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sim大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flexsim实验报告FlexSim实验报告引言:FlexSim是一款强大的仿真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医疗等领域。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使用FlexSim进行仿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一、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通过使用FlexSim来模拟和优化一个工厂的生产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了解FlexSim的功能和应用,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中。
二、实验过程1. 建模和参数设定我们首先使用FlexSim进行建模,根据实际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情况,将其转化为一个三维模型。
然后,我们设置了各个设备的参数,包括生产速度、故障率、维修时间等,以便更真实地模拟生产环境。
2.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模拟运行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等待时间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当前生产流程的效率,并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点。
3. 优化策略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包括设备调度、工艺改进、资源配置等。
通过在FlexSim中实施这些策略,并进行多次仿真实验,我们可以评估其效果,并选择最佳的方案。
三、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具体来说,我们减少了设备的闲置时间,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生产周期。
同时,我们还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浪费。
四、讨论与展望FlexSim作为一款强大的仿真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化生产流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灵活的建模和参数设定,我们可以准确地模拟和分析现实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情况。
通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生产方案,并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FlexSim只是一个工具,其应用结果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
因此,将FlexSim与其他管理工具和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生产优化的目标。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Introduction本次报告主要通过Flexsim仿真实验来模拟一个物流仓库的运营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将会探究在不同情况下,物流仓库的运营效率会如何受到影响,并通过结果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仓库的运营效率。
实验场景描述在我们的物流仓库,我们需要处理两个不同来源的货物:进口和国产。
这两种货物有不同的来源和运输方式。
进口货物需要通过集装箱船从港口运输到我们的仓库,而国产货物则可以由卡车或火车运输。
物流仓库内有3个主要区域:进口货物区、国产货物区以及出口货物区。
我们需要将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分别存储在对应的区域内,并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将它们分别转移到出口货物区。
实验目的通过对实验场景中不同方案的模拟,探究如何优化物流仓库运营效率。
实验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较卡车运输模式和火车运输模式之间的效率差异2. 探究不同储存、运输设施数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3. 探究两种货物进出库数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4. 给出改进方案并提高仓库运营效率实验流程1. 构建实验模型首先,我们需要在Flexsim中构建仓库的模型。
