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午检记录表.pdf
- 格式:pdf
- 大小:43.08 KB
- 文档页数:1
机关食堂服务质量评价表格
评价内容
表1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机关食堂的制度建设、安全管理、菜品质量、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等几个方面,具体见《食堂服务质量评价表》(表1)。
食堂服务质量评价表
表1 食堂服务质量评价表(续)
评价工作按百分制进行量化打分(见表1),根据评分结果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评价得分90分(含)以上为优秀,80分(含)以上90分以下为良好,70分(含)以上80分以下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机关食堂满意度调查表
表A.1给出了机关食堂满意度调查表。
表A.1 机关食堂满意度调查表
表A.1 机关食堂满意度调查表(续)。
学校三案九制(精品)XX县XX镇XX中学校卫⽣⼯作制度为了预防、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和流⾏,保障师⽣⾝⼼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作条例》有关规定,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特制定传染病防控系列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1.成⽴以校长为组长(负总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组,明确分⼯和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制。
组长:XXX副组长:XXX组员:XXX2.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完善疫情报告⽹络,明确报告责任,规范报告流程,畅通报告渠道,做到上报及时、准确。
3.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制定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控制学校内传染病蔓延。
4.严格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踪排查制度。
5.建⽴预防接种管理及接种证查验、补种登记制度,确保疫苗接种⼯作安全有序。
6.建⽴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出现校内感染和交叉感染。
7. 制定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制度,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师⽣⾃我保护意识。
8. 接受并配合卫⽣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管理⼯作的监督、技术指导、流调、应急接种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9. 传染病流⾏期间,到过传染病疫区的师⽣返校时应进⾏⼊校前排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责任⼈。
2.建⽴健全疫情报告⽹络,明确职责,发现疫情逐级上报并收集、汇总相关信息。
3.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如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集中发热的情况要及时报告校医(学校负责⼈)。
4.教研组长或处室主任负责对教职⼯传染病的报告。
患传染病的教职⼯复⼯时,必须持有医院出据的康复证明⽅可上班。
5.校(园)医(保健教师)接到疫情报告,核实清楚后⽴即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卫⽣部门,并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情况报告表,及时进⾏传染病疫情报告。
6.疫情报告⼈应积极参加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培训。
7.学校发现传染病病⼈或疑似病⼈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因漏报或迟报造成严重后果,将追究有关⼈员责任。
“红领巾监督岗检查”细则1、担任“红领巾监督岗”的队员要本着公平、公正、准确、负责的态度执行检查工作。
2、“红领巾监督岗”主要检查学生升国旗、两操纪律、行为规范、课间纪律、室内外卫生、放学站队仪容仪表等方面的情况。
3、计分方法:100分为满分,(计分时,对于特别好,特别差的现象分别做好原因记录)4、常规检查打分细则:1、课间操(跑操)(10分):及时出场、跑步行进途中队伍整齐,做操队列整齐、态度认真,动作标准、到位、有力,节奏感强,正负班主任不到位扣一分。
出场不及时扣一分,队伍不整齐扣1分,动作不到位扣一分/人,喧哗打闹扣1分/人。
2、眼保健操(10分):做操时保持安静并闭上眼睛认真做眼保健操,动作标准,穴位准确,力度适中。
一人不做扣1分,五人以上未做扣5分。
3、升国旗(10分) 集合迅速,脱帽、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
集合迟缓,打队礼姿势不规范,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及说话每人扣1分。
4、室内外卫生(20分):教室外干净、整洁,地面无果皮纸屑;教室内干净、整洁,地面无果皮纸屑,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干净整齐,黑板干净,垃圾筐(箱)已清理。
发现有1张果皮、纸屑扣1分,垃圾未清理扣2分,讲台凌乱扣1分,桌椅不整齐扣2分,黑板未擦扣1分,劳动工具摆放不整齐扣1分。
5、早午自习(10分) 认真读书或学习,预备铃响前无意外事件不得出教室,无说话、串桌、随意出教室追逐打闹现象。
发现一人扣1分。
