行一次,就可能打开google 浏览器,访问指定网页,和打开模拟器,免去学生输入网页和忘记打开模拟器。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简介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袁达人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广州市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师资、设备和发展条件所制定的《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修订)》,规1本模块主要由信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教科书结合日常生活和广州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了信息与数据、信息处理等概念,指出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介绍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最新成就,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向学生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措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教科书注意与小学教材衔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常识的基础上向学生系统而扼要地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让已经学习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同学能在比较系统地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让刚2.Windows98本模块主要由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软件教科书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的发展、主要的操作,以便让教科书重点介绍了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XP的启动和退出、窗口管理、菜单操作和对话框的使用方法,介绍了“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等桌面信息图标,“开始”教科书结合具体实例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其组织存放的规则,常见的文件类型和文件标识符,介绍计算机查找信息的常用方法,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XP查找计算机的信息内容,组织和管理文件及文件夹。
本章还介绍了磁盘操作、软件和硬件管理的知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教科书安排了3个上机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熟悉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网络技术应用:网络连接、网络通信、网络搜索、网络、网络安全等。
2.数据库技术应用: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数据库的查询与维护等。
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音频与视频编辑、动画制作等。
4.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程序调试与优化等。
三、教学计划1.第一周:网络技术应用1.1网络连接1.2网络通信1.3网络搜索1.4网络1.5网络安全2.第二周:数据库技术应用2.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2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2.3数据库的查询与维护3.第三周:多媒体技术应用3.1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3.2音频与视频编辑3.3动画制作4.第四周:程序设计基础4.1算法与程序设计4.2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4.3程序调试与优化四、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2.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采用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践操作:包括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
3.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六、教学资源1.教材: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2.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编程软件等。
4.网络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在线实验平台等。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4.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简介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袁达人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广州市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师资、设备和发展条件所制定的《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修订)》,规1本模块主要由信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教科书结合日常生活和广州地区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了信息与数据、信息处理等概念,指出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介绍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最新成就,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向学生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措施,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教科书注意与小学教材衔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常识的基础上向学生系统而扼要地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让已经学习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同学能在比较系统地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让刚2.Windows98本模块主要由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软件教科书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的发展、主要的操作,以便让教科书重点介绍了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XP的启动和退出、窗口管理、菜单操作和对话框的使用方法,介绍了“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等桌面信息图标,“开始”教科书结合具体实例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其组织存放的规则,常见的文件类型和文件标识符,介绍计算机查找信息的常用方法,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XP查找计算机的信息内容,组织和管理文件及文件夹。
本章还介绍了磁盘操作、软件和硬件管理的知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教科书安排了3个上机实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熟悉WindowsXP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教案第二册(下)目录第一章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 (2)第一节认识计算机网络 (2)第二节探究因特网的奥秘 (5)第二章动手创建自己的网站 (8)第一节筹划班级网站 (8)第二节创建网站站点 (10)第三节制作网站首页 (12)第四节制作栏目网页 (14)第五节制作通讯录表单 (16)第六节认识标记语言HTML (17)第七节认识网页特效 (20)第八节发布网站 (21)第三章认识计算机程序 (23)第一节初识计算机程序 (23)第二节实现条件选择程序 (27)第三课实现循环执行程序 (31)第四课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34)第一章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第一节认识计算机网络(一)教学内容:本课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作用和家庭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熟悉家庭、学校、教育网的组网方式。
[技能性目标]能够通过共享使用其它计算机的资源[情感性目标]1、欣赏网上丰富的资源,体验上网的乐趣。
2、养成将学到的信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问题的出现李鸣家装了ADSL,可是有三台电脑都要上网,还要共同使用一台打印机。
1、三台计算机能同时上网吗?2、在各自的计算机上能直接让打印机打印吗?关于计算机网络●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建立计算机网络需要什么条件?●组建家庭计算机网络的过程是怎样的?知识点一:(p3)●通过网络通信设备和网络传输介质把多台计算机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知识点二(p4)●计算机网络按跨越的范围可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 AN)。
●服务器:一台或多台配置较高的来提供数据文件传输、打印等资源共享服务和管理服务的计算机。
●工作站: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的其它机器学校电脑室属于局域网,教育网属于广域网。
电脑室网络结构图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连接计算机和集线器或交换机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介质连接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帮助数据信息在不同机器上进行传输某市教育网结构图知识点三: (p5)●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需要做笔记)● 网络服务器提供的常见服务:电子邮件服务、WWW 浏览服务、文件上传下载服务、视频播放服务。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认识程序的基本要素(一)》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罗敏仪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VB程序设计初步》第三节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VB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常量与变量、表达式等基本要素以及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教学重点:1、常量、变量的概念和作用,赋值语句格式及功能。
2、变量的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1、赋值号的理解2、变量的命名规则。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次教学的学生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程序的作用、对VB程序设计有简单的认识;但对VB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了解甚少,对程序代码中出现的各种要素比较陌生,因此对程序代码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还不太清楚,对程序要完成的功能也不太明白。
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量、变量、表达式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赋值语句功能。
(2)熟悉变量的命名规则以及赋值语句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观察、分析和实践等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四、教学策略:由于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的知识较多,故结合程序实例来介绍,通过讲解、观察、比较、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和表达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对程序中的语句分析,让学生了解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尝试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程序,从中体会程序的作用和编写的一些要求。
