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口诀
- 格式:docx
- 大小:11.06 KB
- 文档页数:1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律主要体现在点的坐标表示、距离
计算、直线方程和图形变换等方面。
1.坐标表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对(x,y)表示,
其中x表示点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y表示点在y轴上的投影
长度。
根据坐标的正负,可以判断点在哪个象限。
2.距离计算:
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
$d=\sqrt{(x_2x_1)^2+(y_2y_1)^2}$。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
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直线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一般式、斜截式、点斜式
和截距式等多种形式表示。
例如,一般式表示为Ax+By+C=0,其中A、B、C为常数;斜截式表示为y=kx+b,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点斜式表示为yy_1=k(xx_1),其中(x_1,y_1)
为直线上一点的坐标;截距式表示为x/a+y/b=1,其中a、b
为x和y轴的截距。
4.图形变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对称等。
平移是通过给坐标加上一个平移向量实现,旋转是通过坐标旋转变换矩阵实现,缩放是通过给坐标乘上一个缩放因子实现,对称是通过以某一直线或点为中心实现。
总结一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坐标表示、距离计算、直线方程和图形变换等方面。
这些规律在几何学、图像处理、物理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次函数知识点详解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即公共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坐标概念点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位置不能颠倒。
平面内点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坐标。
知识点二、不同位置点坐标特征1、各象限内点坐标特征点P(x,y)在第一象限点P(x,y)在第二象限点P(x,y)在第三象限点P(x,y)在第四象限2、坐标轴上点特征点P(x,y)在x轴上,x为任意实数点P(x,y)在y轴上,y为任意实数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特征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相等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4、和坐标轴平行直线上点坐标特征位于平行于x轴直线上各点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直线上各点横坐标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远点对称点坐标特征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距离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距离:(1)点P(x,y)到x轴距离等于(2)点P(x,y)到y轴距离等于(3)点P(x,y)到原点距离等于知识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量叫做常量。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学问点第一篇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相互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
〔填“>〞、“<〞或“=〞〕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假如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假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
假如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假如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要求: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轴、y轴上的单位长度通常应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遇到取相同的单位长度有困难的情况,这时可灵活规定单位长度,但必须注意的是,同一坐标轴上相同长度的线段表示的单位数量相同。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四个象限的特点:第一象限(正,正),第二象限(负,正),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在x轴上:(x,0)点P(x,y),则y=0;在x轴的正半轴:(+,0)点P(x,y),则x>0,y=0;在x轴的负半轴:(-,0)点P(x,y),则x<0,y=0;在y轴上:(0,y)点P(x,y),则x=0;在y轴的正半轴:(0,+)点P(x,y),则x=0,y>0;在y轴的负半轴:(0,-)点P(x,y),则x=0,y<0;坐标原点:(0,0)点P(x, y),则x=0,y=0;例1:已知点)5,114(2-+-nmmM,则点M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什么位置?3.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例2:已知:)3,4(A,)1,1(B,)0,3(C,求三角形ABC的面积.例3:已知:)54,21(-+a a A ,且点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求A 点坐标.5.点的对称:点P(m ,n),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 ,-n),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 ,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 ,-n)例题6:点A (-1,2)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6.平行线: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特征:纵坐标相等;如直线PQ ,P ),(n m Q ),(n p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特征:横坐标相等;如直线PQ ,P ),(n m Q ),(p m例8:已知点)1,5(-m A ,点)1,4(+m B ,且直线y AB //轴,则m 的值为多少?7.