6、日常行为规范(20分) 课间:吵架、说脏话、侮辱人,追逐打闹,或发现有同学向地面或花池里乱扔果皮纸屑,损坏学校公物(包括打破课桌椅、玻璃等)等违反校规校纪现象,扣班级分1分/人;严重的追奔打闹现象在检查表上作好记录。
发现1例扣5分。
7、红领巾佩戴(10分):文明监督岗的同学在学校大门口值日,如发现一位同学未佩带红领巾,扣班级分1分,并在当天文明监督本的备注栏里记下该同学的班级、姓名,同时提醒该同学注意以后自觉佩带红领巾。
如发现有同学在检查完后摘下红领巾,经发现一律扣班级分1分/人;并在当天文明监督本的备注栏里记下该同学的班级、姓名。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第一条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二条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三条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第五条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见附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
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第六条医疗机构根据患儿病情,要求患儿居家或住院治疗。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当出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征时(参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应当立即前往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记录方法记录EHF病人尿量的准确性主要反映在时间和计量两个方面。
在时间上以第一天的上午七时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这24小时为一个时间单元。
因为护士记录每天24小时尿量应在早晨交班前,故以上午七时为妥。
入院到第二天晨七时不足24小时者以实有时数计。
重症病人需要专人护理,恢复期的病人尿量记录,应详细交待记录尿量的方法由病人或家属完成。
上午七时解的一次小便,归入前一无中,以后的尿量便计记下一天。
这就从时间上保证了记录的准确性。
尿的计量采用专用的5000ml有刻度的塑料壶和50ml有刻度的塑料杯。
每次小便直接解入塑料壶中或用便盆盛接后注入壶中。
24小时收集完毕后混合。
仔细观察刻度和准确记录总尿量,然后取20ml送检,余下的弃去。
根据总尿量,经过检测,便可准.... 男患者在测量尿量时相对简单,接尿壶上即有刻度。
女患者则需要在接尿后予以到入量杯中读取刻度。
而应用尿布湿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计算后才能得出尿量。
1·5使用尿袋存在刻度偏差,造成记录尿量不准确。
1·6护理人员健康教育不到位。
2护理对策2·1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有调查资料显示,70·58%的患者不了解记录尿量的目的。
护士在要求患者记24 h尿量时,应告知患者:为什么要记尿量,记尿量的目的是什么..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健康教育的推行、普及,要求患者参与到护理中协助护士完成自身一定量护理。
监测24小时尿量是肾病治疗过程中一项常见的重要护理,是由护士和肾病病人或家属共同完成的。
为更好地发挥医患协助精神,更准确地治疗疾病,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我院肾内科开展尿量监测健康教育同时应用24h尿量记录单,反应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3月1日—2005年5月1日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40例肾病患者。
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2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肾病综合症7例,狼疮性肾炎3例,平均年龄43.23岁。
2 方法与结果在制作24h尿量记录单前,由科室健康教育员对40例肾病患者或家属进行自制问卷调查。
幼⼉园办园⾏为督导评估系统指标体系⾃评表(明细)幼⼉园办园⾏为督导评估系统指标体系⾃评表⼀级指标⼆级指标三级指标监测点⾃评数据和简述A1办园条件B1办园资质C1办园许可1.取得办园许可证/法⼈证(关键指标)解释与说明:“办园许可”这⼀指标中,取得办园许可证是指幼⼉园经县级教育⾏政部门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办理了登记注册⼿续。
公办园需要提供办园许可证和事业单位法⼈证,⾮营利性民办园需要提供办园许可证和民办⾮企业单位(法⼈)登记证书或事业单位法⼈证,营利性民办园需要提供办园许可证和企业法⼈营业执照。
⼆者缺⼀即选“否”。
办园许可证应⼀园⼀址⼀证,否则视为没有取得办园许可证。
采集⽅式:公办园查看办园许可证和事业单位法⼈证,⾮营利性民办园查看办园许可证和民办⾮企业单位(法⼈)登记证书或事业单位法⼈证、营利性民办园查看办园许可证和企业法⼈营业执照。
相关部门提供的取得办园许可的幼⼉园信息。
注:可上传办园许可证、事业单位法⼈证、民办⾮企业单位(法⼈)登记证、事业单位法⼈证、企业法⼈营业执照等图⽚作为证据。
C2相关证照1.取得医疗卫⽣机构出具的卫⽣评价合格报告(关键指标)解释与说明:主要适⽤于2010年11⽉1⽇新的《托⼉所幼⼉园卫⽣保健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后新设⽴的幼⼉园,在此之前注册设⽴的幼⼉园视同已经取得医疗卫⽣机构出具的卫⽣评价合格报告。
报告样例如下图:采集⽅式:查看卫⽣评价合格报告。
注:可上传卫⽣评价合格报告图⽚作为证据。
2.⾷堂有《⾷品经营许可证》(关键指标)解释与说明:《⾷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两证合⼀后未更换《⾷品经营许可证》,但原《餐饮服务许可证》仍在有效期内的,视同取得《⾷品经营许可证》。
