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8
工程力学知识点全集总结一、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通常用矢量表示。
2. 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力分为压力、拉力、剪切力、弹性力、重力等不同类型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将它们的效果看作是一个力的合成。
而反之,一个力也可以根据其方向和大小,被分解为若干个分力。
4.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力的合力为零,则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5. 力的矩力的矩是力的大小与作用点到物体某一点的距离的乘积,力矩的方向垂直于力的方向和力臂的方向。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与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力臂的长度有关。
6. 自由体图自由体图是指将某个物体从其他物体中分离出来,然后在自由体上画出受到的所有力的作用线,用以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平衡情况。
二、刚体静力学1. 刚体的概念刚体是指在受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不发生改变的物体。
刚体的转动可以分为平移和转动两种。
2. 刚体的平衡条件刚体的平衡条件包括平衡的外力条件和平衡的力矩条件。
当刚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的合力为零,力矩的合力矩也为零时,刚体处于平衡状态。
3. 简支梁的受力分析简支梁是指两端支持固定并能够转动的梁,在受力作用下会产生弯曲和剪切。
可以利用简支梁受力分析的原理,对梁在受力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研究。
4. 梁的受力分析在工程实践中,梁的受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在不同受力条件下,梁的受力分析方法会有所不同。
通常会用到力学平衡、力学方程等知识来分析和计算梁的受力情况。
5. 摩擦力摩擦力是指物体在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由于接触面间的不规则性而产生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接触面的性质、力的大小和方向等因素有关。
6. 斜面上的力学问题斜面上的力学问题是工程力学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包括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斜面上的滑动、斜面上的加速度等内容。
工程力学知识点总结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受力、变形以及力学性质的学科。
它是工程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结构分析和材料力学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将对工程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部分:力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力是工程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可以引起物体的形状和运动发生变化。
在工程力学中,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可以用矢量表示,它的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作用点是力所作用的物体上的一点。
对于一个物体的平衡条件,有三种可能:静力平衡、动力平衡和稳定平衡。
静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下,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动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下,力的合力不为零,物体处于运动状态。
稳定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微小扰动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第二部分:受力分析和结构受力受力分析是工程力学的基础,它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和内力,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常常使用自由体图和受力分解的方法来求解受力问题。
自由体图是指将物体从结构中分离出来,在图上标识出所受到的外力和内力,便于分析和计算。
结构受力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情况。
常见的结构受力包括轴力、剪力、弯矩和应力等。
轴力是指物体沿着轴线方向受到的拉力或压力,剪力是指物体内部两个相邻截面之间的力,弯矩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时所产生的力矩,应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单位面积上的力。
第三部分:材料力学和变形性能材料力学是工程力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常见的材料力学知识点包括杨氏模量、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断裂韧性等。
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刚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程度。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一定载荷后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点。
伸长率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长度变化百分比,它可以反映材料的延展性能。
工程力学课程总结工程力学作为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工程力学课程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课程核心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课程概述工程力学课程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三个部分。
静力学研究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受力情况,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而材料力学则关注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
二、核心知识点1.静力学(1)力的分解与合成:掌握力的分解与合成方法,能够解决复杂受力问题。
(2)受力分析: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受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平衡方程:了解平衡方程的推导过程,熟练运用平衡方程解决静力学问题。
2.动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运动方程:了解运动方程的建立过程,能够求解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理解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于碰撞、爆炸等实际问题。
3.材料力学(1)应力与应变:掌握应力与应变的概念,了解其计算方法。
(2)弹性力学:了解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能够求解弹性体的受力与变形问题。
(3)强度理论与破坏准则:了解材料的强度理论和破坏准则,能够预测材料的破坏行为。
三、课程总结通过学习工程力学课程,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解决静力学问题。
2.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方程解决动力学问题。
3.能够求解弹性体的受力与变形问题,预测材料的破坏行为。
