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流与物流系统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56
物流系统工程
物流系统工程是指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
理的工程化过程。
物流系统工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需求分析和规划:通过调研和分析用户的需求,确定物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进行系统规划,确定系统的结
构和布局。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同时,还需考虑系统
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3.系统实施: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开展软硬件的采购、安装和调试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和系统测试。
4.系统运维和管理:针对物流系统的具体运营情况,进行系统的维护、升级和优化工作。
同时,还需进行数据分析,提供管理决策的支持。
5.系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物流系统进行评估,比较评估结果与设计要求的差距,找出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物流系统工程的目标是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成本和资源的浪费,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一篇物流总论第一章物流概述第二章物流的分类与形式第一章物流概述本章关键词:物流、商流、物品、物流学、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理念。
复习思考题:1。
举例说明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P2-32.如何理解商流与物流之间的关系?P43.如何理解物流的概念与内涵?P6-104。
请简要说明物流活动的构成。
P11—125.什么是物流的生产性和社会性?P136.请简要说明“物流学"的课程定位。
P157。
结合实际说明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P15-168。
“黑暗大陆”和“第三利润源”的内涵是什么?P17-189。
为什么说“物流是市场的延伸”?P1810。
物流系统与物流一体化理念的区别在哪里?P19—21第一节商流与物流一、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1。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2。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3.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二、流通的内容1.商流;2.物流;3.信息流和资金流。
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1。
商流与物流的统一;2。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四、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1。
结算程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分离;”信汇“、”电汇“;”托收承付“;”三角结算“2。
购销方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预购;赊销;分项付款3。
期货市场形成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4.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第二节物流的概念一、物流概念的起源;1915年阿奇·萧《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1974年鲍尔索克斯《后勤管理》等二、“物流”称谓的由来;1956年早稻田大学宇野正雄PD”物的流通”,,于70年代末直接引入二战期间,美军建立了“运筹学”丰富了“后勤学”,于80年代初引入三、物流的定义;1。
历史上的物流定义:日本通商省物流调查会;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日本专家汤浅和夫;1976美国物流管理委员1/ 10会;美国察尔斯·塔夫;1985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1985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1994欧洲物流协会;1998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对物流的通俗解释:“物流”泛指手持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过程。
物流工程习题库第一章物流工程概述一、判断题1.我国将物流实践活动纳入现代物流理论指导下是从20世纪60年代。
( F )2.物流工程侧重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实现和运行等问题。
(T )3.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物流系统及其相关活动。
(T )4.从物流系统的大小范围来看,一般将工厂布置和物料搬运等企业内活动发展而来的物料系统称为大物流。
( F )5.物流工程的最优思想是指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效益。
(T )6.物流工程的特点包括整体性、关联性、最优性、综合性、实践性。
(T )7.物流工程更重视定量和工程方法的应用。
(T )8.狭义的物流工程不仅涉及规划设计等偏“硬”的内容,也涉及更多物流组织和控制管理等偏“软”的内容,如物流管理工程方面的内容。
( F )9.物流工程侧重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实现和运行等问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1.我国将物流活动纳入现代物流理论指导之下是从( C )开始的。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物流工程的特点包括(ACDE )。
A、整体性B、串联性C、综合性D、实践性E、最优性3.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ABCD )A、可大幅度减少工作量,减少劳动力占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B、可大幅度缩减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C、降低物流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
D、促进技术改造,为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4.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就是物流系统及其相关活动,具体包括(ABCD )A、企业物流系统B、运输及仓储业物流系统C、社会物资流通调配系统D、社区、城市、区域规划系统5.推出现代意义物流理论的国家是(D )A、中国B、英国C、日本D、美国三、问答题1.物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2.物流工程的特点?四、论述题1.论述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2.论述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的异同。
