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度》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36
经济全球化弊端例子【篇一:经济全球化弊端例子】(二)经济全球化的代价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
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
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
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
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
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
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
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
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
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
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
中国制造演讲稿(精选3篇)中国制造篇1当指南针带领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火药炸开了禁锢时代的国门时,印刷术和造纸术早已肩负起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
时间回溯至更加古老的年代,那轻薄柔软的丝的丝绸,在荒漠中开辟出一条中西交融的通路,来往于古老古老文明的商队,汇通着亘古不变的利益,也汇通着彼此交错的文明。
那些精美华贵的瓷器,诉说着这个古老民族不凡的品味与追求,更将自己的痕迹,烙印成这片大地的姓名。
如今,这片大地依旧为世界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文明,上古贤者的思想,依旧焕发着自己的活力和青春。
中国制造,从来都是最响亮的名字,而且现在,又显现出新的活力。
今天,平均每1小时,中国就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的“MadeinChina”商品!你看——全球每10台DVD,有8台是中国制造;全球每5支笔,有4只是中国制造;全球每4双袜子,有1双是中国制造:全球每2双鞋子,有一双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这个词,又一次被激活,且被赋予了新意:在世界经济发展萎靡不振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却心心相荣,这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感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
环球市场上遍布的“中国制造”让我们激情昂扬。
趁着这股强劲的“中国风”,我们亮一亮家珍,让传统文化中,那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和深受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照耀我们的精神家园,辉映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让我们用自豪响亮的声音告诉世界:MadeinChina,MadewithChina.且看,一个美国家庭的坦言:中国产品占据了我们家的一切空间——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可见,美国的家庭里,中国的产品,很大程度上渗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方便,实惠,耐用成了他们的共识。
中国的产品遍布世界,使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势不可挡!我们怎能不自豪地为“中国制造”喝彩!中国制造演讲稿篇2最近的美国,正为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的入场礼服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读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商品正在占领世界的市场,美国主妇萨拉•邦焦尔尼试图在自己的一年当抵制中国商品。
从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商品给美国带去的巨大影响。
热爱消费的美国人如今消费的已经不在是美国的商品,他们惊呼——中国的商品简直就跟不要钱似的,中国的商品充斥着美国的市场,美国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和低产阶级都没有办法离开廉价的中国商品去购买昂贵的美国商品了。
更加可笑的是,整个美国都找不出便宜有全是百分之百美国造的儿童球鞋,台灯,芭比娃娃等。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只能生产廉价劣质的商品,但是事实不是这样。
萨拉•邦焦尔尼去了美国的名牌女士服装店,发现那些法国意大利的名牌其实也大多是在中国生产的,她试图找出一些针脚上的瑕疵,但是那些衣服堪称完美。
一件名牌的衣服卖175美元,萨拉•邦焦尔尼想的是:中国远在万里之外造就这完美衣服的人,也许她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75美元。
萨拉•邦焦尔尼是美国人,这么想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是我们是中国人,是我们制造那些便宜得简直就像是白送的商品,那个在流水线上辛苦工作,造就的了无数件175美元衣服,自己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件衣服的价格的服装工人也许就是我们的亲人。
美国人惊呼,中国的工人夺取了美国人欧洲人甚至是非洲人的工作,无数手脚麻利而且薪资低廉的中国工人是那些美国工人的敌人。
可是中国人也是饱受苦难的,中国工人越勤劳能干,越是给他们的外国老板赚钱。
因为他们买的这些产品不过是把生产线搬移到了中国,生产技术是美国的,生产线是美国的,生产管理是美国的,生产资金是美国,美国的大企业家显然懂得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尽可能的节约自己的成本。
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都成了他们经济利益下的牺牲品。
提起中国制造,最常涌现出来的概念是:在最低成本下包括最恶劣生产环境下生产出的"物美价廉"产品。
其优势当然是便宜,其劣势是缺少人文内涵。
这种缺少使那些有"人道主义"的国家在消费中国制造时,不免有心理不适的感觉。
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去年,圣诞节过后两天,我们把“中国”从家里踢了出去。
当然,我们并非把这个国家踢出去,而是不再使用一些标明“中国制造”的塑料、金属和木制产品。
我们保留已经拥有的“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不再购进任何新产品。
这种驱逐行动不是中国的错。
我们生活中充斥着来自中国的各种东西——玩具、小玩意和10美元一双的童鞋。
有时,我也担心流失到海外的就业机会或者有关侵犯人权的报道,但价格最终总是战胜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出售的产品。
但是,在去年那个黑色的星期一,当我坐在沙发上,环顾节日过后的满地狼藉时,一种不安慢慢涌上心头。
直到那一刻,我才注意到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中国正在占领这个地方。
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屋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
我起身离开沙发,迅速进行了一次盘点,把所有的礼物分成了两大类——中国制造的和非中国制造的。
最后的统计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
我意识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制造”的节日。
突然,我觉得够了。
我想把“中国”关在门外。
经过略施小计和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把丈夫也争取了过来。
于是,1月1日,我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
