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三道题经典专练5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5
【分子动理论 气体与热力学定律】专题讲练一、考纲要求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热学局部在高考理综中仅仅以一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
知识要点是分子动理论、内能、热力学三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和气体的性质。
二、典例分类评析1、分子的两种模型及宏观量、微观量的计算〔1〕分子的两种模型①球体模型:常用于固体、液体分子。
V=1/6πd 3②立方体模型:常用于气体分子。
V=d3 〔2〕宏观量、微观量的计算在此所指的微观量为:分子体积0V ,分子的直径d ,分子的质量0m .宏观物理量为:物质的体积V 、摩尔体积mol V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质的密度ρ。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物理量和宏观物理量的桥梁。
由宏观量去计算微观量,或由微观量去计算宏观量,都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建立联系.所以说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的桥梁.①计算分子的质量:0mol A AV M m N N ρ== ②计算分子的体积:0mol A A V M V N N ρ==,进而还可以估算分子的直径(线度) d ,把分子看成小球,由30432d V π⎛⎫= ⎪⎝⎭,得d =〔注意:此式子对固体、液体成立〕 ③计算物质所含的分子数:A A A mol m V V n N N N M V Mρ===. 例1、以下可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一组数据是 〔 〕A .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 .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 .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 .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例2、只要知道以下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质量B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质量和体积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例3、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N ,那么每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分别是 〔 〕A .A N M 、A N M ρB .A M N 、A MN ρC .A N M 、 A M N ρD .A M N 、 A N Mρ 例4、假设以 μ表示水的,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ρ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 N A = ─── υρ mB .ρ = ─── μA N ΔC . m = ─── μA ND .Δ= ─── υAN 例5、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 ,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外表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4×1016 m 3B.4×1018 m 3C. 4×1030 m 3D. 4×1022 m 32、分子热运动和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①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小颗粒的运动,布朗运动不是一个单一的分子的运动——单个分子是看不见的,悬浮小颗粒是千万个分子组成的粒子,形成布朗运动的原因是悬浮小颗粒受到周围液体、气体分子紊乱的碰撞和来自各个方向碰撞效果的不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间接证明了周围液体、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②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现象.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无规那么运动.其运动的剧烈程度与微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没有受到外力影响。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经典测试题附答案(3)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绝热容器中盛有气体,假设把气体中速率很大的如大于v的分子全部取走,则气体的温度会下降,此后气体中不再存在速率大于v的分子B.温度高的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内能也一定大C.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气体的重力都有关D.熵值越大,代表系统分子运动越无序2.给一定质量、温度为的水加热,在水的温度由上升到的过程中,水的体积随着温度升高反而减小,我们称之为“反常膨胀”某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水分子之间存在一种结合力,这种结合力可以形成多分子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水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势能在水反常膨胀的过程中,体积减小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所有水分子间的总势能是增大的关于这个问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合力做正功B.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结合力做功C.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合力做正功D.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结合力做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封闭理想气体压强大小的是,分子密集程度和分子的平均动能B.决定理想气体压强的是,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种类C.质量相同的0C︒的水和0C︒的冰具有相同的内能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内能一定减少4.快递公司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
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当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袋内气体A.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B.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减小C.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增大D.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减小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气体的压强随热力学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此过程()A.气体的密度减小B.外界对气体做功C.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6.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D.压缩气体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MN为一条直线,则气体从状态M到状态N的过程中A.温度保持不变B.温度先升高,后又减小到初始温度C.整个过程中气体对外不做功,气体要吸热D.气体的密度在不断增大8.重庆出租车常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加气站储气罐中天然气的温度随气温升高的过程中,若储气罐内气体体积及质量均不变,则罐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A.压强增大,内能减小B.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压强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功,分子平均动能减小9.如图所示,A、B为两相同的绝热气缸,用绝热活塞封闭了压强、体积、温度、质量均相同的同种气体,活塞和杠杆质量不计,活塞和杠杆接触,忽略一切摩擦.O为固定轴,且MO=NO,将A中气体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到杠杆MN重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中气体温度不变B .B 中气体温度降低C .A 中气体克服外力做功,外界对B 气体做功D .A 中气体内能增加,B 中气体内能减少10.如图所示,柱形容器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光滑活塞C (质量为m )与容器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制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7.0×104J,气体内能减少1.3×105 J,则此过程()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5 JB.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5 J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6.0×104 JD.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6.0×104 J【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所以Q=ΔU-W=-1.3×105 J-7.0×104 J=-2.0×105 J,即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5 J.【答案】 B2.(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单位体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解析】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其大小跟气体的分子数、体积和温度都有关系,由此可知A选项正确.【答案】 A3.(2009年高考四川理综)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解析】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得B选项正确.【答案】 B4.(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如右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密封汽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汽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汽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解析】首先是右边气体由于电热丝加热而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压强变大,进而推动活塞向左运动.活塞向左运动过程上,右边气体对左边气体做功,左边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也变大,而右边气体的压强、温度又会降低,当再达到平衡时两边气体压强又=常量知温度比初始状态高,则内能比初相等,但比初始状态的压强大,对右边气体由pVT始状态大.由能量守恒知,两边气体内能的总增加量应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B、C正确.