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疫苗(闻玉梅主编)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61 KB
- 文档页数:1
老创客|LAOCHUANGKE纯白如玉,火红如梅,一幅融汇东方文化意境与西方绘画风格的油画《冰雪傲红梅》,已在闻玉梅的办公室墙上悬挂了十年。
这幅画出自闻玉梅堂兄、闻一多之子闻立鹏之手。
如冰与火般纯粹与热情的画面,构成了闻玉梅的名字,也是她坦诚待人、用心做事的品格的写照。
闯入乙肝防治领域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闻玉梅仍能讲一口纯正的北京话。
出生在北京的闻玉梅,7岁随母亲来到上海,后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
毕业后她留校担任助教,并拜林飞卿教授为师,承担微生物学的讲授与实验课程。
在林飞卿教授的推荐下,闻玉梅于1963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研究室师从谢少文教授。
两位老师科学、严谨、求实的作风,不断追求创新的科学精神,深深影响了求知若渴的闻玉梅。
她在细胞免疫学方面的研究不断进步,到1972年前后,已经开始在实验室使用细胞免疫技术,进行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白细胞黏附等实验,可以在体外检测人体细胞免疫水平。
这时,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消化科的姚光弼医生找到了她,二人开始合作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进行研究,闻玉梅也由此开始了与乙肝防治长达半个世纪的缘分。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被称为“乙肝大国”。
那时,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0%左右,而感染率更是高达60%左右,每年大约有27万人因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而死亡。
这些与乙肝相关的数字,离闻玉梅并不遥远,身边的现实不断刺激着她,使她经常感到忧虑和困扰。
除了那些因乙肝去世的患者,中国还有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婚姻等各个方面受到歧视,许多人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闻玉梅办公室的书架上有一本册子,那是她给实验室成员定下的“必读书”———里面是部分病人的来信,闻玉梅把它们整理成册,书名定为《人民的重托》。
“中国的肝病患者太多了,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一定要摘掉‘肝病大国’的帽子!”这最朴素的想法,正是她日后一往无前投身乙肝研究的动力源泉。
疫苗是什么原理?为什么能起免疫作用?之马矢奏春创作最近疫苗事件已成为万众焦点,长春长生集团生产的一个批次的狂犬病疫苗呈现了质量问题,不外好在这批疫苗没有上市就被发现. 紧接着又有人爆料称长春生物和武汉生物的两个批次的百白破疫苗也呈现了问题,而且已经流入市场.借由此事,正好也是一个学习与疫苗相关科普知识的机会.什么是疫苗?疫苗其实就是把疾病的病原体通过减毒处置、灭活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沾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疫苗是一种能够呵护我们身体健康的注射药剂.原本一些不治之症,比如狂犬病、天花等,也能够通过疫苗来进行一个有效的治疗和防护.被称为疫苗之父的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1796年5月,英国外科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为一名八岁儿童接种上了牛痘浆,牛痘疫苗就此出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疫苗的作用原理上面已经说到过,疫苗是将疾病的病原体通过减毒、灭活处置的.注射疫苗后,当人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便会发生一定的呵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人再次接触到相关病毒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呵护物质来阻止病毒对人体的伤害.种类繁多的疫苗也就是说,注射疫苗其实就是向人体内注射了经过处置而且极其微量的病毒,这个剂量对人体往往是无害的.人体在消灭这些病毒的同时还会形成抗体,这就是疫苗的原理.举个例子:流感疫苗,其实就是将被改造过的“平安的”流感病毒注射入人体,让身体得一次“小流感”,等痊愈之后,体内就有了相关的“记忆”,就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好像是漫画里故事里,如果只将我打垮,不能将我消灭,那我就会变得更强.我国疫苗的分类我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我是每个人从出身开始就要依照计划去接种的,是必需要接种的,这些疫苗就属于第一类疫苗.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规定受种的,否则无法入托、入园、入学.比如:乙脑、甲肝、脊髓灰质炎等疫苗.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将甲肝、乙脑、百日咳、白喉等对儿童伤害极年夜的疾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靠的就是极高接种率.上海市预防接种证新生儿疫苗接种记录目前针对儿童的第一类疫苗有11种:乙肝疫苗、卡介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A疫苗、流脑A+C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册上规定的疫苗是必需要接种的就拿百白破疫苗来说,百白破疫苗需分别于 3、4、5 月龄和 18 月龄各接种 1 剂次,共接种 4次.正常来说,完成 4 次接种的儿童可获得较好的呵护效果:预防百日咳的效力约 85%,破伤风的呵护效力为 80~100%,对白喉的呵护效力约为 95%.对成人或重点人群的一类疫苗有: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而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每个新生儿需接种的疫苗城市在接种册上记录我们所熟知的狂犬病,它的致死率高达100%,一旦被携带狂犬病毒的植物抓伤或咬伤后,是需要通过注射疫苗来救治的.这里的狂犬病疫苗就是属于第二类疫苗.长生疫苗事件中被查出已经流入市场的问题百白破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一旦有人注射了这一批次的疫苗,后果将会是何等可怕.疫苗的种类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是以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我们小时候所害怕的预防针其实就是预防性疫苗.罕见的有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在我们小时候去诊所接种疫苗时,还能吃到一种糖丸.其实这个糖丸也是属于预防性疫苗的一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糖丸也属于疫苗的一种治疗性疫苗:则就是治疗用途的疫苗.像比力罕见的狂犬病疫苗、水痘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就属于治疗性疫苗.疫苗的不良反应注射完疫苗后,在人体消灭这些病毒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可是这些不良反应是十分轻微的,而且一般在注射完的24-48小时内就会消失.疫苗的一些不良反应城市记录在接种册上疫苗的罕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的红肿热痛、发热、过敏等,可是一般都比力轻微.所以,疫苗对极年夜大都人来说是很平安的.