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详细介绍(有机系超级电容器)
- 格式:pdf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6
超级电容器综述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ultracapacitor),又叫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Capacitor)、电化学电容器(Electrochemcial Capacitor, EC), 黄金电容、法拉电容,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
它是一种电化学元件,但在其储能的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也正因为此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
超级电容器可以被视为悬浮在电解质中的两个无反应活性的多孔电极板,在极板上加电,正极板吸引电解质中的负离子,负极板吸引正离子,实际上形成两个容性存储层,被分离开的正离子在负极板附近,负离子在正极板附近。
超级电容器是建立在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提出的界面双电层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电容器。
众所周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电极表面与液面两侧会出现符号相反的过剩电荷,从而使相间产生电位差。
那么,如果在电解液中同时插入两个电极,并在其间施加一个小于电解质溶液分解电压的电压,这时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两极运动,并分别在两上电极的表面形成紧密的电荷层,即双电层,它所形成的双电层和传统电容器中的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电荷相似,从而产生电容效应,紧密的双电层近似于平板电容器,但是,由于紧密的电荷层间距比普通电容器电荷层间的距离更小得多,因而具有比普通电容器更大的容量。
双电层电容器与铝电解电容器相比内阻较大,因此,可在无负载电阻情况下直接充电,如果出现过电压充电的情况,双电层电容器将会开路而不致损坏器件,这一特点与铝电解电容器的过电压击穿不同。
同时,双电层电容器与可充电电池相比,可进行不限流充电,且充电次数可达10^6次以上,因此双电层电容不但具有电容的特性,同时也具有电池特性,是一种介于电池和电容之间的新型特殊元器件。
由于石油资源日趋短缺,并且燃烧石油的内燃机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人们都在研究替代内燃机的新型能源装置。
超级电容器原理及电特性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是一种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电子储存设备,也被称为超级电容器或电化学电容器。
它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化学电池之间的电子器件,具有高容量和高电流输出的特性,在能量存储和释放方面相比传统的电池具有很大的优势。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是基于电荷在电解质中的吸附原理,它由两个带有相互交替排列的互连电极和电解质组成。
电极通常由活性材料制成,如活性炭、过渡金属氧化物、活性金属等。
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中,一个电极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当电解质通过电极时,正极会吸引负电荷,而负极则会吸引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一个电荷分离的状态,储存着电能。
超级电容器与传统电容器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电解质的性质。
超级电容器使用的电解质是有机盐溶液或聚合物溶液,相比之下,传统电容器使用的是固体或液体介质。
由于电解质的存在,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充电和放电电流,从而实现高功率输出。
超级电容器的电特性主要包括容量、电压和内电阻。
容量是用来衡量超级电容器储存电能的大小,单位通常是法拉(F)。
对比传统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的容量通常要大得多,可以达到几千法拉甚至更高。
电压是电容器的工作电压范围,超级电容器的电压一般在1.2-2.7伏之间。
内电阻是超级电容器放电时的阻抗,也称为超级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
内电阻较低则能够提供更大的电流输出。
超级电容器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很高的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特性。
传统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导致其循环寿命较短,而超级电容器可以进行数万次的充放电循环而不损失能量。
其次,超级电容器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电能,因此在需要高功率输出的场合具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环保性,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然而,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还不如传统电池高。
虽然超级电容器的容量较大,但其能量存储量仍然不及化学电池,这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中的使用。
超级电容基本知识超级电容器相关资料1.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及结构 1.1 超级电容器结构图⼀为超级电容器的模型,超级电容器中,多孔化电极采⽤活性炭粉和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电解液采⽤有机电解质,如碳酸类或⼄腈类。
