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第一章总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419.04 KB
- 文档页数:10
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要点:1、圆柱:柱体 棱住: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几何体圆锥:锥体棱锥: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球体2、面分为平面和曲面;线分为直线和曲线;图形均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棱柱的性质:①棱柱的上下底面形状完全相同;②棱柱的所有侧棱长均相等;③棱柱的的所有侧面均为长方形。
4、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宽为圆柱的高;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扇形的弧长为圆锥的底面周长。
5、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后由六个小正方形组成,展开时剪刀走的路线不同,得到的图形不同,常见的有:6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面形状可能是:圆、长方形等;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截面形状可能是:圆、三角形等;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面形状可能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7、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8、平面图形:圆形、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一些三角形,分割出的三角形的个数=多边形边数-2,从边上上一点(不包括顶点)呢?从内部一点呢?9、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个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从定义可见,一个圆可以分割出无数个弧,也可以分割成无数个扇形。
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柱体的两个底面一样大;②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③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④长方体一定是柱体;⑤棱柱的侧面一定是长方形.(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2. 下面几何体截面一定是圆的是 ( )( A)圆柱 (B) 圆锥 (C ) 球 (D) 圆台 3.如图绕虚线旋转得到的几何体是( ).4. 某物体的三视图是如图所示的三个图形,那么该物体的形状是( )(A )长方体 ( B )圆锥体 (C )立方体 (D )圆柱体 5.如图,其主视图是( )6.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7. ( )C ) (D )8.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 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 .5B . 6C .7D .8(D )(B ) (C )(A )第10题图9.下面每个图形都是由6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 B C D1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图,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若使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A 、B 、C 表示的数依次是( )(A )235、、π-- (B)235、、π-(C )π、、235- (D)235-、、π二、填空题11.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复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复习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 机械运动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021山西阳泉期末]小明同学为方便学习,预备网购一台口袋打印机,卖家提供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口袋打印机的宽度为( )A.8 mmB.8 cmC.8 dmD.8 m答案1.B 【解题思路】 一般手机的宽度在7 cm左右,由题图可知,口袋打印机的宽度与手机宽度接近,约为8 cm,故B符合题意.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A.7.5 m=7.5 m×100 cm=750 cmB.270 mm=270 mm÷1 000=0.27 mC.360 km=360×1 000=360 000D.45 m=45×100 cm=4 500 cm答案2.D 【解题思路】 “7.5 m×100 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A错误;270 mm=2701 000 m=0.27 m,B错误;“360×1 000”得到的数值无单位,C错误;D换算过程正确.3.[2021湖北十堰张湾区期中]请你在数字后补充合适的单位.八年级人教版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7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68 ;教室宽约为60 .答案3.【参考答案】 mm cm m dm4.[2021河北秦皇岛海港区期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答案4.C 【解题思路】 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B、D正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不是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也可从任一整刻度线测起,故C错误.5.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填选项代号),这支铅笔的长度为 .答案5.【参考答案】 D 4.65 cm【解题思路】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A错误;测量时一般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任一整刻度线测起,B 错误;放置刻度尺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C错误.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题图D所示,这支铅笔的长度为4.65 cm.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长度时,记录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3.6 cmB.4 cmC.3.61 cmD.3.612 cm答案6.C 【解题思路】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为3.6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故A不符合题意;读数为4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dm,故B不符合题意;读数为3.61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故C符合题意;读数为3.612 cm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m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小明用刻度尺正确地测出了课桌的长度是6.72 dm,其准确值是 ,估读值是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答案7.【参考答案】 6.7 dm 0.02 dm 1 cm【解题思路】 课桌的长度为6.72 dm,倒数第二位数字7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最末一位数字为估读的数字,其余数字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6.7 dm,估读值为0.02 dm.8.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甲同学用分度值是1 cm 的刻度尺去测此木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 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的结果是1.054 3 m,则乙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估读到 .答案8.【参考答案】 1.054 1 mm 0.1 mm【解题思路】 该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当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接近1.054 m;当测量的结果是1.054 3 m 时,倒数第二位数字4所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因此估读到了0.1 mm.9.观察停表表盘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表盘:小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分钟,一个大格是 分钟,一个小格是 分钟.(2)大表盘:大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秒,一个大格是 秒,一个小格是 秒.(3)读数:先读小表盘对应的 ,再读大表盘对应的 .(均填“分”或“秒”)(4)图中停表的示数是 s.知识点4时间的测量答案9.【参考答案】 (1)15 1 0.5 (2)30 1 0.1 (3)分 秒 (4)337.5【解题思路】 (4)先读小表盘对应的分,即5 min;再读大表盘对应的秒.读大表盘时要注意,若小表盘指针指在前半个格,则对应大表盘指针应在0~30 s 间读数,若小表盘指针指在后半个格,则对应大表盘指针应在30~60 s 间读数.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小表盘指针指在后半个格,故大表盘应读作37.5 s,所以停表的示数是5 min 37.5 s=337.5 s.10.[2021山东临沂兰陵期中]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错误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答案10.C 【解题思路】 误差和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错误;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 错误,C正确;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而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故D错误.11.[2021河北唐山迁安期中]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说法不可行的是(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测量数据不合理时,可进行适当修改C.