我们需要创建进口货物区、国产货物区和出口货物区,并添加合适数量的储存货架以存储货物。
我们需要在储存节点上添加一个储存规则来确保货物被正确存入。
我们还需要添加合适数量的卸货站、存货站、装货站,以及使用不同方式运输货物的工具(卡车或火车)。
2. 进行实验我们将运行多个不同的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对运营效率的影响。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将记录以下数据:货物进出库数量、货物运输时间、工作人员和工具空闲时间。
3. 分析和提取结果我们将比较实验结果并从中提取结论。
我们将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实验结果分析我们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结果。
1. 比较卡车运输模式和火车运输模式之间的效率差异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比较了使用卡车与火车运输货物的效率。
实验二产品测试工艺仿真与分析1.实验目的:通过建立一个产品测试工艺仿真系统,学习flexsim系统的建模,检测流程的效率,进一步学习模型调整与系统优化。
2. 实验数据:产品到达速率:产品到达间隔时间服从均值为20秒、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暂存区最大容量:25检测机时间参数:准备时间是10秒,加工时间服从均值为30秒的指数分布传送带参数:传送速度是1米/秒,传送带上同时最多传送10个产品3.系统建模:4. 建立flexsim模型:双击桌面上的Flexsim图标打开软件,你可以看到Flexsim菜单、工具条、实体库,和正投影模型视窗。
图7-2 Flexsim软件界面第1步:模型实体设计第2步:按住鼠标左键,从库里拖出一个Source放到正投影视图中,如图7-3所示:图7-3 拖出一个Source第3步:把其余的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中,如图7-4所示:图7-4 生成所有实体第4步:连接端口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
连接过程是:按住“A”键(本步骤的连接均需要按住“A”),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Source1并拖曳到queue2,再释放鼠标键。
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释放时变为黑线如图7-5所示:图7-5 连接端口连接queue到每个processor,连接每个processor到conveyor,连接每个conveyor到queue,连接queue到每个rack,这样就完成了连接过程。
完成连接后,所得到的模型布局应如图7-6所示。
图7-6 连接所有实体端口第5步:指定到达速率鼠标左键双击Source键打开其参数视窗(如图7-7所示)。
图7-7 Source参数窗口所有的Flexsim实体都有一些分页或标签页,提供一些变量和信息,建模人员可根据模型的需求来进行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需要改变到达时间间隔和实体类型来产生3种实体。
根据模型描述,我们要设定到达时间间隔为normal(10,2)。
现在,按下到达时间间隔下拉菜单中的箭头,选择“Statistical Distribution”选项(如图7-8)该选项将出现在视窗里。
flexsim建模案例以flexsim建模案例为题,我们将列举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展示flexsim的建模能力和应用场景。
1. 物流仓库优化模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flexsim建立一个物流仓库的模型,通过优化仓库布局、设备配置和作业流程,实现仓库运营的最佳化。
通过模拟不同的仓库布局和作业策略,我们可以评估不同方案下的仓库效率和成本,从而提出改进方案。
2. 生产线调度模型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flexsim建立一个生产线调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的生产调度策略,评估不同方案下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通过灵活调整生产线的节拍、资源分配和工人安排,我们可以优化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医院排队模型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flexsim建立一个医院排队模型,通过模拟不同的排队策略和资源配置,评估不同方案下的患者等待时间和医疗资源利用率。