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一、判断题1.生产物流是指伴随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物流系统工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王长琼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目录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第二章系统工程基础 (3)第三章物流系统概述 (6)第四章物流系统分析 (9)第五章物流系统建模 (11)第六章物流系统需求预测 (14)第七章物流系统规划 (18)第八章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 (21)第九章物流系统仿真 (28)第十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33)第十一章物流系统决策 (35)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答:(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
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
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答: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物流系统工程自考题型及真题一、基本信息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要求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的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考试时可以携带计算器。
2.考核范围大纲考试内容所规定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范围。
3.试卷分数比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4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10%~20%。
4.试卷难度试卷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5.试卷题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四选一)、多项选择题(四选多)、简答题、论述题等。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大纲中规定的题型命题,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
三、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对物流的主体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A.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B.包装、运输、配送C.运输、储存、配送D.包装、信息管理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漏选错选均不得分)1.属于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有()。
A.头脑风暴法B.指数平滑法C.概要记述法D.5W1H法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系统模型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要说明物流系统规划的步骤。
五、论述题(或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企业物流外包的依据有哪些,以制造业为例说明。
四、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部分物流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一、考试内容1.物流系统工程概述(1)系统与系统思想①系统的定义:②系统的基本特征;③系统的一般形态;④系统观念的历史发展。
(2)物流的概念、地位和发展:①物流的含义;②物流的功能;③物流的作用和地位;④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和现状;⑤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3)物流系统的组成、目标和特点:①组成与特点;②目标和要素分类;③子系统与要素集成、系统中的效益背反。
1.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流看做一个系统,运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优化系统,运用工程技术来研究和实施物流系统的设计、实现和运行, 以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优质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目的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过程.人工物流、机械物流、自动化物流、集成物流、智能型物流.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最优性、综合性、实践性.〔1〕、可大幅度减少工作量,减少劳动力数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2〕、可大幅度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3〕降低物流费用,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提高产品质量.〔5〕促进技术改造,为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6〕文明生产,安全生产.(1) 物流的系统化〔2〕物流的信息化〔3〕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4) 仓储、物流装备的现代化〔5〕物流与商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6) 物流系统的柔性化〔7〕物流系统仿真技术7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整个供应链实施的整体化和系统化.〔1〕垂直一体化物流:垂直一体化物流要求企业从原材料到用户的每一个过程实现对物流的管理;要求企业利用企业的自身条件建立和发展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 〔2〕水平一体化物流是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3〕第三种物流一体化形式是物流网络,它是垂直一体化物流和水平一体化物流的综合体.1〕企业物流系统〔2〕运输与仓储业务流系统〔3〕社会物资流通调配系统〔4〕社区、城市、区域规划系统〔5〕服务和管理系统〔如办公室、教育、医院、行政管理等〕1〕、运筹学方法〔2〕、管理学方法〔3〕、系统工程分析方法〔4〕、仿真技术〔1〕物流工程技术〔2〕物流工程的运作与方法〔3〕物流工程质量管理与评价〔4〕物流工程案例分析在一定X 围内的人与物的空间位移,在物流活动研究的X 围,运输主要是对〞物〞的空间位移.