更换更精密的测量工具D.改进测量方法答案11.B 【解题思路】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故A、C、D正确.测量数据不合理时,不可进行修改,要实事求是,B错误.故选B.12.[2021四川成都十一中期中]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B.2.357 cmC.2.35 cmD.2.4 cm答案12.A 【解题思路】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表明物体的长度测量了三次,应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求得的平均数若是除不尽的,应计算到比测量值的位数多一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故物体的长度为L=(L+L2+L3)÷3=(2.35 cm+2.36 cm+2.36 cm)÷3≈2.36 cm.113.物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 20 ℃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 ℃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得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填“小”或“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 (填“错误”或“误差”).答案13.【参考答案】 大 误差 【解题思路】 由于热胀冷缩,所以在0 ℃时钢尺收缩,长度变小,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故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误差.1.[2020山东聊城期末]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kuǐ)”,举足两次为“步”,即迈出两足是一步.根据题中所述,古代所说的一步的距离大约是(以成人为例)( )A.0.7 mB.1.5 mC.15 cmD.70 dm答案1.B 【解题思路】 举足一次为“跬(kuǐ)”,举足两次为“步”,根据题中所述,古代所说的一步即“举足两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迈了两步,距离大约为1.5 m.2.[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期中]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B.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零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答案2.C 【解题思路】 A、B、D项均是错误,而不是误差;C项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的数值不准确,这是误差,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3.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和真实值一样D.无法判断答案3.B 【解题思路】 将皮卷尺拉得太紧,皮卷尺刻度线间的距离将变大,则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4.[2021河南漯河期中]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刻度尺最合适的是( )A.量程3 m,分度值1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答案4.A 【解题思路】 C、D项刻度尺的量程太小,不符合题意;躺着和站立时的身体长度相差不大,应选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即A符合题意.5.[2021河北石家庄高邑期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正确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0.151 0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最右边的“0”无意义,可以去掉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C.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所以没有测量误差D.该测量结果还可以记录为15.10 mm答案5.B 【解题思路】 最右边的“0”是估读值,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A错误.由题图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故B正确.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C错误.0.151 0 m=151.0 mm,故D错误.6.[2020上海大同初中月考]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三个数据:2.32 dm、23.20 cm、232.0 mm,则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都不相同答案6.B 【解题思路】 对于2.32 dm,3对应的单位是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对于23.20 cm,后面的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对于232.0 mm,后面的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7.如图1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min s;如图2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min s.答案7.【参考答案】 3 48 3 18【解题思路】 题图1、图2中大表盘的秒针指示的位置相同,关键是看小表盘的分针指示的位置.题图1中,分针指示在3.5 min以后,因此秒针指示的时间是48 s,即示数是3 min 48 s;题图2中,分针指示在3 min到3.5 min之间,因此秒针指示的时间是18 s,即示数是3 min 18 s.8.[2021 辽宁锦州期末]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cm.用B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cm.用 (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答案8.【参考答案】 0.1 3.25(±0.01) 3.3(±0.1) A【解题思路】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的长度为3.25 c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的长度为3.3 cm;A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用A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更精确.9.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0 cm.(1)各位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这个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2)其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的是 同学,这个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 不同.(4)如果上述四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其原因是 .(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的钢笔的长度应该是 cm.答案9.【参考答案】 (1)误差 不可以 (2)丁 可以 (3)分度值 (4)丙 没有估读值(或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12.82【解题思路】 (5)若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则只有甲、乙、戊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则钢笔的长度L=12.82 cm+12.83 cm+12.80 cm3≈12.82 cm.专项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2021天津河西区期中]如图所示的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1.C 【解题思路】 A选项,测量的长度不是硬币的直径,错误;B选项,硬币左端未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对齐,错误;D选项,硬币下端未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对齐,错误.故选C.2.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相同的纸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只使用一把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答案2.D 【解题思路】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相同的纸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采用的是累积法,故A做法正确;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细金属丝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采用的是累积法,故B做法正确;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C做法正确;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三角板和刻度尺各一把,故D做法错误.故选D.3.某同学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时,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41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钢丝圈的长度是 cm,细钢丝的直径是 mm.若由于疏忽,在数钢丝圈数时少数了一圈,则所得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若在绕圈时钢丝之间有空隙,则所得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若第二次测量时排绕了5圈,与第一次相比,第 次测量的误差较小.答案3.【参考答案】4.95(±0.01) 1.2 偏大 偏大 一【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钢丝圈的长度L=4.95 cm,n=41,故细钢丝的直径d=4.95 cm41≈0.12 cm=1.2 mm.若少数一圈,测量的长度不变,则计算时分母变小,所得结果将偏大;若钢丝间有空隙,则测量得到的钢丝圈长度将变大,所得结果也将偏大.4.[2021 河南洛阳伊川期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 cm.答案4.【参考答案】 1.85【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四枚硬币的直径和为7.40 cm,所以一枚硬币的直径为1.85 cm.5.