通过调整医生的工作量、诊断流程和资源分配,我们可以优化医院的排队系统,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4. 供应链模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flexsim建立一个供应链模型,模拟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物流流程和库存管理。
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运输路线、库存水平和订单处理流程,我们可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5. 机场运营模型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flexsim建立一个机场运营模型,模拟机场的航班调度、旅客流动和行李运输。
通过优化航班的调度安排、旅客的流动路径和行李的运输流程,我们可以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和旅客的出行体验。
6. 货物分拣系统模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flexsim建立一个货物分拣系统模型,模拟货物的分拣流程和设备利用率。
通过优化货物的分拣路径和设备的配置,我们可以提高分拣系统的效率和准确率,降低分拣成本。
7. 铁路调度模型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flexsim建立一个铁路调度模型,模拟列车的运行和交路调度。
通过优化列车的运行路径、发车间隔和交路安排,我们可以提高铁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列车的延误和碰撞风险。
实验目的:通过排队、服务系统(邮局)学习建模的5个基本步骤实验描述:——每60秒有一位客户到达邮局。
模拟时间间隔的最符合的分布是指数分布,其方差(Location Value)为0,均值(Scale Value)为60。
——邮局服务窗口的服务时间为lognormal2(31.3.1,0.5)秒。
——如果服务窗口前排队的队列超过20个人,新到的人(unhappy customers)则会直接离开。
问题:——人们排队等候的最大时间和平均时间时多少?——“unhappy”的顾客有多少?——服务窗口的利用率是多少?——服务了多少顾客?——若以均值为30秒模拟问题,回答上述问题。
补充:Flexsim建模五步骤1.使用实体库中的实体创建布局2.端口连接3.编辑实体的外观和逻辑4.仿真的编译和运行5.查看结果实验目的:1. 学习如何复制实体2. 了解添加一个服务窗口会产生什么影响3. “发送至端口”学习实验描述:1. 在邮局中添加一个服务窗口2. 如果新增窗口提供不同的服务,40%的人需要到窗口1,60%的人需要到窗口2,排队时间会有什么变化。
问题:——人们排队等候的最大时间和平均时间时多少?——“unhappy”的顾客有多少?——服务窗口的利用率是多少?——服务了多少顾客?——若以均值为30秒模拟问题,回答上述问题。
实验目的:1. 学习如何复制实体2. 了解添加一个服务窗口会产生什么影响3. 学习红选和高亮实验描述:1.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按照正态分布[normal(20,2)]间隔到达检验车间2. 检验车间同时允许最多25个产品等待检验3. 三种类型的产品分别在三条不同的检验台上进行检验,检验时间服从:expontial(0,30)秒。
3. 检验后的产品通过各自检验台对应的输送机,送到吸收器中,输送机速度1米/秒。
问题:——产品排队等候的最大时间和平均时间是多少?——三台检验台的利用率如何?——检测了多少产品?——查看有关数据,寻找瓶颈或问题。
第九章单品种流水线生产系统仿真与分析9.1 建立概念模型9.1.1概念定义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工艺作业连续的、重复的生产过程。
流水生产是把高度的对象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对象的平行移动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单品种流水线又称不变流水线,指流水线上只固定生产一种制品。
要求制品的数量足够大,以保证流水线上的设备有足够的负荷。
9.1.2 模型描述某制造车间有5台不同的机器,加工一种产品。
该种产品都要求完成7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按事先规定好的工艺顺序进行。
假定在保持车间逐日连续工作的条件下,仿真在多对象平准化中生产采用不同投产计划的工作情况。
在不同投产计划组合中选出高生产效率、低流动库存方案,来减少占用资金。
如果一项作业在特定时间到达车间,发现该组机器全都忙着,该作业就在该组机器处排入一个FIFO规则的队列,如果有前一天没有完成的任务,第二天继续加工。
9.1.3系统数据产品的计划投产批量方案:10,20,30产品的计划投产间隔:10,20,30,40,50,60仿真时间:1天(即24*60=1440min)表9.1 加工工序工序机器名称平均加工时间/min 加工批量1 Waterclean 7 52 DSDcoat 14 53 Greenfire 5 54 DSDcoat 15 530 105 TCPprintfire6 Laping 20 107 Waterclean 10 59.1.4概念模型图9-1 概念模型9.2 建立Flexsim模型双击桌面上的Flexsim图标打开软件,你可以看到Flexsim菜单、工具条、实体库,和正投影模型视窗。
