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政治近代史材料题预测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21
2013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三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三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
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摘自******,《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些大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因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考研资料历史学2013年考研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A.马家窑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屈家岭文化历史学统考试题,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按照时间从古到今;按照地域,先中国后外国。
这道题目考查中国史上史前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对于文化遗存,每年只考一个选择题,要求也不高。
本题要求选出“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文化遗存,就要求考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要考古文化分布处在游牧地区,或者该地区后来是否有游牧民族活动。
主要的关键点在于各文化的分布地域。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
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
然而此题并不十分严密,因为文化的分布地域现在随着考古发现的进展,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A、B、c都在游牧地区有分布。
不过,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比较合适的答案,应该是B。
2.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A.董仲舒B.刘歆C.郑玄D.许慎本题考查两汉时期古今文经之争问题。
这个问题,是两汉时期一个重要问题,学派门户之争与功名利禄之争交织在一起。
董仲舒是今文经学家,西汉汉武帝时期的。
2013年政治考试命题热点分析马原(24分):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毛中特(30分):经济、文化、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体现十八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史纲(14分):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思修(16分:思修:法基=2:1)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信念;宪法(82宪法30周年),刑事诉讼法。
当代(16分):十八大报告,胡、温、习的讲话,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之路);黄岩岛争端,钓鱼岛事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客观题命题热点分析:马原(马哲18分,资本主义论4分,社会主义论2分)一、马哲:1.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2.三大规律。
3.现象与本质。
4.(新增)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多选)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观念、逻辑的形式)是客观辩证法(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的反映,二者的本质上是统一的。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形式上。
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5.“打铁还需自身硬”和“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体现的哲学道理: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②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6.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
7.价值评价。
8.感性认识(事物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区别。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认识论含义及相互关系: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②源与流的关系。
1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1.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1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论: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总产量/总产值。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3.剩余价值率,利润率的区别:①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的比率;②剩余价值率表面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利润率表明资本增殖本质;③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2013考研政治真题分析题解析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题材料1小学老师雷夫。
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1967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
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
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
老爸气的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
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
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
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保准要求孩子。
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3月16日)材料2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他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
“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
他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
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
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团团转。
2013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7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共产党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也坚持了这个统一战线。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为着团结抗战,共产党不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仍要如此,特别是在目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一切共产党员应该做坚持统一战线的模范,做坚持团结的模范。
为了达此目的,必须纠正我党在执行统一战线政策中所发生的个别的“左”右倾向。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共产党人,不许可同人家建立无原则的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所谓‘溶共’‘限共’‘防共’‘制共’的那一套,必须反对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
但同时也不许可有任何共产党员不尊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因此一切共产党员必须在抗日原则下团结一切尚能抗日的人,必须反对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
——摘自人民网,《纠正统一战线中的“左”右倾错误》材料2在某种历史环境能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制度的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另一种历史环境就要动摇变节,这一规律,在中国历已经证明了。
因此,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完成。
并且只有充分发扬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坚持性和彻底性,才能克服资产阶级的那种先天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而使革命不至于流产。
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1924年至1927年的经验,表明了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
这种历史不应当重复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请回答:(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共产党内右的错误倾向主要有哪些?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为什么毛泽东要强调“这个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答案要点】(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曾经有过两次错误。
两个探险者迷失在茫茫的大戈壁滩上,他们因长时间缺水,嘴唇裂开了一道道的血口,如果继续下去,两个人只能活活渴死!一个年长一些的探险者从同伴手中拿过空水壶,郑重地说:“我去找水,你在这里等着我吧!”接着,他又从行囊中拿出一只手枪递给同伴说:“这里有
这样当我找到水后就不会迷失方向,就可以循着枪声找到你。
千万要记住!”
