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雨季施工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雨季施工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雨季的概率和强度都在逐年上升。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雨季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应对雨季施工,有效保证工程质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材料质量的保障雨季施工,首先要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别是对于水泥等易受潮的建筑材料,要事先储存到干燥通风的库房里,防止受到雨水或者潮气的影响。
同时,对于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等材料的选择也要更加谨慎。
二、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雨季施工,由于天气的不稳定性,进度的延迟和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要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时间误差和天气变化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预留。
三、施工工艺的改进和优化针对雨季施工的特殊情况,可以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工艺方法,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对雨季施工的影响。
比如,在施工屋顶的时候,可以先铺设防水膜,防止雨水进入屋内;在施工外墙的时候,可以先搭建防水棚,保护好建筑表面等。
四、环境监测的加强在雨季施工中,由于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加强对于环境条件的监测和评估。
比如,对于建筑物周围的排水系统、沟渠等设施,需要进行及时检查和维护,避免出现堵塞、漏水等情况,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五、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在雨季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有一定的技术和操作水平,能够应对不同的天气和环境条件,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责任心。
综上所述,雨季施工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其风险和影响。
因此,在施工前,要对雨季施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规划,引入多方面资源和技术,积极创新和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
夏季来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首先,夏季来临会带来气温的上升,尤其是在一些地区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
高温天
气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对工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在高温天气下,工人们易出现中暑、虚脱等情况,甚至会发生更严重的事故。
因此,工程施工方需要在夏
季来临之前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准备工作,包括提供充足的饮水、搭建防晒遮阳设施、安
排合理的工作时间等措施,保障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其次,夏季来临会带来降雨量的增加。
在一些地区,夏季是雨季,降雨量会大幅增加,给
工程施工带来麻烦。
大雨不仅会使工地易被泡水,还会造成工程进度延迟、材料受损、施
工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工程施工方需要在夏季来临之前制定好应对降雨的预案,包括
搭建防雨设施、加强排水设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等措施,以保障工程的正常进行。
此外,夏季来临还会对施工材料的保存和使用产生影响。
在高温天气下,一些施工材料容
易变质、变形,影响施工质量。
因此,工程施工方在夏季来临之前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的保
存工作,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在夏季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施工材
料的使用管理,避免因高温天气造成的损坏和浪费。
总的来说,夏季来临对工程施工会产生诸多影响,工程施工方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应对夏季带来的挑战,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只有在做好应对夏季的准备工作的情况下,
工程施工方才能有效应对夏季带来的挑战,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愿意听从建设者如上所
述建议努力工作。
天气原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雨季、酷暑还是强风、冰雹等恶劣天气条件,都会给工程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导致工程进度延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天气原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首先,雨季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雨季,降雨量大,地面湿润,施工场地变得泥泞不堪,这给施工机械和材料的运输带来极大困扰。
此外,雨季还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不畅,形成积水,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的降雨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及施工现场的安全。
因此,在雨季施工,必须做好防水、排水等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其次,酷暑天气也对工程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加快,容易出现中暑等症状,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高温还可能导致建筑材料变形、强度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为了应对酷暑天气,施工单位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现场的通风、降温等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程质量。
再者,强风、冰雹等恶劣天气条件对工程施工同样具有较大影响。
强风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物、脚手架等设施倒塌,危及人员安全。
冰雹则可能对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造成损坏,增加工程成本。
针对这些恶劣天气,施工单位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降低天气因素带来的风险。
此外,极端天气现象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加,也给工程施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高温、干旱、洪涝等天气事件,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甚至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施工单位需关注气象预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顺利进行。
总之,天气原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不容忽视。
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天气因素带来的风险,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防护,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应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应对极端天气,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
