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与附子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9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川乌和附子种植的追肥肥料及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兴福,张亚琴,文秋姝,邓秋林,李思佳,陈雨,雷飞益,石峰,窦明明,马留辉
申请号:CN201711170442.0
申请日:20171122
公开号:CN107721529A
公开日:
201802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川乌和附子种植的追肥肥料及其应用,以重量份计,所述追肥肥料包括:氮肥115.95~140.85份、磷肥115.95~140.85份、钾肥248.55~294.15份、钼肥6.6375~7.635份;所述追肥肥料可提高川乌产量和品质、附子产量和品质,适用于川乌和附子人工规模化种植。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地址: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川乌与附子的功能主治异同1. 异同概述在中医药领域中,川乌和附子是两种常用的药物。
虽然它们都有一定的毒性,但却有着不同的功能主治作用。
本文将探讨川乌和附子的功能主治的异同之处。
2. 川乌的功能主治2.1 川乌的概述川乌,又称四川乌,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它主要生长于我国四川、云南等地,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2 川乌的功能川乌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祛风活络:川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身体麻木等症状。
•祛痰止咳:川乌可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症状,有助于缓解呼吸道不适。
•安神定志:川乌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有助于平稳情绪。
•祛寒散寒:川乌可用于治疗寒性疼痛、寒凝等症状,有温通经络的作用。
2.3 川乌的主治川乌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川乌可用于改善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风后遗症:川乌可用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中风后引起的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
•神经衰弱:川乌可用于改善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焦虑等症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放松心情。
3. 附子的功能主治3.1 附子的概述附子,又称炮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主要产自我国河南、湖南等地,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3.2 附子的功能附子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温阳散寒:附子具有温热的特性,可用于治疗寒性疼痛、寒凝等症状,有助于温暖身体。
•镇痛止痛:附子可用于缓解剧痛、痉挛引起的疼痛,有助于舒缓不适感。
•驱寒散湿:附子可用于治疗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痛、腹痛等症状,有助于排除湿气。
3.3 附子的主治附子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寒湿痹痛:附子可用于改善受寒湿影响引起的关节痛、腰痛等症状。
•产后寒疝:附子可用于缓解产后寒疝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有助于恢复子宫功能。
•腹痛腹泻:附子可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症状,有助于缓解消化系统不适。
4. 川乌与附子的异同川乌和附子虽然都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但它们在功能主治上有以下异同之处:•功能异同:川乌主要用于祛风活络、祛痰止咳、安神定志、祛寒散寒等症状,而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镇痛止痛、驱寒散湿等症状。
乌药高产种植技术乌药原名叫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由母根旁生侧根形成的块根,称附子、川乌,母根称乌头,又叫草乌。
我县是乌药的适生区,一般亩产鲜药1000 公斤左右,高产可达1500 公斤,低产只有500 公斤,干鲜比率为1:3,一般一亩可产干品 300 至 500 公斤,种植附子成为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门路。
一、形态特点。
属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 厘米。
块根往常 2 个连生,种植品种的侧根往常肥大,倒卵圆形至卵形,直径可达 5 厘米;表皮茶褐色至深褐色、光滑,四周有瘤状崛起,下部有多半或无渺小须根,茎直立,圆柱形,青绿色,下部老茎多带紫色;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圆状五角形,坚纸质或略革质,表面暗绿色,反面灰绿色;花期6—7 月,总状花序,花序轴上密生反曲的白色柔毛;小苞片窄条形,萼片5,呈花瓣状,花蓝紫色,外被短毛;果期 7—8 月,果长圆形,具横脉,黄棕色。
二、选地备耕。
附子生长环境要求,气温:零下 2℃至 36℃之间,降雨量: 1 000-1 200mm;海拔: 500-1200m;年日照时数 1 300 一 l 500h 的地域。
选择土层松散肥饶、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块种植,粘土或低洼积水地域不易种植。
最忌连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为好,亩施 2000 公斤农家肥作底肥,假如农家肥不足,可增添 50 公斤N、 P、K≥35%的复合肥与土壤浅翻混匀,使土壤松散、平展,开好排水渠。