这次的“假疫苗”,注射了有什么危害?这次长生疫苗事件中的百白破疫苗主要问题是效价指标(用于衡量生物制品活性或数量高低的标识表记标帜)不符合相关规定.注射了这个批次的疫苗,就会招致疫苗无法到达预期的免疫效果,甚至是失效.如果是针对普通疾病的疫苗,那注射了可能没有很年夜的影响.但如果是小孩子,因为免疫力较弱,一旦在婴幼儿时期注射过这类问题疫苗就会招致无法抵挡相关的疾病,从而危害生命,后果不胜设想.又若是针对狂犬病这类致死率极高疾病的疫苗,那后果就会十分严重了.一旦注射了这种疫苗,最年夜的危险是疫苗的效果失效,那这和没有注射疫苗没有什么区别,患者依然会死亡.我国疫苗的现状不要因为这一件事而引起不需要的恐慌,我们国家的疫苗并没有年夜家所想的那么不胜.根据国家药监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 年以来,国家药品抽检计划共抽检疫苗产物 944 批次,合格率 99.6%,也就是说,绝年夜部份疫苗非常平安.可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国家对疫苗的管理机制相较于其他国家还存在差距,这是需要反思和学习的.就拿我们的邻国日原本说.日本对疫苗的管理是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在接种手册上,日本对疫苗相关信息的记录都是采纳贴纸或者是盖章的,疫苗的批号等信息十分清晰,一目了然.而国内有的处所仍然在采纳手写的方式,如果字迹潦草,很多人无法看清.日本的疫苗接种册的记录十分严谨而且,日本对疫苗呈现问题后的惩罚力度是十分年夜的.日本早在1948年,就制定了《疫苗接种法》,最引人注目的是里面具体规定了一旦接种出了问题的赔偿,一旦由于注射疫苗呈现死亡,立即就要赔偿4250万日元,而且每年都还要对受害者进行赔偿.日本对医疗事故的惩罚是十分严厉地,这也是为什么日天性够有如此严谨、规范化的服务.这也是我们国家需要学习的处所.不单如此,日本对疫苗的科普也十分细致,在市民的接种册上有十分详细的介绍.日本的疫苗接种册上有十分详细的科普知识疫苗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目前,控制疾病最好的方式是预防,而疫苗就是预防疾病最好的方式.事实证明也是如此,现在肆虐人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呈现后已经被完全消灭,目前只有实验室还保管有它的毒株.如今,疫苗呈现了质量问题简直让人痛心,可是疫苗仍然是目前人类对立疾病最奏效的武器之一,我们需要坚信疫苗对控制和消灭沾染性疾病的作用.,我们绝对不能由于这一起事件而对疫苗发生恐惧而不去接种疫苗.参考资料: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I. 周光炎《免疫学原理》(第四版)科学出书社II. 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六版)化学工业出书社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免疫细胞T细胞一、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α β TCR基因重排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和TCR的重排1、CD4¯CD8¯双阴性细胞阶段2、CD4†CD8†双阳性细胞阶段3、CD4†CD8¯或CD4¯CD8†单阳性细胞阶段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意义:1、获得MHC限制性 2、DP细胞分化为SP细胞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意义:清除自身反应T细胞,保留多样性的抗原反应性T细胞,以维持T细胞的中枢免疫耐受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二、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TCR的结构和功能T细胞通过TCR识别抗原(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表位,只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CD3的结构和功能功能是转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CD4和CD8成熟的T细胞只表达CD4或CD8共刺激分子:为T细胞完全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细胞表面分子及其配体CD28,其配体是B7分子诱导T细胞表达抗细胞凋亡蛋白,防止细胞凋亡;刺激T细胞合成IL-2等细胞分子,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TLA-4共抑制分子,作用是下调或终止T细胞活化ICOS 调节T细胞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并促进T细胞的增殖PD-1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以及IL-2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并抑制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Ig的分泌;还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CD2CD40配体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抗体生成和抗体类别转化,诱导记忆B细胞的产生LFA-1和ICAM-1丝裂原受体及其他表面分子三、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根据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高亲和力IL-2受体外,还表达整合素,是行使免疫效应的主要细胞记忆T细胞根据TCR类型分类α β T细胞γ ð T细胞根据CD分子分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根据功能特征分亚群辅助T细胞Th1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增强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特别是抗胞内病原体的感染Th2辅助B细胞活化,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也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抗体的生成细胞毒性T细胞(CTL)调节性T细胞B细胞一、B细胞的分化发育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组合多样性连接多样性受体编辑体细胞高频突变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完整表达BCR 成熟B细胞表达mIgM、mIgD二、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识别和结合抗原2、Igα/Igβ(CD79a/CD79b)传递抗原刺激信号B细胞的共受体CD19传递活化信号CD21结合C3d,形成CD21-C3d-抗原-BCR复合物CD81能增强BCR与抗原结合的稳定性并与Igα/Igβ共同传递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共刺激分子1、CD40与CD40L的结合是B细胞活化的最重要的第二信号2、CD80和CD86与T细胞表面的CD28相互作用,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3、黏附分子其他表面分子1、CD192、CD203、CD22含有ITIM,是B细胞抑制性受体4、CD32三、B细胞的分类根据所处阶段分类1、初始B细胞2、记忆B细胞产生更迅速、更高效、更特殊的体液免疫3、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根据反应特异性分类1、B1细胞2、B2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根据BCR类型分类四、B细胞的功能1、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2、提呈抗原3、免疫调节抗原提呈细胞一、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树突状细胞(DC)DC的类型经典DC和浆细胞样DC经典DC的成熟过程1、未成熟DC朗格汉斯细胞(LC)间质DC2、迁移期DC3、成熟DC并指状DCDC的功能1、识别和摄取抗原,参与固有免疫应答2、加工和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3、免疫调节作用4、诱导与维持免疫耐受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二、抗原的加工和提呈APC提呈抗原的分类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APC加工和提呈抗原的途径MHC 