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X 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在物流中心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 以合理的方式,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1、专业配送中心2、柔性配送中国心3、供应配送中心4、销售配送中心5、城市配送中心6、区域配送中心7、储存型配送中心8、流通型配送中心9、加工配送中心.1、体现了商流与物流密切结合2、完善了输送机整个物流系统3、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4、通过集中库存是企业实现低库存或者零库存5、简化事物,方便用户6、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适当的运输方式.货物特性:货物形状、价格、运输日期、交货日期、到达地点等.五种基本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对应五种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输送管道.,成本低,非常适合于大宗商品车的运输,并且运输能力几乎不受限制.机动、灵便,即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可实现门对门的服务.公路运输也有缺点,如运量少、成本高等,这与水路运输刚刚相反..〔1〕普通配送流程:普通较完整的配送流程包括:备货、储备、分拣与配货、配装、配送运输、交货等.〔2〕带加工功能的配送流程:储存前加工、存储后加工、加工后直接送货、加工后先存储再送货〔3〕特殊形式的配送流程:如煤炭、燃料油,大批量的钢材、木材、水泥等物资配送.配件模式.具体运作方式是在固定的时刻,卡车从整车厂出发,到各个特定供应商处,依照特定的路线,装载特定的货量.〔1〕按客户分布的行政区域〔2〕按交通条件〔3〕按客户所产品〔4〕按客户性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考虑各个供应商的出货地址、严格的出货窗口设置, 因此一条Milk-Run 路径要遍历哪些供应商,针对于整个供应商网络需要设计多少条Milk-Run 路径,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输和管道运输.1泛的概念;和运输的概念相对应,仓储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从而在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中获得更好的效用.21〕调整供应和需求时间2〕保持生产运作正常化3〕创造"时间效用〞4〕调整物资运输5〕物资配送31〕仓储是物流业务的主要活动2〕仓储式"第三个利润源〞的重要源泉之一,把不少货物按品种、不同的地点和单4位分配到所设置的场地的作业.按分拣的手段不同,可分为人工分拣、机械分拣和自动分拣三大类..5根据计量参数可以分为:分量计量设备,包括各种磅秤、地中衡、轨道衡、电子称;流体容积计量设备,包括流量计、液面液位计;长度计量设备,包括检尺器、自动长度计量仪;个数计量装置,如自动计数器与自动计数显示装置等;综合的多功能计量设备.几种重要的计量装置:地中衡和轨道衡、电子称、核探测仪、出库数量显示装置., 出入库月台与装卸系统是仓库衔6接各种运输车辆的固定设施,是实现仓库高效运转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月台的主要形式:根据高度的不同分为高月台和低月台;根据汽车对仓库的地面停靠的形式不同分为侧面停靠月台、锯齿型月台、正面停靠月台、港湾型月台四类.月台的设计主要从出入库月台的安排方式、月台的数量、适合月台形式几个方面考虑.月台的设计:影响月台设计的因素有不少,主要包括运输车辆的外形尺寸,货物出入的频率,装卸货物的方式和方法,货物的安全性要求以与对于环境的温控要求等.、,不需要人工搬运作7业,而实现收发作业的仓库.立体仓库是指采用高层货架以货箱或者托盘储存货物,用巷道堆垛起重机与其他机械进行作业的仓库.8,具体确定各类商品储存位置和储存方法,确定各种商品的仓容定额和整个仓库储存能力的计划.、合格品存储区、不合格9品隔离区等. 10一系列规则,也称储位分配问题.其基本出发点是:仓库中各储位到出入口的存取距离存在差异,所储存货物的储存时间也不相同,当将储存时间短的货物存储在距出入口近的储位上时,能够减少存取货物的行走距离和时间.研究与应用储位分配问题时,需要考虑储位分配策略、货物特性、货物分类方法、储位特性与存取作业方式、出库储位的确定原则与出入库作业顺序和货架模型的类型.111〕调整供应和需求时间的功能;〔2〕保持生产运作正常化的功能;〔3〕创造"时间效用〞的功能;〔4〕调整物资运输的功能;〔5〕物资配送的功能.12<1>库存商品质量的变化:物理机械变化、化学变化、商品的生理生化变化与其他生物引起的变化.<2>影响库存商品质量变化的内因:商品物理性质、商品的机械性质、商品的化学性质.影响库存商品质量变化的外因:空气中的氧、日光、微生物和害虫、湿度、温度、卫生条件和有害气体.<3>商品养护基本措施:严格验收入库商品、合理安排存储场所、妥善进行堆码、控制好仓库温湿度、认真进行商品在库检查、开展科学实验研究.13.几种常见的货架:抽屉式货架、挪移式货架、阁楼式货架、悬臂式货架、重力式货架低成本高效益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原则.1〕货架是一种架式结构物,可充分利用仓库空间,提高仓库容量利用率,扩大仓库的储存能力;〔2〕存入货架的货物,互不挤压,物资损耗小,可彻底保证物资本身的功能,减少货资的损失;〔3〕货架中的货物存取方便,便于清点和计量,可以做到先进先出和后进后出等的要求;〔4〕保证存取货物方便,可以防潮、防尘、防盗、防破坏等保管措施, 以提高物资的存储质量;〔5〕新的货架技术、结构、功能有利于实现仓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管理14定货量;三是确定定货点.库存分类方法:ABC 分析方法是仓储系统中常用的库存分类方法ABC 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a、对库存货物进行排序.b、对库存货物分类.c、对库存货物进行ABC 分类后,对不同的货物制订不同的管理和控制策略.常见的库存控制模型------EOQ〔economic ordering quality 〕经济订购批量EOQ 库存模型属于连续性检查模型,不允许缺货,补充时间极短.假设条件为:a、需求是连续均匀的, 即需求速度是常数.b、补充可以瞬间实现, 即补充时间近似为零.c、不允许缺货. 15〔又称保险库存〕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定货期间需求增长、到货延期等〕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者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在给定安全库存的条件下,平均存货可用定货批量的一半和安全库存来描述.16时常性库存+安全库存17、同库存模型有关的基本概念有需求、补充、费用和库存控制策略.X 围内改变物料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活动.------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者机械装上运输设备或者从运输设备上卸下.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挪移为主的物流作业.<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有性的活动<2>. 装卸搬运是支持性、保障性的活动<3>. 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4>. 