这个想法并非为了惩罚中国,它根本不会感觉到我们的抗议带来的这点微乎其微的影响。
而且,我们也不会欺骗自己,认为我们把一个就业机会还给了俄亥俄州或者佐治亚州的某家公司。
我们把中国拒之门外是想衡量一下,中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多少不便。
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儿子的网球鞋已经小得无法再穿了。
给他买一双新鞋搞得我疲惫不堪。
经过两周的奔波后,我终于受不了了,花60美元给他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
这笔钱花得让我有点心疼,因为这个价钱对于一双童鞋来说似乎有点奢侈。
但我很快就习惯了这种感觉。
几周后,我又花了60美元给我们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买了一双得克萨斯州制造的鞋子。
中国制造演讲稿中国制造演讲稿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中国制造演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制造演讲稿1当指南针带领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火药炸开了禁锢时代的国门时,印刷术和造纸术早已肩负起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
时间回溯至更加古老的年代,那轻薄柔软的丝的丝绸,在荒漠中开辟出一条中西交融的通路,来往于古老古老文明的商队,汇通着亘古不变的利益,也汇通着彼此交错的文明。
那些精美华贵的瓷器,诉说着这个古老民族不凡的品味与追求,更将自己的痕迹,烙印成这片大地的姓名。
如今,这片大地依旧为世界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文明,上古贤者的思想,依旧焕发着自己的活力和青春。
中国制造,从来都是最响亮的名字,而且现在,又显现出新的活力。
今天,平均每1小时,中国就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的“MadeinChina”商品!你看——全球每10台DVD,有8台是中国制造;全球每5支笔,有4只是中国制造;全球每4双袜子,有1双是中国制造:全球每2双鞋子,有一双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这个词,又一次被激活,且被赋予了新意:在世界经济发展萎靡不振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却心心相荣,这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感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
环球市场上遍布的“中国制造”让我们激情昂扬。
趁着这股强劲的“中国风”,我们亮一亮家珍,让传统文化中,那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和深受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照耀我们的精神家园,辉映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让我们用自豪响亮的声音告诉世界:MadeinChina,MadewithChina.且看,一个美国家庭的坦言:中国产品占据了我们家的一切空间——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可见,美国的家庭里,中国的产品,很大程度上渗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方便,实惠,耐用成了他们的共识。
中国的产品遍布世界,使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势不可挡!我们怎能不自豪地为“中国制造”喝彩!中国制造演讲稿2大家好,首先我想让大家看一个简短的视频,由此来引出我们这组今天的话题。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中国制造的超级效应!读过后五味杂陈:1.真切体会到中国造的产品覆盖之广,连我这个中国人看完了也会瞠目结舌;2.对美国人消费的过度和浪费很气愤!3.看完本书,开始习惯关注国货,开始相信中国不会仅仅是制造,肯定也会有品牌崛起。
4.中美消费观差异甚大。
书中记录了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讲述了庞大的全球经济中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生活片段,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图片,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阐释。
当圣诞节来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
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本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场有趣却又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
在庞大的全球经济中,小人物的琐碎生活充满了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片段: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厨房的抽屉坏了,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老鼠肆虐,是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而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小东西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要是家用电器坏了,更能引发不小的危机。
在这一年中,作者还不得不管好想造反的老公,让喜欢玩具的儿子屡屡失望,同时却又无法完全拒绝“中国制造”。
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作者萨拉是位获奖记者,她用生花的妙笔写下了一家人的动人趣事,也为中国给世界消费者带来的巨大受益、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的阐释,从而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思考。
学者、媒体编辑评论不知道中国的读者读到,美国人会对买一双 60多美元的童鞋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做何感想?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甚至会比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更便宜,这样的出口,这样的制造,会给中国带来多少利润,多少福利?——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制造过去几年的高峰是二十几年积累的一个总爆发,当然势不可挡。
龙源期刊网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作者:(美)萨拉.班吉奥尔尼来源:《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第02期去年,圣诞节过后两天,当我坐在沙发上,环顾节日过后的满地狼藉时,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产品占据了我们家的一切空间——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我把所有的礼物分成了两大类,分为中国制造和非中国制造。
最后的清点的结果是:中国产品25件,非中国产品14件。
我意识到,圣诞节已经成了中国制造的节日。
我受不了了,我和丈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新年的1月1日起,我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
这个想法并非为了惩罚中国,况且我们制造的小麻烦对中国来说也不值一提。
我们只想评估一下,“中国制造”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更想知道放弃使用中国产品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以及会带来多少不便。