《⾷品经营许可证》(正本)式样如图所⽰。
3.开园和近三年装修均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关键指标)解释与说明:开园和近三年装修均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指幼⼉园开园时需要取得消防验收意见书或消防验收备案,开⼀级指标⼆级指标三级指标监测点⾃评数据和简述仓库、锅炉房、变电所等。
2024幼儿园卫生保健岗位测试考试题一、填空题1.幼儿园应当建立()制度,严格执行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
2.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每日至少通风()次。
3.幼儿园餐具、水杯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等。
4.幼儿毛巾应做到一人一巾,定期清洗消毒,消毒后应()。
5.幼儿园应保证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小时。
6.幼儿膳食应()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7.幼儿园保健室应配备常用药品及()设备。
8.幼儿入园前需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园。
9.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持有()上岗。
10.幼儿午睡时,值班教师应加强巡视,观察幼儿的()情况。
11.幼儿园应建立幼儿健康档案,包括()等内容。
12.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13.幼儿园要定期对幼儿玩具进行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等。
14.幼儿视力检查每学期应不少于()次。
15.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幼儿的()时间。
16.幼儿饭前便后要用()洗手。
17.幼儿园保健医生应定期对幼儿进行()教育。
18.幼儿活动室的地面应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清扫()次。
19.幼儿园应设置专门的()区域,供幼儿进行体格锻炼。
20.幼儿发热时,应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措施。
二、选择题1.幼儿园每日通风时间不少于()。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2.幼儿餐具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A.煮沸消毒B.紫外线消毒C.酒精消毒D.84消毒3.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4.幼儿视力检查每学期应不少于()次。
A.1次B.2次C.3次D.4次5.幼儿园保健室应配备的设备有()。
A.听诊器B.血压计C.体温计D.以上都是6.幼儿入园前需进行的检查是()。
A.血常规B.肝功能C.体格检查D.以上都是7.幼儿膳食应()搭配。
A.荤素B.粗细C.干湿D.以上都是8.幼儿午睡时,值班教师应加强巡视,观察幼儿的()情况。
幼儿园晨检以及全日观察制度一、坚持晨检制度,并有记录(保健医有记录、带班老师有记录),对服药幼儿重点检查。
二、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饭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每班配备体温计,遇不舒服幼儿及时测量体温,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园长及保健医、通知家长,送幼儿到医院诊治。
四、晨检时接受服药幼儿家长带来的药品,做好幼儿服药的登记工作。
五、对情绪不好的幼儿,重点记录观察其情绪、食欲、睡眠等情况,全天予以特别的关注,并按时、准确的填写"幼儿全日观察记录表"。
启文幼儿园幼儿园晨检以及全日观察制度(二):幼儿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幼儿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一、幼儿园保健医和教师共同配合在晨、午两个时间段内认真做好幼儿两检工作。
二、早晨保健医在大厅迎接幼儿入园,对全体幼儿做晨间检察、喉头喷雾,特别对坐校车的幼儿做重点观察。
三、教师对早晨进到班级的每位幼儿做复察,及时与校车通勤教师沟通,做好交接记录。
四、每天中午幼儿午睡前,当班教师对全班幼儿进行午检,注意提醒、检查幼儿不要带细小的玩具、物品上床午睡。
五、午检老师要及时记录,并与下午班的老师沟通做好交接班工作,清点幼儿人数,交代幼儿服药情况,做好交接记录。
六、教师对班内身体不适或情绪不佳的幼儿要注意观察给予关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七、在幼儿全天活动中,各班教师注意做好全日健康观察工作,尤其是体弱儿童,要特殊护理。
八、晨检内容: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评估细则项目 标 准 标准分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扣分方法得分及 扣分理由一、行政管理(17分) (一)园(所)长是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园(所)长须经市级以上卫生保健管理培训,重视卫生保健工作,熟悉卫生保健业务。
2分1.园(所)长全面负责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须经市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且考核合格,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市、区)级卫生保健培训或者例会。
2.园(所)长应重视卫生保健工作,并熟悉卫生保健知识及本园卫生保健工作情况。
实地查看,问询有关人员,查阅资料。