装卸搬运是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动装卸搬运作业分类<1>.按货物形态分类:单件货物的装卸搬运和集装货物的装卸搬运〔集装箱作业法、托盘作业法、货捆作业法、滑板作业法、网袋作业法〕和散货的集装箱搬运<包括气力输送法、倾翻法、重力法、机械法> <2>. 按装卸搬运作业方式分类:吊上吊下方式、叉上叉下方式、滚上滚下方式、移上移下方式<3>. 按装卸搬运作业特点分类:间歇装卸和连续装卸4、散装装卸方法可分为:气力输送法、倾翻法、重力法、机械法.〔1〕.防止无效装卸〔2〕.进行少消耗的装卸〔3〕.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4〕.选择适宜的搬运路线〔5〕. 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6〕.推广组合化装卸起分量起升高度工作速度跨度和幅度外形尺寸自重〔1〕、起重机械:一种重复循环工作的间歇动作的货物装卸搬运机械, 主要用于起重、运输、装卸、机器安装等作业.起重机通常由以下四个部份组成:工作机构、金属机构、动力装置、控制系统〔2〕、装卸搬运车辆:装卸搬运车辆时依靠机械本身的运行和装卸机构的功能,实现物资的水平搬运和装卸、码垛的车辆.叉车、手推车、电瓶搬运车、AGV 自动搬运车叉车的特点:通用性,机械化程度低,机动灵便性好,经济效果比较好, 装卸效率高和装卸安全性强,提高仓库容积利用率广泛使用的叉车形式有: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电动前移式叉车、侧面叉车〔3〕、连续输送机械:一种可以将物资在一定的输送路线上从装载起点到卸载终点以恒定的或者变化的速度进行输送而形成的连续或者脉动的物流机械a、皮带运输机:b、辊道运输机: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步骤:1.确定基本方针2.提出基本要求3.确定设备的原则装卸搬运作业方式的选择:<1>.决定装卸搬运作业方法的外在条件〔货物特征作业内容运输设备运输、仓储设施〕<2>. 决定装卸搬运作业方法的内在条件〔货物状态装卸搬运动作装卸搬运机械作业组织〕<3>. 决定装卸搬运作业方法的普通条件〔散装货物装卸搬运单件货物装卸搬运集装货物装卸搬运〕10、装卸搬运四个阶段〔1〕.外部衔接〔2〕.总体搬运方案〔编制总体方案〕〔3〕.详细搬运方案〔编制详细搬运方案〕〔4〕.方案实施11、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时所需要输入的主要数据是:P:产品/物料〔部件、零件、商品〕Q:数量<销售量或者合同定货量>R:路线<操作顺序和加工过程>S:后勤与服务<如库存管理、定货单管理、维修等>T:时间因素<时间要求和操作次数>尽可能不进行或者少进行装卸搬运工作充分保证装卸搬运作业的安全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连续性装卸搬运作业的标准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自动化、合理化装卸搬运组织的管理合理1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总称. 2保护功能、便利功能、标识功能、产品信息传递功能、提高物流组织管理的有效性、降低物流成本3充填技术、装箱技术、裹包技术、封口技术、捆扎技术影响包装件特性的综合因素:产品,包装,运输,装卸,管理,仓储,成本与意外因素.4防震包装方法、防潮包装方法、防锈蚀包装方法、防霉腐包装方法、防虫包装方法、保鲜保质包装方法、危(wei)险品包装方法、缩小包装方法、现代智能化包装方法.5〔1〕促进装卸合理化〔2〕节约包装材料,保护商品安全〔3〕提高物流效率〔4〕形成为了有效集装系统6托盘、集装箱、集装袋7包装袋,包装盒、罐,包装箱,包装桶8〔1〕集装箱的定义:集装箱式集装容器中最主要的形式,可以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采用.集装箱式一种包装方式,也是一种运输设备.〔2〕集装箱的种类:按用途分为:通用集装箱和专用集装箱两大类. 9,又称成组包装或者集装单元化, 是为了有效的进行装卸,搬运,储存级机械操作,将若干物品或者散装货物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组合成尺寸规格相同,分量相近的大型标准化的组合体的操作.10:〔1〕促进装卸合理化〔2〕节约包装材料〔3〕提高物流效率〔4〕形成为了有效的集装系统作用:〔1〕便于实现商品运输、装卸机械化〔2〕简化货运环节,加速商品流通〔3〕保证商品运输安全〔4〕降低包装和运输费用〔5〕促进包装规格标准化11集合包装有若干种典型方式,主要是指托盘和集装箱.a、托盘的定义:托盘是为了是物品能有效的装卸,运输,保管,将其按一定数量组合放置于一定形状的台面上的一种重要的集装器具.b、托盘的种类:平托盘,柱式托盘,箱式托盘,轮式托盘.c、托盘的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承认托盘国际规格有1000*800mm,1200*1200mm,1200*1000mm 三种.1、,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差别化需求、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作业的总称.2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流通加工为适应多样化的流通加工为了消费方便、省力的流通加工为提高产品利用率的流通加工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为衔接不同输送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为实现配送进行的流通加工3〔1〕.提高加工材料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提高加工效率与设备利用率〔4〕.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方式的优势〔5〕. 改变功能,提高收益1、现代信息技术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与信息标准化技术.2、信息获取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3、信息传递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Internet 和Intranet.4、信息存储技术包括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5、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6、从RFID 〔射频识别技术〕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普通都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发射接收天线组成7 、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物流信息的采集和输入、物流信息储存、物流信息处理、物流信息传输、物流信息输出、物流信息维护1、物流网络的概念:广义: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狭义:主要是指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涉与的物流运输网络、物流信息网络、物流客户网络.2、物流节点的选择原则:a、物流网络节点的层次关系三个层次: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b、不同层次节点间的差异规模差异、综合程度差异、服务对象的差异、功能差异、运作方式不同c、城市节点的配置关系3路线、选择运输方式、选择过程控制.4生产功能: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循环功能:要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必须把各种商品运往全国各地,担负这种循环功能.5、运输网络构建原则:运输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就是按照货物流通规律组织货物运输,力求用至少的劳动消耗得到最高的经济效益.6、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1、辐射型物流配送中心位于用户的一个居中位置;2、吸收型配送中心位于许多货主的某一居中位置;3、会萃型类似于吸收型,但处于中心位置的是一个生产企业密集的经济区域, 四周分散的是物流配送中心;4、扇型产品从物流配送中心向一个方向运送,这种单向辐射称扇型. 配送网络的功能:它是运输网络的延伸,配合干线运输完成直线运输任务,合理的利用配送网络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