4.提高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精心整理工程力学概论航空宇航学院工程力学第一部分一•••••••“比尔-盖茨”的机遇何处寻?•“男怕入错行”:方向在哪里?•志愿与专业:何为热门专业?力学的进程第一次产业革命:蒸汽机时代•强度学萌芽•亚历士多得/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器时代,大型机械•力学/强度/寿命/计算科学•设计/分析/制造工艺•以等特色。
•已由对自然的探索转向为人类发展服务•工科的基础,如数学对AA自然科学•力学如何与21世纪各优先发展领域结合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服务,同时自身发展?•强度—从实验室到实际结构•环境—服役寿命问题•智能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可靠性—全寿命安全保障需求•微电机—小卫星/微型飞行器•••••••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机械、物理、化学方法或直接操纵原子、分子而创造具有崭新性质和性能的新材料、新器件。
纳米科技的重要性–Armstrong:正像70年代微电子技术产生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科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钱学森:纳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二十一世纪科学的前沿和主导科学分子物理力学概念•分子物理力学将传统力学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在分子层次和纳尺度下研究物•••••••1.复合材料在结构中的普遍使用,使得驱动元件和传感元件很容易融合进入材料,组成整体;2.对机械、电子、动作等材料的多方面性能的耦合进行研究;3.微电子技术、总线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了信息处理和快速控制方面的难题。
什么是智能材料:将形状记忆合金与薄壁圆管相耦合,构成具有双向驱动能力的扭力驱动器,实现了翼面模型的上下偏转。
初步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扭力驱动器的力学模型,研制成功了由计算机控制的自适应机翼模型实验系统。
结构建模与仿真1.2.对结构的重要细节(如:连接部位)进行局部应力分析(数值计算),决定结构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3.对结构的机构进行动态分析,包括考虑和不考虑变形两种情况(数值计算和仿真)。
823工程力学参考书目
1 工程力学参考书目介绍
工程力学是力学、力学计算以及装备设计等多个学科的总称,是
研究机械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论数学。
我国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工
程力学的工作日渐增多,因此,有必要来介绍一些关于工程力学的参
考书籍,以便学习者能够快速了解该专业的知识。
常见的工程力学参考书目有:
(1)《工程力学基础》(第4版),作者:胡旭东,编著,2006
年出版社;
(2)《工程力学实验与应用》,作者:刘强常,编著,2006年出版社;
(3)《工程力学实用》,作者:孙广斌,张立志,宋永军,编著;
(4)《工程力学》(第五版),作者:朱新良,编著,2006年出版社;
(5)《工程力学概论》(第三版),作者:王子安,赵杰,高栋栋,编著,2007年出版社;
(6)《结构力学》(第七版),作者:赫斯特、威廉·斯坦因,
编著,2013年出版社;
(7)《固体力学(第4版)》,作者:颜富群、周天立,编著,2014年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籍只是在学习工程力学基础知识时所准备的参考书籍,它们可以帮助许多学生更好地了解工程力学,加深自己对重要知识点
的理解。
此外,在学习工程力学之前,应该先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如力学,数学,物理等,这些基础的学习将有助于加深对工程力学的
认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工程力学知识点。
工程力学知识点总结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学科,它对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工程力学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一、静力学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平衡问题。
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也可以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3、约束与约束力约束是限制物体运动的条件,约束力是约束对物体的反作用力。
常见的约束有柔索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等。
4、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静力学问题的关键步骤。
要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
5、平衡方程对于平面力系,有∑Fx = 0、∑Fy = 0、∑Mo(F) = 0 三个平衡方程;对于空间力系,则有六个平衡方程。
二、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1、内力与应力内力是杆件内部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分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2、应变应变是杆件变形量与原始尺寸的比值,分为线应变和切应变。
3、拉伸与压缩杆件在受到轴向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轴向变形和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4、剪切与挤压在剪切面上会产生切应力,在挤压面上会产生挤压应力。
5、扭转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会产生切应力,其分布规律与扭矩有关。
6、弯曲梁在弯曲时,会产生弯矩和剪力,横截面上会有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布。
7、强度理论用于判断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是否发生破坏,常见的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三、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不考虑引起运动的力。
1、点的运动描述点的运动可以用直角坐标法、自然法和极坐标法。
2、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平动时刚体上各点的运动轨迹相同,速度和加速度也相同;转动时刚体绕某一固定轴旋转。
3、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用于描述刚体转动的快慢和变化率。
4、点的合成运动包括牵连运动、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通过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来分析。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一、刚体P2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形变的物体。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二、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仍作用于改点的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矢量确定。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1)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到该刚体内的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并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5 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如假想将其刚化为刚体,则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三、约束和约束反力P7 约束:1柔索约束:柔索只能承受拉力,只能阻碍物体沿着柔索伸长的方向运动,故约束反力通过柔索与物体的连接点,方位沿柔索本身,指向背离物体;2光滑面约束:约束反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在接触点的公法线,并指向物体,即约束反力为压力;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①圆柱、②固定铰链、③向心轴承:通过圆孔中心或轴心,方向不定的力,可正交分解为两个方向、大小不定的力;④辊轴支座:垂直于支撑面,通过圆孔中心,方向不定;4链杆约束(二力杆):工程中将仅在两端通过光滑铰链与其他物体连接,中间又不受力作用的直杆或曲杆称为连杆或二力杆,当连杆仅受两铰链的约束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这两个约束反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两端铰链中心的连线作用,具体指向待定。