看着同伴点了点头,他才信心十足地蹒跚离去……
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枪膛里仅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找水的同伴还没有回来。
“他一定被风沙湮没了或者找到水后撇下我一个人走了。
”年纪小一些的探险者数着分数着秒,焦灼地等待着。
饥渴和恐惧伴随着。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预测2012年12月28日18:04:42文章来源:万学海文万学海文专业课教研中心临近考研,万学海文集合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深入研究2013年考研统考专业课考试大纲,结合统考专业课的命题趋势、规律及特点,经过反复推敲锤炼之后,分析提炼各层级知识核心要点,从而对本年的考研命题进行预测,帮助学员把握出题重点。
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1)名词解释预测:甲骨文、武丁中兴、三监、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工商食官制、国野制、牧野之战(2)问答材料预测: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2、西周的社会结构。
2. 春秋战国(1)名词解释预测:葵丘之盟、弭兵之会、三家分晋、徐州相王、平籴法、合纵连横、马陵之战、什伍制度、初税亩、长平之战、《甘石星经》、《竹书纪年》(2)问答材料预测:1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2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各国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
这部分极易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3、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要有所了解,包括运河的开凿、城市的兴起、货币关系的活跃。
3. 秦汉(1)名词解释预测:1、三公九卿制;2、六条问事;3、西域都护;4、践更、过更;5、推恩令;6、《熹平石经》;7、《白虎通义》、8、巨鹿之战;9、文景之治;7、;《治安策》;10、度田事件;11、汉承秦制;12、察举制;13、任子与赀选;14、五铢钱;15、河西四郡;16、五属国;17、王田私属制;18、耧车;19、绿林、赤眉军;20、三独座;21、《四民月令》;22、子钱家与辜榷;23、《太平清领书》(《太平经》);24、《西域记》;25、经今古文之争;26、《新论》;27、《论衡》;28、《东观汉纪》。
(2)问答材料预测:1、简述西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2、评价汉武帝。
3、概述两汉时期的经今古文之争及其影响?4、刘秀是如何巩固东汉政权的?5、简述东汉后期政治上的危机。
2013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概述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为两个部分,A卷和B卷。
A卷为选择题,共50道,从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方面考查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掌握程度;B卷为主观题,共6道,分为两个大题,通过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两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部分(A卷)1. 题干:我国的混合经济是指()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分割发展C. 忽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性质差异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混合经济指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在一定条件下并存和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一。
2. 题干: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是()A. 资本主义社会B. 非资本主义社会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完全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目标。
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现的,既反对封建主义,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合并统治。
3. 题干: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的经济基础A. 主体B. 核心C. 基础D. 特点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特征。
4. 题干: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形成的第一个主要的思潮是()A. 共产主义思潮B. 爱国主义思潮C. 社会主义思潮D. 马克思主义思潮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形成的第一个主要的思潮是马克思主义思潮。
5. 题干: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职能是()A. 政治领导B. 经济建设C. 社会主义教育D. 革命斗争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职能是政治领导,即通过工人阶级的政治领导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三、主观题部分(B卷)1. 题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答案:逐题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单项选择题:1~16⼩题,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
1. 有⼀副对联,上联是“桔⼦洲,洲旁⾈,⾈⾏洲不⾏”,下联是“天⼼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是相互联系的。
静⽌是(C)A. 运动的普遍状态B. 运动的内在原因C. 运动的衡量尺度D. 运动的存在⽅式考点:运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2. ⼀位机械⼯程专家讲过这样⼀件事:“*”中,他在某地劳动,有⼀天公社派他去割⽺草。
他没养过⽺,怎么认得⽺草呢?但终于⼀个办法出来了。
他把⽺牵出去,看⽺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吃草”与“割⽺草”两者之间存在着(A)A. 因果联系B. 必然联系C. 主观联系D. 本质联系考点:因果关系。
3.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来说,⽆论是裁缝⾃⼰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样的。
”这主要是因为⽆论谁穿(C)A. 上⾐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B. 上⾐都起着价值的作⽤C. 上⾐都起着使⽤价值的作⽤D. 上⾐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考点:商品的价值与使⽤价值。
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B)A. 100%B. 75%C. 50%D. 125%考点:剩余价值率的公式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公式。
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项基本国策。
坚持这⼀基本国策的⽴⾜点是(D)A. 相互借鉴,求共存异B. 多元平衡,共同发展C. 内外联动,互惠互利D. 独⽴⾃主,⾃⼒更⽣考点:独⽴⾃主、⾃⼒更⽣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6、公益性⽂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及泵⽂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发展公益性⽂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在⾸位的是(C)A. 繁荣⽂化市场B. 经济效益C. 社会效益D. 创新⽂化体制考点:公益性⽂化事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后密押之(二)——刘晓亮教材考点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教材考点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教材考点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贸的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教材考点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原因:(1)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2)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013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六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6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选择,它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具有特殊意义。
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大门,是中国历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历史。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旧式的民主革命,革命的不彻底和局限性,它没有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
历史证明,在当年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能取得彻底胜利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完全破灭。
材料2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高举革命的大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经过了长期的艰苦的奋斗,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作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光明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回答:(1)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2)结合材料2,分析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原因在于:首先,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其次,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后,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这就“使在蒋介石统治下进行任何和平运动、合法运动、改良运动的最后幻想归于破灭”。
