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 格式:doc
- 大小:5.51 MB
- 文档页数:45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要求 (4)1.3 文档结构 (6)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概述 (7)2.1 平台定义 (8)2.2 功能定位 (9)2.3 架构设计 (10)三、需求分析 (11)3.1 政务数据来源分析 (13)3.2 数据共享需求分析 (14)3.3 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15)3.4 性能与可靠性需求分析 (16)四、平台架构 (17)4.1 总体架构 (19)4.2 分层架构 (20)4.3 系统组件 (21)4.4 数据流 (22)五、功能实现 (24)5.1 数据采集与整合 (25)5.2 数据存储与管理 (27)5.3 数据交换与路由 (28)5.4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 (28)5.5 安全与隐私保护 (29)5.6 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 (31)六、技术实现 (32)6.1 技术选型 (34)6.2 开发环境搭建 (35)6.3 编码规范与测试策略 (36)6.4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38)七、平台部署与实施 (39)7.1 部署模式选择 (40)7.2 安装与配置步骤 (41)7.3 数据迁移策略 (42)7.4 实施团队组建与培训 (43)八、平台运行与维护 (44)8.1 运行监控与日志管理 (45)8.2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46)8.3 安全性与故障处理 (47)8.4 定期评估与优化 (49)九、案例分析 (50)9.1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52)9.2 案例对比与借鉴 (53)9.3 成功因素总结 (55)十、未来展望 (56)10.1 发展趋势 (57)10.2 新技术与新应用 (58)10.3 政策建议与展望 (60)一、内容概览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优化行政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灵活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环境,以满足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流与业务协同需求。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解决⽅案⽬录第⼀章总则 (1)1 ⽬的 (1)2 内容概要 (1)3 适⽤范围 (1)第⼆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1 准备阶段 (4)2 登记阶段 (5)3 对接阶段 (6)3.1 ⽬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3.2 应⽤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3.3 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7)3.4 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7)3.5 不同对接模式对⽐说明 (7)4 运维阶段 (12)第四章⽬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3)第⼀步:注册⽬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3)第⼆步:获取⽬录服务或注册核⼼元数据 (15)第五章应⽤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6)第⼀步:注册应⽤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6)第⼆步:利⽤平台服务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8)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8)2)信息交换 (19)3)为其他部门⽤户提供应⽤系统访问服务 (21)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4)第⼀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4)第⼆步:利⽤平台服务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6)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6)2)信息交换 (28)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31)第⼀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31)第⼆步:通过接⼝⽅式获取服务 (33)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33)2)信息交换 (34)附件 (36)附件⼀: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6)附件⼆: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43)附件三:实施建议⽅案及⼯作单 (44)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45)附件五:名词解释 (45)第⼀章总则1⽬的为促进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规范各部门共享交换节点与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便各部门获得市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中共xxx市委办公厅、xxx市⼈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的若⼲意见》(京办发[2005]33号)有关精神,依据《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和《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使⽤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DB11/T 553.3—2008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3部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and interchange platformPart 3: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rchange management北京市地方标准ICS 01.040.35 L 72备案号 xx-xxxx2008-05-28发布 2008-07-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 (1)5 功能体系 (3)6 技术要求 (4)附录A(规范性附录)交换节点注册信息 (6)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本数据交换流程 (9)附录C(资料性附录)交换流程配置相关规则说明 (10)附录D(资料性附录)数据交换日志信息 (13)参考文献 (16)前言DB11/T 55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分为以下5个部分:――第1部分:总体框架;――第2部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第3部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第4部分:认证授权;――第5部分:接口规范。
本部分为DB11/T 553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北京数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晓斌、林绍福、程军、郭家义、冯启民、吕元元、崔建新、胡晓翔、赵琰昉、李中、李臣亮、李清。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功能体系及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郑见2021年1月21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征求意见稿)目标是打造全世界领先的高端数据中心发展集群,提出“四个一批”:关闭一批功能落后数据中心、整合一批规模分散的数据中心、改造一批高耗低效数据中心、新建一批新型计算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及边缘计算中心,并给出这4类数据中心的具体衡量指标,例如年均PUE 高于2.0的备份存储类数据中心逐步关闭,新建云数据中心PUE不高于1.3等。
《方案》(征求意见稿)对京津冀整体进行了明确的区域划分,分为功能保障区域(东城区和西城区),改造升级区域(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和城市副中心),适度发展区域(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门头沟区、大兴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房山区、延庆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延协同区域(河北、天津等环京支撑区域)。
以下为征求意见稿全文:数据中心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构建智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为落实《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以绿色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的模式推进北京市数据中心的统筹发展,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做出的重要指示,立足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做好“四个服务”,着力优化顶层机制设计,加强数据中心总体谋划、统筹建设,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为建成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集群提供基础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引领,支撑城市发展;坚持科技创新,鼓励绿色升级;坚持总量控制,聚焦质量提升;坚持统筹布局,优化发展空间。
