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千米大还是公顷大
- 格式:docx
- 大小:11.23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
是因为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建立平方千米的观念需要公顷支持。
以下是wo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
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换算方法:○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2 公顷和平方千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
以前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如果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用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以学生熟知的“鸟巢的占地面积”引入,引起学生对大面积单位的兴趣,再通过实际测量、推想,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的计算,应用平方米和公顷,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使学生更好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是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1)认识公顷(1课时)(2)认识平方千米 (1课时)(3)练习课 (1课时)(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本单元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新旧知识迁移,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新知识、新经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学习的方法,并在自己获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渗透成果。
第1课时认识公顷第2课时认识平方千米练习课(第1-2课时)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归纳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
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换算方法:○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一、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二、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米三、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进率。
如6公顷=( 60000 )平方米。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如600公顷=( 6 )平方千米。
四、面积公式:周长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五、面积单位的应用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
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
如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4(公顷);操场、教室等较小的面积适合用平方米。
如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0(平方米)。
六、补充:常用的单位总结: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3.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1年=12个月1个月=31天的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1个月=30天的有:4月、6月、9月、11月1个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的是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知道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2)能够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
(2)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1)理解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2)提出问题:在测量土地面积时,我们通常使用哪些单位?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 探究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
(2)学生讨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3)教师总结: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
3. 深化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1)学生举例说明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4. 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1)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换算方法: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
(3)学生练习:完成教材中的换算题目。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学生讨论: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2)教师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