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电动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内容,以《幼儿科学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选定教材中第五章《有趣的机械》第一节《电动玩具》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动玩具的基本构成、分类及简单原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运作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构成和简单原理,增强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等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动玩具的简单原理。
教学重点:电动玩具的基本构成、分类及运作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电动玩具、电池、螺丝刀等。
学具:每组一份电动玩具、电池、螺丝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来一个电动玩具,引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电动玩具吗?它为什么会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动玩具的奥秘。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电动玩具的基本构成教师展示电动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电动玩具的各个部分,如:电池、马达、齿轮、外壳等。
(2)电动玩具的分类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如:旋转类、行走类、发声类等。
(3)电动玩具的简单原理教师以简化的方式向幼儿讲解电动玩具的原理,如:电池提供能量,马达转动,带动齿轮,使玩具动作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电动玩具,讲解其运作原理,引导幼儿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观察、操作一个电动玩具,尝试拆卸和组装,了解其构成和原理。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让幼儿表达对电动玩具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电动玩具》2. 内容:(1)电动玩具的基本构成:电池、马达、齿轮、外壳等。
(2)电动玩具的分类:旋转类、行走类、发声类等。
(3)电动玩具的原理:电池提供能量,马达转动,带动齿轮,使玩具动作。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电动玩具》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电动玩具》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电动玩具教学目的:1. 让学生理解电动玩具的根本原理和构造;2.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的才能;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才能;4.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2. 学会用简易电路搭建电动玩具。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电动玩具例如:电动小火车、电动风车等;3.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电动马达等。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导入新知识1. 展示电动玩具例如,引发学生对电动玩具的兴趣;2. 复习并激发学生对电流、电路的认识。
活动2:探究电动玩具1. 分组合作,每组一份电动玩具拆解例如;2. 学生观察和分析电动玩具的构造和组成局部;3. 引导学生讨论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活动3:电路搭建1. 老师展示简易电路的搭建例如,讲解电路图的根本知识;2. 学生自行动手搭建简易电路,连接电池和电动马达;3. 学生观察电动玩具的运行情况,讨论影响电动玩具运行的因素。
活动4:总结和展示1. 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2. 学生展示自己的电动玩具搭建和观察结果;3. 老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考虑。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和搭建简易电路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对电动玩具的构造和组成局部有了更深化的理解,并能手动搭建简易电路实现电动玩具的运行。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可以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并可以主动运用科学知识进展分析和解释。
然而,在教学准备方面,我发现我对电动玩具的拆解例如和搭建电路的例如没有准备足够充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不能给学生提供明晰的指导。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重视教学准备的充分性,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展。
同时,我还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电动玩具1. 教学目标•认识电动玩具的种类;•掌握电动玩具的使用方法;•了解电池的作用;•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教学内容•电动玩具的种类;•电动玩具的外观及使用方法;•电池的作用;•拆装电动玩具。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电动玩具,询问他们认识哪些,并简单介绍几种。
第二步:观察电动玩具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电动玩具,鼓励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外观和不同之处。
并向学生讲解电动玩具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电池的作用老师向学生展示电池,并让学生观察电池的形状和颜色。
鼓励学生尝试打开电池盒,取出电池。
引导学生讨论电池的作用,即提供能源驱动电动玩具的运作。
第四步:拆装电动玩具老师向学生展示拆装电动玩具的过程,并帮助学生参与其中。
鼓励学生动手拆卸电动玩具,并探究玩具中的元件。
第五步:总结对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过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想和总结刚才的学习内容。
4. 教学评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回家后重复尝试拆装电动玩具,以加深对电动玩具的了解。
5. 教学延伸老师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尝试拆装一些不同的玩具,掌握拆装的技巧,并观察拆下来的零部件。
同时,启发学生发掘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物品,并了解它们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6. 教学材料•电动玩具;•电池;•棕纸;•剪刀;•胶带。
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电动玩具》,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电动玩具,了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探索电池的正负极安装方法,以及安全使用电动玩具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电动玩具的基本工作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安全使用电动玩具的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及电池的正负极安装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安全使用电动玩具,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常见的电动玩具、展示板、电池、实验材料等。
学具:每组一套电池、电动玩具、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电动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为例,讲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引导幼儿了解电池正负极的安装方法。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安装电池,使电动玩具工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有趣的电动玩具2. 内容:(1)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2)电池的正负极安装方法(3)安全使用电动玩具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出三种常见的电动玩具。
(2)请你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安装电池并使电动玩具工作。
(3)请你谈谈如何安全使用电动玩具。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电动玩具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了电池的正负极安装方法,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电动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电动玩具》,详细内容为: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结构,学习使用电池、开关等基本操作,探索电动玩具的运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结构,掌握电池、开关的使用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动玩具的基本结构及其运作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电动玩具的运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电动玩具、电池、螺丝刀、电路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电动玩具、电池、螺丝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电动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基本概念:引导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结构,如电池、开关、马达等。