象限角的平分线: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可记作:),(m m P点P(a ,b)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b , 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记作:),(m m P -点P(a ,b)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b ,-a)例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y x P 横、纵坐标相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点P 的位置.xyO例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y x P 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点P 的位置.xyO8.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 ,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a ,y ); 将点(x ,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 -a ,y );将点(x ,y )向上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将点(x ,y )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总结1、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2、 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 有序实数对(b a ,) 一一对应;其中,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3、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小结:(1)点P (y x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 (y x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x 、y 中必有一数为零;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b a ,则(1) 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点P 到y (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22b a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1b)在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点C、D的横坐标都等于n;7、对称点的坐标特征:a)点P),(n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1nmP-,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b)点P),(nm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2nmP-,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c)点P),(nm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mP--,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关于x轴对称关于y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8、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a)若点P(nm,)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m=,即横、纵坐标相等;b)若点P(nm,)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m-=,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XXXPX-X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点框架图二、知识点整理1、有序数对两个数a 、b 组成的有顺序的数对即为有序数对,记作(a ,b )。
ps :有序,即强调(a ,b )和(b ,a )的区别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要素:x 轴(横轴)、y 轴(纵轴)、原点O 。
四象限:第一、二、三、四 象限ps :x 轴、y 轴方向要死记 3、点的坐标写点的坐标:写出A 点的坐标(a ,b ),过A 做x 轴y 轴的垂线,点A 到y 轴的距离为a ,点A 到x 轴的距离为b 。
确定平面内点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 坐标 (有序数对(x ,y ))画两条数轴 ①数轴 ②有公共原点1)写点的坐标时,横轴在前(a),纵轴在后(b)2)注意各象限中a、b的正负号4、点坐标的特征1)四象限中点的特征:2)数轴上点的特征: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写为(a,0)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写为(0,b)ps: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一象限!!!3)象限角分线上点的坐标:4)对称点坐标的特点:点A(a,b):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三、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1、坐标表示地理位置a)建立坐标系,选择原点,确定下x、y轴b)由具体问题建立适当的比例,标单位长度c)在坐标平面内画出点,写出坐标ps:即为,建系、定长度、写坐标2、用坐标表示平移a)点的平移:b)图形的平移:图形平移即为点平移,且为图形上的点的整体平移。
四、坐标系中的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坐标系,点坐标的特征;难点:点的平移和图形的平移1:如图,在X轴上有五个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5.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的垂线,与三条直线y=ax,y=(a+1)x,y=(a+2)x相交,其中a >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12.5B.25C.12.5aD.25a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3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1(1,1) 、A2(0,2)、A3(-1,1),一只电子蛙位于坐标原点处,第1次电子蛙由原点跳到以A1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P1,第2次电子蛙由P1点跳到以A2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P2,第3次电子蛙由P 2点跳到以A3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P3,…,按此规律,电子蛙分别以A1、A2、A3为对称中心继续跳下去.问当电子蛙跳了2009次后,电子蛙落点的坐标是P2009(_______ ,_______).1、考点分析:此题包括坐标系、一次函数以及图形面积的求法。
超实用!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汇总
基本概念
1、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队,叫做有序数对。