【答案】B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盛有一定质量气体的密闭容器,当容器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气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B.对于一定种类的大量气体分子,在一定温度下,处于一定速率范围内的分子数所占的百分比是确定的C.能量的耗散从能量的转化角度反映出了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D.只要有足够高的技术条件,绝对零度是可以达到的【解析】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大量分子频繁撞击产生的,因此在失重状态下,气体对容器壁仍有压强,A项错;对于大量气体分子,在一定温度时,分子速率是呈正态分布的,故B项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C项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知,热力学零度只能无限接近,但不能达到,D项错.【答案】BC6.(2010年黄冈中学)如右图所示,一个与外界绝热的气缸有一个绝热的活塞,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封闭着两部分气体A和B,活塞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通过电热丝对A气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来活塞达到新的静止平衡状态,不计气体分子热能,不计活塞与气缸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则()A.气体A吸热,内能增加B.气体B吸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A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次数增多D.气体B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次数不变【答案】AC7.(2010年湖北孝感)实际气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温度和体积B.体积和压强C.温度和压强D.压强和温度【答案】 A8.气体膨胀对外做功100 J,同时从外界吸收了120 J的热量,它的内能的变化可能是()A.减小20 J B.增大20 JC.减小220 J D.增大220 J【解析】研究对象为气体.依符号规则,对外做功,W=-100 J,吸收热量,Q=12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W+Q=-100 J+120 J=20 JΔU>0,说明气体的内能增大.【答案】 B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冷机的作用是把热量从低温空间转移到高温空间B.制冷机的作用是把热量从高温空间转移到低温空间C.制冷机在高温空间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再加上制冷机所做的功D.输入功一定的条件下,工质带走的热量越多,制冷的效果就越好【解析】制冷机的作用和热机的作用正好相反,制冷机是把热量从低温空间转移到高温空间,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制冷机在高温空间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再加上制冷机所做的功,选项C正确;在输入功一定的条件下,工质带走的热量越多,制冷的效果就越好,选项D正确.【答案】ACD10.汽车内燃机汽缸内汽油燃烧时,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已知在某次对外做功的冲程中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为1×103J,因尾气排放、汽缸发热等对外散失的热量为2.5×102 J,则该内燃机对外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J,该内燃机的效率为____________.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设法减小热量损失,则内燃机的效率不断提高,效率____________(填“有可能”或“仍不可能”)达到100%.【答案】(1)7.5×10275%仍不可能11.(2009年高考浙江自选)“物理3-3”模块一位质量为60 kg的同学为了表演“轻功”,他用打气筒把4只相同的气球充以相等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然后将这4只气球以相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在气球上方放置一轻质塑料板,如下图所示.(1)关于气球内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于大气压强B.是由于气体重力而产生的C.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斥力而产生的D.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的碰撞而产生的(2)在这位同学慢慢站上轻质塑料板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内气体体积变大B.球内气体体积变小C.球内气体内能变大D.球内气体内能不变(3)为了估算气球内气体的压强,这位同学在气球的外表面涂上颜料,在轻质塑料板面向气球一侧表面贴上间距为2.0 cm的方格纸.表演结束后,留下气球与方格纸接触部分的“印迹”如图所示.若表演时大气压强为1.013×105 Pa,取g=10 m/s2,则气球内气体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取4位有效数字)气球在没有贴方格纸的下层木板上也会留下“印迹”,这一“印迹”面积与方格纸上留下的“印迹”面积存在什么关系?【解析】 (1)由于气球被充气,所以,气球内空气的密度比大气的密度大,内部压强也高于一个大气压,因此A 正确.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而产生的,D 正确.(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理想气体的内能就不变,所以D 正确;根据pV T=常数,当压强p 增大时,若保持温度T 不变,体积V 必减小,B 正确. (3)以球壁为研究对象,内部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与塑料板产生的压强之和,即P 内=P 0+F s.从图中数据得4个“印迹”共376格,即s =376×4×10-4m 2=0.150 4 m 2代入上式,可得P 内=1.053×105 Pa ,以整个气球为研究对象,下层木板对气体的支持力应该等于上层塑料板对气球的压力,由于气球内部压强处处相等,所以上下两个面上的“印迹”面积是相等的.【答案】 (1)AD (2)BD (3)1.053×105 Pa 面积相同指柴油机正常工作时,每输出1 kW·h 的能量所消耗柴油的质量,已知柴油的热值为3.3×107 J/kg ,水中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若柴油机的水箱中贮有10 kg 的冷却水,水的温度由20℃上升到40 ℃时,这些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已知柴油机的效率η=W Q×100%(式中W 为柴油机的某段时间内对外所做的功,Q 为它在这段时间内所消耗的柴油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则该柴油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为多少?【解析】 (1)Q =c 水m Δt =4.2×103×10×(40-20)J =8.4×105 J(2)一个小时内柴油机对外界所做的功为:W =8.8×103×3 600=3.168×107 J一个小时内柴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Q =8.8×1×3.3×107×0.27=7.841×107 J所以η=W Q×100%=40% 【答案】 (1)8.4×105 J (2)40%。
第5讲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热力学定律理解1.(天津卷)爬山所带氧气瓶如图所示,氧气瓶里的气体容积、质量均不变,爬高过程中,温度减小,则气体( )A.对外做功B.内能减小C.吸收热量D.压强不变2.冬奥会上的人造雪绝非“假雪”,是对水和空气一定比例混合压缩,并对混合水气的温度控制在0~5 ℃之间,再通过造雪机雾化喷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外界空气温度必须低于混合水气温度,才能使水凝固成雪B.对混合水气加压越大,雪质越好C.喷出的混合水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凝固成雪D.混合水气喷洒得越远,雪质越好3.(广东实验中学模拟)火热的6月即将到来,高三的同学们也进入高考最后的冲刺,教室里的空调为同学们提供了舒爽的环境,空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空调的工作原理对应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开尔文表述B.空调的工作原理反映了热传导的方向性C.此原理图中的Q1=Q2D.此原理图说明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题组二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结合4.(多选)(天津三模)在飞机起飞的过程中,由于高度快速变化,会引起机舱内气压变化,乘客小周同学观察发现,在此过程中密封桶装薯片的薄膜盖子凸起,如图所示。
若起飞前后桶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则下列关于桶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桶内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B.桶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变小C.桶内气体压强增大D.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变5.(多选)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汽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将一个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置于汽缸中,热敏电阻与汽缸外的欧姆表连接,汽缸和活塞均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发现欧姆表读数变大,则汽缸内气体内能一定减小B.若推动活塞使汽缸内气体体积减小,则汽缸内气体内能减小C.若推动活塞使汽缸内气体体积减小,则汽缸内气体压强减小D.若推动活塞使汽缸内气体体积减小,则欧姆表读数将变小6.(江苏南通模拟)如图所示,内壁光滑且导热性能良好的甲、乙两汽缸,用质量相同的活塞封闭相同质量的空气。