三、工作目标有压有促做好国家及北京市城市高效治理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服务。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西政办发〔2008〕5号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城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西城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经第46次区长办公会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六日西城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强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办理,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建设的作用,提高决策能力、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据《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和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办发〔2005〕33号)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部门通过电子化、网络化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政务信息资源是指各部门为履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资源,各部门在业务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由各部门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务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各部门向其他部门履行政务职能提供政务信息资源、以及履行政务职能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加强管理,创新机制。
建立政务信息采集、使用、共享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
(二)责权统一,依法推进。
依据法律法规和各部门职责分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三)需求导向,急用先行。
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当前决策支持、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政务工作的需要,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四)保障安全,保护隐私。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规定,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正确处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保障安全、保守秘密的关系,保护国家安全、企业秘密和公民隐私。
第五条成立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政务信息资源规划,研究制定年度计划,协调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重大事项等工作。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信息化的技术正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关注和竞争的焦点。
而数字新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在全面改变社会的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国内,尤其通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信息化,带动电子政务现代化,促进政务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并努力创造和谐社会,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
在社会发展和政务改革的推动下,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逐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各部门和政府机构都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服务社会的职能,保证各项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一致性,实现数据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更好地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和发展,北京市提出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
国家对“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首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北京市政府办公厅17号文,都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那么,通过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有效连接和共享所有的政务应用和数据资源体系,并为访问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个统一一致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将对促进北京市电子政务发展,乃至对全国提出一个样板,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京市通过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需要集成61个市级政府职能机构和部门的系统,并覆盖18个区县。
当前,SOA技术思想是实现该系统的广泛集成的理想架构技术,并能够适应系统对未来政务改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东方通科技依靠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借助SOA / ESB,以松耦合的集成方式,并通过基础传输与数据适配技术,实现北京市的总线结构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并能满足所有不同的数据和系统访问的接入。
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J2EE体系:应用实现的标准体系规范;●Web Service:实现SOA架构中的服务访问与位置透明的通信协议;●元数据、目录服务技术:支撑目录和导航的实现,最终实现数据与服务的位置透明和无关性;●XML技术:这是一切语义和数据描述的基础与核心。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6年8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1目的 (1)2内容概要 (1)3适用范围 (1)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1准备阶段 (4)2登记阶段 (5)3对接阶段 (5)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4运维阶段 (9)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2)信息交换 (16)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2)信息交换 (25)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2)信息交换 (30)附件 (32)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附件五:名词解释 (39)第一章总则1 目的为促进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规范各部门共享交换节点与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方便各部门获得市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办发[2005]33号)有关精神,依据《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和《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2 内容概要本指南对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进行了简要说明,对部门共享交换节点与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接过程中所需履行的手续、应遵循的流程、所获得的服务、各方责任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部门共享交换节点与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接过程中的登记、实施、资料存档及对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
本指南阅读对象为部门行政业务领导及业务人员、信息化业务领导及技术人员。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市共享交换平台是管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支撑全市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基础设施。
市共享交换平台和各部门共享交换节点共同组成了北京市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以下简称市级共享交换体系),其中市共享交换平台是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中枢,部门共享交换节点是本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公共设施。
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市共享交换平台为各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工作提供公共目录管理与服务(以下简称目录服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信息交换服务、认证授权服务。
1)目录服务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我市基础信息资源和共享信息资源的目录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为使用市共享交换平台的部门提供资源的注册、检索与定位服务。