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一象限:x>0,y>0
第二象限:x<0,y>0
第三象限:x<0,y<0
第四象限:x>0,y<0
横坐标轴上的点:(x,0)
纵坐标轴上的点:(0,y)。
平面直角坐标系找规律技巧(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找规律技巧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学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平面上的各种图形和现象。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找出规律来简化计算或推导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规律的常用技巧。
技巧一:观察坐标轴上的点•观察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它在坐标系中呈现出对称的特点。
•另外,当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时,它们通常代表特殊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点来找到一些特殊的规律。
技巧二:观察图形的对称性•当图形呈现出对称的形态时,我们可以利用对称性来简化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图形在横轴或纵轴上对称,则它的性质可能也在对称轴上相同。
•另外,如果一个图形在原点对称,则它的性质通常也在原点附近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
技巧三: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角三角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找规律。
例如,两条边分别与横轴和纵轴平行的直角三角形可能呈现出相似的形状。
•此外,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规律。
例如,当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它们可能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技巧四:利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来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利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
例如,当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仍具有相似的性质时,我们可以猜测这个性质与平移无关。
•此外,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旋转来简化问题。
例如,当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找规律。
技巧五:利用数学工具辅助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问题通常涉及到数学知识,例如代数和几何。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数学工具来辅助分析,找到问题的规律。
例如,利用代数中的方程和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出一些特殊的关系式。
•此外,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和性质也可以用来分析图形和推导规律。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1.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象限:P (x,y )x >0 y >0
第二象限:P (x,y )x <0 y >0
第三象限:P (x,y )x <0 y <0
第四象限:P (x,y )x >0 y <0
2.原点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
原点:P (0,0)
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P (x ,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P (0,y )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b a ,则
(1) 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a
4.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
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
5.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c)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d) 点P ),(n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e)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关于x 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X X Y X X X -
6.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f) 若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g) 若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X。
专题01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探究问题【知识点梳理】1、关于x 轴、y 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 (a ,b )与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a ,-b ) 点P (a ,b )与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a ,b ) 点P (a ,b )与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为 (-a ,-b ) 口诀: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另一个变号,关于原点对称都变号 2、点的平移点P (a ,b )沿x 轴向右(或向左)平移m 个单位后对应点的坐标是(a ±m,b ); 点P (a ,b )沿y 轴向上(或向下)平移n 个单位后对应点的坐标是(a,b ±n ). 口诀:横坐标右加左减,纵坐标上加下减.3、两点间的距离:在x 轴或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P 1 (x 1,y ),P 2 (x 2,y )间的距离为|x 1−x 2| 在y 轴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P 1 (x ,y 1),P 2 (x ,y 2)间的距离为|y 1−y 2| 任意两点P 1 (x 1,y 1),P 2 (x 2,y 2),则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为(x 1+x 22,y 1+y 22)任意两点P 1 (x 1,y 1),P 2 (x 2,y 2),则线段P 1P 2=√(x 1−x 2)2+(y 1−y 2)2【典例分析】【例1y)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点P ′(−y +1,x +2),我们把点P ′(−y +1,x +2)叫做点P(x,y)的终结点.已知点P 1的终结点为P 2,点P 2的终结点为P 3,点P 3的终结点为P 4,这样依次得到P 1、P 2、P 3、P 4、…、nP 、…,若点p 1的坐标为(2,0),则点P 2022的坐标为_____。