1.园(所)长未接受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不得分,未定期参加培训或者例会扣1分。
2.问询园(所)长关于卫生保健工作的相关问题,不知道扣1分,不熟悉扣0.5分。
(二)制订适合本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定期检查各项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情况。
3分1.各项卫生保健制度齐全,并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制度、膳食管理制度、体格锻炼制度、卫生与消毒制度、入园(所)及定期健康检查制度、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伤害预防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卫生保健信息采集制度等。
2.各项卫生保健制度落实到位。
3.每学期有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查阅资料,实地查看。
1.缺一项制度扣1分。
2.发现一项制度未落实到位扣1分。
3.卫生保健计划、总结缺一项扣1分。
(三)定期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自查。
2分每月进行一次卫生保健工作情况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查阅资料,实地查看。
未按月进行卫生保健自查扣1分,自查后无整改措施扣1分。
(四)实行各类人员卫生保健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2分1.实施各类人员(园长、分管园长、卫生保健人员、保育员、食堂从业人员)卫生保健岗位责任制。
2.工作人员每学期应至少参加1次由妇幼保健机构或者托幼机构内卫生保健人员组织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现场问询相关人员,实地查看。
WS/T 772—2020 1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的组织管理体系,监测的内容、方法和信息报送,预警的指标和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和普通高等学校可参照执行,学校教职员工传染病症状监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2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 syndromic surveilla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chool 系统、持续地收集和分析临床明确诊断前能够指示学校传染病流行的学生相关症状信息,以便据此开展公共卫生调查。
3.2 学校传染病症状预警 syndromic early warn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chool 对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中的信息进行汇总与判定,在达到规定指标时及时处置,从而早期发现、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
3.3 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 responsible person for syndromic surveilla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lass
经培训合格、负责各班级内传染病症状监测与报告的学校专(兼)职人员。 3.4 晨午(晚)检 morning/noon(evening) health check WS/T 772—2020 2 每日上、下午第一节课前对全体学生,晚自习前对寄宿和参加晚自习学生开展疾病排查、记录和报告的一项工作。
4 组织管理体系 4.1 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和预警工作。
创卫工作台账资料目录辅成教育集团一、单位卫生(一)目录(一)单位爱国卫生组织网络(一)单位爱国卫生组织网络1、学校爱卫会领导小组、学校爱卫会领导小组2、学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3、学校除“四害”领导小组、学校除“四害”领导小组4、2006年创卫领导小组年创卫领导小组5、爱卫组织网络图、爱卫组织网络图6、2005年学校工作计划(卫生)、总结、总结7、2006年学校工作计划(卫生)、总结、总结8、2007年学校工作计划(卫生)、总结、总结(二)各类卫生制度(二)各类卫生制度1、学校卫生制度(三项竞赛制度)、学校卫生制度(三项竞赛制度)2、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3、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4、教学卫生制度、教学卫生制度5、学校卫生监督制度、学校卫生监督制度6、卫生宣传制度、卫生宣传制度7、卫生室工作制度、卫生室工作制度8、学校禁烟制度、学校禁烟制度9、厕所、垃圾箱保洁制度、厕所、垃圾箱保洁制度10、学生体检和健康卡建档制度、学生体检和健康卡建档制度11、兼职保健老师的工作职责、兼职保健老师的工作职责12、学生午餐卫生自主管理制度、学生午餐卫生自主管理制度(三)紧急预案(三)紧急预案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2传染病急病防治应急预案传染病急病防治应急预案(四)各类保健培训(四)各类保健培训保健业务培训保健业务培训保健业务培训(五)学校卫生工作(除四害工作)(五)学校卫生工作(除四害工作)1、2004年卫生工作计划、总结年卫生工作计划、总结2、2005年卫生工作计划、总结年卫生工作计划、总结3、2006年卫生工作计划、总结年卫生工作计划、总结4、除四害工作记录、除四害工作记录(六)健康教育资料征订(六)健康教育资料征订1 1、、2005年健康教育资料年健康教育资料2 2、、2006年健康教育资料年健康教育资料3 3、、2007年健康教育资料年健康教育资料一、 单位卫生(二)目 