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课文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22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通过初读诗词,再读诗词,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情感。
借助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关键字词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恬静安详的气氛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重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四、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师指名读;生齐读。
(2)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
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3)了解题意。
生齐读诗题。
4.简介诗人。
5.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必背古诗文和文言文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9 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1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2 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必背课文段落10 绿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第14页)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第1篇】《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宿新市徐公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本诗描写了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入住是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充满着童趣。
二、说教法、学法我将采用品读感悟法、情感陶冶法、自主学习法来进行我的说课。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并能粗浅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导入新课:“在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经常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田地里抓蝴蝶。
同学们,我们现在都生活在农村里,在农村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的事情,指名让学生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初读古诗,扫清字词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在读之前,让学生拿起笔来画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读完后,提问设疑:“同学们在听了老师的朗读后,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再读古诗,体会意境教师带着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句读。
读出语文味。
读完后,教师相机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呢?”让学生认真思考本诗所表达的内容,学会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师设疑:“疏疏”是什么意思“阴”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问题。
把全班分为两队,分别为“对不队“和“对对队”本诗的每一句话讲述了什么意思。
然后派出代表发言。
讲得好的,为学生发一朵小红花。
比一比哪一队获得的分数更多。
4.比赛答题,调动兴趣教师相机提问:“本首诗的作者是谁”一边把握课堂纪律一边让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再次提问:“急走”是什么意思?教师评判对错,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古代汉语“走”的意思是跑,让学生正确区分。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释意:
1、新市: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
2、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篱落:篱笆。
4、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5、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6、头:树枝头。
7、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树叶茂盛浓密。
8、急走: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9、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10、无处:没有地方。
11、寻:寻找。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译文: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1】篇〗以游戏法为主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已知进行介绍。
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2.铺垫性练习,为学习诗句打下基础。
(1)照样子填词。
例:了(停)宿()篱()未()追()寻()(2)交流所填的结果,并指出同义复指的作用。
3.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
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
儿童追蝶,入花无寻。
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
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
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5.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出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教学的难度无疑会比教学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文要大得多。
然而,这则设计由于教师的慧心独运,不仅使古诗易于理解,而且使课堂充满了参与的乐趣。
如以多种多样的趣味练习教学《绝句》,让学生找到了一条进入诗情的通道。
用游戏法将诗句变胖(扩句)变瘦(缩句)。
用对抗赛学《宿新市徐公店》,更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教学模式,而成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在这里得多了印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023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案➢课时目标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古诗的大意,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图上的景色有哪些,这让你想起了哪首诗?2.学生试背《小池》。
3.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学生齐读诗题。
2.学生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1)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意思。
(2)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徐”;“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店”就是一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3)诗题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姓徐人家的客店。
4.再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5.简介写作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诗人,触发了诗人的诗兴。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导书写会写的字。
3.把字词放到诗词中,再次正确流利地读诗。
四、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了解景物。
(1)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儿童”“黄蝶”“菜花”(油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3.再读诗句,指导读通顺。
五、理解诗意,渐入诗境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对诗中景物有所感知,为后文体会作者的描写作铺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语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乡村是一幅什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图画。
2、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学习古诗1、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以写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也叫做《诚斋集》,并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途经新市,住宿在这里,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
那么同学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宿:是指住宿,留宿。
新市: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
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
因此,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诗意①读诗的前两句②想想画面,理解诗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从第一句开始,“篱落疏疏一径深”,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有“篱落”和“径”,你们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篱落,指的是篱笆,一般在农家小院的周边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围成的围栏,叫作篱笆,那么杨万里见到的是什么样子的篱笆?诗人说了,是稀疏的篱笆,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对,疏疏一词。
课文中也有注释,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径,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路径。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路?“一径深”,说明这是一条很长,很深远的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乡村生活”,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离开临安(杭州)去建康(南京),途经新市,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也体现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境。
