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勘察的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27.89 KB
- 文档页数:6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文基站勘察是指在基站建设前对选定的站址进行勘察和评估工作,通过勘察工作,确定基站的建设可行性和优化方案,为基站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站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是选址,选址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基站的覆盖效果和通信质量。
因此,基站勘察是基站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站勘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基站勘察流程1.前期准备基站勘察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勘察目的和任务。
明确勘察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勘察范围和内容,明确勘察的重点和难点。
(2)搜集相关资料。
对于选定的站址,要搜集有关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能源供应等方面的资料,为勘察提供参考依据。
(3)编制勘察计划。
根据勘察的目的、任务和搜集的资料,制定勘察计划,明确工作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和工作方法。
2.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基站勘察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勘察站址位置和地形地貌。
勘察站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对基站的覆盖范围和信号传播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详细了解站址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2)勘察站址周边环境。
站址周边环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基站建设的影响和可能的问题,需要详细勘察站址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建筑物分布、电磁环境等情况。
(3)勘察交通、能源供应等条件。
交通和能源供应是基站建设和运营的基本保障,需要勘察站址所在地的交通状况、电力供应情况等,并评估其是否满足基站建设的要求。
(4)进行电磁环境勘察。
电磁环境对基站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电磁环境勘察,了解站址周边的电磁辐射水平和电磁干扰情况。
(5)进行工程勘察。
包括现场测量、土地勘察和建筑结构勘察等,为基站建设提供相关数据和设计依据。
3.数据处理和评估基站勘察的数据处理和评估是基站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整理和分析。
整理和分析勘察获取的各项数据,包括地理环境数据、交通、能源供应等数据,制作相应的地图和报告。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本一、引言基站勘察是在建设通信基站前,对选定的基站位置进行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的评估。
准确的基站勘察是基站建设的基础,对于提高基站的覆盖质量和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站勘察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基站勘察流程1.确定勘察范围: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区域特点,确定需要勘察的基站范围,并细化分区。
2.地理环境勘察:对选定的基站位置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地形、地势、土壤等方面的情况,并绘制勘察图。
3.电磁环境勘察:对基站周边的电磁环境进行测试分析,评估是否有干扰源存在,并预测基站的电磁辐射范围。
4.天线布局勘察:根据基站的位置和天线的特点,确定天线布局方案,并考虑叶片旋转设计和垂直安装方式。
5.传输线路设计:根据基站的布设情况和传输设备的位置选择,设计合理的传输线路方案,包括线路布设、接地和抗干扰措施等。
6.能源供应勘察:对基站所需要的电源设施进行评估和选择,包括供电线路、电源设备和电池等。
7.安全环保勘察:评估基站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并考虑基站运营期间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8.勘察总结报告:根据勘察结果,撰写勘察总结报告,包括基站位置、勘察结果、勘察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等。
三、基站勘察注意事项1.准确收集信息:在地理环境勘察中,要准确收集与勘察有关的信息,如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周边建筑物和植被等。
2.仔细测量勘察地点:对于基站的具体位置,要进行仔细的测量,包括地理坐标和高程等。