【答案】(1,4).解析:解:P 1 坐标为(2,0),则P 2坐标为(1,4),P 3坐标为(-3,3),P 4坐标为(-2,-1),P 5坐标为(2,0),∴P n 的坐标为(2,0),(1,4),(-3,3),(-2,-1)循环, ∵2022=4×505+2, ∴P 2022 坐标与P 2点重合, 故答案为(1,4).【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P′(y -1,-x+1)叫做点P 的伴随点.已知点A 1的伴随点为A 2,点A 2的伴随点为A 3,点A 3的伴随点为A 4,…,这样依次得到点A 1,A 2,A 3,…,A n ,….若点A 1的坐标为(3,2),则A 2023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3,0)解析:解:∵A1(3,2),A2(1,-2),A3(-3,0),A4(-1,4),A5(3,2),…,∴点A n的坐标4个一循环.∵2023=505×4+3,∴点A2023的坐标与点A2的坐标相同.∴A2023的坐标为(-3,0),故答案为:(-3,0).【练2】某同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设计了一个动点运动的编程.若一个动点从点A1(1,3)出发,沿A2(3,5)→A3(7,9)→…运动,则点A2022的坐标为()A.(22021﹣1,22021+1)B.(22022﹣1,22022+1)C.(22022﹣2,22022+2)D.(22021﹣2021,22021+2021)【答案】B【解析】解:∵一个动点从点A1(1,3)出发,沿A2(3,5)→A3(7,9)→…运动,∴A n(2n﹣1,2n+1),∴A2022的坐标为:(22022﹣1,22022+1),故选:B.【练3】对点(x,y)的一次操作变换记为P1(x,y),定义其变换法则如下:P1(x,y)=(x+y,x﹣y);且规定P n(x,y)=P1(P n﹣1(x,y))(n为大于1的整数).如P1(1,2)=(3,﹣1),P2(1,2)=P1(P1(1,2))=P1(3,﹣1)=(2,4),P3(1,2)=P1(P2(1,2))=P1(2,4)=(6,﹣2).则P2022(1,﹣1)=.【答案】(21011,21011)【解析】解:由题意可得:P1(1,﹣1)=(0,2),P2(1,﹣1)=(2,﹣2)P3(1,﹣1)=(0,4),P4(1,﹣1)=(4,﹣4)P5(1,﹣1)=(0,8),P6(1,﹣1)=(8,﹣8)…当n为奇数时,P n(1,﹣1)=(0,),当n为偶数时,P n(1,﹣1)=(2n2,2n2),∴P2022(1,﹣1)应该等于(21011,21011).故答案是:(21011,21011).【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2),A2(2,0),A3(3,﹣2),A4(4,0)…根据这个规律,探究可得点A2022的坐标是()A.(2022,0)B.(2022,2)C.(2021,﹣2)D.(2022,﹣2)【答案】A【解析】解:观察图形可知,点A1(1,2),A2(2,0),A3(3,﹣2),A4(4,0)…的横坐标依次是1、2、3、4、…、n,纵坐标依次是2、0、﹣2、0、2、0、﹣2、…,四个一循环,2022÷4=505…2,故点A2022坐标是(2022,0).故选:A.【练1】如图,动点P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2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A.(2021,0)B.(2020,1)C.(2022,0)D.(2022,1)【答案】C【解析】分析图象可以发现,点P的运动每4次位置循环一次.每循环一次向右移动四个单位,∴2022=4×505+2.当第505循环结束时,点P位置在(2020,0),在此基础之上运动两次到(2022,0).故选C.【练2】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一次从原点O运动到点P1(1,1),第二次运动到点P2(2,0),第三次运动到P3(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第2022次运动后,动点P2022的坐标是()A.(2022,1)B.(2022,2)C.(2022,﹣2)D.(2022,0)【答案】D【解析】解:观察图象,动点P第一次从原点O运动到点P1(1,1),第二次运动到点P2(2,0),第三次运动到P3(3,﹣2),第四次运动到P4(4,0),第五运动到P5(5,2),第六次运动到P6(6,0),…,结合运动后的点的坐标特点,可知由图象可得纵坐标每6次运动组成一个循环:1,0,﹣2,0,2,0;∵2022÷6=337,∴经过第2022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是0,故选:D.【练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右→向上→向右→向下的顺序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移动路线如图所示,第1次移到点A1,第二次移到点A2,第三次移到点A3,…,第n次移到点A n,则点A2022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答案】(1011,1).【解析】观察图象可知,点A的纵坐标每4个点循环一次,∵2022=505×4+2,∴点A2022的纵坐标与点A2的纵坐标相同,∵A2(1,1),A6(3,1),A10(5,1)……,∴点A2022的坐标是(1011,1).【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A(-1,O),点A第1次向上跳动一个单位至点A1(-1,1),紧接着第2次向右跳动2个单位至点A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右跳动4个单位,…,依次规律跳动下去,点A第2022次跳动至点A2022的坐标是( )A.(-505, 1011)B.(505, 1010)C.(-506, 1010)D.(506, 1011)【答案】D【解析】解:设第n次跳动至点A n,观察,发现:A(-1,0),A1(-1,1),A2(1,1),A3(1,2),A4(-2,2),A5(-2,3),A6(2,3),A7(2,4),A8(-3,4),A9(-3,5),…,∴A4n(-n-1,2n),A4n+1(-n-1,2n+1),A4n+2(n+1,2n+1),A4n+3(n+1,2n+2)(n为自然数).∵2022=505×4+2,∴A2022(505+1,505×2+1),即(506,1011).故选:D.【练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1,0),点P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第99次跳动至点P99的坐标是_____【答案】(-25,50)【解析】解:由题中规律可得出如下结论:设点Px的横坐标的绝对值是n,则在y轴右侧的点的下标分别是4(n-1)和4n-3,在y轴左侧的点的下标是:4n-2和4n-1;判断P199的坐标,就是看99=4(n-1)和99=4n-3和99=4n-2和99=4n-1这四个式子中哪一个有负整数解,从而判断出点的横坐标.由上可得:点P第99次跳动至点P99的坐标是(-25,50)故答案为:(-25,50).