知识回顾1.热力学定律2.理想气体的实验定律与状态方程例题分析【例1】(多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bc、cd、da回到原状态,其p -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B.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C.在过程cd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D.在过程d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小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E.在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答案】ABE【例2】 如图所示,两汽缸A 、B 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 的直径是B 的2倍,A 上端封闭,B 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汽缸除A 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汽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 、b ,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a 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 0,外界和汽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且平衡时,活塞a 离汽缸顶的距离是汽缸高度的14,活塞b 在汽缸正中间.(1)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 恰好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2)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 上升,当活塞a 上升的距离是汽缸高度的116时,求氧气的压强.【解析】 (1)活塞b 升至顶部的过程中,活塞a 不动,活塞a 、b 下方的氮气经历等压过程.设汽缸A 的容积为V 0,氮气初态体积V 1,温度为T 1;末态体积为V 2,温度为T 2,据题意,汽缸B 的容积为V 04,由题给数据和盖—吕萨克定律有 V 1=34V 0+12 V 04=78V 0① V 2=34V 0+14V 0=V 0② V 1T 1=V 2T 2③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T 2=320 K ④规律总结解决理想气体三个实验定律的注意事项理想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考查的频率很高,其中玻意耳定律考得最多,解决好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定题意中的“一定量的气体”为研究对象;②注意分析可能的临界现象,确定其临界点,并分析临界点具有的物理意义.例如在临界点的两侧,气体可能有不同的变化规律;③确定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并确定始、末状态的相应参量(p1、V1、T1)与(p2、V2、T2),分析其恒定不变的参量,在变化的参量中,确定已知量与待求量;④选用相应的实验定律求解;⑤合理使用各物理量的单位,p、V的单位只要始末状态统一即可,但T的单位必须用“K”.专题练习1.(多选)(2017年长沙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绝热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竖直放置的绝热汽缸内.活塞可在汽缸内无摩擦滑动.现通过电热丝对理想气体十分缓慢地加热.设汽缸处在大气中,大气压强恒定.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缸中气体的压强比加热前要大B.汽缸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C.汽缸中气体的体积比加热前要大D.汽缸中气体的内能可能和加热前一样大E.活塞在单位时间内受汽缸中分子撞击的次数比加热前要少【答案】:BCE2 . 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p-V图象中的等温变化图线,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OAD和△OBC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则()A.S1<S2 B.S1=S2C.S1>S2 D.S1与S2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OBC的面积为OC·BC=p B V B,同理△OAD的面积为p A V A,而A、B为等温线上的两点,即p A V A=p B V B,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故B正确,ACD错误。
《热力学定律综合题》一、计算题1.如图所示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CB过程至状态B,气体对外做功280J,放出热量410J;气体又从状态B经BDA过程回到状态A,这一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200J.求:过程中气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变化量是多少?过程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图中A、B气缸的长度和截面积分别为30cm和,C是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的、体积不计的活塞,D为阀门。
整个装置均由导热材料制成。
起初阀门关闭,A内有压强帕的氮气。
B内有压强帕的氧气。
阀门打开后,活塞C向右移动,最后达到平衡。
假定氧气和氮气均为理想气体,连接气缸的管道体积可忽略。
求:活塞C移动的距离及平衡后B中气体的压强;活塞C移动过程中A中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3.薄膜材料气密性能的优劣常用其透气系数来加以评判.对于均匀薄膜材料,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通过薄膜渗透过的气体分子数,其中t为渗透持续时间,S为薄膜的面积,d为薄膜的厚度,为薄膜两侧气体的压强差.k称为该薄膜材料在该温度下对该气体的透气系数.透气系数愈小,材料的气密性能愈好.图为测定薄膜材料对空气的透气系数的一种实验装置示意图.EFGI为渗透室,U 形管左管上端与渗透室相通,右管上端封闭;U形管内横截面积实验中,首先测得薄膜的厚度,再将薄膜固定于图中处,从而把渗透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的容积,下面部分连同U形管左管水面以上部分的总容积为,薄膜能够透气的面积打开开关、与大气相通,大气的压强,此时U形管右管中气柱长度,关闭、后,打开开关,对渗透室上部分迅速充气至气体压强,关闭并开始计时.两小时后,U形管左管中的水面高度下降了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温度为求该薄膜材料在时对空气的透气系数.本实验中由于薄膜两侧的压强差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保持恒定,在压强差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用计时开始时的压强差和计时结束时的压强差的平均值来代替公式中的普适气体常量,.4.地面上放一开口向上的气缸,用一质量为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一切摩擦,外界大气压为活塞截面积为重力加速度g取,则活塞静止时,气体的压强为多少?若用力向下推活塞而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为,同时气体通过气缸向外传热,则气体内能变化为多少?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图象如图所示。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核心考点精讲精练)1. 高考真题考点分布题型考点考查考题统计选择题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2024年重庆卷计算题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2024年贵州卷2. 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高考对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的考查较为频繁,大多以计算题中出现,题目难度要求也较高。
【备考策略】1.能够熟练借助动力学和气体实验定律,处理有关气体的综合问题。
2.能够熟练处理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相结合的问题。
【命题预测】重点观点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特别变质量的问题处理方法。
一、理想气体实验定律1.三大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表达式p1V1=p2V2p1T1=p2T2或p1p2=T1T2V1T1=V2T2或V1V2=T1T2图像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表达式:p1V1T1=p2V2T2或pVT=C。
(2)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2)热传递。
2.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变化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2)表达式:ΔU=Q+W。
(3)符号法则物理量W QΔU+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三、热力学第二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1)两种表述:①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②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或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2)用熵的概念表述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
(3)微观意义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017-2022年近6年全国卷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力学定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2022·全国·高考真题)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其过程如p T -图上从a 到b 的线段所示。
在此过程中( )A .气体一直对外做功B .气体的内能一直增加C .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D .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对外做的功E .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内能的增加量2.(2022·全国·高考真题)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经状态b 变化状态c ,其过程如T V -图上的两条线段所示,则气体在( )A .状态a 处的压强大于状态c 处的压强B .由a 变化到b 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C .由b 变化到c 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 .由a 变化到b 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E .由a 变化到b 的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增加的内能3.(2021·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000a p V T ,,经热力学过程ab 、bc 、ca 后又回到状态a 。
对于ab 、bc 、ca 三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过程中,气体始终吸热B.ca过程中,气体始终放热C.ca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D.bc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先降低后升高E.bc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4.(2018·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过程①、①、①、①到达状态e。