3.合理分析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勘察要综合考虑不同频段的电磁辐射情况,评估是否会造成干扰或电磁污染。
4.合理选择天线布局:天线布局要根据基站位置和天线特点进行合理选择,避免遮挡和干扰等问题。
5.设计合理的传输线路:传输线路设计要考虑线路隐蔽性、抗干扰性和接地等问题,确保传输质量和安全性。
6.科学选择能源供应设备:根据基站的规模和用电需求,科学选择合适的电源设备和电池,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1.工具准备相机,GPS,指北针,卷尺2.基站站点选址注意要点站点处距离高压线的安全距离,尽量避开高压线站点处距离铁路线至少200米以外站点处方便引市电(从室外变压器向机房引电)站点处防雷接地方便施工选址时要记下选定站址的经纬度,并拍周围环境照,最少不低于8张,(以正北方向开始,30-45度一张,另外把最终确定的楼宇或绿化带等拍个照片,代表你现场所选定的位置;另外在选址现场,要记下确定站址周围的标志性建筑,画出现场的道路及建筑平面示意图,写清什么路什么路交叉口或者是什么小区或者是什么学校医院附近等等!大致确定天线的架设方式:如在某绿化带中建设路灯杆等,在某小学楼顶建设15米增高架或者在某小区楼顶建设美化天线等,或者在某居民小区楼顶建设抱杆或者建设美化天线、增高架等等)3.基站机房和天线建设方式机房机房建设方式:自建机房,活动板房,租用机房,室外一体化机柜,MINI基站,方舱等。
天线架设方式天线建设形式:楼顶3米/6米/9米美化天线,3米/6米抱杆,楼顶9米/12米/15米增高架;40米景观塔可适用于郊区及市区广场及绿化带中;(40米/50米独管塔,40米/50米铁塔,此两种形式适用于农村及城郊区域)。
美化天线包括:3米美化变色龙,3米美化空调,3米美化排气管,3米美化方柱,6米美化灯杆和9米美化灯杆4.新建站勘察要点第一步:到达一个站点后,首先向建设单位了解站点名称,机房建设方式和天线桅杆建设方式,并在勘察本上记录站名,用GPS测出经纬度,用相机拍下作为记录。
第二步:进入机房,首先记录出机房所在的朝向和与磁北的夹角,用指北针记录。
第三步:勘察机房,收集机房内信息,画出机房平面草图并拍摄照片。
对于楼房内租用机房勘察要点:记首先测量出机房的长宽高,在平面草图上画出房间内窗户的具体位置,同时量出窗户的上沿和下沿各距地面的高度,窗户的宽度。
记下机房所在楼层和楼层数,层高。
还要记录出房间内有无承重柱子或承重梁若有则详细记录承重柱子的长宽,承重梁的宽度和下沿距地高度,以及承重柱子和承重梁的位置并在平面草图上画出。
基站勘察知识点总结一、基站勘察的概念和意义基站勘察是对于基站场地进行测量、勘察和设计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现场测量、场地勘察、地形测量、电磁辐射测量、环境评估等工作。
基站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基站的建设条件和环境特点,为后续的基站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
二、基站勘察的工作流程1、前期准备在进行基站勘察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基站建设规划和要求、确定勘察区域、制定勘察方案等。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后续的勘察工作有序进行。
2、现场测量现场测量是基站勘察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基站场地的实地勘察、测量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确定场地的空间布置和建设条件,以及测量基站场地的尺寸和位置等。
3、环境评估基站的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电磁辐射、噪音污染等。
因此,基站勘察还需要对基站周围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基站的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环保和卫生标准。
4、勘察报告基站勘察结束后,需要将勘察结果整理成勘察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基站场地的详细测量数据、环境评估分析结果、建设条件评估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参考和使用。
三、基站勘察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基站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对基站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确定场地的地形特点和建设条件,为基站的布置和设计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熟练程度等。
测量精度是地形测量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基站场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重视和把握好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
2、电磁辐射测量电磁辐射是基站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基站勘察中,需要对基站场地周围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和评估,确保基站的运行符合相关的辐射标准和要求。
电磁辐射测量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基站勘察是对某一区域内的基站部署情况进行系统细致的测量和评估的过程,是基站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