图9-2 Flexsim界面第1步:模型实体设计模型元素系统元素备注Flowitem 原料默认生成类型1的原料Processor 机器进行不同的参数定义以表征不同机器组中的机器Queue 机器组暂存区Conveyor 传送带Source 原材料库原材料的始发处Sink 成品库原料加工后的最终去处第2步:在模型中生成所有实体同前面章节一样的,从左边的实体库中依次拖拽出所有实体(一个Source,5个Queue,5个Processor,一个Conveyor,一个Sink)放在右边模型视图中,并按概念模型示图调整至适当的位置,如图9-3所示:图9-3 拖出所有实体并调整位置第3步:修改名称为了更方便的读懂模型,我们通常会修改实体的名称,以符合实际情况。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专业物流工程班级流131 姓名潘霞学号 139094152 指导老师张洪亮实验(或实训)时间十九周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6年7月7日一、实验(或实训)目的、任务1基本掌握全局表的使用2理解简单的仿真语言3简单使用可视化工具二、实验(或实训)基本内容(要点)运用Flexsim软件了解多产品加工生产系统仿真的过程。
模型介绍:发生器产生四种临时实体,服从整数均匀分布,类型值分别为1、2、3、4,颜色分别为绿色、蓝色、白色、黄色,进入暂存区1;临时实体到达的时间间隔exponential(0,10,0)然后随机进入处理器进行加工,可以使用的处理器有四个,不同类型的临时实体在处理器上的加工时间不同,详情如下表:加工时间处理器5 处理器6 处理器7 处理器8产品1 4 6 2 5产品2 5 3 3 5产品3 2 4 2 2产品4 4 6 3 6加工结束后,进入暂存区2存放,并由叉车搬运至货架。
同时,在各个处理器附近用可视化工具显示该处理器的实时加工时间。
三、实验(实训)原理(或借助的理论)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模型和系统仿真系统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象的组合。
可以分为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统。
系统模型是反映内部要素的关系,反映系统某昔日方面本质特征,以及内部要素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形同抽象。
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象模型,二类是抽象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模拟模型、图标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通过Flexsim可成功解决: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等候时间和排队长度,有效分配资源,消除缺货问题,把故障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把废弃物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研究可替换的投资概念,决定零件经过的时间,研究降低成本计划,建立最优批量和工件排序,解决物料发送问题,研究设备预置时间和改换工具的影响。
Flexsim软件的基本术语:Flexsim实体,临时实体,临时实体类型,端口,模型视图。
物流管理综合设计与模拟1.1 流水作业线的仿真1. 实验目的熟悉Flexsim 建模步骤;学习逻辑系统的建模方法;学习查看Flexsim 的仿真结果。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深刻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
2. 实验内容有如下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工件运输,对其各道工序流程进行建模。
该加工系统的流程与相关参数如下:1.两种工件L_a 、L_b ,分别以正态分布(10,2)和均匀分布(20,10)min 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_in2.由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
不合格的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3.L_a 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1队列中等待;L_b 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2队列中等待;4.L_a 在机器M1上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5,1)min ,加工后的工件为L_a2;L_b 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min ,加工后的工件叫做L_b2;5.一个L_a2和一个L_b2在机器Massm 上装配成L_product ,需时为正态分布(5,1)min ,然后离开系统。