【练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0(1,0),点A0第一次跳动至点A1(−1,1),第二次点A1跳动至点A2(2,1),第三次点A跳动至点A3(−2,2),第四次点A3跳动至点A4(3,2),……依2此规律跳动下去,则点A2021与点A2022之间的距离是()A.2023B.2022C.2021D.2020【答案】A【解析】观察发现,第2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2,1),第4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3,2),第6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4,3),第8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5,4),…第2n次跳动至点的坐标是(n+1,n),则第2022次跳动至A2022点的坐标是(1012,1011),第2021次跳动至点A2021的坐标是(﹣1011,1011).∵点A2021与点A2022的纵坐标相等,∴点A2021与点A2022之间的距离=1012﹣(﹣1011)=2023.故选:A.【练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原点O(0,0)第一次跳动到点A1(0,1),第二次从点A1跳动到点A2(1,2),第三次从点A2跳动到点A3(﹣1,3),第四次从点A3跳动到点A4(﹣1,4),…,按此规律下去,则点A2021的坐标是()A.(673,2021)B.(674,2021)C.(﹣673,2021)D.(﹣674,2021)【答案】B【解析】解:因为A1(0,1),A2(1,2),A3(﹣1,3),A4(﹣1,4),A5(2,5),A6(﹣2,6),A7(﹣2,7),A8(3,8),…A3n﹣1(n,3n﹣1),A3n(﹣n,3n),A3n+1(﹣n,3n+1)(n为正整数),∵3×674﹣1=2021,∴n=674,所以A2021(674,2021),故选:B.【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22个点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45,6)【解析】解:观察图形,可知:第1个点的坐标为(1,0),第4个点的坐标为(1,1),第9个点的坐标为(3,0),第16个点的坐标为(1,3),…,∴第(2n-1)2个点的坐标为(2n-1,0)(n为正整数).∵2025=452,∴第2025个点的坐标为(45,0).又∵2025-3=2022,∴第2022个点在第2025个点的上方3个单位长度处,∴第2022个点的坐标为(45,3).故答案为:(45,3).【练1】如图,一个蒲公英种子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出发,向正东走3米到达点A1,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点A2,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点A3,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点A4,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点A5,以此规律走下去,当种子到达点A10时,它在坐标系中坐标为()A.(﹣12,﹣12)B.(15,18)C.(15,﹣12)D.(﹣15,18)【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O A1=3,A1A2=6,A2A3=9,A3A4=12,A4A5=15,A5A6=18,A9A10=30,∴A1点坐标为(3,0),A2点坐标为(3,6),A3点坐标为(﹣6,6),A4点坐标为(﹣6,﹣6),A5点坐标为(9,﹣6),A6点坐标为(9,12),以此类推,A9点坐标为(15,﹣12),所以A10点横坐标为15,纵坐标为﹣12+30=18,∴A10点坐标为(15,18),故选:B.【练2】如图,一个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移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移动到点(1,0),然后按照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即(0,0)→(1,0)→(1,1)→(0,1)→(0,2)→…,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22秒时,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 .(2,44)B .(41,44)C .(44,41)D .(44,2)【答案】【解析】解:观察可发现,点到(0,2)用4=22秒,到(3,0)用9=32秒,到(0,4)用16=42秒,则可知当点离开x 轴时的横坐标为时间的平方,当点离开y 轴时的纵坐标为时间的平方, 此时时间为奇数的点在x 轴上,时间为偶数的点在y 轴上, ∵2022=452﹣3=2025﹣3,∴第2025秒时,动点在(45,0),故第2022秒时,动点在(45,0)向左一个单位,再向上2个单位, 即(44,2)的位置. 故选:D .【练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1),(3,0),(3,−1)…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99个点的坐标为( )A.(14,−1)B.(14,0)C.(14,1)D.(14,2)【答案】C【解析】解:在横坐标上,第一列有一个点,第二列有2个点…第n 个有n 个点, 并且奇数列点数对称而偶数列点数y 轴上方比下方多一个, 所以奇数列的坐标为(n,n−12),(n,n−12−1),…,(n,1−n 2);偶数列的坐标为(n,n2),(n,n2−1),…,(n,1−n2), ∵1+2+3+4+……+13=91∴第99个点位于第14列自上而下第7行.−6),即(14,1).代入上式得(14,142故选C.【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边长为3,4,5的直角△ABO沿x轴向右滚动到△AB1C1的位置,再到△A1B1C2的位置…依次进行下去,发现A(3,0),A1(12,3),A2(15,0)…那么点A2022的坐标为.【答案】(12135,0)【解析】解:∵∠AOB=90°,点A(3,0),B(0,4),根据勾股定理得AB=5,根据旋转可知:OA+AB1+B1C2=3+5+4=12,所以点A1(12,3),A2(15,0);继续旋转得A3(24,3),A4(27,0);…发现规律:A2n﹣1(12n,3),A2n(12n+3,0),∵2022=2n,∴n=1011,∴点A2022的坐标为(12135,0),故答案为:(12135,0).【练1】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长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22次碰到长方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答案】(0,3【解答过程】解:如图所示: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22÷6=337∴当点P第2022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与P点起点位置重合,∴点P的坐标为(0,3).故答案为:(0,3).【练2】如图,将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折2019次,依次得到点P1,P2,P3,...,P2022,则点P2022的坐标是()A.(2022,2)B.(2022,√3)C.(4043,2)D.(4043, √3)【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P1是1P的横坐标是3,P3的横坐标是5,P4的横坐标是7…依此类推下去,P n的横坐标是2n-1,∴P2022的横坐标是2×2022-1=4043纵坐标都是√3,故选:D.