应用场景示例:某部门需要共享其他部门信息资源时,可调用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接口查询目录信息,确认是否有权限获得所需信息。
2)基础信息资源服务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汇集法人、人口、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并为使用市共享交换平台的部门提供共享服务。
应用场景示例:某部门在企业资质审核过程中,需要核准该企业注册信息时,可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基础信息资源服务获取所需法人基础信息。
3)信息交换服务市共享交换平台对信息交换所需各项服务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为跨部门、跨区县的信息资源交换提供服务。
应用场景示例:A部门和B部门经协商后,确定需要进行某些信息资源的交换,此时可利用市共享交换平台的信息交换服务,快速实现在预定规则下对预定内容的交换。
4)认证授权服务市共享交换平台统筹建设和管理统一认证、单点登录等认证授权功能组件,在可信身份认证的前提下,实现用户一次登录认证后,即可访问许可范围之内的应用系统,减少用户的操作复杂性,提高办公效率。
应用场景示例:部门应用系统在与北京市公务员门户进行整合时,为达到单点登录目的,调用了市共享交换平台的认证授权服务,实现用户一次登录就可以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及服务,并方便地在各系统之间切换访问,而不必进行二次登录。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部门的共享交换节点与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接的总体流程分为准备、登记、对接和运维四个阶段。
在对接阶段,市共享交换平台支持以下四种对接模式: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和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各部门可根据业务需要自行组合选择。
1 准备阶段准备与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接的部门应阅读《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京信息办发〔2006〕23号)和《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使用管理办法》,了解市共享交换平台的作用、可以获取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确定使用目的。
2 登记阶段部门使用市共享交换平台需在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登记,市信息办审核后,由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资源中心)负责分配系统管理员账号,并具体开通,流程见下图。
3 对接阶段完成登记后,部门系统管理员即可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用户界面访问经授权的目录树、下载所需资源、访问已注册应用系统,管理本部门注册的目录信息,查看本部门所提供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本部门使用其他部门信息资源的情况。
使用部门如需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开发接口实现本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管理、获取基础信息资源、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则要建设本部门共享交换节点,进一步完成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工作。
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配合使用以下四种对接模式,从而更好地获得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是指部门采用目录管理节点的形式与市共享交换平台进行连接的模式。
在此模式下,部门通过目录管理节点,实现对部门内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管理,并可与市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目录信息的双向交换。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是指部门采用应用系统节点与市共享交换平台进行连接的模式。
在此模式下,部门的应用系统可直接调用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信息交换服务和认证授权服务。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是指部门采用前置交换节点的形式与市共享交换平台进行连接的模式。
在此模式下,部门利用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基础信息资源服务和信息交换服务,可将业务工作中所需的文件、数据库数据落地到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此外,还可通过前置交换节点为其他部门业务工作提供所需信息。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是指部门采用部门平台节点与市共享交换平台进行连接的模式。
在此模式下,完成内部平台建设的部门,可通过部门平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进行直接对接,直接调用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信息交换服务和认证授权服务。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完成登记后,部门系统管理员即可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的用户界面进行目录查询、信息资源下载、应用系统访问等操作;如需在业务系统中调用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服务实现对本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管理、获取基础信息资源、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则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考虑采用上述四种对接模式与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实现所需功能,四种模式的各方面比较参见下表。
第8页4 运维阶段对接完成后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各部门负责维护本部门的共享交换节点,应保障其正常运行。
对于资源提供方,应及时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对于资源需求方,要按时提取数据,以保证信息共享交换的正常进行。
部门在使用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时如遇到问题,可随时以电话、邮件或公文等方式与市资源中心联系,获取技术支持,具体支持流程参见附件一中的图1“市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支持流程图”。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选择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与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接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目录管理节点在市共享交换平台注册,通过接口方式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第二步:通过目录管理节点,获取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或将本部门对外共享资源的核心元数据在市共享交换平台注册。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部门首先将目录管理节点注册到市共享交换平台,市信息办审核后,为该部门的目录管理节点分配一个唯一名称,并对该目录管理节点进行授权;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市资源中心配合;具体注册流程参见下图。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完成与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后,政务部门可以利用本部门的目录系统获取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或将本部门对外共享资源的元数据在市共享交换平台注册。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部门选择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连接市共享交换平台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进行应用系统注册,获取目录服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信息交换服务、认证授权服务;第二步:各应用系统根据需要调用市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四项服务,具体调用方式参照《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应用系统注册的详细流程参见下图。
部门首先需要提出应用系统对接申请,即填写《市共享交换平台节点对接登记表》,市信息办审核后由市资源中心配合实施。
目录服务、认证授权服务在完成应用注册后无需进行业务协调,即可直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联系市资源中心,获取技术支持。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如部门在应用系统中需要调用法人、人口、空间方面的基础信息资源,参见下图中的流程。
业务协调过程:部门向市信息办提交《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登记表》之前,需要通过公务员门户登录市共享交换平台目录系统,查询是否有权限获取所需资源,如果没有,需要按照附件一中的图2“基础信息资源共享申请流程图”和图3:“基础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更新流程图”完成相应业务协调工作。
技术实施过程:市资源中心负责提出实施建议方案,部门确认后开始实施,实施完成后双方就实施工作单中所描述的要求进行验收。
资料存档过程:实施完成后,由市资源中心通知资源提供方参照附件一中的图4“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确认流程图”,完成共享实现的确认工作,以备绩效考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