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上海教育版(2019年11月)
- 格式:pptx
- 大小:190.53 KB
- 文档页数:14
历史: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暴发》教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内容标准】(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岸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考试标准】识记: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暴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美、苏、英、中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岸和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理解:慕尼黑会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白绥靖政策,二战的暴发与扩大,主要战役。
二、进程与方式:讲述法,讲述相关史实,加深对二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战争的危害,树立酷爱和平的思想。
【教学要点】要点: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扩大、转折与结束。
难点:慕尼黑会议的影响。
【导入新课】温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讨】一、绥靖政策一、绥靖政策(实质)——西方国家采取捐躯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入侵者的政策。
(即纵容入侵政策)二、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领袖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召开慕尼黑会议,会议签定《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3、绥靖政策的影响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入侵气焰,影响了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地消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暴发4、如何评价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英法等国以捐躯弱小国家的利益的手腕来保全自己,让祸水东引,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尝尽了苦果。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二战的全面暴发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暴发。
专题十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调整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但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1)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苏联解体后,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并不太平。
(2)人类进步力量的不断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民权运动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巨大成就;新兴民族国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这些因素都使人类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增强。
(3)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日本、中国、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多极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4)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根脉。
(5)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信息化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使人类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重难精粹内容4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机制的调整—苏联的改革4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新经济的形成精粹4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机制的调整—苏联的改革1.背景(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1)主要内容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