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中药材来源全草类
- 格式:docx
- 大小:15.68 KB
- 文档页数:1
大蓟Herba Cirsii Japonici(英)Japanese Thistle Herb[别名]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O.5—1m。
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
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
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色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
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
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制]夏、秋季剖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生物碱;鲜叶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
[性味]性凉,味甘、苦。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量9—15g。
[附注]根亦入药,功效同地上部分。
千里光Herba Senecionis Scandentis(英)Climbing Groundsel Herb[别名]九里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来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有攀援状木质茎,高1—5m,有微毛,后脱落。
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两面疏被细毛。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
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
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
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
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全草入药中药材品种大全中药材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资源,它们来源于天然植物和动物,经过炮制和加工后,用于医药治疗。
中药材主要分为草本药材、矿物药材和动物药材三大类,其中草本药材占据了绝大部分。
以下是全草入药中药材品种大全,分为以下几个大类介绍:一、地上部分草本药材:1.苍术:苍术又名长苍术,为姜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祛湿、疏通经络,治疗腹痛、腹泻等病症。
2.大黄:大黄又名黄麻,为中国四大名草之一,主要用于清热、泻火、通便。
3.甘草:甘草又名甘遂,为豆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解毒、润燥、养阴。
4.金银花:金银花又名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感冒、咽炎等病症。
5.苦参:苦参为豆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二、根茎类草本药材:1.白术:白术又名苍术,为姜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健脾和胃、温中止呕。
2.甘草:甘草又名人参,为豆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益气养阴、清火解毒。
3.何首乌:何首乌又名续断,为蓼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补肝肾、乌发戴发。
4.黄芪:黄芪又名北芪,为豆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益气养血,增强免疫力。
5.当归:当归又名女贞子,为伞形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补血活血,调经养颜。
三、果实类草本药材:1.枸杞:枸杞又名红果,为茄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滋阴补肾、明目养颜。
2.菊花:菊花又名茼蒿,为菊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丹参:丹参又名赤术,为唇形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红枣:红枣又名枣,为大枣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补血、养心安神。
5.玫瑰果:玫瑰果又名野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入药主要用于润肠通便、降脂抗菌。
以上是部分地上部分、根茎类和果实类草本药材,还有许多种类的草本药材未能一一列举。
它们在中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的疾病治疗和保健。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或误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中药材,如矿物药材和动物药材。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全草类中药,全指草本植物的全体部分被用于药用的植物。
全草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中,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治疗功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草类中药,包括其常用别名及其主要药用功效。
1.罗布麻(又名乌麻、黑麻)罗布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
它的全草部分被广泛用于制成中药。
罗布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感染、肿瘤等疾病。
2.白花蛇舌草(又名南蛇草)白花蛇舌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全草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瘀血症以及风湿疼痛等疾病。
3.川连(又名天仙藤)川连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连的全草常被用作中药材。
川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症、咳嗽痰多、便血等病症。
4.石斛(又名冰羊角)石斛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兰科植物。
石斛是一种常见的草药,以其鲜花入药。
石斛具有滋补养生、清热祛湿、补肾壮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早泄以及热病烦渴等症状。
5.党参(又名太子参)党参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党参的地上部分全草被广泛用作中药。
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虚劳乏力以及肺病咳嗽等病症。
6.川穹花(又名白花川穹)川穹花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花卉。
川穹花的全草常被用于中药制剂中。