连续作旋转变换,依【练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次得到Δ1,Δ2,Δ3,Δ4,…,则∆2022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答案】(8088,0)【解析】解:∵点A(-3,0)、B(0,4),∴AB=√32+42=5由图可知,每三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一个循环组前进的长度为:4+5+3=12,∵2022÷3=674,∴∆2022的直角顶点是第674个循环组的最后一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674×12=8088,∴∆2022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8088,0).故答案为(8088,0).【例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1B1C1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它的对角线OB1为边作正方形OB1B2C2,再以正方形OB1B2C2的对角线OB2为边作正方形OB2B3C3,以此类推……则正方形OB2021B2022C2022的顶点B2022的坐标是_____.【答案】(0,-22011)【解析】解:∵正方形OA1B1C1的边长为1,∴OB1=√2∴OB2=2∴B2(0,2),同理可知B3(-2,2),B4(-4,0),B5(-4,-4),B6(0,-8),B7(8,-8),B9(16,16),B10(0,32).由规律可以发现,每经过8次作图后,点的坐标符号与第一次坐标的符号相同,每次正方形的边长变为原来的√2倍,∵2022÷8=252⋯⋯6,∴B8n+6(0,-24n+3),∴B2022(0,-22011).故答案为:(0,-22011).【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A1的直角边OA在x轴上,点A1在第一象限,且OA=1,以点A1为直角顶点,0A1为一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1A2,再以点A2为直角顶点,OA2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2A3…依此规律,则点A2022的坐标是_____.【答案】(0,-22011)【解析】解: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 1(1,1),A 2(0,2),A 3(﹣2,2),A 4(0,﹣4),A 5(﹣4,﹣4),A 6(0,﹣8),A 7(8,﹣8),A 8(16,0),A 9(16,16),A 10(0,32),A 11(﹣32,32),…,∵2022=252×8+6∴点A 8n+6的坐标为(0,24n+3)(n 为自然数).∴点A 2022的坐标为(0,24×252+3),即(0,-22011),故答案为:(0,-22011).【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的坐标为(1,0),点D 的坐标为(0,2).长CB 交x 轴于点A 1,作正方形A 1B 1C 1C ;延长C 1B 1交x 轴于点2A ,作正方形A 2B 2C 2C 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22个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答案】5×(32)4042.【解析】解:∵点A 的坐标为(1,0),点D 的坐标为(0,2)∴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5,设其面积为S 1=5,依此类推,接下来的面积依次为S 2,S 3,S 4⋯⋯第2022个正方形的面积为S 2022,又∵三角形相似,∴ OA OD =A 1B AB =A 2B 1A 1B 1=⋯=12. ∴ S 2=5×94,S 3=5×(94)2…… ∴S 2022=5×(94)2022−1=5×(94)2021=5×(32)4042.【练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B1(0,1),B2(0,3),B3(0,6),B4(0,10),…,以B1B2为对角线作第一个正方形A1B1C1B2,以B2B3为对角线作第二个正方形A2B2C2B3,以B3B4为对角线作第三个正方形A3B3C3B4,…,如果所作正方形的对角线B n B n+1都在y 轴上,且B n B n+1的长度依次增加1个单位长度,顶点A n都在第一象限内(n≥1,且n为整数),那么A1的纵坐标为;用n的代数式表示A n的纵坐标:.【答案】2;【解析】解:作A1D⊥y轴于点D,则B1D=B1B2÷2=(3﹣1)÷2=1,∴A1的纵坐标=B1D+B1O=1+12,同理可得A2的纵坐标=OB2+(B2B3)÷2=3+(6﹣3)÷2 4.5,∴A n的纵坐标为,故答案为2,.。
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公式定理总结2020-11-21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公式定理总结在平面“二维”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
简称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两个坐标轴,其中横轴为X轴(x-axis),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纵轴为Y轴(y-axis),取向上为正方向。
坐标系所在平面叫做坐标平面,两坐标轴的公共原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quadrant),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点的坐标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coordinate)。
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ordered pair)(a,b)叫做点C的坐标。
(第一象限还可以写成Ⅰ,第二象限还可以写成Ⅱ,第三象限还可以写成Ⅲ,第四象限也可以写成Ⅳ)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点到x轴的`距离为|y|; 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 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1.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横同纵反)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横反纵同)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横纵皆反)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符号和坐标的规律横坐标纵坐标第一象限:(+,+)正正第二象限:(-,+)负正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x轴正半轴:(+,0)x轴负半轴:(-,0)y轴正半轴:(0,+)y轴负半轴: (0,-)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初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大全1、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队,叫做有序数对.