⼯作时,在可极化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之间界⾯上形成的双电层中聚集的电容量c 由下式确定:其中ε是电解质的介电常数,δ是由电极界⾯到离⼦中⼼的距离,s 是电极界⾯的表⾯⾯积。
由图1中可见,其多孔化电极是使⽤多孔性的活性碳有极⼤的表⾯积在电解液中吸附着电荷,因⽽将具有极⼤的电容量并可以存储很⼤的静电能量,超级电容器的这⼀特性是介于传统的电容器与电池之间。
电池相较之间,尽管这能量密度是5%或是更少,但是这能量的储存⽅式,也可以应⽤在传统电池不⾜之处与短时⾼峰值电流之中。
这种超级电容器有⼏点⽐电池好的特⾊。
1.2 ⼯作原理超级电容器是利⽤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原理⽰意图如图2。
当外加电压加到超级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时,与普通电容器⼀样,极板的正电极存储正电荷,负极板存储负电荷,在超级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电荷产⽣的电场作⽤下,在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这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这个电荷分布层叫做双电层,因此电容量⾮常⼤。
当两极板间电势低于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界⾯上电荷不会脱离电解液,超级电容器为正常⼯作状态(通常为3V 以下),如电容器两端电压超过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将分解,为⾮正常状态。
由于随着超级电容器放电,正、负极板上的电荷被外电路泄放,电解液的界⾯上的电荷响应减少。
由此可以看出: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始终是物理过程,没有化学反应。
因此性能是稳定的,与利⽤化学反应的蓄电池是不同的。
1.3 主要特点由于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及⼯作原理使其具有如下特点:①.电容量⼤,超级电容器采⽤活性炭粉与活性炭纤维作为可极化电极与电解液接触的⾯积⼤⼤增加,根据电容量的计算公式,那么两极板的表⾯积越⼤,则电容量越⼤。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资料来源:中国联保网)按原理超级电容器的类型比较多,按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多种产品,以下作简单介绍。
按原理分为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和赝电容型超级电容器: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1.活性碳电极材料,采用了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材料经过成型制备电极。
2.碳纤维电极材料,采用活性炭纤维成形材料,如布、毡等经过增强,喷涂或熔融金属增强其导电性制备电极。
3.碳气凝胶电极材料,采用前驱材料制备凝胶,经过炭化活化得到电极材料。
4.碳纳米管电极材料,碳纳米管具有极好的中孔性能和导电性,采用高比表面积的碳纳米管材料,可以制得非常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
以上电极材料可以制成:1.平板型超级电容器,在扣式体系中多采用平板状和圆片状的电极,另外也有Econd公司产品为典型代表的多层叠片串联组合而成的高压超级电容器,可以达到300V以上的工作电压。
2.绕卷型溶剂电容器,采用电极材料涂覆在集流体上,经过绕制得到,这类电容器通常具有更大的电容量和更高的功率密度。
赝电容型超级电容器包括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与聚合物电极材料,金属氧化物包括NiOx、MnO2、V2O5等作为正极材料,活性炭作为负极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导电聚合物材料包括PPY、PTH、PAn i、PAS、PFPT等经P型或N型或P/N型掺杂制取电极,以此制备超级电容器。
这一类型超级电容器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除NiOx型外,其它类型多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实现产业化生产。
按电解质类型可以分为水性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类型:水性电解质1.酸性电解质,多采用36%的H2SO4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2.碱性电解质,通常采用KOH、NaOH等强碱作为电解质,水作为溶剂。
3.中性电解质,通常采用KCl、NaCl等盐作为电解质,水作为溶剂,多用于氧化锰电极材料的电解液。
有机电解质通常采用LiClO4为典型代表的锂盐、TEABF4作为典型代表的季胺盐等作为电解质,有机溶剂如PC、ACN、GBL、THL等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电解质在溶剂中接近饱和溶解度。
什么是超级电容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又叫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 Doule-Layer Capacitor)、黄金电容、法拉电容,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
它是一种电化学元件,但在其储能的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也正因为此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
超级电容器可以被视为悬浮在电解质中的两个无反应活性的多孔电极板,在极板上加电,正极板吸引电解质中的负离子,负极板吸引正离子,实际上形成两个容性存储层,被分离开的正离子在负极板附近,负离子在正极板附近。
超级电容器向快速充电与大功率发展充电1分钟即可驱动小型笔记本电脑运行近1个半小时--在2004年10月于幕张MESSE举行的IT博览会“CEATEC JAPAN”上,这种快速充电的演示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一般笔记本电脑的充电电池要充满电至少需要1个小时。