作者VX:免费范文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的根本特点、能动性的四个体现2、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两次否定、三个阶段3、自由与必然:自由不是必然,但必然是其基础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史观的三个原则、四个表现5、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八大提出了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不仅算经济账,而且算生态账,要着眼长远。
这些总体布局都体现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时代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 对立统一规律之发展观;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认识论之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就是因为当前生态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愈发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关键点。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过程,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不断更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存在和发展的。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是绝对正确的认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穷尽绝对真理,因此不能将已有的对总体布局的认识绝对化为永恒不变的教条,而应该坚持真理的具体性,实现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13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析题二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2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加快了两党合作的步伐。
在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人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165名代表出席大会,其中有共产党员20多名,李大钊被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
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与激烈争论,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重要议案。
这次大会,在政治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基础;在组织上,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一个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大会选举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沈定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并有多名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
——摘编自新华网,《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请回答:(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原因、政治基础、历史意义、经验教训。
(2)说明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并对新三民主义与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比较。
【答案要点】(1)原因:第一,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第二,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
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
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
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
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行研究。
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2. D【解析】本题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AB错误;C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D为正确答案。
3. C【解析】本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C为正确答案。
4. B【解析】本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m’=m/v,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都是15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c:v=4:1,全部预付资本c+v 为100万元,所以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因此剩余价值率m’=15/20=75%,D为正确答案。
5. D【解析】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2013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一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2国内某些新潮作家、剧作者热衷于为历史翻案,他们在作品中为没落、腐朽的清朝末年代表人物慈禧唱挽歌,为自称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鸿章唱颂歌,为用权谋推翻帝制又重登九五之尊的袁世凯唱赞歌,好像这三人真成了清末民初第一等大英雄,而孙中山在他们笔下却成了“搅屎棍”——总把袁世凯做的“好事”给搅黄了,甲午海战的英雄不知哪里去了,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被污蔑成无知的群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见了,辛亥革命牺牲的军民也变成了袁世凯等人手中的玩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
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成果。
他们的结论是:一切志士仁人发动的历次革命都是错误的;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而建立的同盟会、国民党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前仆后继的革命则更是错误的!——摘编自人民日报,《王朝柱书写辛亥难度,批“告别革命论”者天真》请回答:(1)结合材料1,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辛亥革命精神的关系。
2013年考研政治考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分析题一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2国内某些新潮作家、剧作者热衷于为历史翻案,他们在作品中为没落、腐朽的清朝末年代表人物慈禧唱挽歌,为自称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鸿章唱颂歌,为用权谋推翻帝制又重登九五之尊的袁世凯唱赞歌,好像这三人真成了清末民初第一等大英雄,而孙中山在他们笔下却成了“搅屎棍”——总把袁世凯做的“好事”给搅黄了,甲午海战的英雄不知哪里去了,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被污蔑成无知的群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见了,辛亥革命牺牲的军民也变成了袁世凯等人手中的玩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
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
他们的结论是:一切志士仁人发动的历次革命都是错误的;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创建共和而建立的同盟会、国民党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前仆后继的革命则更是错误的!——摘编自人民日报,《王朝柱书写辛亥难度最大,批“告别革命论”者天真》请回答:(1)结合材料1,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辛亥革命精神的关系。
2013考研政治近现代史重难点解析(3)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1.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①太平天国起义从1851-1864 年坚持了14 年,革命的势力先后扩展到18 个省。
②在太平天国起义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天地会起义,北方的捻军起义等。
天京陷落后,太平军余部仍坚持战斗4 年之久。
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新的历史特点:①《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②《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及儒家经典的正统。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它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①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②与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英勇斗争。
第五,在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原因:第一,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第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①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第三,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列强侵华野心警惕不够,缺乏理性认识,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3.经验教训:①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②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