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3、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第一象限:x>0,y〉0第二象限:x<0,y〉0第三象限:x<0,y<0第四象限:x>0,y<0横坐标轴上的点:(x,0)纵坐标轴上的点:(0,y)4、距离问题:点(x,y)距x轴的距离为y的绝对值距y轴的距离为x的绝对值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x1,0)点B(x2,0),则AB距离为x1-x2的绝对值点A(0,y1)点B(0,y2),则AB距离为y1—y2的绝对值5、绝对值相等的代数问题:a与b的绝对值相等,可推出1)a=b或者2)a=—b6、角平分线问题若点(x,y)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若点(x,y)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7、对称问题:一点关于x轴对称,则x同y反关于y轴对称,则y同x反关于原点对称,则x反y反8、距离问题:坐标系上点(x,y)距原点距离为坐标系中任意两点(x1,y1),(x2,y2)之间距离为9、中点坐标:点A(x1,0)点B(x2,0),则AB中点坐标为10、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知识梳理】要点一:直线坐标系(1)定义:一条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 要点诠释:一般地,我们约定数轴水平放置,正方向为从左到右.(2)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对应法则:P ←−−−−→一一对应实数x . (3)记法:如果点P 与实数x 对应,则称点P 的坐标为x ,记作P (x ).当x >0时,点P 位于原点右侧,且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OP |=x ;当x <0时,点P 位于原点左侧,且点P 与原点的距离|OP |=-x要点二:向量及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定义: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本书简称为向量.从点A 到点B 的向量,记作AB .点A 、B 分别叫做向量AB 的起点、终点.向量的长度:线段AB 的长叫做向量AB 的长度,记作|AB |.相等的向量:数轴上同向且等长的向量叫做相等的向量.数量:我们可用实数表示数轴上的一个向量AB ,这个实数叫做向量AB 的坐标或数量.要点诠释:要正确区分向量、向量的长度、向量的坐标(数量)这几个概念,它们分别用AB 、||AB 、AB 来表示;两个向量相等,必须长度和方向都相同;零向量是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向量,它的长度为0,方向不确定.(2)位移向量的和:在数轴上,如果点A 作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作一次位移到点C ,则位移AC 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的和,记作AC AB BC =+.要点诠释:作和向量的规律特点:前一个向量的终点是下一个向量的起点(尾首相接),而和向量是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首尾相连).(3)数量和: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具有关系AC =AB+BC .要点诠释:①这个公式反映了数轴上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法则,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②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有关系AC =AB+BC ,但不一定有|AC |=|AB |+|BC |,它与A 、B 、C 三个点的相对位置有关.(4)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的坐标计算公式:设AB 是数轴上的任意一个向量,点A 的坐标为1x ,点B 的坐标为2x ,则21AB x x =-.一般地,数轴上的任意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它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用d (A ,B )表示A ,B 两点的距离,可得数轴上两点A ,B 的距离公式是21()||||d A B AB x x ==-,.要点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平面上有两点A (1x ,1y ),B (2x ,2y ) ,则两点间的距离为d (A ,B )=|AB |=222121()()x x y y -+-.要点诠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公式,要熟练地掌握,记住公式的形式,对于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情况,可以直接利用距离公式的特殊情况求解.要点四:中点坐标公式若A (1x ,1y )、B (2x ,2y ),则线段AB 的中点M (x ,y )的坐标计算公式为122x x x +=,122y y y +=. 要点诠释:此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注意把问题向数轴上转化,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要点五:坐标法1.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叫做坐标法,其体现的基本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2.用解析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坐标系.坐标系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以后的论证是否简洁.原则:选择坐标系要使得问题所涉及的坐标中尽可能多地出现零.为此,常常有以下约定:①将图形一边所在的直线或定直线作为x 轴.②对称图形,则取对称轴为x 轴或y 轴.③若有直角,则取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④可将图形的一个定点或两个定点连线的中点作为原点.(2)标出图形上有关点的坐标,按已知条件用坐标表示等量关系.(3)通过以上两个程序,把几何问题等价转化为代数式来计算.【典型例题】类型一:向量及数轴上点的距离公式例1.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任意三点.(1)若AB =5,CB =3,求AC ;(2)证明:AC+CB =AB ;(3)若|AB |=5,|CB |=3,求|AC |.【答案】(1)2(2)略(3)2或8【解析】 (1)AC =AB+BC =AB -CB =5-3=2.(2)证明:设数轴上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x 、B x 、C x ,则AC+CB =(C A x x -)+(B C x x -)=B A x x AB -=,故AC+CB =AB .(3)当点C 在A 、B 两点之间时,由下图①可知|AC |=|AB |-|BC |=5-3=2;当点C 在A 、B 两点之外时,由上图②可知|AC |=|AB |+|BC |=5+3=8.综上所述,|AC |=2或8.【总结升华】 向量及向量长度的计算应熟练地运用公式AB =B A x x -,及|AB |=||||B A A B x x x x -=-进行求解.对于(3)要注意点B (或点C )的位置,若不确定应分类讨论.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x a b =+,2x a b =-.求AB 、BA 、d (A ,B )、d (B ,A ).【答案】2b - 2b 2||b 2||b【解析】 21AB x x =-=()()2a b a b b --+=-,12()()2BA x x a b a b b =-=+--=,d (A ,B )=21||2||x x b -=,d (B ,A )=12||2||x x b -=.