基站勘察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网络布局,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站勘察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基站勘察流程1.确定勘察区域确定需要进行基站勘察的区域范围,可以通过地图、卫星图像等方式确定。
2.收集基础资料收集勘察区域的地理资料,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
同时也需要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保规定等政策法规。
3.现场勘察实地勘察是基站勘察的核心步骤,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步:a.勘察准备到达勘察区域后,需先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并向居民和相关单位征求意见,了解当地规划、环保、民生等情况。
b.确定基站选址范围根据勘察区域的地理情况和规划要求,确定基站选址的范围。
c.测量地形地貌信息使用现代测绘仪器,对勘察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测量,包括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情况等。
d.测量电磁环境使用专业的电磁检测仪器,测量周围电磁环境的强度和频率分布情况。
e.勘察交通情况检查勘察区域周边的交通设施和道路状况,评估基站建设对交通的影响。
f.勘察地质环境对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检查是否存在地震、地面沉降等危险因素。
g.收集勘察数据将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制作相应的报告。
4.数据分析和选址将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规划标准和政策法规,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方案。
5.报批和审批根据选址方案制作相应的申请材料,并将其提交给相关的审批部门进行审批。
6.建设和验收经过审批后,开始基站的建设工作,并进行相应的验收。
二、基站勘察注意事项1.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基站勘察过程中,应注重自身安全,穿着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并携带必要的安全装备。
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地区,如悬崖陡坡、高温、恶劣天气等,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法律法规注意事项在进行基站勘察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规划和环保要求,不违反相关的政策规定。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基站勘察是在建设或优化移动通信网络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合适的基站位置和部署参数,以确保网络覆盖和信号质量的良好,并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本文将介绍基站勘察的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实施基站勘察工作。
一、确定勘察区域和范围在进行基站勘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勘察的区域和范围。
一般来说,勘察区域是指需要建设或优化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乡镇或者一个村庄等。
确定勘察区域后,需要对该区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人口密度、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以便确定合适的勘察策略和方法。
二、勘察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基站勘察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勘察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测量仪器、无线通信测试设备、电脑和相机等。
其次,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以获取相关的地图、建筑物资料和通信线路等信息。
此外,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勘察计划和安全措施,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地勘察和数据采集实地勘察是基站勘察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了勘察人员对勘察区域的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
在实地考察中,勘察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勘察区域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道路交通状况等情况,以便进行基站的位置选择和部署。
