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1)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中国法制史》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秦代的刑罚种类有哪些?

答: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财产刑,身份刑,流放刑,耻辱刑。

2、简述《法经》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答: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任李悝为相,制定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法典。

内容包括盗、贼、囚、捕、杂、具。标志立法走向成熟,有利于司法统一,有利于立法系统化,将实体与程序分开,等等。

3、简述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立法要宽简;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强调执法严明。

4、简述宋代的主要法律形式。

答:北宋初年与唐朝的法律形式相同,仍为律、令、格、式,北宋的律就是《宋刑统》,从宋神宗开始提高了编敕的法律地位,也就改变了法律形式的体系,变为敕、令、格、式

5、会审公廨。

答:清同治七年(1868年),根据上海道台和英美等领事商订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英美租界设立了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英文名为Mixed Court)。

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1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6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随租界不断扩张,上海英美租界会审公廨改名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裁判权实际由会审官操纵,亦不得上诉。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礼与律进一步融合的表现。

答: (一)刑事方面

1、“八议”、“官当”入律与“准五服以制罪”

(1)“八议”入律

魏制《新律》时,以《周礼》中的“八辟”为依据,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首次入律。这八类人指:皇帝宗室亲戚(亲),皇帝故旧(故),德行卓著者(贤),才能过人者(能),有大功勋者(功),高级官员贵族(贵),勤政突出者(勤),前朝皇室及其后裔(宾)。“八议”入律不仅维护了封建等级制,而且使礼律进一步融洽。

(2)“官当”入律

“官当”即官员若犯徒罪,允许其依法以官品与爵位抵罪,又称“以官当徒”源于《晋律》中的“杂抵罪”。官当制确立于南陈,为官吏享有特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3)“准五服以制罪”

晋制《晋律》时,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五服”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及尊卑,共分五等,故称“五服”

2、设立“重罪十条”

北齐修律时,总结了历代统治经验,将严重危害封建国家利益与违背封建礼教的言行归纳为十条,称为“重罪十条”,这十条是:“一日反逆、二日大逆、三日叛、四日降、五日恶逆六日不道、七日不敬、八日不孝、九日不义、十日内乱。”犯此十种罪者,即使原应享有“八议”特权,其罪仍不赎不赦。“重罪十条”的设立使法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皇权,而且进一步将礼与法律结合起来。隋唐直至明清,封建法典中规定的“十恶即源于此。

3、刑罚制度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刑罚制度日趋规范,由奴隶制的旧五刑向封建制新五刑逐渐过渡。这一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族诛的废除与缘坐范围的缩小;(2)肉刑日趋减少,北齐最终废除官刑;(3)酷刑日益减少;(4)流刑被定为减死之刑。

(二)其他方面

维护士族统治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法律的中心任务,上述刑法方面已有突出反映。其他方面也大致如此。

1、在官吏选任.上实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

为了扭转东汉中期以来世家大族愈益把持选官大权、操纵朝政的局面,曹丕于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采纳陈群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也叫“九品中正制”。中央派大中正、小中正官到州、郡主持选官事宜,评选所在地区出生的士人、官吏,按其“簿伐”(家庭出身)、“状”(德才、政绩)及“品(人品) 写出“行状”(评语),定其等第。

2、清议禁锢之科的设立

这是庶族与士族斗争的产物。清议,即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为官者一旦触犯清议,便会丢官免职,被禁锢乡里,不许再入任。

清议禁锢之科的设置从政治上来说是为了适应庶族遏制士族而设,但客观上也起到了维护封建家族关系,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作用。

3、在婚姻上强调士庶有别,良贱不婚

士庶有别,良贱不婚,意在维护士族的特殊社会地位,巩固封建等级制度。

4、关于土地立法

①曹魏屯田制②西晋占田制③北魏均田制

5、行政机构的演变和特点

三省制度的逐渐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演变,为隋唐所本。

曹魏时起,尚书台已作为中央行政机构,南梁改称尚书省,置尚书令为长。北朝尚书称省始于北齐。南北朝的尚书省长官是事实上的宰相。中书省设于曹丕称帝时,以中书监、令为长官,因其为皇帝内臣,参与机要,也起宰相作用。此后中书省职权益重。门下省长官为侍中,秦已置侍中,因侍奉皇帝而得名,职虽卑微而得见重。汉魏侍中均参与机要,西晋独立发展为门下省,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南北朝益见亲信,也起宰相作用。三省制在皇权与相权较量中形成,政府机构随之亦不断调整、完善。

2、唐律是如何维护贵族官僚的等级特权的?

答:1、唐律规定了“八议”,即八种人犯罪免刑或减刑,然后这八种人都是封建贵族,还规定除这八种人外,其他几种贵族享有请,减,免,赎,官当等法律特权

2、唐律规定了“十恶”,就是十种侵犯封建统治秩序的行为,关系到了贵族官僚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

3、唐律规定了“同罪异罚”原则,把社会成员分了等级,除皇帝外有贵族,官僚,平民,贱民,在法律_上地位截然不同。,

4、唐律规定了“贼盗”篇,保护封建政权,贵族阶级利益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反正那封建统治时期皇帝又不受法律约束,法律就做来专门维护贵族官僚封建统治的,咱老百姓就是受欺压的份

3、试述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答:汉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前后发生很大变化,汉王朝法制指导思想也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汉高祖至文景时期。这时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为此,要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汉统治者结合当时社会情况,以黄老“无为而治”思想为指导,实行“轻徭薄赋”、“约法省刑”政策,并废除秦苛法,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武帝以后。这时生产得到发展,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巩固。同时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和诸侯国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不断尖锐化。汉武帝为了巩固和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封建的大一统国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以“德主刑辅”为指导,颁布了许多新的法律令。如《沈命法》、《左官律》、《通行饮食法》,以镇压农民反抗、打击割据势力,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