面临气候变化的建筑工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建筑工程也应该面临其带来的挑战和变化。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气候变化会使得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加剧,如暴雨、风暴、海啸等,也会改变气候条件,如降水量、温度、湿度、风速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这些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对建筑工程造成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安全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风暴、洪水、地震等,这些灾害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承受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墙体、窗户和门的制造材料,以及建筑的基础结构强度。
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雨量增加,建筑物排水系统设计也要更加科学合理,以避免因排水不畅导致的损坏。
2. 能源和资源利用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导致更高的温度,更大的能源消耗和更高的运营费用。
因此,设计与施工流程中需要寻求更绿色、高效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新方法。
例如,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代替木炭、油气等化石燃料,而制造建筑材料和设备时也要考虑使用回收材料和可持续原材料。
把建筑设计与环境协调,提高效能是目前建筑设计与生态设计的发展趋势。
节能、减排是未来建筑节能的关键思路。
3. 操作和维护成本由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磨损加剧,以及需要更多的维护和修理,操作和维护成本也可能会增加。
预测气候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可为建筑物的维护和保护提供指导。
通过使用高效、经济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
此外,为建筑物设计寿命提供足够的考虑,结构设计要承受长期的自然环境磨损、结构老化等因素。
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运营和维护成本的增加,还有利于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针对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西藏气候对建筑工程施工影响及预防措施探究摘要:西藏地处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气候特征多样复杂,对建筑建筑工程施工影响较大。
基于此,本文就主要围绕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西藏气候特点及其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养护措施等,提供建筑工程施工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气候;建筑工程;施工;预防措施前言:西藏地区海拔较高,但纬度较低,导致四季气候变化多端,整体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特征,同时受当地奇特多样地形影响,还呈现多样化的区域性气候,形成垂直气候带。
复杂的气候也对当地的建筑施工造成了影响,就应关注当地气候特征,利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整体施工水平。
1西藏气候特点西藏受多样化奇特地形、地貌、天气状况以及高空空气环境影响,形成了独特多变的高原气候。
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空气稀薄且含氧量少,气压低。
同时受海拔影响,空气密度低,以西藏拉萨市为例,其海拔高度为3658密,空气密度为810克/m³,平均年气压为652毫克,其比重为平原地区的62.64%和64.35%,并且尘埃、水汽含量低,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能量大,总量居于我国首位。
并且日温差较大(部分地区在30℃以上),全年平均温度低下,一般在-2℃左右,南部谷地区域约8℃左右,藏东南区域约在10℃左右,但年温差较小。
干、雨季分明,夜雨较多,而受疾风源地不同影响,西藏不同地区季节降水分配不均,一般每年10月~翌年4月,西藏干旱多风,低温少雨,降水量低下,不足全年降水的30%。
而5月~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雨量充足且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九层,这一阶段被称为雨季或湿季。
雨季期间,雷暴、夜雨和冰雹较多,其中夜雨量较多,约占雨季降水量至少80%[1]。
2气候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2.1干燥气候影响材料凝固西藏气候多数时间呈现干燥气候,西藏的干季一般是从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到次年的5月结束,在此阶段,整体降水量较少。
气候与适应气候特征的典型建筑调研报告建筑学0802 朱学莘0120806220227摘要: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从气温、降水、风、光照四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武汉的气候特征,并比较武汉市与同气候城市的气候差别,调研适应武汉气候特征的典型建筑实例。
另外从五大气候分区中选择了另一个气候的代表城市西宁的气候特征及典型的建筑实例。
通过对所调研城市的气候分析,我们得知建筑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气候的不同也影响了建筑形式的不同。
关键词:气候特征建筑引言气候对建筑物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太阳辐射、风、降水等主要的气候要素。
纵观历史,人类的发展演变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
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在于大自然地貌的差异,对不同区域的建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建筑是人类适应自然气候环境更替的产物,建筑风格的千差万别是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结果,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气候与建筑关系分析气候一般包括湿度、温度、光照、风、气压和降水量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而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觉、心理和生理活动。
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最直接的表现就在自身的居住上,所以不同地区的人往往会根据居住地环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
二、武汉气候概况武汉是长江沿岸有名的“火炉”,夏天比较闷热,整个夏季的会有十几天四十度以上的酷暑天气。
武汉的冬天平均温度在0度左右,但是城市没有暖气系统。
武汉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春秋两季的气候则比较宜人。
通过气候分析表可以看出,武汉的确属于比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初到武汉感觉这里是没有春秋天的,夏季冬季的时间很长,气候也比较潮湿,冬天晾晒的衣服总是干不透。
2.1气温武汉这里,冬天过冷,夏天又太热.这里的墙厚就依据建筑物本身的不同而定了.大多还是框架结构的240墙.像更靠北的地方如天津,城郊的住宅许多都采用了更厚的墙力图冬天保暖.对于温度对建筑形式的影响,武汉是远远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三季的变化是否对建筑工程有影响?一、春季的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春季是一年四季中的转折点,气温回升,阳光明媚,花草繁茂。
春季的变化对建筑工程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施工进度受影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雨水增多,这对于室外施工来说,会增加施工难度和耗时。
由于春季雨水较多,需要在施工现场采取一些防雨措施,以避免人工和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对工程的进度产生一定的延迟。
2. 温度变化对材料的影响:春季白天温暖,夜晚较凉,这种温度变化会对建筑材料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比如,春季施工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避免出现混凝土的夜间低温冻害。
此外,春季湿气增加,墙体的湿度也有所上升,建筑物干燥速度慢,对涂料施工和装修影响较大。