对此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B.过程①中气体对外界做正功C.过程①中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状态c、d的内能相等E.状态d的压强比状态b的压强小5.(2020·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开口向上的导热气缸内。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初始状态A开始,状态变化按图中的箭头所示方向进行,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A,对于这个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A→B,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放出热量B.由B→C,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增大,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由C→A,气体的内能减小,放出热量,外界对气体做功D.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后,气体内能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2.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也是在研究控制温室气体的新方法,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深海处理技术.在某次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封闭在一个可以自由压缩的导热容器中,将容器缓慢移到海水某深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温度逐渐降低.此过程中()A.封闭的二氧化碳气体对外界做正功B.封闭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一定增大C.封闭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封闭的二氧化碳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3.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当人从椅子上离开,M向上滑动的过程中()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4.下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是()A.将两瓶不同液体混合,然后它们又自发地各自分开B.利用其他手段,使低温物体温度更低,高温物体的温度更高C.打开一高压密闭容器,其内气体自发溢出后又自发溢进去,恢复原状D.某种物质从高温热源吸收20kJ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没有产生其他任何影响5.快递公司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
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当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袋内气体A.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B.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减小C.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增大D.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减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中悬浮的颗粒越大,某时刻撞击它的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B.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滴在液面上的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导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D.冰箱内低温食品的热量自发地传到了冰箱外高温的空气7.如图所示的p-V图像, 1、2、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T1、T2、T3,用N1、N2、N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从1状态变化到2状态要放热,N1 > N2,T1>T2B.气体从2状态变化到3状态对外做功,吸热,N2= N3,T3>T2C.气体从3状态变化到1状态内能不变,放热,N1<N3,T1=T3D.以上说法都不对8.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阿伏德罗常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以估算该种气体分子的大小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C.分子间的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9.如图所示,A、B为两相同的绝热气缸,用绝热活塞封闭了压强、体积、温度、质量均相同的同种气体,活塞和杠杆质量不计,活塞和杠杆接触,忽略一切摩擦.O为固定轴,且MO=NO,将A中气体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到杠杆MN重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中气体温度不变B.B中气体温度降低C.A中气体克服外力做功,外界对B气体做功D.A中气体内能增加,B中气体内能减少10.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巧妙,都是一种徒劳B.空调机既能致热,又能致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C.由于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说能源危机不过是杞人忧天D.一个单摆在来回摆动许多次后总会停下来,说明这个过程的能量不守恒11.如图所示,在大口的玻璃瓶内装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5)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大口的玻璃瓶内装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然后用一与打气筒相连的活塞密闭瓶口,并给瓶内打气,当打到某一状态时,瓶塞会跳起来。
当瓶塞跳起时,我们会看到瓶内出现了“白雾”。
对于“白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白雾”是当瓶塞跳起后外界的水蒸气在瓶口遇冷形成的小水珠B.这是打气筒向瓶内打进去的水蒸气C.这是瓶内的水向外膨胀形成的水雾D.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2.如图所示导热性良好的汽缸内密封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下列关于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内能可能减少B.气体会向外界放热C.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对外界所做的功D.气体平均动能将减小3.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当人从椅子上离开,M向上滑动的过程中()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4.下面几幅图中,有关功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中迅速下压活塞,棉花会燃烧起来,说明热传递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B.图2中重物下落带动叶片转动,由于叶片向水传递热量而使水的温度升高C.图3中降落的重物使发电机发电,电流对水做功使水的温度升高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1.6×104J,从外界吸收热量3.8×104J,则该理想气体的()A.温度降低,密度减小B.温度降低,密度增大C.温度升高,密度减小D.温度升高,密度增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B.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C.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D.热量能够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7.下列有关热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温度下,无论是氢气还是氮气,它们分子速率都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分子平均速率相同B.在绝热条件下压缩理想气体,则其内能不一定增加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8.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D.压缩气体气体的温度一定升高9.带有活塞的汽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然后经过过程ab到达状态b或经过过程ac到状态c,b、c状态温度相同,如V﹣T图所示.设气体在状态b 和状态c的压强分别为P b和P c,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ab和Q ac,则()A.p b>p c,Q ab>Q ac B.p b>p c,Q ab<Q acC.p b<p c,Q ab<Q ac D.p b<p c,Q ab>Q ac10.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ab与竖直轴平行,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 ( )A.ab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气体不吸热也不放热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气体放出热量C.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加,气体吸收热量D.da过程中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气体放出热量11.一个气泡从恒温水槽的底部缓慢向上浮起,(若不计气泡内空气分子势能的变化)则()A.气泡对外做功,内能不变,同时放热B.气泡对外做功,内能不变,同时吸热C.气泡内能减少,同时放热D.气泡内能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1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ab、bc、ca三个过程回到原状态,其V-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ab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图线bc平行于T轴,图线ca平行于V轴,则()A.ab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气体从外界吸热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气体不吸热也不放热C.ca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气体从外界吸热D.整个变化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先减少后增加13.如图所示,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隔开,左侧装有气体,右侧为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至平衡,在此过程中()A.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B.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少14.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人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C.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D.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15.把水和酒精混合后,用蒸发的方式又可以分开,然后液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A.扩散现象没有方向B.将水和酒精分开时,引起了其他变化,故扩散具有方向性C.将水和酒精分开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变化,故扩散现象没有方向性D.用本题的实验,无法说明扩散现象是否具有方向性16.如图所示,导热的气缸开口向下,缸内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可自由滑动且不漏气,活塞下挂一个砂桶,砂桶装满砂子时,活塞恰好静止,现将砂桶底部钻一个小洞,让细砂慢慢漏出.气缸外部温度恒定不变,则A.缸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内能减小B.缸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内能减小C.缸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内能不变D.外界对气体做功,缸内的气体内能增加17.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B.理想气体的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C.