左图表示用圆规测曲线长度的一种方法,先将圆规两脚分开,再用圆规脚分割曲线,记下分割的总段数n,然后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l,那么曲线的长度L= .甲、乙两同学用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同一曲线的长度,他们分别选取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5 mm、10 mm,他们的测量方法、读数、记录、计算均正确,但两人测得的结果却不同,那么, (填“甲”或“乙”)的测量结果较准确.答案5. 【参考答案】 nl 甲【解题思路】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小,越接近两脚之间曲线的长度,所以甲同学的测量结果较准确.6.[2021 河北唐山丰南区月考]一条纸带厚薄均匀,小亮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填“A”或“B”).A.2−1B.2−12答案6.【参考答案】 B7.请写出用刻度尺测量地图上从北京到上海铁路线(京沪铁路)长度的方法以及如何计算出京沪铁路实际里程.(辅助器材不限)答案7.【参考答案】 找一段柔软的棉线,使棉线与地图上的京沪铁路线完全重合,然后测出这段棉线的长度,就得到了地图上京沪铁路线的长度.用该长度除以比例尺,即可得出京沪铁路实际里程.归纳总结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 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数据.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硬币的厚度等.(2)平移法: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隐藏在物体内部时,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如图甲、乙所示,分别是利用平移法测量硬币直径和圆锥高度的示意图,其中硬币直径为7.50 cm-5.00 cm=2.50 cm.甲 乙(3)化曲为直法: 测量曲线的长度时,可以用一段不可伸长的细线与曲线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细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记号间的长度,也就是曲线的长度.(4)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花坛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滚动的圈数就可得出花坛的周长.利用此方法还可测量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的长度等.(5)化整为零法:若被测量物体的长度远远超过了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如测一卷铁丝的长度),或不便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可先选取物体的一小部分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然后设法(如称重)测出整个物体与这一小部分的倍数关系,最后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求出整个物体的长度.第2节 运动的描述第一章 机械运动1.我们说某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是指该物体( )A.正在运动B.正在改变运动的快慢C.处于静止状态D.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答案1.D 【解题思路】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关注传统文化】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行白鹭上青天D.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2.D 【解题思路】 水向东流,水的位置随时间在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随时间在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物体的颜色,不是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D.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答案3.B 【解题思路】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具体选哪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事先选定参照物,说某个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毫无意义.故B正确,A、C、D错误.4.我们确定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定 ;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于日晷的盘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答案4.【参考答案】 参照物 运动【解题思路】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首先选择参照物;影子和日晷的盘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5.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答案5.C 【解题思路】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而该车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6.[2021福建漳州期末]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同步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以地球为参照物是 的,以太阳为参照物是 的.(均填“静止”或“运动”)答案6.【参考答案】 静止 运动7.[2021山西大同期末]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如图所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探测器是静止的( )A.发射架B.运载火箭C.月球D.地球答案7.B 【解题思路】 发射升空过程中,嫦娥五号探测器相对于发射架距离越来越远,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结合题意,运载火箭携带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的过程中,嫦娥五号探测器相对于运载火箭的位置不变,所以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探测器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8.下面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里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答案8.B 【解题思路】 月亮躲进云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以云朵为参照物的,A不符合题意.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是被研究的物体,太阳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B符合题意.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被研究的物体是树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树木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观光电梯里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被研究的物体是地面,D不符合题意.故选B.9.学校运动会上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A.都站在原地不动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答案9.B 【解题思路】 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保持相对静止,为了节省时间,取得好的成绩,两运动员需在奔跑过程中完成传接棒,故B正确.10.[2021 广东广州白云区期末]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答案10.D 【解题思路】 题中关键部分“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动”,说明甲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A 错;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说明甲、乙两车的相对位置在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既然甲车是静止的,那么乙车必然是运动的,C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应是运动的,B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应是运动的,D 对.故选D.11.[2021 黑龙江哈尔滨五常期末]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分别进行以下操作:①纸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②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 (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过程说明了 .答案11.【参考答案】 相同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解题思路】 纸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和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都是使小球进入“洞”中,不同的是以地面为参照物,①中小球相对于地面某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②中小球相对于地面某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由此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2021 广东广州海珠区月考]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答案1.D 【解题思路】 A项,空气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B项,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参照物,否则无法确定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C错误,D正确.故选D.2.棋盘上摆放有三个棋子,如图甲所示,图乙则是三岁的小宇移动了棋子后的样子.相对于棋盘,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棋子是( )A.只有3号B.只有2号和3号C.只有1号和3号D.1号、2号和3号答案2.D 【解题思路】 比较可知,1号、2号棋子均向右移动了1格;3号棋子向下移动了2格后又向右移动了1格.所以三个棋子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参照物专题:1.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2.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3.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4.“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5.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6.以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7.法国飞行员在天空中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子弹的条件是:8.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这是因为:测量长度专题:1、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cm。