1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1、内源性抗原的加工与转运2、MHC 1类分子的合成与组装3、抗原肽-MHC 1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与抗原提呈MHC 2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1、外源性抗原的摄取与加工2、MHC 2类分子的合成与转运3、MHC 2类分子的组装的抗原肽的提呈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1、外源性抗原交叉提呈的机制2、内源性抗原交叉提成的机制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CD1d主要将脂类抗原提呈给NKT细胞,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新冠肺炎相关VTE防治药物使用(思维导图)摘要目的:探索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汇总分析各类静脉血栓防治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学监护以及用药教育要点。
结果:思维导图可以详细展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防治可供选择的药物及其特点,能够使一线医疗工作人员快速获得静脉血栓防治相关药物的知识与信息。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对其进行及时的VTE 防治和提供必要的药学监护意义重大,思维导图可以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VTE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静脉血栓栓塞症;合理用药;药学监护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同一种疾病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
后者为前者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阻塞血管后引起呼吸困难、胸闷、气紧等症状,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导致致死性事件的发生。
早在1975年,Benotti等指出在综合性医院中,PTE占急性病死亡病例的15%,占慢性病死亡病例的25%。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证实,及早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并进行预防、治疗,可极大降低VTE发生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COVID-19病情复杂,情况危急,各种并发症的存在给诊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
其中VTE即为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COVID-19可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陋“],加之患者合并有血液瘀滞(发热、腹泻;低血压、休克、昏迷、镇静;高龄、卧床、肥胖等)、血管壁损伤(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及高凝(合并有细菌、真菌感染等),使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增高,部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突发病情恶化,D一二聚体显著升高,甚至猝死因此,近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等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防治建议(试行)》,建议在COVID-19的防治工作中,需对每位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然后再结合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采取不同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补阳还五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 具有祛瘀通络、行血活血之效。
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对机体正常运动模式进行模拟, 对肌力进行刺激锻炼, 实现拮抗肌和主动肌的平衡, 并将运动刺激信号反复传递至大脑皮层, 有利于提高神经发育促进治疗的临床效果, 同时有利于增强肌肉收缩能力, 避免发生废用性肌萎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治疗, 相互促进, 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采用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治疗,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王会阳. 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20): 2650-2651.[2] 李倩云, 陈晓君, 李华清. 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模式对空巢老人脑卒中康复效果的研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4): 454-457.[3] 刘肖红. 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9): 137-138.[4] 许天英, 宁红梅, 马英梅. 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160例. 中国基层医药, 2010(11): 1531-1532.[收稿日期:2014-06-24]传统意义上的疫苗是在健康人体中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 促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及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
但是, 传统疫苗重在预防, 而对已发病的个体则不能诱生免疫性应答, 也无法抵御疾病的发生。
治疗性疫苗是近几年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新的免疫治疗概念, 它通过改善及增强对疫苗靶抗原的摄入、表达、处理、呈递, 激活免疫应答, 唤起机体对靶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 达到诱导已患病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从而实现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 治愈疾病的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