录1、2005仪容仪表检查情况(晨检)记录表仪容仪表检查情况(晨检)记录表2、2006仪容仪表检查情况(晨检)记录表仪容仪表检查情况(晨检)记录表3、2007仪容仪表检查情况(晨检)记录表仪容仪表检查情况(晨检)记录表一、单位卫生(三)目 录1、2005年卫生检查(晚检)记录表年卫生检查(晚检)记录表2、2006年卫生检查(晚检)记录表年卫生检查(晚检)记录表3、2007年卫生检查(晚检)记录表年卫生检查(晚检)记录表4、2005年午餐卫生记录表年午餐卫生记录表5、2006年午餐卫生记录表年午餐卫生记录表6、2007年午餐卫生记录表年午餐卫生记录表7、2005年办公室卫生检查记录表年办公室卫生检查记录表8、2006年办公室卫生检查记录表年办公室卫生检查记录表9、2007年办公室卫生检查记录表年办公室卫生检查记录表10、学校卫生检查情况反馈表、学校卫生检查情况反馈表11、2005年各班每周卫生情况统计表年各班每周卫生情况统计表12、2006年各班每周卫生情况统计表年各班每周卫生情况统计表13、2007年各班每周卫生情况统计表二、健康教育(一)目录1、2006年教师体检情况汇总表年教师体检情况汇总表2、2005年妇女病普查统计表年妇女病普查统计表3、2006年妇女病普查统计表年妇女病普查统计表4、2005年计划生育女工保健工作记录年计划生育女工保健工作记录5、2006年计划生育女工保健工作记录年计划生育女工保健工作记录6、2005年独生子女费发放表年独生子女费发放表7、2006年独生子女费发放表年独生子女费发放表8、2005年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年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9、2006年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年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10、女工计划生育、卫生保健知识测试卷、女工计划生育、卫生保健知识测试卷二、健康教育(二)1、2005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记录本)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记录本) 2、2006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记录本)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记录本)二、健康教育(三)目录年健康教育黑板报照片1、2005年健康教育黑板报照片2、2006年健康教育黑板报照片年健康教育黑板报照片3、2005年健康教育宣传栏(画廊)照片4、2006年健康教育宣传栏(画廊)照片5、2005年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底稿年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底稿6、2006年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底稿年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底稿7、2005年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年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2006年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年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9、家长委员会资料、家长委员会资料10、2005年心理咨询资料年心理咨询资料11、2006年心理咨询资料年心理咨询资料二、健康教育(四)目录1、禁毒活动资料1、禁毒活动资料2、禁烟活动资料2、禁烟活动资料3、2005年职工健康知识测试及统计表年职工健康知识测试及统计表4、2006年职工健康知识测试及统计表年职工健康知识测试及统计表三、学校物质环境卫生工作资料目录1、饮水卫生工作资料、饮水卫生工作资料⑴健康饮水协议书⑴健康饮水协议书⑵饮水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⑵饮水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2、午餐卫生工作资料、午餐卫生工作资料⑴午餐供应合同⑴午餐供应合同⑵从业人员健康证⑵从业人员健康证四、专业部分(一)目录1、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2、2005年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记录表年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记录表3、2006年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记录表年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记录表四、专业部分(二)1、2005年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方案及统计评价资料及统计评价资料2、2006年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方案及统计评价资料及统计评价资料四、专业部分(三)健康教育教材健康教育教材1、体育与保健、体育与保健2、科学(人、自然、社会)、科学(人、自然、社会)3、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四、专业部分(三)健康教育宣传教材健康教育宣传教材四、专业部分(四)健康教育教案健康教育教案四、专业部分(四)目录1、2004学年健康教育课时安排(各班级课表)学年健康教育课时安排(各班级课表)2、2005学年健康教育课时安排(各班级课表)学年健康教育课时安排(各班级课表)3、2006学年健康教育课时安排(各班级课表)学年健康教育课时安排(各班级课表)4、2004学年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总结(学科计划)学年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总结(学科计划) 