工程力学知识总结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工程领域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力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下面我将就几个关键点进行总结。
一、静力学静力学是工程力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的情况。
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是力的平衡和向量的分解。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分析物体受力平衡的问题,例如悬臂梁的计算、弹簧的力学特性等。
了解静力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物体在受力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设计和决策。
二、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下运动情况的学科。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分析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动力学参数,来评估物体的运动特性和受力情况。
同时,动力学也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例如汽车的制动距离计算、电梯的速度限制等都需要基于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受力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在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例如,钢材的强度、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塑料的形变特性等都属于材料力学的范畴。
了解材料力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从而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研究物体构件之间力学相互作用和受力特性的学科。
在工程设计中,往往需要设计各种强度合适、刚度满足要求的结构,而结构力学能够提供必要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例如,房屋结构、桥梁设计、机械零部件等都需要依靠结构力学原理进行计算和分析。
了解结构力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优化。
五、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受力规律的学科。
在工程领域中,流体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水力学、空气动力学等都属于流体力学的范畴。
在设计水利、空调、风力发电等工程时,我们需要对流体的流动特性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熟悉流体力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流体的运动,从而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工程力学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了工程力学的基础和核心。
目录绪论第一部分静力学引言第1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 静力学公理1.2 约束和约束反力1.3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小结思考题习题第2章基本力系2.1 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2.2 力矩2.3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小结思考题习题第3章一般力系3.1 力线平移定理3.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3.3 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3.4 物体系统的平衡·静定问题和超静定问题3.5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3.6 摩擦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二部分材料力学引言第4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4.1 材料力学的任务4.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4.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4.5 位移与应变的概念4.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小结思考题习题第5章拉伸、压缩与剪切5.1 轴力及轴力图5.2 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应力5.3 轴向拉伸、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5.4 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5.5 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变形5.6 轴向拉伸、压缩的应变能5.7 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5.8 应力集中的概念5.9 连接件的实用强度计算小结思考题习题第6章扭转6.1 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及扭矩图6.2 薄壁圆筒的扭转6.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6.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6.5 圆轴的扭转应变能6.6 圆轴扭转超静定问题6.7 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小结思考题习题第7章弯曲7.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7.2 剪力与弯矩·剪力图与弯矩图7.3 梁的正应力和强度计算7.4 梁的切应力和强度计算7.5 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7.6 梁的变形和刚度计算7.7 梁内的弯曲应变能7.8 简单超静定梁小结思考题习题第8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8.1 应力状态的概念8.2 二向应力状态8.3 三向应力状态8.4 广义胡克定律8.5 强度理论及其应用小结思考题习题第9章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9.1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9.2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9.3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小结思考题习题第10章压杆稳定10.1 压杆稳定的概念10.2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10.3 压杆的临界应力及临界应力总图10.4 压杆的稳定计算10.5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三部分运动学引言第11章点的运动学和刚体的基本运动11.1 点的运动学11.2 刚体的平行移动11.3 刚体的定轴转动小结思考题习题第12章点的合成运动12.1 点的合成运动基本概念12.