同时,勘察人员还需要进行无线通信测试和信号强度测量,以评估现有网络的覆盖和信号质量,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数据采集是实地勘察的重要一环,它包括了对勘察区域内各种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其中,地形地貌数据主要包括地势高低、山脉河流等自然地形特征;建筑物数据主要包括建筑物位置、高度、覆盖范围等信息;交通状况数据主要包括道路的宽度、长度、拥堵情况等。
此外,还需要记录无线通信测试的结果和信号强度的分布情况,以便进行后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数据分析和处理在完成数据采集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得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对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人口密度、道路交通状况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确定合适的基站位置和部署方案。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本基站勘察是指对基站位置进行勘察和评估的过程,以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
在进行基站勘察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基站的选址和建设符合相关要求。
下面是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的范本。
一、基站勘察流程1.初步调研:了解基站建设的需求和目标,确定基站的类型和规模。
2.勘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基站勘察的要求和流程。
3.地点选择:根据基站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勘察。
4.地质勘察:对选择的地点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地的承载力和地下水等情况。
5.环境评估:评估基站周边环境的情况,包括周边建筑、植被、交通等。
6.建筑物调查:对基站周边的建筑物进行调查,了解周边建筑物的高度和结构。
7.电磁辐射评估:对基站的电磁辐射情况进行评估,确保符合相关要求。
8.通信覆盖评估:评估基站的通信覆盖情况,确保基站能够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9.基础设施评估:评估基站周边的基础设施情况,包括电力供应、交通和网络等。
10.数据整理和报告编写:整理勘察数据,撰写综合勘察报告。
11.提出选址建议和意见:根据勘察结果,提出基站选址建议和改进建议。
12.审查和批准:提交勘察报告,进行审查和批准程序。
13.建设准备:根据选址建议,开始进行基站建设的准备工作。
二、基站勘察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勘察工作中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勘察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勘察工作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3.充分了解需求:在进行基站勘察前,要充分了解基站建设的需求和目标,对基站的类型和规模进行准确的认识。
4.仔细评估勘察地点:选择勘察地点时要仔细评估,考虑地质情况、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
5.与相关部门合作:在进行基站勘察时,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和信息。
6.数据准确性:在勘察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可能收集全面的数据。
7.环境保护:在勘察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基站勘察是在建设基站之前的关键步骤,它对基站的建设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站勘察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现场勘察、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阶段。
为了确保勘察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下面将详细介绍基站勘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基站勘察之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包括明确目标和任务,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制定勘察计划和方案,组织勘察人员以及准备所需勘察工具和设备等。
这些准备工作的充分准备是基站勘察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
其次,现场勘察是基站勘察的核心环节。
现场勘察的目的是收集基站建设所需的实地数据和信息,并对现场环境、地形地貌、土壤情况、建筑物等进行详细调查。
现场勘察需要根据勘察计划和方案,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对基站的位置、高程、距离、方位角等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在现场勘察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防护。