川穹花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凉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7.白花姜(又名冰片姜)白花姜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植物。
白花姜的全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花姜具有理气祛湿、温中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痰滞等症状。
8.华佗草(又名夏枯草)华佗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药来源总结归纳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通过加工和炮制制成的药物。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了解中药的来源对于正确使用和评估其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总结归纳。
一、植物类中药来源1. 根茎类:如黄芩、茯苓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根、茎及其块茎部分。
2. 叶菌类:如柴胡、菊花等,主要使用植物的叶子部分。
3. 花类:如黄连、连翘等,主要使用植物的花朵部分。
4. 果实类:如枸杞、陈皮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果实部分。
5. 种子类:如芡实、杏仁等,主要使用植物的种子或果仁部分。
6. 树皮类:如川贝、槟榔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树皮部分。
7. 树脂类:如没药、松香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树脂部分。
8. 全草类:如制何首乌、生地黄等,使用植物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二、动物类中药来源1. 动物体部:如鹿茸、鱼鳔等,主要使用动物的角、骨、皮等部分。
2. 动物器官:如牛黄、雄黄等,主要使用动物的胆囊、胰脏等部分。
3. 动物分泌物:如熊胆、蜂蜡等,主要使用动物的分泌物。
4. 动物全身:如蜂房、蝉蜕等,使用整个或部分动物体。
三、矿物类中药来源1. 矿石:如硫黄、朱砂等,主要使用天然矿物。
2. 矿泉水:如龙井泉、恒山泉等,主要使用矿泉水作为中药原料。
4. 矿产物:如珍珠粉、牙签石等,主要使用矿石加工而成的矿产。
以上是中药的常见来源分类,不同的药材来源决定了其性味、功效和应用特点。
中药的来源多样性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合适的药材进行治疗。
此外,中药在加工和制备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和工艺,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总结起来,在使用中药时,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各类中药的来源,并根据病情和药性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对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资源,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植物类生药全草
"全草"通常是指植物的整个草本部分,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在中药学和植物药学中,一些植物类生药被用作全草,以利用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药理成分。
以下是一些植物类生药的例子,它们常被用作全草:
1.白蜡树(Artemisia annua):白蜡树是一种产生抗疟疾药物青
蒿素的植物。
在中药中,白蜡树的全草被广泛用于制备治疟药
物。
2.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三七是一种具有血管扩张、抗凝
血和抗炎等效应的植物。
它的全草被用于制备中药,常用于心
血管疾病的治疗。
3.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是一种常用于女性保健的中药,
其全草被用于调节月经、补血、活血等。
4.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黄芩的全草被用于制备清热
解毒、利胆、抗炎的中药。
5.桑白皮(Morus alba):桑白皮的全草被用于制备具有降血糖、
降血压等效应的中药。
6.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丹参全草常被用于制备中药,具
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等作用,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植物类生药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在使用植物类生药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并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草药大全---全草类【药物名称】:陆英【类别】:全草类【英文名称】:Chinese Elder Herb【别名】:无dddd【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蒴藿Sambucus chinensis Lindl.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3m。
根茎横生,圆柱形,黄白色,节上生根。
茎具纵棱,幼枝有毛,髓部白色。
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9,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至阔楔形,边缘有细密的锐锯齿,揉之有臭气。
复伞房花序顶生;花小,两性,花间杂有不发育的倒杯状肉质花(黄色腺体);花萼5裂;花冠白色或乳白色,裂片5;雄蕊5;子房下位,3室,柱头头状或3浅裂。
浆果状核果卵形,成熟时红色至黑色,果核6【生长地】:生于山坡、路旁、溪边、荒野灌丛中。
产于长江以南地区。
【采制】:夏、秋季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含氯原酸、α-香树脂素棕榈酸酯(α-amyin palmitate)、熊果酸、β-谷甾醇、豆甾醇、油菜甾醇、硝酸钾、黄酮、鞣质等。
【性味】: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活络,发汗利尿。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脱臼、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荨麻疹。
【药物名称】:泽兰【类别】:全草类【英文名称】:Shiny Bugleweed Herb【别名】:地瓜儿苗、地笋、地石蚕、蛇王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Iucidus Turcz. Var. hirtus Regel牭牡厣喜糠帧*【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3~1.2m。
地下茎横走,先端常膨大成纺锤状肉质块茎。
茎方形,常呈紫红色,沿棱及节上密生白色。
叶对生,有短柄或玩柄,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12cm,宽0.4~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锐锯,有缘毛,上面密被刚毛状硬毛,下面脉上被刚毛状硬毛及腺点。
轮伞花序腋生,每轮有6~10花;苞片披针形,有缘毛;花萼钟形,5齿;花冠白色,不明显2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外面有腺齿;花冠白色,不明显【生长地】:生于沼泽地、水边;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