6.如装配机器忙则L_a2在队列Q_out1中等待;L_b2在队列Q_out2中等待;建立上述流水作业线仿真模型。
连续仿真一个月的系统运行情况。
M2 M1 Massm3.实验步骤(1)打开Flexsim 3.0,新建一个Model;(2)拖动Library界面上的各种实体单元到Orthographic界面上,按照图1.1所示布置;(3)定义系统各实体间的流程逻辑;(4)定义系统和各种实体的参数;(5)设定运行时间,调节时间比例;(6)编译;(7)运行模型;(7)查看仿真结果,分析设备利用情况;(8)改变这个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配置(改变机器数量、或者更换不同生产能力的机器等),查看结果变化情况。
4.思考题(1)什么单元的哪些参数可以有效反映系统生产能力平衡状况?(2)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的运行结果。
基于配送中心的利润分析一、建立概念模型1.系统描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基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所以对于配送中心的利润的调高对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送并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它不同于传统的仓储设施,在现代商业社会中,配送中心已经成为连锁企业的商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流中心,是连锁经营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设施。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配送中心建模过程,该配送中心从三个供应商进货,向三个生产商发货。
仿真的目的就是研究该配送中心的即时库存成本和利润,并试图加以优化与改善。
2.系统数据表1 配送中心供应商信息表表2 配送中心信息表货架存放产品安全库存最大库存一二1210103030表3 配送中心生产商信息表生产商采购产品类型生产时间缓冲区仓库采购产品比例一二1、2、3 均值17方差2的正太分布服从参数为13的指数分布1、2、3总和不超过53托盘按15%产品1、35%产品2、50%产品3生产按照表4打包配送供应商产品类型产品颜色生产时间一二12红黄服从均值为4方差为2的正太分布固定时间1小时三 2、3固定时间15小时 2、3产品分布不超过3、3 按50%产品2、50%产品表4 生产商2采购配送表(时间1、2、3、4、5间隔为10小时)时间1时间2时间3时间4时间5 1 2 22 1 12 2 11 0 1 3 1 0配送中心成本和收入:进货成本4元/件;供货价格6元/件;每件产品在配送中心存货100小时费用1元。
3.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二.建立Flexsim 模型1.模型实体设计模型元素系统元素 备注Flowitem 产品Source 产生产品 产品产生的速率不同进行不同的设置 Conveyor 传送 仅起流通作用进行默认设置 Rack 配送中心 3个Rack 分别对应三个供货商Queue 生产商仓库 3个Queue 的订货条件不同,依模型设置 Processor生产商3个Processor 加工速率不同,按数据设置供应商1 供应商2 供应商3库存1 库存2 库存3配 货 中 心生产商1生产商1生产商1Sink 产品收集装置产品的最终去向2.在模型中加入实体实体布局如图所示图1模型布局3.参数设置接下来我们按以下步骤分别设置不同实体的属性Source的参数设置(不仅设置产品的产生时间,还设置产品的类型与颜色)设置仓库(货架)的属性设置缓存区的参数设置托盘产生的参数打包器的参数设置按生产商2的需求设置好全局表(需求计划)生产商的参数设定三.模型运行1.编译与模型的运行数据分析右键点击每一个rack选择properties打开属性页。
实习报告名称:物流仿真软件Flexsim实习专业名称:工商管理班级: 12工商管理5班学号: 2012300853xx 姓名: xxx 指导教师:侯凌霞实习时间:2015年4 月9 日—2015年4月30日实习地点:B7-201一、实习题目:Flexsim仿真实习二、实习内容:1、认识Flexsim仿真软件以及基本操作。
2、利用仿真软件对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布局和构建模型模拟配送中心运行。
3、仿真实习考核及参观物流设备。
三、进度安排仿真软件实习时间共计四周,具体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如下:序号名称时间1 了解Flexsim的基本功能4课时2 Flexsim的基本操作流程4课时3 利用软件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和构建4课时4 实地参观物流设备和实习考核4课时四、考核过程:1、实验布局。