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压缩气体做功,该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绝热容器中盛有气体,假设把气体中速率很大的如大于v的分子全部取走,则气体的温度会下降,此后气体中不再存在速率大于v的分子B.温度高的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内能也一定大C.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气体的重力都有关D.熵值越大,代表系统分子运动越无序19.如图所示为一个斯特林热气机理想循环的V–T图像,一定质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则()A.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当中,气体的内能减小B.气体从状态C变化到状态D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碰撞容器壁的次数增多C.气体从状态D变化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放热D.气体从状态D变化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吸热20.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的两段变化过程,一个从c到b,另一个是从a 到b,其中c与a的温度相同,比较两段变化过程,则()A.c到b过程气体放出热量较多B.a到b过程气体放出热量较多C.c到b过程内能减少较多D.a到b过程内能减少较多2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B.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大22.气体膨胀对外做功100 J,同时从外界吸收了120 J的热量,它的内能的变化是A.减小20 J B.增大20 J C.减小220 J D.增大220 J 23.“绿色、环保、低碳”是当今世界的关键词,“低碳”要求我们节约及高效利用能源。
训练11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1.如图甲所示,用面积为S 的活塞在气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活塞上放一砝码,活塞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
现对气缸缓缓加热,使气缸内的空气温度从T 1升高到T 2,空气柱的高度增加了ΔL ,已知加热时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
求:(1)此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内能变化了多少? (2)气缸内温度为T 1时,气柱的长度为多少?(3)请在图乙的V –T 图上大致作出该过程的图象(在图线上标出过程的方向)。
【答案】(1)()0=U Q p S mg L ∆-+∆ (2)()121T LL T T ∆=- (3)如图所示【解析】(1)对活塞和砝码:0=mg p S pS +,得0=mgp p S +气体对外做功()0==W pS L p S mg L∆+∆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 得()0=U Q p S mg L ∆-+∆(2)1212V V T T =,()12L L S LS T T +∆=解得()121T L L T T ∆=-(3)作图如下2.如图所示,在水平固定的筒形绝热气缸中,用绝热的活塞封闭一部分气体。
活塞的横截面积为0.2 m 2,外界大气压强为105 Pa ,气体温度为27 ℃。
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且不漏气。
用一个电阻丝R 给气体加热,活塞将会缓慢移动。
当气缸内温度升高到77 ℃时,活塞移动了7.5 cm 。
已知被封闭气体的温度每升高1 ℃,其内能增加74.8 J ,求电阻丝对气体提供的热量为多少?【答案】5 240 J【解析】气体对外做功,01500J W p S l =-∆=-,气体内能增量ΔU =3 740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 可得5240J Q W U =-+∆=3.如图所示,导热汽缸A 通过绝热细管与汽缸B 相连,细管中有绝热的小活塞M ,汽缸A 内有活塞N ,其截面积为10 cm 2,两汽缸内都封闭有体积为0.2 L 、压强为1 atm 、温度为27 ℃的气体,两个活塞皆不漏气且无摩擦,细管容积忽略不计。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热力学定律真题汇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M开始,经状态N、Q回到原状态M,其p-V图象如图所示,其中QM平行于横轴,NQ平行于纵轴.则()A.M→N过程气体温度不变B.N→Q过程气体对外做功C.N→Q过程气体内能减小D.Q→M过程气体放出热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封闭理想气体压强大小的是,分子密集程度和分子的平均动能B.决定理想气体压强的是,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种类C.质量相同的0C︒的水和0C︒的冰具有相同的内能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内能一定减少3.下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是()A.将两瓶不同液体混合,然后它们又自发地各自分开B.利用其他手段,使低温物体温度更低,高温物体的温度更高C.打开一高压密闭容器,其内气体自发溢出后又自发溢进去,恢复原状D.某种物质从高温热源吸收20kJ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没有产生其他任何影响4.下面几幅图中,有关功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中迅速下压活塞,棉花会燃烧起来,说明热传递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B.图2中重物下落带动叶片转动,由于叶片向水传递热量而使水的温度升高C.图3中降落的重物使发电机发电,电流对水做功使水的温度升高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5.根据学过的热学中的有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转化成机械能B.凡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在热传递中,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C.尽管科技不断进步,热机的效率仍不能达到100%,制冷机却可以使温度降到-293 ℃D.第一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第二类永动机可以制造出来6.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B.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保持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的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没有区别7.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 )图13-2-4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少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加8.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可以求出该物质分子的质量B.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一定能自发地进行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D.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只有外界对物体做功才能增加物体的内能C.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可逆过程D.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10.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B.—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就越大C.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D.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减小11.如图所示,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隔开,左侧装有气体,右侧为真空.现将隔板抽掉,让左侧气体自由膨胀到右侧直至平衡,在此过程中()A.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B.气体对外界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气体不做功,温度不变,内能减少1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ab、bc、ca三个过程回到原状态,其V-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ab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图线bc平行于T轴,图线ca平行于V轴,则()A.ab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气体从外界吸热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气体不吸热也不放热C.ca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气体从外界吸热D.整个变化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先减少后增加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14.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耐寒不耐热,温度在超过56℃时,30分钟就可以灭活。
考情透析命题点考频分析命题特点核心素养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及应用2023年:新课标T8湖南T13全国甲T13T14全国乙T13T14海南T16湖北T13辽宁T5广东T132022年:山东T5T15辽宁T6全国甲T13T14全国乙T13T14北京T3湖北T3江苏T7广东T16海南T17河北15湖南T11T17本专题主要讲解热力学定律、气体实验定律和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像等问题。
热力学定律和气体实验定律都属于高频考点,试题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以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常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物理观念:能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认识建构理想气体模型的必要性。
通过建构“气缸类类”和“液柱类”的气体模型分析问题。
气体实验定律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像问题热点突破1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及应用▼考题示例1(2022·山东省·历年真题)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绝热气缸内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时气缸开口向上放置,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将气缸缓慢转动90°过程中,缸内气体()A.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正功B.内能减小,所有分子热运动速率都减小C.温度降低,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减少D.温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增加答案:C解析:设大气压强为p0,活塞的质量为m。
初始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1。