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给儿子买网球鞋。
经过两周的奔波,我跑了很多商店,累得实在受不了,花60美元买了一双从意大利进口的运动鞋,这笔钱让我花得有点儿心疼,因为这个价钱对于一双童鞋来说似乎有点儿奢侈。
几周后,我又不得不花60美元给我蹒跚学步的小女儿买了一双得克萨斯州制造的鞋子。
不买中国货的决定搅得我心神不安。
我们4岁的儿子发起了一次反抵制行动,我们去百货公司购物的时候,他突然喜欢上了一个中国制造的电动南瓜玩具,儿子哭着说:“我们都多久不用中国制造的东西了?”他为此纠缠了我好几天。
经过一年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制造的东西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之内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全文阅读2004年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
家里的DVD、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
她不禁想到: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于是萨拉决定从2005年元旦起,带领全家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别了,吾爱在一个阴沉的星期一,我们把“中国”从家里请了出去。
那时。
圣诞节刚过两天。
当然,我说的中国,不是地球对面那个国家,而是所有标着“中国制造”的塑料制品、棉制品和金属制品。
已经有的“中国”,我们留着,但我们打算再也不往家里添置新的了。
这倒不是中国的错。
它用无数廉价玩具、器皿和鞋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我有时候也担心美国流失的工作岗位。
可在我家,价格便宜就是无上的美德。
中国产品。
让我们无力抵挡。
但在这个阴沉的下午,我坐在沙发上,环顾节日后乱得一塌糊涂的家,后背猛然冒出一股不安的凉意来。
照理说早就该注意到。
可我直到此刻才发现――中国占领着我的家!中国,在DVD播放机上散发着幽蓝的微光;中国,在客厅一角圣诞树上垂下的灯泡和玻璃球上闪闪发亮;中国,在我脚下的条纹袜子上蹭得我脚痒痒;中国,躺在门口那一堆脏鞋上,透过红发洋娃娃的刺绣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世界;还用中国造的咀嚼玩具,逗弄着我家的狗;中国,从钢琴上摆放的台灯洒下一轮黄色的光晕。
我赶紧从沙发上起身,清点起圣诞节礼物来,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中国,非中国。
清点结果:中国,25;非中国,14。
我想,儿童特别节目真该更新一下地理知识了:圣诞老人的小矮人们并不是在冰雪覆盖的北极作坊里干活,而是在远离咱家乡海岸至少7000英里的工厂里工作。
圣诞节,孩子们一年到头盼星星盼月亮般盼来的一天。
原来竟是个中国节。
如此细细琢磨一番,事情似乎已经失控了――突然之间,我想把“中国”给请出去。
想要彻底驱逐“中国”,为时已晚。
要是把我们已经抬进家门的“中国制造”全扔了,我家也就差不多空了――就跟院子里那棵垂死柠檬树的干枯枝条一样,只有零零落落几片叶子。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的现实历史进程大致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800年以前的中国与世界;1800—1945年的中国与世界;1945—1990年的中国与世界。
[1]门洪华则认为,自19世纪中叶中国被“炮舰外交”强行纳入世界体系以来,中国与国际制度的关系充满波折,经历了从拒绝到承认、从观望到参与、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力争重要发言权的过程。
这个过程伴随着两个尚未最终完成的转变,即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的转变、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
197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时事通讯社代表团时,第一次使用了“开放”这个词,并明确了“开放”的含义。
他说:“所谓开放,是指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25]他还指出这种开放是全面开放,不仅是国内个别地区间的全面开放,而且是向国外的全面开放;不仅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开放,而且向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开放。
在进入世界历史的行列中,全面开放是中国这种现代化后发型国家变被动为主动,变从属为平等的战略决策。
在此阶段,中国开始注重世界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逐步恢复其地位,参与其中并逐步加大自己的发言权。
中国终于放弃了“局外者”的身份,成为多数全球性国际制度的参与者。
1980年4月、5月,中国政府先后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此后,中国逐步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条约、国际农业开发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
中国从这些组织中获得了大量的技术、知识和资金,并“开始学会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和拓展自己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照会关贸总协定(GATT)秘书长,要求恢复中国GATT成员国席位,此后,中国在“复关”/“入世”的漫漫征程中,历经坎坷,但是中国的决心从未有过任何动摇。
中国是GATT的创始缔约国。
1950年3月3日,国民党台湾当局发表声明“退出一九四七年签订的哈瓦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事”,但大陆对此没有发表任何声明,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一员在国际社会看来是自然而必然的事情。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人。
引言: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个年头。
30年前经济上政治上一度与世界隔绝的中国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到如今,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上也与世界各国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爱与恨提到今天的中国,我最先想起的一个词,就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主导地位显著加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0.1%,比1952年的17.6%增加22.5个百分点。
制造业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体,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来自于工业;2010年,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就超过9000万,解决了大量的城镇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大缓解了我国沉重的就业压力。
1、他们爱“中国制造”中国的工业品因其物美价廉的特点,迅速在世界走俏,融入世界人民的生活。
中国人以他们的勤劳和忍耐,默默地承受着极低的薪水,全球最长的平均工作时间,为世界输送价廉物美的工业品,成为了世界工厂,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美国方面的测算,廉价的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制造”:美记者新著:一年不用中国货不可能萨拉·邦焦尔尼女士在其新著《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真实经历》出版之际撰文说,她希望她的书与那些抱怨“圣诞老人已经被外包到了红色中国”的人保持距离。
英国《金融时报》9日就此刊发一书评说,作者试图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探索:在生活中有没有可能一年不用中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