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12.3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小结思考题习题第13章刚体的平面运动13.1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与运动分解13.2 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计算13.3 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计算13.4 运动学综合应用举例小结思考题习题第四部分动力学引言第14章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14.1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14.2 动量定理14.3 动量矩定理小结思考题习题第15章动能定理15.1 功和功率15.2 动能定理15.3 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15.4 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小结思考题习题第16章机械振动基础16.1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16.2 单自由度系统的有阻尼自由振动16.3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16.4 隔振小结思考题习题第五部分构件强度问题的专题研究引言第17章构件的动载荷强度17.1 惯性力·动静法17.2 考虑惯性力时的应力计算17.3 受冲击载荷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17.4 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小结思考题习题第18章构件的疲劳强度18.1 交变应力与应力循环特性18.2 疲劳破坏的概念18.3 疲劳极限及其测定18.4 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18.5 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强度计算小结思考题习题附录A 截面的几何性质附录B 梁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附录C 型钢表附录D 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工程力学专业概论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运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是工程学的基础和支撑。
它主要研究力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分析和计算工程结构的受力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工程力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的规律,通过分析受力平衡条件,求解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的支持反力等。
静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力系统的平衡、空间力系统的平衡、杆件受力分析等。
动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力的规律,研究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受力物体的动力学特性。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工程结构,如桥梁、建筑物、机械设备等。
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如重力、风力、地震力等。
通过对这些外力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工程力学还研究物体的变形规律,通过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可以得到结构的刚度和变形量等重要参数。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理论分析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应用数学和物理的方法,推导出结构受力和变形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得出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在实验室或现场测量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提供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工程力学在工程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帮助工程师了解和掌握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力学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他们需要通过学习和掌握工程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在工程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掌握力学计算的基本技能。
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题。
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的基础学科,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
《工程力学》知识点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受力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对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工程力学的关键知识点。
首先,静力学是工程力学的基础部分。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其中,力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在分析物体受力时,需要准确地画出受力图,清晰地表示出每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平衡力系是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所受的力系能够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那么这个力系就是平衡力系。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列出相应的平衡方程,从而求解未知力。
在静力学中,还会涉及到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力。
例如,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垂直于接触面;柔索约束的约束力沿着柔索的中心线方向等等。
接下来是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的内力、应力、应变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等。
内力是指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通过截面法可以求解杆件的内力,即假想地将杆件切开,暴露出内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计算内力。
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正应力和切应力是常见的两种应力形式。
应变则是描述杆件变形程度的物理量,包括线应变和角应变。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通过实验来测定的。
例如,拉伸实验可以得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重要参数,这些参数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材料力学中,还有梁的弯曲问题。
梁在受到垂直于轴线的载荷作用时会发生弯曲变形。
需要掌握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弯曲应力的分布规律。
另外,压杆稳定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压杆在受到轴向压力时,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可能会突然发生弯曲失稳。
需要通过计算临界压力来判断压杆的稳定性。
再来说说运动学。