对活塞受力分析,活塞处于平衡状态,则有(p1-p0)s=mg,气缸在缓慢转动的过程中,气缸内外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差大于重力沿气缸壁的分力,故气缸内气体缓慢的将活塞往外推,最后气缸水平,缸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B.气缸、活塞都是绝热的,故气体与外界没有发生热传递,即Q=0。
由于在缓慢转动过程中,气缸内外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差大于重力沿气缸壁的分力,所以活塞向外运动,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即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气体内能减小,故缸内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减小,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速率都减小,AB错误;CD.因为气体的内能减小,所以缸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减小,即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减小,C正确,D错误。
2014高考物理考前押题:分子动理论 气体及热力学定律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初始状态A 经状态B 、C 、D 再回到状态A ,其体积V 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6-12-14所示.图中TA 、VA 和TD 为已知量.图6-12-14(1)从状态A 到B ,气体经历的是________过程(填“等温”、“等容”或“等压”);(2)从B 到C 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从C 到D 的过程中,气体对外________(填“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同时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4)气体在状态D 时的体积VD =________.解析 题目中给出了四个不同状态的体积和温度.(1)A →B 过程,体积不变,是等容过程.(2)B →C 过程,体积减小,说明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气体的温度不变,所以气体的内能也不变,说明此过程放热.(3)C →D 过程,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降低,说明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或者说气体对外界做负功),且气体的内能减小,是放热过程.(4)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pAVA TA =pDVD TD ,由题图知,D →A 过程是等压过程,则有VA TA =VD TD,得VD =TD TAVA. 答案 (1)等容 (2)不变 (3)做负功 放热 (4)TD TAVA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看有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 .已知某种液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则该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3M ρNA 或36M πρNA C .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一定增大D .空气的相对湿度等于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下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2)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汽缸内,当汽缸开口竖直向上时封闭气体的长度为h ,如图6-12-15甲所示.将汽缸慢慢转至开口竖直向下时,如图6-12-15乙所示,封闭气柱的长度为43h.已知汽缸的导热性能良好,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不计,外界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p0.图6-12-15①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汽缸开口向上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解析 (2)②设汽缸的横截面积为S ,活塞的重力产生的附加压强为Δp.则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0+Δp)hS =(p0-Δp)4hS 3解得:Δp =17p0,p1=p0+Δp =87p0. 答案 (1)BD (2)①吸热 ②87p0 3.(1)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B .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C .气体压强越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D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2)气体温度计结构如图6-12-16所示,玻璃测温泡A 内充有理想气体,通过细玻璃管B和水银压强计相连.开始时A 处于冰水混合物中,左管C 中水银面在O 点处,右管D 中水银面高出O 点h1=14 cm ,后将A 放入待测恒温槽中,上下移动D ,使C 中水银面仍在O 点处,测得D 中水银面高出O 点h2=44 cm.(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 cmHg)图6-12-16①求恒温槽的温度.②此过程A 内气体内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气体不对外做功,气体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解析 (1)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有关,选项A 正确;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的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选项B 错误;气体压强大小由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共同决定,选项C 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ΔU =W +Q 可知,外界对气体做功,若同时气体传递热量给外界,则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D 错误.(2)①设恒温槽的温度为T2,由题意知T1=273 K ,A 内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得:p1T1=p2T2p1=p0+ph1p2=p0+ph2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T2=364 K(或91 ℃).②增大;吸热答案 (1)A (2)①364 K(或91 ℃) ②增大 吸热4.(2013·重庆卷,10)(1)某未密闭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与室外的相同,现对该室内空气缓慢加热,当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时 ( ).A .室内空气的压强比室外的小B .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室外的大C .室内空气的密度比室外的大D .室内空气对室外空气做了负功(2)汽车未装载货物时,某个轮胎内气体的体积为V0,压强为p0;装载货物后,该轮胎内气体的压强增加了Δp.若轮胎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其质量、温度在装载货物前后均不变,求装载货物前后此轮胎内气体体积的变化量.解析 (1)房间没有密闭,对房间内气体加热时,内外压强始终相等,但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B 项对,A 项错.此时室内外空气密度应相等,C 项错.室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对室外气体做正功,D 项错.(2)对轮胎内气体进行研究:由于等温变化则有p0V0=(p0+Δp)V ′所以V ′=p0p0+ΔpV0 所以ΔV =V0-V ′=Δp p0+ΔpV0 答案 (1)B (2)Δp p0+ΔpV0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种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B .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C .气体的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D .不是所有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如图6-12-17所示的p -V 图象由A 经B 到C 的状态变化.设状态A 的温度为400 K ,求:图6-12-17①状态C 的温度TC 为多少K?②如果由A 经B 到C 的状态变化的整个过程中,气体对外做了400 J 的功,气体的内能增加了20 J ,则这个过程气体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其数值为多少?解析 (1)某种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选项A 正确;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选项B 错误;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选项C 错误;不是所有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例如多晶体各向同性,选项D 正确.(2)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AVA TA =pCVC TC,解得状态C 的温度TC =320 K. ②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解得Q =420 J ,气体吸收热量.答案 (1)AD (2)①320 K ②吸收热量 420 J6. (1)如图6-12-18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 、b 、c 、d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静止释放,则( ).图6-12-18A .乙分子从a 到b 做加速运动,由b 到c 做减速运动B .乙分子由a 到c 做加速运动,到达c 时速度最大C .乙分子由a 到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D .乙分子由b 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状态B 变成状态C ,其中A →B 过程为等压变化,B →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 =0.3 m3,TA =TC =300 K ,TB =400 K.①求气体在状态B 时的体积.②说明B →C 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③设A →B 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1,B →C 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并说明原因.解析 (1)a →c 分子受到引力作用,分子力做正功,乙分子一直做加速运动,分子势能减小,c →d 过程中,分子受到斥力作用,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加.到达c点时速度最大.故选项B 正确.(2)①设气体在状态B 时的体积为VB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A TA =VB TB,代入数据得 VB =0.4 m3②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化(降低),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变化(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变化(减小).③Q1大于Q2;因为TA =TC ,故A →B 增加的内能与B →C 减少的内能相同,而A →B 过程气体对外界做正功,B →C 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1大于Q2.