三、选好种子。
附子品种宜选倒卵形、个圆、中等大小、色彩新鲜、芽口紧包、无病虫的强健块根。
这样的种子出苗秆粗、强健、抗病抗逆力强、所结的附子一般个大而圆、商品率高。
凡块根瘦长,倒锥形的不宜作种。
对无根毛,或根毛少而短,毛上长有根瘤菌的,块根上有病菌、黑斑、霉烂、缺芽的附子不可以做种。
种根挖出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开(厚约 6 厘米)晾 7—15天,使皮层水分稍干一些便可种植。
一般大附子用于商品生产用种,小附子做生殖种子使用种植前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浸种 30 分钟。
附子与川乌的区别及正确使用方法附子和川乌都是中药材中常见的物质,但它们在性质、功效和使用方法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就附子和川乌的区别以及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阐述。
一、附子与川乌的区别1.来源与性质附子,又称附子带皮、制附子、乌头附子,是百合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
附子性温、味辛、咸,具有较强的毒性。
川乌,又称乌药、乌贼骨、吴乌,是菟丝子科植物乌药和左旋半夏科植物川乌的块根。
川乌性平、味苦、辛,毒性较小。
2.功效与主治附子具有温通肾脏、暖中停痛、破魔祛邪、散寒止痛等功效。
主治寒痹、筋骨疼痛、寒湿阻络、中风偏瘫等病症。
川乌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主治肝胆疾病、跌打损伤、瘰疬、淋巴结核等疾病。
3.用法用量附子一般用于制成配方中,较少单独使用,用量应控制在适宜范围以避免中毒。
川乌可以用于煎剂、丸剂、散剂等制剂中,常与其他药物搭配应用。
用量根据具体病情和药物配方而定,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附子与川乌的正确使用方法1.附子的正确使用方法(1)为了避免附子毒性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以下准则使用附子:- 严禁未经专业人员指导和监督独自使用附子;- 尽量使用已经去除毒性的附子,遵循药典规定;- 使用附子前应先充分了解附子的性质、功效和禁忌症。
(2)附子的煎剂使用方法:- 将附子用水煮沸,煮沸后再煎煮15分钟左右,再滤去渣滓;-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合适的剂量,服用煎剂。
2.川乌的正确使用方法(1)川乌常用的制剂有颗粒剂、丸剂、散剂等,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制剂。
(2)川乌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病情和配方而定,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3)川乌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川乌;- 长期大剂量使用川乌可能导致中毒,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三、注意事项1.使用附子和川乌时,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请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使用;- 尽量选用已经去除毒性的附子,在使用前充分了解其性质和禁忌症;-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过敏体质患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黑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一、黑附子简介黑附子,又称川乌、乌附子,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它是毛茛科植物附子的块根或横切面,经过晒干或炭煮而制成。
黑附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黑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二、黑附子的主要作用黑附子具有以下主要作用:1.祛风湿:黑附子有温阳、祛寒的作用,能够活血散寒、祛风止痛,对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痛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杀虫驱蛇:黑附子对虫蛇有较强的毒性,能够用于杀虫驱蛇和解毒。
中医常将黑附子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中毒等疾病。
3.止吐和止嗽:黑附子对久咳、咳血以及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抑制呕吐中枢,减少咳嗽的频率和剧烈程度。
4.抗炎和镇痛:黑附子对于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并改善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尤其对神经性疼痛以及骨科疼痛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5.提升免疫力:黑附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三、黑附子的功能主治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应用经验,黑附子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风湿性关节炎:黑附子能够温经通络、祛风湿,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痹痛症:由于黑附子能够活血散寒、疏通经络,因此对于各种寒湿痹痛、痛经、腰腿痛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其他骨伤疾病:黑附子可缓解骨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并促进骨骼修复。
在中医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等骨伤疾病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寄生虫感染:黑附子具有较强的驱虫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相关疾病。
