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本
- 格式:ppt
- 大小:8.22 MB
- 文档页数:150
20 回家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离家很远。
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无阻地乘车回家。
回家那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就会早早地站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常好一点儿的饭菜。
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
一天,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得挺犹豫。
孩子知道,爹的工资微薄。
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在外地上大学。
娘没有工作。
孩子每个星期来回的车费,对这个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
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
又一个星期六,天已经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
娘和爹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
海子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爹和娘一时无语。
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心多放了点荤油,很幸福地看着海子稀里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
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
后来,娘思虑许久,终于对海子说:“海子,这样还是不行啊。
你看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海子不语。
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
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
娘愣住了,爹也愣住了。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默默流泪。
爹却转身走出屋去,站在院里一动不动……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
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里会很热闹。
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可海子却极少回来。
倒是海子的媳妇常常领着女儿,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回来,说是海子让带回来的。
有时候,娘就忍不住对爹说:“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
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警察,工作忙哩。
六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18永远记住您老师_西师大版句,进行理解。
*第二部分(第2~13段):写安妮·沙利文老师对“我”的教育。
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安妮老师教我识字词、教会我怎样玩耍、教我喂鸽子感受空气的存在、陪我上大学、教我学说话几件事,高度赞扬了莎利文独特的教育方法和老师强烈的爱心,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第3~5段写安妮老师教我识字词。
“多少次”“毫无反应”说明这的确是很大的挑战,没有超人的耐心肯定不行。
安妮老师终于想到好办法:让我在触摸到水、感觉到水的凉意的同时,在我的手上“不停地一笔一画地写”,终于使我明白了“水”这个词,这充分地体现了安妮老师的智慧。
从“不停地”“终于”中还可以体会到教我识字词是多么的艰辛和需要怎样的耐心。
*第6、7段写安妮教我怎样玩耍和教我养鸽子感受空气的存在。
在体会安妮老师智慧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她的爱心和对生命的热爱,是她第一次让我“像一个发育健全的儿童”。
*第8~10段写安妮老师理解我的原因:她自己就有一段类似的经历。
正因为这样,她才明白“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只有得到正常人的待遇时,才会知道自己蕴藏的力量”。
我们也才能理解“她从不怜悯我,也不表扬我”。
因为她从来就认为我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认识世界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因此她坚信我总有一天会和正常人一样。
这没有智慧和爱心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11~12段写安妮陪我上大学,体现安妮老师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和热爱。
安妮老师为了我的学习眼睛都差点瞎了,以及我为了让她休息而撒谎,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第13段写安妮老师教我学说话。
从“一次又一次”“不断”“总算”这几个词中可以体会到教我学说话的确使她费了不少心。
具备说话的能力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也想象得到当我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时,我会有多么的高兴啊!所以我要“感谢安妮给我这份宝贵的礼物”。
*第三部分(第14段):写安妮·沙利文老师的教育令我终生受益。
17.古诗两首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过程、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媒体,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间深厚的友谊,懂得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2、深刻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情厚谊。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小学高年级对背诵古诗词并不陌生,大部分同学能及时背诵默写,理解诗词内容。
同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送别诗的因环境美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教师应在背诵和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会这两首送别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教法:四节循环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掌握生字“芙”,“蓉”,“壶”。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谈话: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特别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在回唐朝,去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芙”、“蓉”读音和字行。
4、你从题目获得了哪些信息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掌握生字“芙”,“蓉”,“壶”。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意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三分钟后汇报。
)(1)学生自读古诗。
(2)组内交流。
(3)反馈。
1、解释芙蓉楼,介绍辛渐,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2、介绍作者王昌龄唐代诗人,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人往往以之于李白并称。
3、诵读古诗,先自由朗读同桌互读,个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