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物候(0)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0
七十二候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对节候的总结,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如“桃花开”、“草木萌动”等。
以下是一首七十二候的诗词:
春风送暖百花开,
草木萌动万物苏。
燕子归来筑新巢,
桃花盛开映日辉。
春雨绵绵润大地,
春雷阵阵惊蛰起。
杨柳依依随风舞,
春水潺潺润万物。
春分时节昼夜平,
草木茂盛绿意浓。
蝴蝶翩翩舞花间,
蜜蜂嗡嗡采蜜忙。
清明时节踏青时,
扫墓祭祖情切切。
春意盎然花似锦,
万物生长春光好。
以上是一首简单的七十二候诗词,描绘了春季各个节气的
物候现象和人们的活动。
从古诗词中看物候现象
古人观察自然环境的方式多以诗词创作表达,其中不乏对物候现象的描绘。
物候现象指的是大自然中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如花开花落、鸟儿迁徙、虫豸出没等。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关于物候现象的描写: 1.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如梦令》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花开的景象,花瓣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飘落,水流也随着花瓣一起流动。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鸟儿唱歌的景象,表示春天来了。
3. '暮春之初,群芳妍媚,阴晴不定'——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句话描绘了春季的气候,时而阴天,时而晴天,花儿们也繁盛美丽。
4. '黄鹂声里斜阳暮,绿水青山人未老'——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这句话描绘了夏季傍晚的景象,黄鹂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夏天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5.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乐府《秋风辞》
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风吹起,白云飘荡,草木逐渐变黄,雁儿开始往南方迁徙。
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句话描绘了冬季的景象,人们思乡想家,不得不在异地守岁。
通过古诗词中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十分细致,也将这些现象融入到了诗词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一、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离离:繁盛的样子。
②原:原野。
③荣:繁盛。
④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⑤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说]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探究:1.诗的前4句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第一、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在诗中用“______”字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_ ____________还是春天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
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关于物候现象的古诗句1。
有关物候现象的诗句1。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冬)(有雪啊!)2。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早秋)(萤火虫是夏天的,残萤就是夏末,早雁自然是秋初。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初夏)(黄梅时节就是春末夏初。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荷花不是夏天开的吗?)5。
花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晚秋)(菊都残了还不是晚秋?)6。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杨柳风是春风)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早春,草刚刚长出来,所以近却无。
)2。
关于物候现象的诗句名言词语节气,物候与谚语把地球公转的轨道(3600)分成24个弧段,每150为一个节气。
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下面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物候。
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它包括三个方面: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黄和叶落等现象;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诗词中的物候现象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9年第05期物候是自然界中生物或非生物受季节气候因素影响出现季节性变化的现象。
农民根据物候变化来耕种收割,文人也于游山玩水中留下了许多反映物候现象的诗词名句。
例如:1.因地而异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的到来,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是春天的重要指标之一。
王安石这首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若写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
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了“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
2.因时而异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等曲子。
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哪儿有杨柳可折。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但在今日的西北地区,随处可见杨柳。
所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趣味练习1.以下诗句都描写了物候现象,请推断它们反映的时节,然后按时间前后顺序进行排序。
①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③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④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正確的排序为:2.对于王之涣《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因为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当地实景,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与全诗风格相协调。
故有可能是“河”与“沙”传写错误。
根据上述分析,请你给下面这首诗挑一下错误吧。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认识物候变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诗歌创作背景及生平简介。
2. 诗歌中所表现的物候现象及其与诗歌情感的关联。
3. 分析诗中的物候描写,体会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诗歌创作背景,诗歌中的物候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物候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人的生平简介,诗歌创作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物候描写,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物候现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宋时期及其著名诗人,引发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诗人的生平简介,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3. 分析:分析诗中的物候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物候现象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总结:总结诗中的物候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联,强调物候变化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6. 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宋诗人诗歌,分析诗中的物候现象,体会诗人情感,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生平简介和诗歌创作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中物候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诗歌资料,包括诗文、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准备相关的物候知识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分析。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人和诗歌信息。
八、教学资源1. 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诗歌文本。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读后感唐宋大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他们的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精深的文化内涵。
其中,对物候的描写更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生命与人情的体悟与抒发。
在读完唐宋大诗人的作品后,我深受震撼与感动,对他们对物候的表达方式产生了许多思考。
物候这一词语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社会,它指的是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来预测季节变化的现象。
唐宋大诗人善于通过对物候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季节变化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以描绘春天来表达了他对国家兴旺发达的企盼之情。
他用丰富的词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鹳雀楼的壮丽,以此来体现他对国家繁荣的梦想。
这种将物候与人情融合的表达方式,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体味到了作者的思想。
物候在唐宋大诗人的作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折射人生的变幻无常。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韵味,而诗人通过对每个季节的描写,将其与人生的起伏、喜怒哀乐相联系。
例如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以描绘秋天的景象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索。
他用凄凉的描写折射出自己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安与迷茫。
这种将物候与人生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思考。
唐宋大诗人的作品中还有一种表达物候的方式,那就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描摹,来体现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他们能够从一朵花、一片树叶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生命相联系。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通过对一株凋零的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他用凄凉的笔墨描绘了梅花的凋零,以此来折射出自己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的追求。
这种将物候转化为对生命的感悟的表达方式,令人赞叹不已。
总的来说,唐宋大诗人通过对物候的描写,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关于物候知识的古诗《大林寺桃花》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衍生注释:1. “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的鲜艳、美丽。
这里指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
2. “山寺”:山上的寺庙。
3. “长恨”:常常惋惜。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间四月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了,可是山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这一对比写出了山中与人间的物候差异。
诗人通过这种差异,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
后两句则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本来一直惋惜春天离去,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却没想到春天跑到这山寺之中来了。
整首诗把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惊喜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三、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
他关心民生疾苦,很多诗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卖炭翁》。
同时,他也有许多描写自然风景和个人情感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深受人们喜爱。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山里游玩,当时已经是暮春时节,山下的花朵都凋谢得差不多了。
朋友很是惋惜,说春天走得太快了。
我突然就想起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对朋友说:“你可别太早下结论,说不定山上还有春天的踪迹呢。
”我们爬到山上,果然看到寺庙周围的桃花开得正盛。
哎呀,这就像白居易诗里写的一样,大自然可真是奇妙啊,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惊喜。
《次北固山下》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衍生注释:1. “次”:停留,这里指停船靠岸。
2.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3. “残夜”:夜将尽之时。
二、赏析:诗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悬的景象,画面开阔而又壮观。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它不仅写出了海上日出早于陆地的物候现象,而且蕴含着新旧交替的哲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侯一、导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中,尤其是唐宋诗词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的描绘。
这些描绘自然的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代气象、物候的重要资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二、教学目标:1、理解物候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理解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意义和价值。
3、培养学生从古典文学中挖掘科学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物候概念及影响因素: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物候。
物候是指自然界中植物、动物、气象等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现象。
这些变化现象与季节、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唐宋诗词中,许多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影响物候的因素。
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等。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不同地区的物候现象有所不同。
此外,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物候产生影响。
2、唐宋诗词中的物候现象:在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描绘非常普遍。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就反映了植物的周期性生长和枯萎现象。
而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则描绘了风雨对植物的影响。
此外,唐宋诗词中还包含了许多关于动物迁徙、气象变化等物候现象的描绘。
这些描绘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气象、物候的重要资料。
3、物候现象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唐宋诗词中物候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古代文化、探索自然规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和生命的关系,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责任。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答案]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阅读答案(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问题补充: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14分)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反映物候知识的古诗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物候知识,即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现象来判断气候、时令变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