运动学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不考虑引起运动的原因。
点的运动可以用直角坐标法、自然法等方法来描述。
例如,在直角坐标法中,可以通过建立坐标轴来确定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工程力学知识点总结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和静力平衡的一门学科。
它是工程学的基础课,通过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为设计和建造工程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在工程力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1. 基本力学概念在工程力学中,有几个基本的力学概念需要掌握。
首先是质点的概念,质点是指具有质量但没有尺寸的物体。
其次是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推动或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
另外,还有向量的概念,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2.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的平衡状态和运动规律。
3. 平衡条件在工程力学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平衡可以分为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
静力平衡要求物体所受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而动力平衡要求物体所受合力和合力矩的矢量和等于零。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确定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静力平衡问题的学科。
它包括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等内容。
静力学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工程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力学能等内容。
通过动力学的研究,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所受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6. 弹簧力学弹簧力学是研究弹性物体受力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弹簧力学主要涉及胡克定律、弹性势能、弹性系数等内容。
在工程力学中,弹簧力学是研究结构变形和力学性能的重要工具。
7. 梁的受力分析梁的受力分析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物体所受的内力、外力和弯矩等。
梁的受力分析可以通过挠曲方程和受力平衡方程来进行。
根据梁的受力分析,可以确定梁的强度和刚度,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北航202409工程力学作业3概论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工程学的基础课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而工程力学(二)是工程力学的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刚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在工程力学(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刚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通过应用牛顿定律和刚体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平衡条件等。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刚体静力学的原理,以便进行力学分析,设计合理的结构。
动力学部分则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我们需要了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关系,通过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等,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在工程力学(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向量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坐标旋转、力的分解、合力的合成等相关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要学习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掌握求解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工程力学(二)作业3中,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实际工程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结构的受力分析、刚体的静力学平衡、物体的运动规律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工程力學概論航空宇航学院工程力学010750116 林建安第一部分课堂笔记一力学与二十一世纪科学与财富---力学与现代科技•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和谐与矛盾?机会与困惑?•科学、技术与工程---研究型大学的使命是什么?•科学发展与产业革命---科学的力量在那里?•前苏联解体的科技背景---旧船票能否远行?•力学发展的里程碑---牛顿时代到何时?•力学与现代科技---重塑辉煌?•“比尔-盖茨”的机遇何处寻?•“男怕入错行”:方向在哪里?•志愿与专业:何为热门专业?力学的进程第一次产业革命: 蒸汽机时代•强度学萌芽•亚历士多得/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第二次产业革命: 电器时代, 大型机械•力学/ 强度/ 寿命/ 计算科学•设计/ 分析/ 制造工艺•全生命周期设计------依赖于虚拟技术•第三次产业革命: 微电子技术•新领域, 新问题, 新机遇•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航空与航天、机械、自动化技术、材料与加工、电子与信息、土木等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工程科学的基础;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少的作用。
工程力学学科始终瞄准国际上工程力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以力学理论为基础,以航空宇航科技为依托,以创新成果推动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为宗旨,不断吸收其他力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来充实自己,更好地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并提炼出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具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及多学科交叉等特色。
•已由对自然的探索转向为人类发展服务•工科的基础,如数学对AA自然科学•力学如何与21世纪各优先发展领域结合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服务,同时自身发展?•强度—从实验室到实际结构•环境—服役寿命问题•智能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可靠性—全寿命安全保障需求•微电机—小卫星/微型飞行器•空间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培养优秀人才•积聚知识,储备技术•前瞻性研究,酝酿技术•科学------未来的生产力•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创新人才;创造事业•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理想纳米知识纳米:1nm= 10-3m =10-9m=10Å=10个氢原子直纳米科学技术是什么?80年代末诞生、正在迅速发展的以0.1—100纳米尺度物质为对象的一种高新科技。