5.呕吐和咳嗽:黑附子具有镇吐、镇咳的作用,对于呕吐、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综上所述,黑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杀虫驱蛇、止吐止嗽、抗炎镇痛和提升免疫力等多种作用。
它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风湿性关节炎、痹痛症和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
又名:乌头、乌喙、五毒根、草乌头、耗子头、竹节乌头。
原植物北乌头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青海、山东,主产于辽宁;新疆称其为断肠草,东北称鸡头草、兰靰鞡花,山西称小叶芦、勒革拉花。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
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茎。
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
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
气无,味辛辣,麻舌。
制草乌为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
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
质脆。
气微,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本品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一般炮制后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草乌有镇痛,抗炎作用,对心脏有影响,及抗组胺、局麻作用等。
其它药用部位:(1)草乌叶:为北乌头的干燥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卵圆形,3全裂,长5~12cm,宽10~17cm,灰绿色或黄绿色,中间裂片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侧裂片2深裂,小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微被柔毛,叶柄长2~6cm,质脆,气微,味微咸辛;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其味辛、涩,性平,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止痛,中医临床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2)射罔:为草乌汁制成的膏剂,味苦,性热,有毒,用于瘰疬结核,瘘疮毒肿,头风,风痹,腹中癥结,疟疾,疝气。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又名:乌头、乌喙、毒公、耿子、川乌头、卡氏乌头。
原植物乌头栽培于中南及辽宁、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主产四川、云南,云南昭通民间称其为十二元脚。
乌药高产栽培技术乌药原名叫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由母根旁生侧根形成的块根,称附子、川乌,母根称乌头,又叫草乌。
我县是乌药的适生区,一般亩产鲜药10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1500 公斤,低产只有500公斤,干鲜比例为1:3,一般一亩可产干品300至500公斤,种植附子成为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形态特征。
属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厘米。
块根通常2 个连生,栽培品种的侧根通常肥大,倒卵圆形至卵形,直径可达5 厘米;表皮茶褐色至深褐色、平滑,周围有瘤状突起,下部有多数或无细小须根,茎直立,圆柱形,青绿色,下部老茎多带紫色;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圆状五角形,坚纸质或略革质,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花期6—7 月,总状花序,花序轴上密生反曲的白色柔毛;小苞片窄条形,萼片5,呈花瓣状,花蓝紫色,外被短毛;果期7—8 月,果长圆形,具横脉,黄棕色。
二、选地备耕。
附子生长环境要求,气温:零下2C至36C之间,降雨量:1 000-1 200mm;海拔:500-1200m;年日照时数1 300 一I 500h的地区。
选择土层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块种植,黏土或低洼积水地区不易栽种。
最忌连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麦为好,亩施2000公斤农家肥作底肥,如果农家肥不足,可增加50公斤N、P、K> 3%的复合肥与土壤浅翻混匀,使土壤疏松、平坦,开好排水沟。
三、选好种子。
附子品种宜选倒卵形、个圆、中等大小、色泽新鲜、芽口紧包、无病虫的健壮块根。
这样的种子出苗秆粗、健壮、抗病抗逆力强、所结的附子一般个大而圆、商品率高。
凡块根瘦长,倒锥形的不宜作种。
对无根毛,或根毛少而短,毛上长有根瘤菌的,块根上有病菌、黑斑、霉烂、缺芽的附子不能做种。
种根挖出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开(厚约 6 厘米)晾7—15 天,使皮层水分稍干一些就可栽种。
一般大附子用于商品生产用种,小附子做繁殖种子使用栽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30分钟。
川乌、草乌、附子和白附子鉴别目录乌头 (2)川乌 (3)附子 (3)北乌头 (5)草乌 (6)黄花乌头 (6)关白附 (7)短柄乌头 (7)雪上一枝蒿 (8)独角莲 (9)禹白附 (9)表1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来源注:白附子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称关白附。
天南星科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入药尚无考证。
