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25
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1.引言结构主义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种教育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者通过认知结构的转变和重塑来获得知识。
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在认知科学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理解学习和教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并对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2.结构主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结构主义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认知科学和系统理论开始在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代表人物包括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等。
这些学者和教育家认为,学习和教育不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涉及认知结构的重塑和变革。
他们将学习视为个体在认知结构层面上的变化和重构过程,这种认知结构主义的思想开始在教育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理论。
3.认知结构的重塑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之一是认知结构的重塑。
这一概念认为,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获取和储存信息,而是涉及到个体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转变。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逐渐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认知结构的重塑不仅是表面上的信息积累,更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层次的重组和重构,使得学习者能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4.学习的阶段性发展结构主义教育认为,学习是一个阶段性的发展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经历一系列认知结构的变化和重塑,这些变化是渐进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结构主义教育强调,教育者需要了解和关注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阶段,以便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教育实践将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
5.知识的组织和结构结构主义教育注重知识的组织和结构。
在结构主义的观点中,知识并不是孤立的事实和信息,而是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和关联。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摘要】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通过结构主义的思想来解释学习过程。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概述、核心观点、实践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文章指出,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个体和环境的互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实践操作上存在难度。
通过对该理论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概述、核心观点、实践应用、优势、局限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流派,其创始人是法国教育学家约翰·布鲁纳。
作为结构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起源及发展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成为当时法国哲学界的主流思潮,该思潮认为一切事物都可被看作特定的结构,并且结构内部的各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连结。
在这一背景下,布鲁纳开始将结构主义思想引入教育领域,提出了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迅速得到推广,其系统性和普适性受到广泛认可。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开始,引出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实践应用,分析该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最终探讨对未来教育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通过全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2 研究意义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了教育学领域的新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还可以拓展教育学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
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结构主义教育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首的教育思想。
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 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2. 主张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3. 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认为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学科知识的核心和基础。
4. 主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
5. 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总之,结构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主张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教育思想。
论述结构主义教育:
结构主义教育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思想。
它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
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
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教育和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
(2)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3)强调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
(4)提倡"发现学习法”。
(5)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结构主义教育在理论上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它把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统一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互相协作提供了-个范例,并对现代西方课程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60年代兴起的课程改革运动的理论指南。
它还指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儿童的认知阶段能否通过适当的环境而加速发展的问题等。
但结构主义教育某些观点过于天真和理想主义,甚至带有片面性。
尽管它的兴盛时期已过去,但在教育上的影响仍然很大。
解读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观。
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基于知识结构的建立和重组,强调知识的组织与关联对学习的重要性。
接下来将对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进行解读。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重要特征是主观构建。
学习不是简单地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个体通过内部构建、重组和调整知识结构的过程。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来理解、组织和重组知识。
布鲁纳强调知识的组织性和体系性。
他认为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与其他知识相互联系和组织成体系的。
他提出了“思维可视化”的概念,即学习者将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和表达,使得知识具有可视化的特点。
通过这样的组织和表达,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
布鲁纳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和互动。
他认为学习是社会性的活动,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和互动来共同构建知识。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学习者能够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并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认识。
布鲁纳将学习者视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交流者,他提倡将学习者放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与他人互动,通过交流和合作来促进知识的建构。
布鲁纳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特点,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者探索和发现知识。
他主张教师要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和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引导和提问,促进学习者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突出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强调知识的组织和体系性以及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这一教学观对于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应用。
对布鲁纳/结构主义0教育思想的认识与思考汪彩凤1汪火应1汪胜亮2(1.彭泽县教育局江西九江332700;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虽然他的教育改革运动并不算很成功,但其结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却给我们带来启发与思考:科学的安排教材结构,内容设计要新颖、循序渐进;强化内在动机,内在的激励比外在的奖励更重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发现中学习,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掌握概括化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结构主义;布鲁纳;课程;动机[中图分类号]G4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44(2008)08-0016-02/结构主义0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源于其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这次课改影响深远,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其观点主要包括:任何学科都可以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及早地教给儿童;学生应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虽然他的教育改革运动并不算很成功,但其结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却给我们带来启发与思考。
一、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来源(一)现实背景二战结束,美苏争霸。
20世纪前中期,美国的教育一直以杜威的教育思想为主导,1957年前苏联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让美国人震惊,也让美国人深感危机。
他们寻找落后于苏联的原因,并开始反思美国的教育系统。
杜威的教育思想太强调儿童实际经验的获得,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这种大背景推动了美国的教改运动,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0在伍兹霍尔召开会议,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讨论如何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儿童的智力和能力上来等等。
此次会议由布鲁纳担任大会主席。
他根据大会讨论的结果,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并由此推动美国以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课程改革运动。
科恩伯格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简要概括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科恩伯格
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
A动机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
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
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
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
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结构原则——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
表演式:一组动作;
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
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解读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布鲁纳是美国一位教育心理学家,结构主义是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之一。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以及对知识结构的重视。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习者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
布鲁纳强调了学习者的自主性。
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习过程,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提出了一种"引导发现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和解决问题,引导学习者自主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布鲁纳注重对知识结构的关注。
他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孤立的事实,而是有机地相互关联的结构。
他提出了"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接受和记忆知识,而是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连接,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布鲁纳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活动,而是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他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交流和合作,学习者能够共同构建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对于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他促使教育者转变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他的结构主义观点强调了知识的组织和联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他提倡合作学习,强调社会交往对学习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注重知识的结构和联系,以及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对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解读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布鲁纳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他认为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其内在结构因素对教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中,有几个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其中包括符号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理解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主张教学活动是一种符号系统。
他认为,符号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内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号包括语言符号、数学符号、图像符号等,这些符号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通过符号的交流和传递,实现对知识的共同构建和理解。
符号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也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强调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的载体,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活动中的语言使用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语言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布鲁纳也提倡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还强调了社会文化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学活动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都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教师需要根据社会文化的要求和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并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信息,扩展自己的社会文化视野和认识。
解读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布鲁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观,对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理解,以及教学者应提供支持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环境和机会。
在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中,知识被看作是学习者与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将知识视为群体共享的经验。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相互交互的过程,学生通过与教学环境和教育者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他认为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即个体与学习材料、教师和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发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布鲁纳强调教师需要提供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问题、任务和情境,创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实践,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协作和交流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布鲁纳主张有组织的协作学习和互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和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集体中构建知识并分享经验。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学习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来理解其意义。
他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形成和知识整合,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参照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和归纳。
教学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多样性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布鲁纳还强调学习的文化依赖性,认为学习是基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
他强调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并以跨文化教育为基础,构建尊重和包容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跨越文化障碍,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注重社会互动和协作学习,关注意义的建构和跨文化教育。
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