逐步添加离散实体: 4个发生器(1个用于生产产品;3个用于生产托盘);1个暂存区;8条传送带(一条进货,3条出货);1条分拣传送带;3台处理器(对货物进行检验);3个合成器(打包);1个吸收器(吸收不合格产品);3个操作员(检验员),三组货架,一个起重机,三辆叉车(将满载的托盘放上传送带,再由起重机分别放上对应的货架)如图.2、数值要求:拣选传送带最高处高2m。
发生器产生三种物品,颜色分别为红绿蓝,分别由123三台检验机检验,每种货物都可能有不合格产品。
检验合格的产品放上打包台打包,20个一托盘,不合格的通过地面传送带送往检修处进行修复;A的合格率为80% ;B的合格率为85%; C的合格率为90%。
运送托盘的三天传送带要求宽度为2m,货架货位要与托盘匹配,五层五列,层高层宽均为2m。
附加分:自行调节发生器的生产速度,保持整个系统不出现拥堵现象。
五、实习心得:经过四周的Flexsim学习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在第一周的实验,我了解到了什么是Flexsim 和它使用的一般方法,知道了它在制造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我大致能够掌握此款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利用软件做出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致结论。
Flexsim练习模型模型1目的→介绍单队列、单服务台的邮局服务仿真模型的5个基本建模步骤。
模型描述→顾客到达邮局的时间服从指数分布,平均时间为60秒。
→邮局窗口的服务时间服从分布Lognormal(31,3.1,0.5)秒。
→如果队列超过了20人,那么继续到来的顾客将会被排挤在队列之外,即“不满意的顾客”。
问题→顾客等候的最大时间和平均时间是多少?→有多少“不满意的顾客”?→服务窗口的利用率是多少?→有多少顾客被服务?模型2目的→学习如何复制物体。
→观察增加一个服务窗口之后的结果。
→介绍“Send To Port”功能。
模型描述→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服务窗口。
问题→回答模型1提出的问题。
→如果窗口以它所提供的服务类别来区分,有40%的顾客需要去窗口1,60%的顾客需要去窗口2,问排队时间是如何增加的?模型3目的→学习用元件库中的几个元件构造模型。
模型描述→源(Source)平均每20秒产生一个零件,零件随后进入一个分离器(Separator),被分离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经过一个S型的传送带(Conveyor)到达一个结合器(Combiner),在那里被放置到托盘上,托盘由另一个源产生。
托盘放满8个零件之后将会被放上传送带进入一个进口(Sink)。
→第二部分经过传送带到达一个缓冲箱(Queue),之后被工人送到一个多功能处理器(Multiprocessor)上进行3个独立的处理。
第一步可以由机器在3秒内自动完成;第二步需要一个操作工协助操作,时间是4秒;第三步是由机器自动完成,时间是5秒。
加工完成后由叉车送入仓库(Rack)。
→第三部分经过固定的路线到达一个缓冲区,在那里以10个一批被送入一个处理器(Processor),处理时间是20秒,完成之后被送入一个缓冲区,由机械手搬运至一个进口(Sink)。
问题模型4目的→学习如何根据零件(Flowitem)的类型用拉式(Pull)定义路线。
模型描述→电子元件生产出来之后需要测试。
实 验 报 告1. 实验目的学习配送中心建设流程和运营管理。
编写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配送中心的运营绩效评价。
2. 实验内容运用Flexsim 软件,模拟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阶段,运营阶段,绩效评估.3. 实验过程及内容 3.1实验背景:某快运公司在南京的物流园区建立一个配送中心,用来满足凯蒂服饰的配送业务需求,为凯蒂服饰公司的仓储、分拣、配送等作业提供服务。
该配送中心作为服装供应链中间一环,其上游连接服装企业,下游连接销售门店,模型如下:3.2作业区域设置服装供应链系统假设和配送中心系统运作流程描述如下: (1)将配送中心抽象出四个业务作业流程P1、P2、P3、P4。
P1表示入库验收作业,P2表示分拣作业,P3表示流通加工作业(如包装、刷标志、贴标签等),P4表示出库发货作业;(2)服装送至配送中心。
在Pl 作业环节,每单位货物耗用时间为uniform(120,20)s ;(3)然后依次经过其它各个作业环节:在P2环节,每单位货物耗用时间为uniform(5,2)min ;在P3环节,耗用时间为normal(300,30)s ;在P4环节,耗用时间为normal(6,1)min ;最后货物在集运区等待装车发运; (4)每两个作业环节之间需要uniform(60,lO)s 的调整时间;(5)当有订单或需求到达时,按照需求提货出库,订单到达时间间隔服从随机分布uniform(500,lO)min ;每个订单的需求量为normal(80,5)个单位的产品。