答案 (1)B (2)①0.4 m3 ②见解析 ③Q1>Q2,原因见解析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无关B .为了保存玉米地的水分,可以锄松地面,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C .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引起的D .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 与热力学温度T 的关系图象如图6-12-19所示,气体在状态A 时的压强p0=1.0×105 Pa ,线段AB 与V 轴平行.图6-12-19①求状态B 时的压强为多大?②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10 J ,求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解析 (1)液体的体积决定了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进而决定液体分子势能,选项A 错误;锄松地面可以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可以保存玉米地里的水分,选项B 正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就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引起的,选项C 正确;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只是固体扩散的慢,选项D 错误.(2)①A →B 为等温变化,由理想气体方程得:p0V0=pB ×2V0,pB =12p0=0.5×105 Pa ②A →B :ΔU =0ΔU =Q +WQ =-W =10 J答案 (1)BC (2)①5×106 Pa ②10 J。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考点过关练气体热力学定律课时考点32 气体热力学定律A组:全国卷1.[2021・全国卷Ⅰ,33(2)]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2σ强差Δp与气泡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Δp=,其中σ=0.070 N/m。
现让水下10 m处一r半径为0.50 cm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0=1.0×10 Pa,水的密度ρ=1.0×10 kg/m,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
(��)求在水下10 m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2.[2021・全国卷Ⅱ,33(2)]一氧气瓶的容积为0.08 m,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20个大气压。
某实验室每天消耗1个大气压的氧气0.36 m。
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低到2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
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瓶氧气重新充气前可供该实验室使用多少天。
3.[2021・全国卷Ⅲ,33(2)]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333253教育资料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
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
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
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
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 cmHg。
环境温度不变。
4.[2021・新课标全国卷Ⅱ,3(2)]如图,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A侧上端封闭,B侧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开口处开关K关闭;A侧空气柱的长度为l=10.0 cm,B侧水银面比A侧的高h=3.0 cm。
现将开关K打开,从U形管中放出部分水银,当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10.0 cm时将开关K关闭。
已知大气压强p0=75.0 cmHg。
(��)求放出部分水银后A侧空气柱的长度;(��)此后再向B侧注入水银,使A、B两侧的水银面达到同一高度,求注入的水银在管内的长度。
专题十五热学考点考向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学业水平关联考点素养要素解法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内能2018课标Ⅱ,33(1),5分 3 重力势能能量观念排除法★★☆2017课标Ⅰ,33(1),5分 3 运动观念固体、液体、气体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018课标Ⅰ,33,10分 4 平衡条件相互作用观念★★★2018课标Ⅱ,33(2),10分 4 平衡条件相互作用观念2018课标Ⅲ,33(2),10分 4 平衡条件相互作用观念2017课标Ⅰ,33(2),10分 3 相互作用观念2017课标Ⅱ,33(2),10分 4 平衡条件相互作用观念2017课标Ⅲ,33(2),10分 4 平衡条件相互作用观念2016课标Ⅲ,33(2),10分 4 相互作用观念2015课标Ⅰ,33(2),10分 4 平衡条件相互作用观念2014课标Ⅰ,33(2),9分 4 相互作用观念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2018课标Ⅲ,33(1),5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量观念★★★2017课标Ⅱ,33(1),5分 3 能量观念2017课标Ⅲ,33(1),5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量观念2016课标Ⅰ,33(1),5分 3 能量观念2016课标Ⅱ,33(1),5分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量观念分析解读本专题内容为新课标地区的选考内容,概念规律繁多,但要求较低,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强化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如布朗运动、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传递、分子力等概念;分子力的特点、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三个气体实验定律等。
(2)固体、液体部分内容常结合实例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应学会用表面张力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
对一个物体而言,其分子动能与物体的温度相对应,其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相对应。
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内壁光滑且厚度不计的汽缸通过活塞封闭有压强为1.0×105 Pa 、温度为27 ℃ 的气体,初始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为50 cm ,现对汽缸加热,气体膨胀而活塞右移。
已知汽缸横截面积为200 cm 2,总长为100 cm ,
大气压强为1.0×105
Pa 。
(ⅰ)当温度升高到927 ℃时,求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ⅱ)若在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共吸收了800 J 的热量,试计算气体增加的内能。
【答案】(ⅰ)2×105 Pa (ⅱ)-200 J
【解析】(ⅰ)由题意可知,在活塞移动到汽缸口的过程中,气体发生的是等压变化。
设活塞未移动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当活塞恰好移动到汽缸口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2,则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 L 1S T 1=L 2S T 2
,又T 1=300 K 解得:T 2=600 K ,即327 ℃,因为327 ℃<927 ℃,所以气体接着发生等容变化,
设当气体温度达到927 ℃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由查理定律可以得到:
1.0×105
Pa T 2=p (927+273)K
, 解得:p =2×105 Pa 。
(ⅱ)由题意可知,气体膨胀过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Δx =L 2-L 1=0.5 m ,
故大气压力对封闭气体所做的功为W =-p 0S Δx ,
解得:W =-1 000 J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解得:ΔU =-200 J 。
如图所示汽缸内壁光滑,敞口端通过一个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的活塞密闭一定质量
气体,通电后汽缸内的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由于汽缸绝热,使得汽缸内的气体吸收热量Q
后温度由T 1升高到T 2,加热前活塞到汽缸底部距离为h 。
大气压强用p 0表示,求:
(ⅰ)活塞上升的高度;
(ⅱ)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答案】(ⅰ)T 2-T 1T 1h (ⅱ)Q -(p 0S +mg )T 2-T 1T 1
h 【解析】(ⅰ)由题意可知,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hS T 1=(h +Δh )S T 2
一、(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Ⅱ卷)
二、(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Ⅱ卷)
解得Δh =T 2-T 1T 1
h 。
(ⅱ)加热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为
W =pS Δh =(p 0S +mg )T 2-T 1T 1
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内能的增加量为
ΔU =Q -W =Q -(p 0S +mg )T 2-T 1T 1
h 。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A 时的温度为-3 ℃,从状态A 变化到
状态B ,再变化到状态C ,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 –V 图象如图所示,求:
(ⅰ)该气体在状态B 时的温度;
(ⅱ)该气体从状态A 到状态C 的过程中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答案】(ⅰ)-183 ℃ (ⅱ)800 J
【解析】(ⅰ)对于理想气体:A →B 的过程,由查理定律有 p A T A =p B T B
T A =270 K ,解得T B =90 K ,
所以t B =T B -273 ℃=-183 ℃。
(ⅱ)B →C 的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有V B T B =V C T C
解得T C =270 K ,即t C =T C -273 ℃=-3 ℃
由于状态A 与状态C 温度相同,气体内能相等,而A →B 的过程是等容变化,气体对外不做功,B →C 的过程中,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即从状态A 到状态C 气体对外做功,故气体应从外界吸收热量 Q =p ΔV =2×105×(6×10-3-2×10-3)J =800 J 。
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的薄壁汽缸,由截面积不同的两个圆筒连接而成,上端与大气相连,
下端封闭,但有阀门K 与大气相连。
上侧圆筒内有一厚度不计、质量为m =314 kg 的活塞A ,它可以在筒内无摩擦地上下滑动且不漏气。
圆筒的深度和直径数值如图所示(图中d =0.2 m)。
开始时,活塞在如图位置,室温为27 ℃,现关闭阀门K ,对密封气体进行加热,大气压强p 0=1.0 × 105 Pa ,重力加速度为g =10 m/s 2,π=3.14。
则:
(ⅰ)活塞A 刚要运动时,密封气体的温度是多少?