3. 操作演示:教师示范如何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开关,并讲解其运作原理。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运作原理。
5. 动手操作: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开关,观察其运作。
6. 随堂练习: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六、板书设计1. 电动玩具2. 内容:(1)电动玩具的基本结构:电池、开关、马达(2)电动玩具的运作原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七、作业设计(1)找出电动玩具的电池、开关、马达等部分。
(2)尝试拆装电动玩具,了解其运作原理。
2. 答案:(1)电池、开关、马达等部分位置及形状。
(2)电动玩具运作原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电动玩具的基本结构及其运作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其他电动玩具,了解其特点及运作原理,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中班科学电动玩具动起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和运作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电动玩具的构造和运作原理。
2.电动玩具的拆装与组合。
3.电动玩具的故障排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电动玩具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学会拆装与组合电动玩具。
2.教学难点:理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掌握故障排除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一个电动玩具,引发幼儿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2.探索电动玩具的构造(1)将电动玩具拆解,展示其内部构造。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每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3)讲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3.动手实践(1)分组,每组发放一个电动玩具和拆装工具。
(2)引导幼儿按照步骤拆装电动玩具。
(3)鼓励幼儿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故障排除(1)讲解电动玩具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
(2)引导幼儿尝试排除故障。
(1)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检查幼儿对电动玩具构造和运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3.评估幼儿在故障排除环节的表现。
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电动玩具,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2.探索电动玩具的构造(1)教师将电动玩具拆解,展示其内部构造。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每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3)教师讲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3.动手实践(1)教师分组,每组发放一个电动玩具和拆装工具。
(2)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步骤拆装电动玩具。
(3)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故障排除(1)教师讲解电动玩具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排除故障。
(1)教师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电动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电动玩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知道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电动玩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电动玩具若干、电池、螺丝刀、电路图等。
学生准备:学习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电动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5分钟)教师通过拆卸一个电动玩具,让幼儿观察其内部构造,讲解电池、电机等组成部分。
3. 介绍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电路图和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制作方法。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电动玩具,尝试拆卸并组装,观察其工作原理。
6.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讨论电动玩具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电池电机导线开关2. 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电流通过导线,驱动电机工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找一找家里的电动玩具,观察其构造,并简单描述其工作原理。
2. 答案: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电动玩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电动玩具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利用电工作的物品,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电动玩具动起来》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和运作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运作原理。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电动玩具的运作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电动玩具、电池、导线、开关等。
2.学具:每组一套电动玩具组件。
3.其他:PPT、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电动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么动的?2.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电动玩具的构造和运作原理,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组成部分。
(2)教师讲解电动玩具的运作原理,让幼儿知道电池、导线、开关和电动机之间的关系。
3.动手操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套电动玩具组件。
(2)教师示范如何组装电动玩具,并讲解注意事项。
(3)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组装电动玩具。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观察与讨论(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次活动有趣吗?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五、教学反思1.亮点(1)教师通过实物和PPT讲解,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电动玩具的构造和运作原理。
(2)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2.不足(1)在讲解环节,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更多关注。
(2)在动手操作环节,部分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运作原理。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电动玩具的运作规律。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玩过电动玩具吗?谁能告诉我,你们最喜欢的电动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A:我最喜欢的电动玩具是小火车,它会跑来跑去。
幼儿B:我的电动飞机可以飞上天空。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动起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电动玩具的秘密。
2.讲解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电动小火车。
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认识电动玩具。
2.探究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3.制作简易电动玩具。
教学准备
1.电动玩具原理模型。
2.电池、电线、电动机、轮子、牛皮纸、铁丝等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老师先拿出一个电动打火机,打开盖子,拿出电池,向学生讲解电池的作用,引导学生探讨电池的作用原理。
2.老师出示几种常见的电动玩具(如电动风扇、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等),引导学生认识电动玩具。
实验环节
1.带领学生动手做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先向学生展示电动玩具原理模型。
2.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原理。
3.学生动手做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需要使用到电池、电动机、轮子等材料。
归纳总结
1.老师在黑板上整理电动玩具的组成部分,并让学生回顾制作电动玩具的过程。
2.在黑板上再次讲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理解。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差异。