在进行现场勘察之前,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勘察人员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反光背心等,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
2.仪器设备的使用。
勘察人员应熟悉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仪器校准和检查。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操作规程,准确测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勘察点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勘察点是勘察的关键,需要考虑到站址位置的合理性、环境条件、覆盖范围和工程建设难度等因素。
勘察点要远离干扰源,避免遮挡和遮蔽,确保基站的正常运行。
4.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勘察人员需要按照勘察计划和方案,对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和记录。
数据的采集应全面、准确、规范。
同时,要保护好采集的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第三,数据处理是基站勘察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形成勘察报告和图纸。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总结勘察结果,为基站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处理需要使用专业软件和工具,如CAD、GIS等。
基站站址的确定1、了解服务区的要求和话务量,了解当地经济情况、地理环境。
确立建站目的和基站类型。
2、了解相邻临近站点布置情况(相邻基站之间最小站距不小于500~600米),在地图上标出位置。
3、站址周围应比较开阔,50米半径范围内无高层建筑或障碍阻挡;对于定向天线,在天线主瓣覆盖方向100米内应无阻挡。
4、站址附近应无强功率发射设备(如微波台或电台)和较少人为干扰(如电焊机、高频电炉、火花干扰等)。
5、根据设站目的确定站址高度,确定是否须建设铁塔。
天线挂高市区约为30~40米,郊区约为40~50米,楼顶天面应有50平方米面积以上,以利于安装天线。
6、机房应选择靠近顶层,最好是倒数第二层,以缩短传输线的长度及避免机房受太阳照射,节省空调消耗的能量。
7、机房面积应有15~25平方米,房高大于2.9米,机房楼板承重应大于600公斤/平方米。
8、楼房应符合安全防火,抗震等有关规定。
9、供电方便,并能提供8~10千瓦的三相交流电(50Hz)。
10、站址周围环境较安全,利于无人值守,交通方便,汽车能到楼下。
11、站址楼梯应有足够宽度,以便通信设备及安装器材的搬运。
12、楼房8~10年内不会拆迁。
13、楼房业主明确,有合法的产权手续,并可签长期租约。
在市区(密集市区与一般市区)勘站选点,注重以下几点:⏹天线高度适宜,与同类站点天线高度相近⏹天线方向有足够的视野,无大的障碍物阻挡⏹架设天线(天线分集)有足够的位置⏹如附近有河流,天线方向应与河流方向垂直.⏹对目标地区的覆盖⏹对于密集市区,高层建筑较多,应特别注意所选点天线方向有足够视野,无大的阻碍物。
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周围建筑物将信号局限在目标区域,避免越区覆盖。
设备摆放原则1、需要安装布放的设备:⏹基站设备、微波设备、光端设备、整流器、蓄电池组、ODF架、DDF架、三相电源避雷箱、配电箱、环境控制箱(含三种探头)、空调、吸顶灭火器。
⏹2、先要了解设备的基本性质如:采用的是什么设备、有几个机柜、设备背后(侧面)是否需要维护,是光站还是微波站,采用几组电池组,各种设备的尺寸等。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基站勘察是指为了在特定区域选择合适的基站位置并评估基站部署条件,以确保移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调研和分析工作。
基站勘察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勘察目标确定、勘察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几个主要步骤。
以下是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前期准备1.明确勘察目标:确定基站勘察的具体目标,如建设新的基站,优化现有基站等。
2.了解基站勘察要求:根据具体需求,明确基站勘察的范围、时间、预算等要求。
3.准备勘察工具和设备:准备相应的勘察工具和设备,如GPS 仪、无人机、测量工具等。
二、勘察目标确定1.选择勘察的区域范围: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规划,确定勘察的区域范围。
2.确定勘察的指标和要求:明确勘察的指标和要求,如信号强度、覆盖范围、容量需求等。
3.确定勘察的时间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勘察的时间和勘察方法,如白天勘察或夜间勘察,步行勘察或驾车勘察等。
三、勘察数据采集1.现场勘察:根据勘察目标,到指定的勘察区域进行实地勘察。
勘察人员需全面检查当前基站的状态、天线的位置、设备的配置等,确保基站的正常运行。
2.数据采集:使用工具和设备对勘察区域内网络信号进行测量和采集,如使用GPS仪器测量基站的经纬度,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勘察等。
同时,还可以采集一些基本数据,如附近建筑物、障碍物、地形等。