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故而为白附子的正品被广泛应用。
乌头草本。
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
茎高60-150厘米。
叶片常3全裂,中央裂片宽菱形或菱形,急尖,近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形,侧生裂片斜扇形,不等地2深裂。
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的微柔毛;小苞片狭条形;萼片5,蓝紫色,外面有微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通常有微柔毛。
蓇葖美长1.5-1.8厘米;种子有膜质翅。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北达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达广西北部;越南北部也有。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四川、陕西大量栽培。
块根为镇痉、镇痛剂,主治关节痛、神经痛、风寒湿痹等症。
图1 乌头川乌药材: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
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制川乌,为不规则圆形或长三角形的片。
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
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
气微,微有麻舌感。
图2 川乌药材及制川乌饮片附子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
表面灰黑色,被盐霜。
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
方面起整体调节作用。
对于湿热病在表和在上焦者,尤为适宜。
实验研究表明[3-4]:清香散在体外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抑菌作用越强。
对湿热模型动物的研究表明:该方有良好的清热祛湿作用,可延长动物的生存期。
其作用与提高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调节微量元素的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促进HSP70表达有关。
该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温病湿热证患者,疗效卓著,现举病案如下:徐某,女,36岁,1995年5月入院。
因子宫肌瘤术后合并肺炎,发热1个月不退,初起高热,体温39~40℃,后用多种抗生素退热治疗,体温39℃左右持续不减,伴咳嗽痰不多,纳呆,恶心,大便不爽,1d3~4次,脉滑数,苔白厚腻,中心微黄。
经用清香散每次2包,1d3次煎服(即4h服1次),每次煎400ml,服药24h后体温降至38℃以下,服药48h后降至正常。
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1 吴仕九,杨运高,佟丽,等.中医湿热证证候模型的应用研究.中医杂志,2001;42(9)∶553~5552 佟丽,吴仕九,陈江华,等.湿热证患者免疫功能及自由基水平变化的研究.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9;11∶(4)48~503 吴仕九主编.现代湿热病证理论与临床.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146 4吴仕九,杨运高,杨钦河,等.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及清热祛湿法机理的探讨.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9;6(2)∶65~67(收稿2003-05-12;修回2003-06-19) 谈祝味菊先生医案中附子制川乌的应用石富娟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312000) 祝味菊为四川名医,论治擅长内科调理。
对附子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得心应手,足堪师法。
祝味菊用附子,每与活磁石或生龙齿、生牡蛎并投 (一般用附子15g,磁石50g,生龙齿和生牡蛎各用50g),如此温阳与潜阳配伍,可以监制附子辛燥升浮之弊。
关于附子类药关于附子类药附子品种混杂,名称不规范。
各地叫法也不一样。
生附子其实应该叫生川附子,四川产的效果最好,入药用的制附子最好的叫川淡附子,黑附子因为用胆巴制,过制则味极苦,极易引起肾功能衰竭,很多人用过,同样一个方子换成川淡附子,肾功能就会复常,很多人吃了我开的方子而抓的药是黑附子就会出现全很乏力的现象,而换成川淡附子就会力气大增,不能不引起注意,川淡附子的作用是固表阳。
真正的生川附子是生在川乌头上,是川乌头的子根,呈椎体形,炸碎后成灰白色粉状,麻辣味极重,极易中毒,需要严格配伍应用,作用是去沉寒痼冷,回阳救逆。
另有一种叫白附子,制过的作用几乎全部丧失,我刚行医时用过,而生的很多药商也叫生附子,其实应该叫生白附子,这种药象芋头模样,炸开后里面雪白,口尝后刺口,多吃则封喉,以其色白入肺,辛辣刺口极热入肾可暖寒水,凡是肺肾有寒之人,也就是阴病十八可以选而用之,我用这种附子治疗一切属于寒凉疼痛拘引的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颈肩腰腿疼痛效果显著配合干姜、生白芍、生甘草应用。
关白附没用过,因为产量极低,对其不了解。
乌头分川乌头草乌头两种,川乌头炸开后灰白类似生川附子,草乌头很难炸开,属于草本。
乌头治疗类风湿效果显著,配伍要合理,否则极易中毒。
煎煮方法:经多年时间研究出附子类药用高压锅煎煮既省时又省气,并且不用单独煎煮,煎药方法:先将诸药用冷水泡透,若用高压锅煎煮,水没过药即可,盖上阀门煎煮,开锅后计时间,7分钟停火,待压力减下来后,倒出来,再加上水水没过药即可,如此煎三遍合在一起分三餐后服用,这样煎取的药浓度高,气味俱全。
川乌头(侯宁极《药谱》)【异名】川乌(《金匮要略》)。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
【植物形态】乌头(《本经》)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
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6厘米。
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