诗的前两句清新明快,先勾勒远景,后写近景,一近一远,给人以幽远宁静之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由静景转为儿童的活动,使整首诗的画面一下子变得灵动、鲜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优美的语言,也能抓住关键词句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想象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阅读方法,本课进一步运用这个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换一种语境想象画面,感受乡村之美,从而由外而内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徐”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自由想象,引出课题孩子们,说到乡村你会想到什么呢?预设:潺潺的小溪,碧绿的田野,清幽的小径......是啊,淳朴的乡村,就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幅和谐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去领略乡村那别样的风光。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聚焦乡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阅历,展开丰富想象,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二、理解诗题,指导朗读1.“宿”可以组词为“住宿”,这个字就是住宿之意,那诗人住在哪里呢?(新市的徐公店)。
对,学习古诗一定要善于借助文旁的注释,通过看注释大家就可以知道“新市”是一个地方,而徐公店就是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四年级语文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3)师指名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小池》)(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导语】《宿新市徐公店》选取篱落、菜花、⼉童、黄蝶等意象,运⽤细节描写,表明诗⼈对⽥园情怀的敏感度。
全诗语⾔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宿新市徐公店》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宿新市徐公店》原⽂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 篱落疏疏⼀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童急⾛追黄蝶, 飞⼊菜花⽆处寻。
注释: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形成的树荫。
急⾛:奔跑。
译⽂: 篱笆稀稀落落,⼀条⼩路通向远⽅,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孩⼦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篇⼆】⼩学⼆年级语⽂《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教学⽬标: 1、学会⽣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喜悦的⼼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诗 4、培养学⽣运⽤⽅法理解诗句的能⼒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张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度向我们展⽰了春天的勃勃⽣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哪些⽅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这“五字法”理解这⾸诗。
范读。
同时⼤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 这⾸诗是宋代诗⼈杨万⾥写的。
他⼀⽣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五年。
他的诗⼤量吸收民间语⾔,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园⽣活⼗分熟悉,所以描写⾃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别有风趣。
5、下⾯光看题⽬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开的客店⾥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幅怎样的画⾯呢?表达了⼀种怎样的感情呢? ⼆、⼩组⾃学,初读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
题目由一个动词“宿”与一个地点“新市徐公店”组成。
“宿”为住宿之意;“新市”是今湖南攸县;“徐公店”指姓徐的人开的店。
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客店住宿时看到的景色。
古诗中用这种方式命题的有很多,如我们熟悉的李白的《夜宿山寺》,孟浩然的《宿建得江》,六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等,都是在写住宿某地的所见所闻。
教学理念:《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之作。
诗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诗人在店内所看到的儿童嬉戏的天真活泼,以及菜花开放、遍地金黄、彩蝶飞舞的自然景色。
在诗人的笔下,有动有静,人景交融,是著名的田园佳作。
本诗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要求:1、学会两个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一、导入揭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学生汇报,《咏柳》、《绝句》、《春晓》)师: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个美丽。
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课题,师读课题)师:宿——住宿,新市:地名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是姓徐的男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齐读课题2、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师:是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二、赏读古诗1、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学生汇报)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2、自主学习,课件显示《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内容师: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把古诗读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__________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__________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__________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知识点1】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剥:bō剥削 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的古诗词1.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6.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7.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1. 《囊萤夜读》(选自《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2. 《铁杵成针》(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3.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4.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第9课《古诗三首》三年级语文下知识点第9课《古诗三首》是三年级语文下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围绕着三首古诗展开。
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背景知识,解读古诗的意境和细节,以及总结学习要点等方面来探讨语文知识点。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审美和语言能力。
在第9课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行宫》《宿新市徐公店》。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对自然景物的崇敬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首先,我们来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古原上的草,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等,生动地描绘了草的生长变化。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离别之苦和对友情的珍惜。
接下来是《行宫》这首古诗。
这首诗写的是金陵行宫的景物和历史,展现了诗人对往昔荣光的回忆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行宫的蓝田、翠榻、芳菲等景物,展示了行宫昔日的繁荣景象。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岁月的无情和国家的沧桑,使人们思考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变幻。
最后是《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
这首诗是诗人感慨徐公店的商旅之地,对商旅生活的描写中体现了对乡愁的思念。
诗中描绘了商旅中的喧嚣、烟火和行人的忙碌,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怀念和无奈。
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商旅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可以寻找到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学习要点。
首先是学习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古体诗、《行宫》的律诗和《宿新市徐公店》的绝句。
其次是学习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比喻、象征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帮助理解诗歌。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古原是指历史上的丰收之地,行人是指古代行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了解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