四、数据分析1.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将GPS坐标转换为地理位置、分析信号覆盖情况等。
2.建模和仿真: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网络覆盖情况和性能,评估基站的选址和部署方案。
五、报告撰写1.总结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基站勘察的报告,总结分析结果。
2.提出建议和意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基站选址和部署的建议和意见,包括优化现有基站、增设新基站、改善网络质量等方面的建议。
六、注意事项1.安全注意:在勘察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和勘察现场的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基站勘察流程:1. 预勘察:根据指定任务和区域范围,初步规划基站预选点位,并进行必要的现场测量和勘察。
2. 现场勘察:对于初步预选的基站点进行实地勘察,包括对土地使用情况、环境条件、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建设风险等进行详细勘察。
3. 数据整理:将现场勘察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数据结果,制定可行性分析报告。
4. 建议方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基站位置和结构布置方案,并提出初步修建计划。
5. 审批申请: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基站建设审批申请,并取得正式批准。
6. 施工安装:按照审批中的规定进行基础建设、天线安装、网络联通等各项工程,确保基站正常运行。
7. 质检验收:在施工完成后,对基站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基站建设合规并达到运行要求。
二、基站勘察注意事项:1. 勘察范围:勘察范围应该包括基站建设位置周围的环境、地形、道路、交通情况、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当地政府政策、法规等。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应该尽可能详细、全面、准确,包括勘察人员实地勘察所得的数据,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文献资料,以及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的信息。
3. 可行性分析报告: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可行性分析报告时,应该考虑在建设和运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分别分析和解决。
4. 审批申请:基站审批申请时,应该对相关法规、政策予以理解,如需咨询专业审批机构,以确保申请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施工安装:施工安装时应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并确保安全施工。
6. 质检验收:在基站建设完成后,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时,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基站安装质量,并达到相关的验收标准。
综上,基站建设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在基站勘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素也不少。
只有严格执行勘察程序,认真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才能确保基站建设的安全和合规性,并使其顺利运行。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基站勘察是指对基站选址进行实地勘察和评估,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方案。
下面将介绍基站勘察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基站勘察流程:1. 制定勘察计划:确定勘察的范围和目标,明确勘察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勘察计划。
包括勘察的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等。
2. 获取相关信息:收集相关的基站选址资料,包括地理环境、地貌地势、交通情况、供电供水情况等。
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划。
3. 实地勘测:对选址区域进行实地勘测,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地质地貌情况、周边环境等。
测量地形、地貌、土壤条件、航标等,并记录、标记具体位置。
4. 数据分析和评估:根据实地勘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因素,评估选址的可行性和优劣势。
5. 编制基站选址方案:结合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评估,编制基站选址方案。
考虑技术要求、施工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方案。