5、2005学年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总结(学科计划)学年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总结(学科计划) 6、2006学年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总结(学科计划)学年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总结(学科计划) 7、2004学年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体育、人自然社会)学年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体育、人自然社会) 8、2005学年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体育、人自然社会)学年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体育、人自然社会) 9、2006学年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体育、人自然社会)学年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体育、人自然社会)五、学生预防接种1、学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疫苗补种情况报表、学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疫苗补种情况报表2、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登记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登记表六、学生体检档案(一)1、学生常见病监测防治统计表、学生常见病监测防治统计表2、学生体检情况汇总表及反馈表、学生体检情况汇总表及反馈表3、学生查验接种证需补种人数统计表、学生查验接种证需补种人数统计表4、学生免疫状况登记表、学生免疫状况登记表六、学生体检档案(二)学生健康体检表学生健康体检表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一)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二)“学生假期进社区创卫活动”情况反馈单“学生假期进社区创卫活动”情况反馈单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三)创卫工作资料(上级文件及其他)创卫工作资料(上级文件及其他)。
百日咳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指南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百日咳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科学做好病例搜索、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管理、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环境消毒等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传播扩散,制定本指南。
一、聚集性疫情定义指在同一托幼机构、月子中心、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有6岁及以下人群聚集的重点机构,7天内报告3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百日咳病例;在同一学校或其他集体单位,7天内报告1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百日咳病例。
二、聚集性疫情报告(一)疫情核实。
通过查阅临床资料,访谈病人、家属、监护人、医务人员等方式,收集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等资料,依据聚集性疫情定义,核实是否为聚集性疫情。
(二)疫情报告。
县级疾控机构对聚集性疫情进行核实确认后,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进一步确定百日咳疫情的事件级别,及时进行订正。
三、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一)病例搜索。
根据《诊疗方案》中疑似病例的定义,在涉及聚集性疫情的集体单位、相关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并评估疫情波及范围。
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托幼机构、学校,核查晨午检记录和因病缺勤缺课记录;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其他集体单位,核查员工缺勤、请假记录。
病例搜索过程中填写《百日咳聚集性疫情病例搜索登记表》(附件2—1)。
(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
1.密切接触者定义。
指与百日咳病例在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3周内,有共同居住、学习、工作、生活等近距离接触者。
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判定期限为该病例发病前1周至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内。
2.密切接触者判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聚集性疫情的暴露风险评估结果,县级疾控机构负责及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并填写《百日咳聚集性疫情病例密切接触者一览表》(附件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