服 务企业销 售 门 店 收 货区集装化和装运配送中心 P2 P4 P1 P33.3 建模仿真设计完成后的整体布局图参数设置:1、发生器,订单的到达服从均匀分布U(30000,600)2、分离器设置订单的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N(80,5)3、P1处理器在Pl作业环节,每单位货物耗用时间为uniform(120,20)s;4、P2处理器在P2环节,每单位货物耗用时间为uniform(5,2)min;5、P3处理器在P3环节,耗用时间为normal(300,30)s;6、P4处理器在P4环节,耗用时间为normal(6,1)min;7、包装箱发生器7.合成器参数仿真周期设为一个月(2592000)和一天(86400),使用复演法做多次独立的仿真试验,然后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实时状态图和导出的仿真实验数据,得到最终的仿真结果。
仓库产品入库系统1、实验要求及背景描述:某公司仓库入库产品主要有两类,各占60%、40%,入库后需要在不同的处理台上进行加工处理。
目前配置两辆叉车,分别用于将两种产品搬运到处理台,另外两辆叉车将处理好的产品送入各自货架储存,叉车行走路径是固定的。
各实体主要参数及功能(1)分析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各叉车的平均空闲率;(2)提出改进策略,并用Flexsim软件建模并完善系统。
2、实验布局逐步添加离散实体:2个发生器(产生两类不同的产品);4个暂存区;3条传送带;1条分拣传送带;2个处理器;1个操作员;4辆叉车;2个货架;1条分拣传送带,如图1。
图13、离散实体连接按照不同的逻辑关系,采用A连接和S 连接,逐一对模型内的实体进行连接,应注意各个端口的连接顺序,(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中间端口)。
4、参数设置图2 图3发生器参数设置11、在发生器选项卡中,临时实体种类设置为Box2、到达时间间隔发生器1设置为“统计分布:normal(10,16);发生器2设置为“统计分布:normal(12,4)如图2发生器参数设置21、在临时实体流选项卡中,发生器1和2发送至端口均设置为按百分比输出百分比端口…40 160 22、其余为默认值如图3此处为达到实验要求,2个发生器要与2个暂存区分别连接,40%的一类产品进入暂存区1,60%的另一类产品进入暂存区2。
图4暂存区参数设置1、在暂存区1中最大容量设置为48;暂存区2中最大容量设置为60。
2、其余为默认值。
如图4分拣传送带参数设置1、在分拣传送带流向选项卡中根据实际布局设置Exit Point的两个数值,使2个出口位置合适。
2、其余为默认值图5图5图6处理器参数设置1、处理器1加工时间设置为50;处理器2加工时间设置为40。
3、其余为默认值。
如图6图7图8 5、模型运行及调整叉车参数设置1、叉车1和2的参数设置相同:最大容量为1,最大速度为2。
3、其余为默认值。
仓库产品入库系统1、实验要求及背景描述:某公司仓库入库产品主要有两类,各占60%、40%,入库后需要在不同的处理台上进行加工处理。
目前配置两辆叉车,分别用于将两种产品搬运到处理台,另外两辆叉车将处理好的产品送入各自货架储存,叉车行走路径是固定的。
各实体主要参数及功能(1)分析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各叉车的平均空闲率;(2)提出改进策略,并用Flexsim软件建模并完善系统。
2、实验布局逐步添加离散实体: 2个发生器(产生两类不同的产品); 4个暂存区;3条传送带;1条分拣传送带;2个处理器;1个操作员;4辆叉车;2个货架;1条分拣传送带,如图1。
图 13、离散实体连接按照不同的逻辑关系,采用A连接和S 连接,逐一对模型内的实体进行连接,应注意各个端口的连接顺序,(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中间端口)。
4、参数设置发生器参数设置11、在发生器选项卡中,临时实体种类设置为Box2、到达时间间隔发生器1设置为“统计分布:normal(10,16);发生器2设置为“统计分布:normal(12,4)如图2图2发生器参数设置21、在临时实体流选项卡中,发生器1和2发送至端口均设置为按百分比输出百分比端口…40 160 22、其余为默认值如图3图3此处为达到实验要求,2个发生器要与2个暂存区分别连接,40%的一类产品进入暂存区1,60%的另一类产品进入暂存区2。
图4 图5暂存区参数设置1、在暂存区1中最大容量设置为48;暂存区2中最大容量设置为60。
2、其余为默认值。
如图4分拣传送带参数设置1、在分拣传送带流向选项卡中根据实际布局设置Exit Point的两个数值,使2个出口位置合适。
2、其余为默认值图5图6 图7处理器参数设置1、处理器1加工时间设置为50;处理器2加工时间设置为40。
3、其余为默认值。
如图6叉车参数设置1、叉车1和2的参数设置相同:最大容量为1,最大速度为2。
3、其余为默认值。
如图7图8 5、模型运行及调整货架参数设置1、货架尺寸参数为:10层10列,层高.0列宽2.0。
Flexsim建模实验报告一、模型运转过程简介这是完成的模型截图。
总共由14个实体组成。
下面介绍模型完成一次收货检验的流程1.发生器产生了第一个货物(绿色),保存在暂存区。
由分配器将任务分配给操作员478,操作员478前往暂存区搬运货物;2.操作员646将绿色货物搬运至处理器2,由处理器2对货物进行检验;3.操作员478将红色货物搬运至处理器117,由处理器117对货物进行检验;4.操作员478运送第三种货物(蓝色货物)到处理器1中,与此同时操作员646也在运送红色货物到处理器117.叉车550也在把由各个传送带传来到暂存区990的货物运到最终的接收区里。