(ⅱ)活塞A 升到圆筒最上端时,密封气体的温度是多少?
【答案】(ⅰ)1 500 K (ⅱ)1 875 K 三、(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Ⅲ卷)
四、(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Ⅰ卷)
【解析】(ⅰ)活塞A 刚要运动时,活塞只受重力、大气对它向下的压力和密封气体对它向上的作用力,且合力为0,p 0πd 2+mg =p 1π⎝ ⎛⎭
⎪⎫d 22 解得密封气体的压强p 1=5×105 Pa
活塞A 运动前气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得:p 0T 0=p 1
T 1
, T 0=(27+273)K =300 K
解得T 1=1 500 K 。
(ⅱ)当活塞A 升到圆筒最上端时,满足
p 0πd 2+mg =p 2πd 2
解得密封气体的压强p 2=1.25×105 Pa
初状态:p 0=1.0×105 Pa ,V 0=12
πd 3,T 0=300 K 末状态:p 2=1.25×105 Pa ,V 2=52
πd 3,T 2=?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 0V 0T 0=p 2V 2T 2
解得T 2=1 875 K 。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 形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一段空气柱将水银分为A 、B 两
部分,水银柱A 的长度h 1=25 cm ,位于封闭端的顶部,B 部分位于U 型管的底部。
右管
内有一轻活塞,活塞与管壁之间的摩擦不计。
活塞自由静止时,底面与左侧空气柱的下
端平齐,此时空气柱的长度L 0=12.5 cm ,B 部分水银两液面的高度差h 2=45 cm ,外界大
气压强p 0=75 cmHg 。
保持温度不变,将活塞缓慢上提,当A 部分的水银柱恰好对U 形管
的顶部没有压力时,活塞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9.4 cm
【解析】活塞自由静止时,右管内气体的压强:p 1=p 0,
左管内气体的压强:p 2=p 1-ρgh 2
活塞上提后再平衡时,左管内气体的压强:p 3=ρgh 1
设此时B 部分水银柱两端液面的高度差为h 3,则右管中被封气体的压强为:p 4=p 3+ρgh 3
设左管中的气体长度为L ,右管中被封气体的长度为l ,管的横截面积为S ,根据玻意耳定律: 对右管中的被封气体:p 1h 2S =p 4lS
对左管中的气体:p 2L 0S =p 3LS
根据几何关系知:h 3=h 2-2(L -L 0)
五、(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Ⅱ卷)
设活塞上移的距离为x ,则:x =(l -h 2)+(L -L 0)
解得:x ≈9.4 cm。
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的、长为L 的细管下端封闭,上端与大气(视为理想气体)相通,初始时管内气体温度为T 1。
现用一段水银从管口开始注入管内将气柱封闭,该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且没有气体漏出,平衡后管内上下两部分气柱长度比为1∶3。
若将管内下部气体温度降至T 2, 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管倒置,平衡
后水银柱下端与管下端刚好平齐(没有水银漏出)。
已知T 1 = 52T 2,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为g 。
求水银柱的长度h 和水银的密度ρ。
【答案】215L 105p 026gL
【解析】设管内截面面积为S ,初始时气体压强为p 0,体积为V 0=LS
注入水银后下部气体压强为p 1=p 0+ρgh
体积为V 1=34
(L -h )S 由玻意耳定律有:p 0LS =(p 0+ρgh )×34
(L -h )S 将管倒置后,管内气体压强为p 2=p 0-ρgh
体积为V 2=(L -h )S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p 0LS T 1=p 0-ρgh L -h S T 2 解得:h =215L ,ρ=105p 026gL。
如图所示,用两个质量均为m 、横截面积均为S 的密闭活塞将开口向下竖直悬挂的导热汽缸
内的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当在活塞A 下方悬挂质量为2m 的物体后,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 0。
已知环境温度、大气压强p 0均保持不变,且满足5mg =p 0S ,不计一切摩擦。
当取走物体后,两活塞重新恢复平衡,求活塞A 上升的高度。
【答案】76
l 0 【解析】对气体Ⅰ分析,初状态的压强为:p 1=p 0-3mg S =25
p 0 末状态的压强为:p 1′=p 0-mg S =45
p 0 由玻意耳定律有:p 1l 0S =p 1′l 1S
解得:l 1=12
l 0 六、(2018届高三·岳阳摸底) 七、(2018届高三·济宁八校联考)
对气体Ⅱ分析,初状态p 2=p 1-mg S =15
p 0 末状态p 2′=p 1′-mg S =35
p 0 由玻意耳定律p 2l 0S =p 2′l 2S l 2=13
l 0
A 活塞上升的高度Δl =(l 0-l 1)+(l 0-l 2)=76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