6. 风险评估和规划设计:对选址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关规划和设计方案。
包括基站布局、天线高度、设备配置等。
7. 编制勘察报告:根据实地勘察和相关数据分析评估,编制基站勘察报告。
报告应包括选址方案、规划设计、风险评估等内容。
8. 提交审核和审批:将基站勘察报告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和审批。
经过审批后,即可进行后续的建设和施工工作。
二、基站勘察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勘察人员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劳保手套等,确保勘察过程中的安全。
2. 关注环保:勘察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不损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勘察人员要遵守环保要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
3. 合法合规:勘察人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取得所需的勘察许可证和执照。
对于涉及土地、建筑物等的勘察,要与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和沟通,获取所需的许可证和手续。
4. 仔细测量:勘察人员在实地勘测过程中要仔细测量,并记录准确的数据。
基站站址的确定1、了解服务区的要求和话务量,了解当地经济情况、地理环境。
确立建站目的和基站类型。
2、了解相邻临近站点布置情况(相邻基站之间最小站距不小于500~600米),在地图上标出位置。
3、站址周围应比较开阔,50米半径范围内无高层建筑或障碍阻挡;对于定向天线,在天线主瓣覆盖方向100米内应无阻挡。
4、站址附近应无强功率发射设备(如微波台或电台)和较少人为干扰(如电焊机、高频电炉、火花干扰等)。
5、根据设站目的确定站址高度,确定是否须建设铁塔。
天线挂高市区约为30~40米,郊区约为40~50米,楼顶天面应有50平方米面积以上,以利于安装天线。
6、机房应选择靠近顶层,最好是倒数第二层,以缩短传输线的长度及避免机房受太阳照射,节省空调消耗的能量。
7、机房面积应有15~25平方米,房高大于2.9米,机房楼板承重应大于600公斤/平方米。
8、楼房应符合安全防火,抗震等有关规定。
9、供电方便,并能提供8~10千瓦的三相交流电(50Hz)。
10、站址周围环境较安全,利于无人值守,交通方便,汽车能到楼下。
11、站址楼梯应有足够宽度,以便通信设备及安装器材的搬运。
12、楼房8~10年内不会拆迁。
13、楼房业主明确,有合法的产权手续,并可签长期租约。
在市区(密集市区与一般市区)勘站选点,注重以下几点:⏹天线高度适宜,与同类站点天线高度相近⏹天线方向有足够的视野,无大的障碍物阻挡⏹架设天线(天线分集)有足够的位置⏹如附近有河流,天线方向应与河流方向垂直.⏹对目标地区的覆盖⏹对于密集市区,高层建筑较多,应特别注意所选点天线方向有足够视野,无大的阻碍物。
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周围建筑物将信号局限在目标区域,避免越区覆盖。
设备摆放原则1、需要安装布放的设备:⏹基站设备、微波设备、光端设备、整流器、蓄电池组、ODF架、DDF架、三相电源避雷箱、配电箱、环境控制箱(含三种探头)、空调、吸顶灭火器。
⏹2、先要了解设备的基本性质如:采用的是什么设备、有几个机柜、设备背后(侧面)是否需要维护,是光站还是微波站,采用几组电池组,各种设备的尺寸等。
⏹3、主要设备应放在中间(BTS机柜、整流器、光端机、微波机架)排成一直线。
设备布置合理,开门能见到设备正面,但不能堵住门口。
设备前面有1.2米的维护空间,后面留0.6米的维护空间。
⏹4、环境控制箱、交流配电箱、避雷箱靠门壁挂安装,挂高离地1.4米。
配电箱应靠门挂墙安装,离门30~50cm。
⏹5、ODF架、DDF架及PIX箱(体积较小)安装在走线架附近(最好在走线架底下),安装高度为距地1.5米。
⏹6、蓄电池组较重,应放在梁上或靠墙分开放置,两组蓄电池要靠近整流器安装,直流线的长度要求小于7米。
⏹7、设备布置考虑负荷均衡摆放,设备周围应留有足够空间,正面应能开门,调试操作背面应有维护开盖的空间。
⏹8、室内接地排靠近走线洞,挂墙布放。
室外接地排1个,设在外墙,靠近走线洞。
⏹9、空调机用两个,下沿离地2米挂放(挂壁式空调),尽量不放在电池或设备顶上,以防漏水损坏设备,同时也要考虑空调室外部分的布放,尽量缩短室内外之间导管的长度,室内部分尽量不要摆放在一起,考虑较好的空调效果。
⏹10、设备放置考虑扩容的位置。
走线架布置原则⏹1、室内走线架架设高度根据机房高度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要求架设高度离地2.5米,架设在设备正上方,走线架与设备前沿齐平。
走线架宜架设在走线洞的上方或下方。
⏹2、室内走线架根据设备布放位置确定架设方向及方式。
每3m一段水平连接一次,在荷重较大的地方设吊挂件,爬墙走线架视具体情况而定。
⏹3、走线洞应根据基站机柜的放置来确定其位置,一般是侧对机柜且与设备成一直线。
走线洞尽量开在侧墙(外墙),尽量不要开在楼顶,以防漏水。
走线洞开的位置应适当考虑施工的方便性。
⏹4、从电池组到整流器的直流走线要设置爬墙走线架,爬墙架设长度一般为2米。
⏹5、从交流配电箱到整流器方向应有爬墙走线架,爬墙架设长度一般为0.5米。
⏹6、有些走线在走线架较难安装或安装走线架太浪费的情况下可采用套管或走线槽的方式。
如交流引入至交流配电箱这段走线。
机房改造及电器照明布置原则1、空调专用插座距地1.7米,根据空调安装需要位置确定安装在空调附近。
2、维护用插座放置在设备机柜附近,前后各一个,并注意考虑布置的美观性。
维护供电与空调供电并不一定要走同一线槽。
3、灯开关安装在门旁,距地1.4米高。
4、照明光管不能放在设备上方,通常放在设备机柜前面或后面,机房面积大于20平方米的应采用3根光管,光管的布置应注意美观性。