但“双电层电容器”却大幅缩短了这一时间。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储能器件,它既具有电容器可以快速充放电的特点,又具有电化学电池的储能机理。
超级电容器也可以分为两类:(1)以活性炭材料为电极,以电极双电层电容的机制储存电荷,通常被称作双电层电容器(DLC);(2)以二氧化钌或者导体聚合物等材料为阳极,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机制存储电荷,通常被称作电化学电容器。
作为一种新型储能元件,电化学电容器的电容量可高达法拉级甚至上万法拉,能够实现快速充放电和大电流发电,并比蓄电池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可达1,000W/kg数量级)、和更长的循环使用寿命(充放电次数可达10万次),同时可在极低温等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并且无环境污染。
这些特点使得电化学电容器在电动汽车、通讯、消费和娱乐电子、信号监控等领域的电源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有业内专家预测,仅就中国市场而言,目前的年需求量可达2,150万只,而整个亚太地区的总需求量则超过9,000万只。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也预计,2002年到2009年之间,全球超级电容器产业的产量和销售收入这两项数据将分别以157%和49%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
超级电容器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并于80年代逐渐走向市场。
自从1957 年美国人Becker申报的第一项超级电容器专利以来,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就不断推陈出新,直到1983 年,日本NEC公司率先将超级电容器推向商业化市场,使得超级电容器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研究开发热潮席卷全球,不但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而且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一、超级电容器的原理超级电容也称电化学电容,与传统静电电容器不同,主要表现在储存能量的多少上。
作为能量的储存或输出装置,其储能的多少表现为电容量的大小。
根据超级电容器储能的机理,其原理可分为:1.在电极P 溶液界面通过电子和离子或偶极子的定向排列所产生的双电层电容器。
双电层理论由19 世纪末H elm h otz 等提出。
关于双电层的代表理论和模型有好几种,其中以H elm h otz 模型最为简单且能够充分说明双电层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该模型认为金属表面上的静电荷将从溶液中吸收部分不规则的分配离子,使它们在电极P 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离电极一定距离排成一排,形成一个电荷数量与电极表面剩余电荷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界面层。
于是,在电极上和溶液中就形成了两个电荷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双电层。
双电层有储存电能量的作用,电容器的容量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式中,E为电容器的储能大小;C为电容器的电容量;V 为电容器的工作电压。
由此可见,双电层电容器的容量与电极电势和材料本身的属性有关。
通常为了形成稳定的双电层,一般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极化电极。
2.在电极表面或体相中的二维与准二维空间,电活性物质进行欠电位沉积,发生高度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电极充电电位有关的法拉第准电容器。
在电活性物质中,随着存在于法拉第电荷传递化学变化的电化学过程的进行,极化电极上发生欠电位沉积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充放电行为类似于电容器,而不同于二次电池,不同之处为:(1)极化电极上的电压与电量几乎呈线性关系;(2)当电压与时间成线性关系d V/d t=K时,电容器的充放电电流为一恒定值I=Cd V/d t=CK.此过程为动力学可逆过程,与二次电池不同但与静电类似。
iec 超级电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超级电容(Super Capacitor)是一种新型的能量存储装置,它介于传统电容和化学电池之间。
相对于传统电容器,超级电容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大的功率密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充放电。
与传统化学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具有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可靠性。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一个电介质,来存储电荷。
与传统电容器不同的是,超级电容器使用高表面积的电极材料,如活性炭或金属氧化物,来增加存储电荷的能力。
同时,电介质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它需要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低电阻,以便快速存储和释放电荷。
超级电容器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电动车领域,超级电容器可以用作辅助能量源,提供高效稳定的瞬时功率输出,以增加车辆的加速性能和能量回收效率。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超级电容器可以作为储能设备,平衡能量的供需差异。
此外,超级电容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网稳定、医疗器械等领域。
