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古人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在现代计数体系出现之前,古人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数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计数这个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数数,但是对于计数的方法和原理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不同计数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计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计数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数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古人计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如结绳计数、算筹计数等,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不同计数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6.练习巩固:学生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古人计数的方法和特点,通过关键词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合作等,从不同角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11到20这些数字。
教材从古人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到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计数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这些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11到20这些数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数数到10。
但是,对于11到20这些数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特别是对于十位和个位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古人的计数方法中,去理解和掌握11到20这些数字的构成和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人的计数方法,认识和理解11到20这些数字。
2.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人的计数方法,认识和理解11到20这些数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计数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11到20这些数字。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数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
4.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5.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注重突出十位和个位的概念,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11到20这些数字的构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盘的使用和数码的读写。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计数方法的特色,同时也能够掌握基本的算盘使用技巧和数码读写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计数和算术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算盘的使用和数码的读写可能还很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以及数码的读写规则。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知道算盘的使用和数码的读写规则。
2.能够熟练地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算盘的使用方法。
2.数码的读写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通过练习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盘,每个学生一把。
2.准备数码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3.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者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引入算盘的使用和数码的读写。
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拨动算珠,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
同时,讲解数码的读写规则,包括数码的顺序和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
同时,让学生练习数码的读写,包括单个数码的读写和多个数码的读写。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算盘接力赛,看哪组用算盘计算得最快;数码拼图,看谁能够最快地拼出正确的数码。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
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智慧,同时也能掌握基本的计数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计数方法的了解基本上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数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能够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的原理及应用。
2.难点:算盘计数法的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计数方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筹、算盘、电脑课件等。
2.学具:算筹、算盘、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计数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怎么计数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算筹计数法和算盘计数法,让学生观察、操作,理解两种计数方法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用算筹和算盘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算筹和算盘,现代还有哪些计数工具?引导学生了解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11-20 各数的认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数学,对数的认识还处于基础阶段。
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读写法,但对11-20各数的读写法和数的组成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数的组成。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如何正确地读写这些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各数的卡片。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情境图片。
3.准备计数器,方便学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11-20各数的使用。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11-20各数的卡片,引导学生逐个读出这些数,并说出它们的组成。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11-20各数的掌握程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练习读写11-20各数。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古代的计数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课文中的计数方法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古人计数》这篇课文时,需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计数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计数规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计数规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计数方法进行数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物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代计数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古代计数工具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3.展示:学生代表展示探究结果,分享对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和感悟。
4.讲解:教师对古代计数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计数规则。
5.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计数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的运算。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计数方法的特点和意义,强调数学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7.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古代计数方法,进行小组分享和交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课文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盘和算筹的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组成,以及不同的计数方法如何表示同一个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古人的计数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计数方法的理解还处于基础阶段。
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学习。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知道它们的使用原理和优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不同的计数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计数方法如何表示同一个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掌握不同的计数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算盘、算筹、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个算盘,一组算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商贩买卖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算盘和算筹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使用原理和优点。
同时,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尝试用算盘和算筹进行计数,感受不同的计数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选择一种计数方法,用算盘或算筹表示给定的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计数方法,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