5、防盗探头安装在门附近;温感探头放在BTS机柜上方;烟感探头放在整流器上方。
6、了解机房的承重情况,确定初步的加固方案。
天面设计1、画出完整详细的天面图,标明楼面所有设施(楼梯间、电梯房、水塔、空调冷凝器、微波天线、卫星天线、广告牌、女儿墙等对天线布放有影响的设施),确定磁北方向,标明层高、楼高。
2、根据站型设置置,确定定向天线的方向及各小区的方位。
相邻小区的最小夹角应大于80°。
3、在确定天线安装位置前应先弄清楚该基站定的是什么类型(极化方式)的天线。
4、天线抱杆位置(长度)的确定,以考虑覆盖为主,但要尽量缩短电缆的长度。
无女儿墙或女儿墙高度低于0.8米的天线抱杆应采用楼面安装。
天线位置的确定应注意有无阻挡(广告牌、冷却塔等),必须与施工单位、设备厂家及建设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并且经业主同意。
若需建塔,建塔位置、高度应与铁塔设计单位及业主取得一致意见。
5、在选择天线杆长度以及天线安装时应注意本身楼体及相邻楼体可能造成的阴影影响(俗称塔下黑)。
6、在垂直投影方向上,同小区天线TX、RX天线间距3米,RX、RX天线间距6米(不带双工器)。
带双工器的基站天线,接收天线与收发共用天线的间距应大于4米。
不同小区天线间距大于1米。
7、微波天线要定准方向和位置,微波天线和基站天线不要相互阻挡辐射方向。
8、室外走线架合理(尽量减少对天面的占用和干扰,天线的布置不能封住天面入口等),尽量缩短馈线的长度。
必要时,爬墙走线架要用侧视图或剖面图表明。
走线架在布置时应考虑走线的弯曲程度。
9、超过1米的情况,走线架不能“飞架”。
10、当设计要求使用避雷针时,应画出避雷针的安装示意图。
天线安装原则定向天线安装时,要求两接收天线的空间分集接收间距不小于:M900,4米;M1800,2米同一扇区TX-TX,TX-RX天线根据隔离度要求其水平间距不小于:M900,2米;M1800,1米(按隔离度30dB,针对120度天线考虑)同一扇区TX-TX,TX-RX天线根据隔离度要求其垂直间距不小于0.2米。
同时要求天线伸出铁塔平台距离应不小于1.0米,并在铁塔避雷针保护范围内。
不同扇区TX-TX,TX-RX天线根据隔离度要求其水平间距不小于:0.2米(M900,M1800)1)全向天线一般为单极化天线,为了满足分集间距要求,两根天线抱杆距离要大于4m;2)安装后抱杆顶端要与天线下部的抱箍部分平齐,所以全向天线抱杆不用很长,安装后能够满足图3的参数要求即可;3)全向天线抱杆直径要求60~110mm,一般采用75mm圆钢制作;4)由于全向天线较长(3m),天线安装后要远高于抱杆顶端,所以一般不宜直接在抱杆上焊制避雷针,而是在两根全向天线抱杆中间位置单独设置一根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要使全向天线顶端处在其防护角之内。
市电引入方案a.了解市电引入来源(A 从业主配电柜的空气开关引接B 引自公变C 设专用变压器)及市电的容量。
b.市电情况:(市电性质,电压波动范围,停电频繁程度。
c.是否需要装设固定油机,如需要,安装在哪里,油机房面积按20平方米(5X4)考虑。
如不需要,是否安装市电/油机转换开关,明确安装位置。
d.市电引入的方案及路由:是否新建变压器,市电由哪里引,属于哪个区供电范围,以何种敷设方式(穿管还是直接敷设,走线井还是走外墙,架空还是埋地等)。
e.市电引入机房的方案及路由:从市电/油机转换开关如何引入机房,并估计路由长度。
接地方案:a.机房所在建筑物地网情况,是否可用(满足小于5欧姆),如可用,接地线由哪里引;如不可用,明确自建地网位置(画出地网制作位置与建筑物相对位置示意图)及新旧地网连接位置。
b.了解土壤性质(泥地,沙砾,碎石等),估算电阻率,初定接地极根数(有必要时,要测量地阻率)。
c.如需建地网,要画出地网的埋设位置。
d.确定是否是雷区,建筑物防雷情况(有无避雷带,避雷带是否可靠),是否安装避雷针。
e.记录接地线如何引入机房(走线井还是走外墙,是否穿管,与地网在哪连接),并估计路由长度。
电源线的辨认电源线分为四种:1. -48V线蓝色2. +24V线红色3. AC220V线黑色护套双芯线4. 地线黑色或黄色黑色线为电源地线,黄色线为保护地线(机柜工作地和保护地)。
需要完成的工作:►根据网络需求做出目标站点资料表(DD1)。
►每个基站选1个主用点,1~2个备用点(大城市必须有2个备用点)。
►每个点必须照11张像片:环景图8张(0°、45°、90°、135°、180°、225°、270°、315°),天面图1张,机房图1张,站点全景图1张。
按顺序拍摄,照片应按站整理成册。
►每个点必须画出详细的天面图并且在图上标明天线及走线架的位置,必须画出详细的机房设备布置图。
►对所选的每个点必须有文字描述,说明该点的优缺点、能否满足设站的要求,要有明确结论。
设备的尺寸:■各设备外型尺寸(本机房有的):□GSM机柜□CDMA机柜□电源柜□传输设备□交流配电箱□环境控制箱□电池□空调□接地排□IDF架□DDF□ODF□其他各设备的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摆放顺序:馈线窗-----相距1米~1.5米----机□柜----传输设备-----整流器□设备正面朝门□配电箱靠门一边,靠墙,□电池放于机柜后方,靠墙,最好在梁上方。
□空调不能安装于电池上方。
特殊情况要安装于电池上方,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机房走线架图□走线架定位尺寸□走线架宽度和水平走线架距地高度□若是共站,有无新增走线架,其距地高度□垂直爬墙走线架的位置以及长度■天馈线安装示意图□基站经纬度和配置□天线类型□指北方向□小区方向□抱杆长度□天线挂高□天线下倾角■若天线为铁塔平台安装,则:□铁塔高度,爬梯口的位置□天线安装方式:平台安装、直接挂于塔上□平台的形状、尺寸□各个平台的高度□天线支撑杆的长度□机房与铁塔的相对位置□若是C网,则GPS天线的安装方式和挂高■若天线为楼面抱杆安装□层高□楼面俯视形状尺寸是否齐全(包括女儿墙的高度)□机房位于第几层及所在位置□天线安装所在层和安装位置□若是C网,则GPS天线的位置□室外走线架的布放,若是共站,则有无新增走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