1题2题2、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cm。
3、在下图中,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3题4题4、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则物块的长度为cm。
5、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
6题5题6、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0.72c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如图15所示。
由此得钢管外径是 cm。
计算题专题:1.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若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 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远的安全地区?2.一列队伍长360m,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测得队伍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9min。
求:①队伍前进的速度②这列队伍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3.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了一段路程后听到了刚才鸣笛的回声。
初一上学期期末生物总复习材料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生存环境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对生物的生存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非生物因素:空气、阳光、土壤、水、温度2、生物因素:(1)种间关系: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举例)(2)种内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举例)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举例2、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结论、原理)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适应现象保护色:与周围环境具有相似的体色,有利躲避敌害或有利捕食。
(举例)拟态:外形或颜色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举例)警戒色:某些具有毒刺、恶臭的动物油鲜艳的颜色。
(举例)2、适应的普遍性3、适应具有相对性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显微镜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镜座、载物台、压片夹、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使用特点、放大倍数、低倍镜和高倍镜使用区别)2、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详细)3、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2)三个要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探究的过程,还要有结果。
(3)实验: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过程、结果、结论)第二章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什么是生态系统(课本P29)举例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人、各种动物2、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等非生物成分:阳光、水、土壤、温度、空气3、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生态系统的特点、联系)注意:湿地生态系统——地球的肾第二节——生物圈1、什么叫生物圈(课本P37)2、生物圈的范围,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的重要意义第三章第一节——饮食与健康1、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教案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一、内容分析小结与复习分作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方法与运算律,从而给出全章内容的大致轮廓,第二部分针对这一章新出现的内容、方法等提出了5个问题;通过这5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主动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
二、课时安排:小节与复习的要求是要把这一章内容系统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学习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因此,本章总复习的二课时这样安排(测验课除外):第一课时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第二课时复习有理数的运算。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设计典型例题,检测学生知识,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本节课将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其内容包括正负数、有理数、数轴、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相反数与绝对值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借助数轴,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以描述有理数特征的系统。
另外,在运用有理数概念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
一、教学目标;1.理解五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倒数、绝对值、倒数。
2.使学生提高区分概念的能力,正确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3、能正确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五个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有理数、数轴、倒数、绝对值、倒数。
三、教学难点: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正数和负数:(给出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必要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2)如果向正北规定为正,那么走-70米是什么意思?(3)21世纪的第一年,日本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这里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是什么意思?(4)请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例子吗?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理解有理数的含义。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B 受人类活动范围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顺序为猜想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根据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故选B 。
1. [2022昭通期末]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 B.③②④①D.②④①③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2—3题。
2. [2022合肥期末]人们常说“天衣无缝” ,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面积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B.6 371平方千米C.5. 1亿平方千米D.960万平方千米2.C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 1亿平方千米,所以想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 1亿平方千米。
3. [2022石家庄期末]下列地点可以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 ( )A. 甲地B.乙地C.丙地D.北极点3.A 八万里是4万千米,图中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属于地球的最大周长, 甲地位于赤道上,在甲地地球自转一周的运行距离约为4万千米。
故选A。
(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沿篮球表面由近到远移动时,该同学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慢慢看不见,铅笔 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该同学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 发生变化。
(3)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上述实验反映的内容一致? 。
(4)通过上述实验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
4. 新考法[2022昭通期末改编]某同学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图所示) 。
4.【答案】 ( 1) 铅笔头 短 (2)不会 (3)月食、 登高望远 (4) 球体【解析】 ( 1)模拟实验1中,在篮球面上,铅笔头位置由近到远移动,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