【变式2】 关于位移向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轴上任意一个点的坐标有正负和大小,它是一个位移向量B .两个相等的向量的起点可以不同C .每一个实数都对应数轴上的唯一的一个位移向量D .AB 的大小是数轴上A 、B 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答案】 B【解析】 一个点的坐标没有大小,每个实数对应着无数个位移向量。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梳理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要求: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轴、y轴上的单位长度通常应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遇到取相同的单位长度有困难的情况,这时可灵活规定单位长度,但必须注意的是,同一坐标轴上相同长度的线段表示的单位数量相同。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四个象限的特点:第一象限(正,正),第二象限(负,正),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在x轴上:(x,0)点P(x,y),则y=0;在x轴的正半轴:(+,0)点P(x,y),则x>0,y=0;在x轴的负半轴:(-,0)点P(x,y),则x<0,y=0;在y轴上:(0,y)点P(x,y),则x=0;在y轴的正半轴:(0,+)点P(x,y),则x=0,y>0;在y轴的负半轴:(0,-)点P(x,y),则x=0,y<0;坐标原点:(0,0)点P(x,y),则x=0,y=0;3.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 (x ,y )到x 轴的距离为|y|,到y 轴的距离为|x|。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22y x +(由勾股定理可得)4.中点与两点间的距离:已知点A ),(11y x ,B ),(22y x两点AB 距离为:AB =221221)()(y y x x -+-中点P 的坐标为:)2,2(2121y y x x ++ 5.点的对称:点P(m ,n),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 ,-n),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 ,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 ,-n)例题6:点A (-1,2)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6.平行线: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特征:纵坐标相等;如直线PQ ,P ),(n m Q ),(n p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特征:横坐标相等;如直线PQ ,P ),(n m Q ),(p m7.象限角的平分线: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可记作:),(m m P点P(a ,b)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b , 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记作:),(m m P -点P(a ,b)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b ,-a)8.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 ,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a ,y );将点(x ,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 -a ,y );将点(x ,y )向上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将点(x ,y )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总结1、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2、 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 有序实数对(b a ,) 一一对应;其中,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3、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小结:(1)点P (y x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 (y x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x 、y 中必有一数为零;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b a ,则(1) 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a ;(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22b a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象限 横坐标x 纵坐标y 第一象限 正 正 第二象限 负 正 第三象限 负 负 第四象限正负P (b a ,)abxyO-3 -2 -1 0 1 ab1 -1 -2P(a,b)YxXYA Bmabb) 在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7、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a)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b) 点P ),(n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c)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关于x 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8、 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a) 若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b) 若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XYCDnXyP1Pnn -m OXyP2Pmm -nOXyP3Pmm -n On -XyPmnOyPmnOX一、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规定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平面直角坐标系口诀:坐标系要灵活建,依次分成四象限。
有序数对确定点,各点符号尤关键。
X轴Y轴上的点,纵横坐标各为0。
若点关于轴对称,X轴对称X不变。
Y轴对称Y不变,原点对称就都变。
一三象限角分线,横纵坐标值不变。
二四象限角分线,横纵坐标和为0。
平行X轴的直线,上面各点纵不变。
平行Y轴的直线,上面各点横不变。
图形平移位置变,形状大小恒粘连。
横坐标右加左减,纵坐标上加下减。
图形面积要多练,辅助线要及时添。
不在坐标轴的点,同时就作轴垂线。
规则图形和与差,任何图形都可验。
记住口诀真方便,时时刻刻心头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