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报表及分析将此模型运行了10000个时间单位后,查看其部分指标的状态报告。
从这个报表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1.暂存区95的与暂存区900相比,空闲率过高,反映出暂存区的资源使用不均匀2.三架传送带的空置率empty分布及其不均匀,传送带3的空闲率达到67.94%,相对的,传送带101空闲率只有0.72%。
反映出相应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3.叉车的travel empty略高,达到了29.95%,说明叉车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三、针对仿真系统问题的改进建议1.将任务分配器的分配任务方式由“第一个可用”修改为“传递到离目的地最近的实体”,再次运行模型10000个时间单位后,操作员478,646的负载率travel loaded指标彼此接近,分别是13.57%和16.46证明依据就近原则将任务分配给距离最近的操作员能够平衡操作员的负载率水平。
2.针对处理器和传送带和暂存区的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尝试将问题最突出的处理器从系统中移除,再次运转模型10000个时间单位。
统计报告显示传送带的空置率empty指标彼此接近,且数值相对来说比以前有所降低,处理器和暂存区的利用率也有所上升。
这表明可以考虑通过精简设备来提高总体使用效率,同时仍保持较高的富余能力以应对高峰处理时段的需要,能为企业节省开支,并节约资源,使设备能“物尽其用”。
五、课程设计报告
1.报告内容
根据个人兴趣和实践经验,自选一个实际的系统,收集系统参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用Flexsim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为实际系统的运作提出改进建议。
2.完成方式
分小组完成。
一个组共同选择一个实际系统做为仿真对象。
小组内自行分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式,协作完成大作业。
最后提交原系统模型、优化后的模型、和仿真报告文档。
3.实验要求
(1)选题要求
1)选择一个物流系统(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拣系统、车站、码头或生产物流系统等)进行分析,了解该物流系统的设施布局、业务流程、物流路径、物流量等设计参数,运用所学的物流系统仿真知识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设计出物流系统布置图。
2)各组之间独立工作,可以有必要的交流,不得出现小组之间非常相似的模型;
3)要求所采集模型数据基本符合实际系统的特征,过于粗略或者假设的数据将使仿真结果对实际失去参考价值;
(2)仿真建模要求
1)所选实际系统可以是一个某类子系统,可以是多个同类子系统的组合,也可以是多个不同类型子系统的组合;
2)系统规模和系统复杂程度不低于几个子系统实验的难度,不能过于简化实际系统的结构和逻辑;
3)对系统必须进行必要的可视化处理:如果选取的系统是一个偏重于逻辑处理的实际问题用Flexsim的各种实体形象地表达出来,不可以将全部内容包含在sourcefile的程序中而使系统成为一个没有实体的process系统;
4)实现全面意义的系统优化:可以是通过改变系统资源配置和某些系统参数和逻辑规则来优化系统,可能是完全改变系统的结构和规则设置,即可能是设计一个全新的系统代替原来不合理的系统,保留原来系统和优化后系统的两个版本的完整模型。
5)有完整的数据报告分析过程。
(3)格式要求
1)一级标题采用四号宋体加粗
2)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3)表格五号宋体,三线表
4)图标题名称在图下,表名在表上,五号宋体
5)图片不能超过半页纸
6)正文采用小四宋体
7)页码居中
8)页眉加“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flexsim应用设计课程设计”
9)字数不少于2000,字符数(不计空格)不少于3000
10)需要有概念模型、总体规划图、具体步骤、统计数据图表、仿真结果分析、改进后结果分析等。
(4)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题目
2)目录
3)系统概述,包括该系统设施布局、业务流程、设计参数说明等基本内容
4)系统仿真目的
5)系统仿真数据
6)仿真建模步骤(内含具体参数设置),可用“文字+图形”式或者“文字+表格”形式
表示。
7)仿真结果分析(包括图形、表格及标准报告,其中标准报告内容为处理时间、空闲时间、忙时、输入量、输出量、平均等待时间等)
8)仿真优化步骤
9)仿真优化结果分析及对比(包括图形、表格及标准报告,其中标准报告内容为处理时间、空闲时间、忙时、输入量、输出量、平均等待时间等)
10)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