纳米科学技术干什么?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机械、物理、化学方法或直接操纵原子、分子而创造具有崭新性质和性能的新材料、新器件。
纳米科技的重要性–Armstrong: 正像70年代微电子技术产生了信息革命一样,纳米科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钱学森:纳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二十一世纪科学的前沿和主导科学分子物理力学概念•分子物理力学将传统力学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在分子层次和纳尺度下研究物质的物理力学问题。
•以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QM)以及能量原理为基础,•采取自下而上为主, 并与从上到下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索纳米/分子器件和系统的新规律和新原理, 着重研究其力学与物理、生化耦合行为,•为发展纳/分子机电系统、纳/分子电子学、纳智能系统和分子仿生技术提供科学基础。
•科技关键词---尺度•信息、生命与国防科技发展趋势•分子物理力学---科技发展的新基础二智能材料概述智能材料结构的诞生的主要原因:1.复合材料在结构中的普遍使用,使得驱动元件和传感元件很容易融合进入材料,组成整体;2.对机械、电子、动作等材料的多方面性能的耦合进行研究;3.微电子技术、总线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了信息处理和快速控制方面的难题。
什么是智能材料:将形状记忆合金与薄壁圆管相耦合,构成具有双向驱动能力的扭力驱动器,实现了翼面模型的上下偏转。
初步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扭力驱动器的力学模型,研制成功了由计算机控制的自适应机翼模型实验系统。
结构建模与仿真建立强非线性(物理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多场耦合(电、磁、热弹性)的各种变分原理及相应的数值分析方法;集成器件与结构材料本体间的相互作用与耦合机理及宏细观力学行为控制方法针对分布式、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及时变性复杂机械构系统,建立智能结构控制的数学模型,研究系统中控制与结构相互作用、系统辩识与状态估计。
智能材料结构研究面很宽的,难度大,涉及多学科(包括工程力学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作为方兴未艾的高新技术,智能材料结构的潜在发展有着广阔的天地。
可以肯定的说,工程力学在智能材料结构研究中也是大有用武之地。
结构强度研究所三数值计算与仿真任务举例:1. 结构设计时进行总体应力分析(数值计算),根据应力分布情况看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2. 对结构的重要细节(如:连接部位)进行局部应力分析(数值计算),决定结构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3. 对结构的机构进行动态分析,包括考虑和不考虑变形两种情况(数值计算和仿真)。
有限元建模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几何近似和物理近似。
几何近似:离散结构的形状应与原来的相近。
例如:曲线(曲面)的模拟;物理近似: 离散结构的模型应能正确反映出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例如:结构中应力分布不均匀;不同材料性能,特别是破坏过程中材料性能的模拟。
无单元法或无网格法(Mesh-less method)该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方法。
优点:与有限元相比,由于不需要网格,故不存在网格畸变问题(例如:金属成形中塑性大变形问题);流体(气体、液体)力学问题应用可能会更广些。
缺点:目前,计算量大。
还不能方便地用于任何复杂结构分析和仿真。
还没有商用软件。
四动力学经典动力学的萌芽以通信、著作方式公布研究结果:如Galileo 的《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Huygens的《摆动时钟》和《论物体的碰撞运动》。
有心力(引力)场中质点动力学(Newton 1685, Kepler 1609)刚体动力学(Euler 1758)运动稳定性理论(Lyapunov 1892)线性振动理论(Euler, Lagrange, Duhamel, Fourier)经典动力学的形成成果:从书信、著作=》论文,1665年诞生了科学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汽轮机、内燃机= 》机械动力学造船= 》船舶动力学机械振动的近似计算轴系的扭转振动:1901年,Frith和Lamb建立了多盘轴系的基本理论;1902年,Frahm进行实验研究并着重考虑共振计算问题;其方法经过多人改进,到1945年成为Myklestad-Prohl方法。
工程动力学的形成研究方式及特点多学科(如计算机、控制论)融合,相互促进。
基本方法:采用理论和实验联合建模,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图形技术模拟系统动力学,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动力学设计,用控制技术获得期望的动力学品质。
数值模拟和图形软件成为新的成果形式。
工程动力学在现代工程中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工程领域都存在振动问题;工程系统的振动特性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国标、军标等;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NVH愈是先进、复杂的工程系统,对振动特性的要求愈严格;工程动力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广泛、不可或缺的工程应用学科;大多数领域需要专职工程动力学科技人员来解决本领域的振动问题;当代动力学面临的挑战动载荷问题昂贵的确定性:军舰受到的水下爆炸载荷普遍的不确定性:海洋平台受到的波浪载荷,建筑物受到的随机地震载荷与系统相互作用:飞机气动载荷、建筑结构风雨载荷五振动工程力学振动现象自然界中的振动现象工程结构与机械系统中的振动问题振动的危害导致结构系统的物理破坏导致设备的性能降低或丧失导致环境污染振动的控制振动是有害的,必须加以控制事后措施被动控制;主动控制事前措施动力学设计阻尼可以有效地降低振动幅度被动控制的本质---转移振动机械能动力吸振器措施;阻尼材料措施;不需要额外能量,设置简单,可靠性高。
动力吸振器阻尼材料减振措施主动控制的原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效果好,指那打那;需要外加能量,高电压信号;系统复杂昂贵,可靠性低;事前振动控制目标:在给定的条件下设计出不振动或振动很小的结构与机械设备策略:在结构或机械系统的设计阶段采取措施,预防在工作状态中有害振动的出现。
方法:对设计模型进行振动分析,改变设计参数使得设计模型的振动水平达到控制的要求。
振动的利用应用于机械设备来产生往复运动或周期性的冲击力振动筛;气动工具;送料带粉碎机;筑路机械电动按摩器、减肥器;振动试验激振器应用于工程系统的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原始的敲击法检测器皿和部件的裂纹就是最早的振动信号用于检测目的:在线监测结构或机械系统的健康状态策略:根据结构的振动特性由结构的物理参数分布唯一决定的原理,通过监测系统的振动特性的变化来监控其健康状态;方法:对工作状态中的振动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提取反映系统振动特性的特征参数,监测这些特征参数来达到监控系统的健康状况。
利用人工发射的或者自然的振动信号来探测目标、监测对象的某种状态,如声纳---发射振动信号,接受、分析回波,确定目标舰船的位置;对接受到的舰艇振动信号进行振动特征(声学指纹)分析,以确定目标的属性;探矿---分析地震波的能量和频率成分,确定矿藏的成分、规模以及埋藏深度;地震预报---分析微小地震波的特征,预测大地震的发生地域和时间。
第二部分听课感想与心得想必一般人都听说过“力学”这一悠久而又新颖的词语吧。
但是有多少人能准确描述力学的定义呢?在以前我对这个词语也只是感性上的认识,对于其真正的妙义却不甚了解。
出于对物理的喜爱,我报考了“工程力学”这个专业。
在班主任的介绍下,渐渐地,我对力学有了些模糊了解的概念。
不过是“工程力学概论”这门课使我对力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般认为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
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
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
但在中世纪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
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梁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