第一章物流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一〕物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模式1.识记: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假设干组成局部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物流活动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节点、线路等物质资料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2.领会:系统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黑色系统、白色系统和灰色系统;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物流系统分类:1〕按物流功能不同分:运输物流子系统、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2〕按物流活动的围和业务性质分:生产物流系统、供给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回收物流系统、废弃物流系统。
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的地方。
系统的一般模式:按照一般系统运作模式,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输入局部、输出局部、转换局部和系统运行中的信息反响环节构成的。
物流系统的模式;p83.简单应用:系统的根本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
物流系统的特点: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2〕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3〕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4〕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5〕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6〕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
〔二〕物流系统的要素及集成1.识记: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展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一样运行,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到达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的过程。
2.领会:物流系统的网络要素:点和线。
支撑要素:体制、制度;法律、规章;组织及管理;标准化。
物质根底要素: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
功能要素: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包装、加工、信息。
物流要素集成的角色:物流要素集成者和物流要素被集成者。
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要素一体化、建立战略联盟、资源共享、市场化。
《物流学概论》习题及答案Ⅰ习题绪论1.谈谈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物流得到了哪些发展?2.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物流圈具体指的是哪些?3.何谓“物流学”?谈谈物流学的学科性质。
4.简述物流学的研究对象。
5.物流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第一章物流的概念与内涵1.名词解释:物流P10 商流P12 流通加工配送P142.从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表现物流概念的基本要点有哪些?P53.请举例说明为什么“物流是市场的延伸”?P64.怎样认识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间的“二律背反”关系?P75.“精益物流”的内涵是什么?P76.物流现代化理念都包括哪几个方面?请加以分析说明。
P5-97.请举例阐述物流与商流的关系。
P128.请简述物流活动的构成。
P13-149.何谓物流的生产性?何谓物流的社会性?并请给予说明。
P14-1510.请说明物流的作用和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P15-1711.请谈谈你对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的认识。
P17-21第二章物流管理1. 名词解释:物流管理P21 物流管理组织P27 物流专门性评价物流综合性评价物流纵向评价物流横向评价物流管理行政机构物流管理业务机构物流费用P362.简述物流管理的发展历史。
P233. 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是怎样分类的?各包括那些内容?P244. 物流管理的总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原则?P255.请阐述物流管理的目标。
P29-306.企业物流管理组织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P337.简述企业物流战略的基本目标。
P34-358.如何认识企业的物流重组活动?9.简述物流费用的构成。
P3610.请谈谈如何对物流费用进行控制。
P36-37第三章物流的形式1.名词解释: 企业物流p40 返品的回收物流p42 废旧物资物流p42 国际物流p52 多式联运p58 通关手续城市物流专业配送中心柔性配送中心供应配送中心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2. 生产企业物流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什么?p40-423. 根据我国流通企业的类型,流通企业的物流可分为哪几种?p42-434. 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p43-445.阐述城市物流的特征并说明城市物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都包括哪些?P45-466.城市物流能为实现“零库存”目标起到什么作用?城市物流可实现“零库存”或降低库存的主要运作方式有哪些?7.请说明城市物流中心的概念和城市物流中心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