盲目急于求成并不可取,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有所微调并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2.在实施实验环节时,应正确安全地使用实验器具,并引导学生注意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在动手制作电动玩具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几种电动玩具,并总结一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电动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电动玩具》。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知道电池的正负极。
2. 学会正确使用电动玩具,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动玩具的基本原理和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动玩具,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动玩具样品、电池、螺丝刀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电动玩具、电池、螺丝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电动玩具,引发幼儿兴趣,提问:“这个玩具为什么会动呢?它是怎么工作的?”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实物,讲解电动玩具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介绍电池的正负极,让幼儿学会正确安装电池。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电动玩具,现场演示如何正确安装电池,并让玩具动起来。
同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安装电池并让电动玩具工作。
教师在旁辅导,纠正错误。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电动玩具是怎么工作的?”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动玩具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电池的正负极。
3. 正确使用电动玩具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电动玩具知识,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让玩具工作。
2. 答案:见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针对幼儿的错误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如制作简单的电路,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电动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电动玩具》,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学习电动玩具的简单原理,探索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知道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电动玩具、电池、螺丝刀等。
学具:安全剪刀、胶带、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介绍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如电池、电机、开关等。
(2)讲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电动玩具,观察其构造,并在纸上画出其主要组成部分。
(2)各组向全班展示并讲解自己所画的电动玩具,分享观察到的特点。
4. 课堂互动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电动玩具的原理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电动玩具2. 内容:(1)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电池、电机、开关等(2)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电动玩具,画出其主要组成部分。
(2)尝试用简单语言向家长或老师解释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对电动玩具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电动玩具。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电动玩具的奥秘。
(3)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类型的电动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电动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教材《幼儿园科学探究》第四册第四章第二节《电动玩具》。
本节课主要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原理,以及电池和电动机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电池和电动机,了解它们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电池和电动机,了解它们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
难点:让幼儿理解电动玩具的原理,以及电池和电动机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玩具、电池、电动机、电路图、实验材料。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电动玩具,电池、电动机、电路图、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电动玩具,引导幼儿发现电动玩具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电动玩具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电池和电动机的作用,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电动玩具的原理。
3. 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动玩具在电池和电动机的作用下如何运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电动玩具的原理。
4. 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电动玩具的原理,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电池电流电动机运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其他电动玩具,了解它们的原理,并和家长分享。
2. 画出电动玩具的原理图,标注电池、电动机和运动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电动玩具的原理,以及电池和电动机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参与度较高。
在实验环节,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后作业环节,让幼儿观察家里的其他电动玩具,画出原理图,加深了他们对电动玩具原理的理解。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电动机的原理,探索电动机是如何使玩具运动的。
也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电动玩具》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玩具》,详细内容为“电动玩具”。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特点,学会操作简单的电动玩具,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特点,知道电动玩具需要安装电池才能运行。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动玩具的安装、操作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电动玩具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电动玩具、电池、工具箱、操作台。
学具:每组一套电动玩具、电池、操作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电动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发现电动玩具需要安装电池才能运行。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拿出一个未安装电池的电动玩具,让幼儿猜测为什么这个玩具不能动。
(2)教师演示如何安装电池,并让电动玩具动起来。
(3)幼儿分组,每组一个电动玩具,教师指导幼儿安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讲解其操作方法,并让幼儿动手尝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一个电动玩具,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电动玩具2. 内容:(1)电动玩具的特点(2)电动玩具的安装与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给家长讲解电动玩具的安装与操作方法,并让家长协助完成一个电动玩具的制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电动玩具的安装与操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电动玩具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电动玩具,了解它们的用途。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电动玩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电动玩具》,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见的电动玩具,了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探索电池的正负极安装,以及安全使用电动玩具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动玩具,知道它们需要电池来驱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正确安装电池,分辨电池的正负极。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了解并掌握安全使用电动玩具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电动玩具,学会安装电池,了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难点:正确分辨电池的正负极,培养安全使用电动玩具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常见的电动玩具,展示板,电池,实验材料等。