尽管超级电容器具有很多优势,如高速充放电、长循环寿命和可靠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较低,无法与化学电池相比。
其次,超级电容器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应用。
此外,超级电容器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结而言,超级电容作为一种新兴的能量存储装置,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成本将不断提高,其在电动交通、可再生能源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大。
因此,超级电容器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说明。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编写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1.引言:概述超级电容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背景,介绍文章的目的。
2.正文:2.1 超级电容的定义和原理:详细介绍超级电容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将对超级电容与传统电容的区别进行分析,并阐述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
超级电容器原理及电特性详细分析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无源储能元件,随着它的问世,如何应用好超级电容器,提高电子线路的性能和研发新的电路、电子线路及应用领域是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一个热门课题。
1. 级电容器的原理及结构1.1 超级电容器结构图一为超级电容器的模型,超级电容器中,多孔化电极采用活性炭粉和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电解液采用有机电解质,如丙烯碳酸脂(propylene carbonate)或高氯酸四乙氨(t etraetry lanmmonium perchlorate)。
工作时,在可极化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之间界面上形成的双电层中聚集的电容量c由下式确定:其中ε是电解质的介电常数,δ是由电极界面到离子中心的距离,s是电极界面的表面面积。
图1超级电容器结构框图由图中可见,其多孔化电极是使用多孔性的活性碳有极大的表面积在电解液中吸附着电荷,因而将具有极大的电容量并可以存储很大的静电能量,超级电容器的这一特性是介于传统的电容器与电池之间。
电池相较之间,尽管这能量密度是5%或是更少,但是这能量的储存方式,也可以应用在传统电池不足之处与短时高峰值电流之中。
这种超级电容器有几点比电池好的特色。
1.2 工作原理超级电容器是利用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原理示意图如图2。
当外加电压加到超级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时,与普通电容器一样,极板的正电极存储正电荷,负极板存储负电荷,在超级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在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这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这个电荷分布层叫做双电层,因此电容量非常大。
当两极板间电势低于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界面上电荷不会脱离电解液,超级电容器为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为3V以下),如电容器两端电压超过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将分解,为非正常状态。
由于随着超级电容器放电,正、负极板上的电荷被外电路泄放,电解液的界面上的电荷响应减少。
超级电容基本参数概念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ultracapacitor),又名电化学电容器(ElectrochemicalCapacitors),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Doule-LayerCapacitor)、黄金电容、法拉电容,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的一种电化学元件。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超级电容基本参数概念,欢迎大家前来阅读!超级电容基本参数概念:超级电容器具有比二次电池更长的使用寿命,但它的使用寿命并不是无限的,超级电容器基本失效的形式是电容内阻的增加( ESR)与(或) 电容容量的降低.,电容实际的失效形式往往与用户的应用有关,长期过温(温度)过压 (电压),或者频繁大电流放电都会导致电容内阻的增加或者容量的减小。
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使用超级电容器可以有效的延长超级电容器的寿命。
通常,超级电容器具有于普通电解电容类似的结构,都是在一个铝壳内密封了液体电解液,若干年以后,电解液会逐渐干涸,这一点与普通电解电容一样,这会导致电容内阻的增加,并使电容彻底失效。
一、电压 Voltage超级电容器具有一个推荐的工作电压或者最佳工作电压,这个值是根据电容在最高设定温度下最长工作时间来确定的。
如果应用电压高于推荐电压,将缩短电容的寿命,如果过压比较长的时间,电容内部的电解液将会分解形成气体,当气体的压力逐渐增强时,电容的安全孔将会破裂或者冲破。
短时间的过压对电容而言是可以容忍的。
二、极性 Polarity超级电容器采用对称电极设计,也就说,他们具有类似的结构。
当电容首次装配时,每一个电极都可以被当成正极或者负极,一旦电容被第一次100%从满电时,电容就会变成有极性了,每一个超级电容器的外壳上都有一个负极的标志或者标识。
虽然它们可以被短路以使电压降低到零伏,但电极依然保留很少一部分的电荷,此时变换极性是不推荐的。
电容按照一个方向被充电的时间越长,它们的极性就变得越强,如果一个电容长时间按照一个方向充电后变换极性,那么电容的寿命将会被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