课堂上采用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演、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媒体选择:1、多媒体网络课室、多媒体网络平台2、大屏幕投影六、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节课从简单的计算“圆的面积”的程序作为引入,通过分析程序中语句的组成,讲解常量、变量及表达式,通过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各个组成要素在程序中的作用,并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篇)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华师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的部分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分析图表。
2、教学目标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能举例描述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2)会制作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2)初步认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图形化表示数据的优势。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亲自实践、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表样式选择及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图表数据的分析及应用。
二、说教法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综合运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教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信息素养三、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的设计:2、教学环节分析一)结合教材回顾旧知①展示学生学过的数学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已经学过的统计图表的知识,然后提问:常见的图表有那些样式,每种图表有什么特点②学生回答问题(柱状图、饼图、折线图)③教师展示表1(2023奥运会奖牌榜)、(中国奥运代表团奖牌情况表)、表3(中国近一年的CPI和PPI数据表),让学生回答三个表格分别用什么图表比较合适,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并指出在电子表格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图表样式,还有很多,比如:xy散点图,圆环图等。
课题名称:我的信息卡——认识Word软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要让学生了解Word2007软件的作用,学会Word2007软件的启动和退出,会用“智能ABC 输入法”输入中文,学会Word文档的保存方法。
本课是Word2007的第一课,是打基础的一课。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会了Windows窗口的基本操作、英文的输入和文档的保存等,但是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还比较陌生,还不会中文输入,因此对中文输入及文档编辑有着极大的兴趣和需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Word2007软件的功能及其窗口的组成。
(2)学会启动和退出Word2007软件。
(3)学会保存Word2007文档。
(4)学会切换中英文输入法、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中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我的信息卡”的活动,掌握在Word2007软件中输入中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Word2007文字处理软件在我们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提高学习中文输入法的兴趣。
(2)提高运用Word2007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中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中文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本课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范例教学法,以输入“我的信息卡”这一活动为主线,把Word2007软件启动与退出、中文输入、文档的保存等知识点有机地串在了一起。
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任务来开展教学“任务一启动Word2007软件,认识Word2007串口,学习新知;任务二输入“我的信息卡”,解决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中文这一教学重难点;任务三用电脑写日记,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上机实践、同伴互助和师生互动等方法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建构。
初中第二册《信息技术》教材说明初中第二册《信息技术》教材说明冀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供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学生全年使用。
本册以单元进行编排,安排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三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学。
第一单元(1—6课)动画制作FlashFlash是最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本单元主要是学习运用Flash工具制作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遮罩动画以及利用脚本语言制作交互动画等。
本单元精心设计了种子发芽、动物变变变、探照灯、机械臂等主题活动,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动画的原理以及动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创作动画。
(冀教版新版教材小学第三册安排的全部都是动画内容。
在初中安排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考虑到大部分初中生在小学时没有系统学习过动画。
在这里以一个单元集中让学生了解动画的原理和Flash 中动画制作的方式与技能。
教师可根据情况选学。
)逐帧动画第1课种子发芽了,学习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动画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产生的运动的效果。
逐帧动画由一帧一帧稍有变化的画面组成。
它是一种常见的动画形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
本课通过用Flash逐帧动画展现种子发芽的过程,使学生熟悉Flash 动画制作工具,熟悉制作动画的整个过程,包括画面的绘制、动作的创设、效果的测试、播放等环节。
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支撑。
补间动画第2课动物变变变、第3课旋转的机械臂,学习补间动画的制作。
补间动画是Flash中最常用的动画效果,又叫做中间帧动画、渐变动画,只要建立起始和结束的画面,中间部分由软件自动生成,省去了中间动画制作的复杂过程,这正是Flash的迷人之处。
补间动画包括动作补间和形状补间。
动作补间又叫运动渐变,适用对象是元件。
动作补间可以实现位置移动、大小变化、颜色变化、透明度变化,明暗、色调变化等效果。
10.3969/j.issn.1671-489X.2019.21.079广东省初级中学教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 ——以B版第二册(下)为例◆江育奇摘 要 从分析《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修订版)》入手,对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B 版)第二册(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目前以实例为导向编写“程序设计初步”课本存在的问题,并对“程序设计初步”课本提出编写建议。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初步;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思想;课本;G633.67 文献标识码:B 1671-489X(2019)21-0079-04课本是教师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根据,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知识,因此,课本编写的科学性非常重要。
目前,深圳市初级中学二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材选用的是广东省初《信息技术》(B 版)第二册(下)(以下简称“课,经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发现,“课本”存在较多问题,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2 “课本”编写的科学性探讨《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修订版)》(以下简称《课程纲要》)是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主要根据。
现从分析《课程纲要》入手,对“课本”编写的科学性进《课程纲要》有关“程序设计初步”内容分析1)认识一种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认识计算机作者:江育奇,深圳市宝安区教育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装备(518101)。
程序的作用及其执行的基本过程。
如通过使用一段功能简单的程序,认识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工作界面及使用方法,体验程序的执行过程及作用。
2)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意义,能够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3)了解流程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将算法转化成流程图的方法。
4)知道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常用变量、常量、数据类型、函数、对象、事件等概念的意义及用法。
5)了解计算机程序的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
可以结合实例形象地说明其实施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程序实现”这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粤教版)教案目录:一、信息技术概述二、网络应用三、电子表格四、演示文稿五、计算机编程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3. 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通信、计算机、网络等。
3. 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
4.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提高工作效率、丰富生活、促进创新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4. 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网络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常用的网络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
3. 学会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道德。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如节点、链路、协议等。
2. 常用的网络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3. 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道德,如保护个人信息、预防病毒攻击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常用的网络应用。
3. 教师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道德。
作业与练习:1. 课后练习网络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安全方案。
第三章:电子表格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数据、编辑单元格等。
3. 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工作表、单元格、公式等。
2.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数据、编辑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如排序、筛选、图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