学具:每组一套电池、电动玩具、安全提示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各种电动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中有趣的电动玩具。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为例,讲解电池的安装方法,强调正负极的区分。
讲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让幼儿了解电池与电动玩具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尝试安装电池,观察电动玩具的反应。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幼儿的疑问。
4. 知识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电池正负极的认识。
讲解安全使用电动玩具的注意事项,让幼儿复述并牢记。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电动玩具2. 内容:电动玩具的图片及名称电池的安装方法及正负极区分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安全使用电动玩具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观察家中的电动玩具,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尝试自己安装电池,并正确区分电池的正负极。
答案:1.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电动玩具的电池盒,了解电池的安装方法。
2. 电池的正负极区分:一般电池上都有标记,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电池的安装方法,了解了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
中班科学教案《电动玩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电动玩具”一节,详细内容涉及电动玩具的构造原理、简单电路的组成、以及电池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动玩具的基本构造和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动玩具的构造原理和简单电路的组成。
难点:电池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玩具样品、电池、导线、电动机、小灯泡等。
学具:每组一套电动玩具拆解工具、电池、导线、电动机、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动玩具的共同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电动玩具的构造原理、简单电路的组成、电池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为例,讲解如何将电池、导线、电动机等部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4.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按照教材提示,将电池、导线、电动机等部件连接成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5. 随堂练习(5分钟)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动玩具,并画出电路图。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电动玩具的构造原理和简单电路的组成。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部分学生动手操作时进度较慢,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1. 重点:电动玩具的构造原理和简单电路的组成。
2. 难点:电池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电动玩具》及教学反思供借鉴1. 教学目标•了解电动玩具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动玩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教学准备•电动玩具若干•电池若干•手电筒•纸板•棉线•课件投影仪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电动玩具,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知道电动玩具是怎么运行的吗?第二步:讲解电动玩具的原理•老师简单介绍电动玩具是利用电能转为机械能而产生运动的玩具•通过投影课件展示电动玩具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直观了解第三步:实践操作•让学生自行操作电动玩具,尝试不同的按钮,发现玩具的不同功能•学生分组,用手电筒、纸板和棉线设计自己的简易电动玩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意,体验动手的乐趣第四步:讨论分享•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电动玩具,并解释原理•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设计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老师及时指出学生设计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第五步:总结反思•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学生表现•引导学生针对本次活动做出结论,总结电动玩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今后改进的建议4. 教学反思与改进•这节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较多,但在学生分组自主设计电动玩具时,部分学生表现较为 passivity,可以考虑提前提供一些启发性的示范,激发更多学生的创造力•针对学生对电动玩具原理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更具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电能转为机械能的过程,加深印象•在讨论分享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表达和倾听他人的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观点5.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对电动玩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动起来了教案教案: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动起来了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用教材《科学探索》第四章第二节“电动玩具动起来了”,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电动玩具的原理;2. 学习制作简单电动玩具;3. 探索电动玩具的运动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和原理;难点:电动玩具的运动原理和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动玩具样品、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电动玩具制作套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动玩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和特点。
2. 讲解电动玩具的原理:介绍电动玩具的工作原理,解释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的作用。
3. 制作电动玩具:引导学生按照套件说明书,分组讨论并动手制作电动玩具。
4. 探索电动玩具的运动原理: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电动玩具的运动过程,引导他们发现运动原理。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电动玩具的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玩具的运动情况。
六、板书设计电动玩具的原理与制作1. 原理:电池——导线——小灯泡2. 制作:分组讨论——动手制作——完成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电动玩具的制作过程。
2. 请解释电动玩具的运动原理。
3. 请设计一个更具创意的电动玩具,并说明其原理和制作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制作、操作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电动玩具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电动玩具的运动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至其他电动设备,让学生了解更多电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动玩具的原理讲解:这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学生需要理解电池、导线和小灯泡如何共同工作来驱动电动玩具。
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教师扮演师猫头鹰博士,邀请幼儿去电动城玩。
2、幼儿在电动城里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二、寻找电池。
1、教师提问。
电动玩具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寻找电池: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是电池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4、请一名幼儿上来将电池拿掉,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5、教师简单小结: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幼儿观察电池,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
2、幼儿初步尝试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
(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3、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4、请没有完成的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电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还学会了正确地装电池,可你们要记得电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来,不然会把电动玩具给弄坏的,记住了吗?
四、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猫头鹰博士,欢迎幼儿下次再到电动城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