3. 基础土壤影响:春季雨水多,土壤湿度升高,对于基础工程来说,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需要做好对土壤进行排水处理,以免土壤湿度过大对基础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二、夏季的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对建筑工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 高温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夏季气温高,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挑战。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易导致中暑或疲劳。
因此,在夏季进行室外施工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暑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2. 高温对材料的影响: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引起建筑材料的膨胀、收缩和变形,尤其是有机材料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此外,高温还会加速水泥的凝结速度,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3. 雨水和台风的影响:夏季经常有强降雨和台风,这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对工地和施工现场造成严重影响。
台风来临时,应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
三、秋季的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秋季是温度逐渐降低,气候干燥的季节,对建筑工程也会带来一些影响:1. 气温变化带来的收缩和膨胀:秋季气温的变化会导致建筑材料的膨胀和收缩,如混凝土、钢结构等,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气候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作者:马梦娜王帅王旭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施工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控制目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施工项目的好坏。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有许多,本文分析了主要气候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施工进度;气候;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建筑企业为了获得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对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的控制,其中的施工进度控制是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关键工作。
进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工作量和资源的消耗量等[1]。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主要有很多,其中包括的政治因素、自然灾害等因素是难以预见的,而管理水平、自然条件等风险与因素[2],是可控的或在一定程度内可控的。
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进度而备受关注,国内外工程项目中由于气候原因造成施工竣工延误或者施工成本增加的案例也很多,因此建设项目要保质保量且按期完成,应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3],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配合来达到较优的施工进度。
1气候环境因素一般来说,气候因素包括了温度、湿度、光照、风、气压、日照、雾和降水量等因素[4]。
气候条件是复杂多变的,在中国受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蒙古-西伯利亚高原冷空气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很大差异。
风险通常被表示为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从风险的概念可以看出,风险是与不确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不确定性正是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
气候变化至少存在以下科学不确定性:气候自然波动的不确定性,未来社会经济情景的不确定性,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和可预报性[5]。
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进而影响到施工进度。
2气候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气候具有不可控制性,对工程项目有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工程的施工计划与实际施工情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此采取一定的应变措施,进行安全动态生产管理,以保证工程进度的正常进行[5]。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一、气候变化对建筑材料的影响温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温度升高会加快水化反响,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形成,但温度升高也会造成水分的蒸发加快,能够利用的水分减少,从而延缓水化反响,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形成不利。
混凝土外表温度会高于大气温度很多,温度升高时前期强度没有太大变化,但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抗压强度会明显降低,这是由于水分的蒸发,骨料和水泥性质发生变化,骨料和砂浆之间的粘结力降低造成的。
湿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湿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含水率的改变,从而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含水率过大,那么抗压强度和环压抗拉强度会减小,对劈裂强度的影响较小。
枯燥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会显著增加,但其环压抗拉强度下降很多。
其他气候因素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气候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对建筑材料有所影响,例如紫外线会加快建筑材料中聚合物的降解速率,减少使用寿命,降雨、高温和强烈的日照、二氧化碳浓度会影响塑料、石材、金属、砖瓦和木材等建筑材料。
二、气候变化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建筑根底的影响气候改变会改变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的作用,从而导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降雨和大风会对土壤造成冲蚀和风化,给建筑物根底带来危害,在根底较浅的建筑根底中更为严重。
例如干缩湿胀会导致地基的隆起,根底产生位移,进一步加大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沉降,主体结构出现开裂。
长期降雨情况下,雨水浸入到根底下部会破坏承载土层强度。
气候变化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风荷载是以长期的历史风速记录和较为平安的系数确定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大风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所以建筑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加大风荷载的平安系数。
暴雨对建筑结构墙壁的裂缝会产生渗透作用,降低墙体的保温性能,严重时出现变形和裂缝,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平安隐患。
暴雨的频率增加也会造成洪流灾害的发生,对建筑物的结构是更大的考验,暴雨还会加快结构的风化作用,所以要加大结构的维护力度,在门、窗等节点处要做好密封工作。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研究作者:文贺珍胡亚艳肖四琴冯爱芹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36期【摘要】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通过气候变化对建筑物室内热环境、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介绍,分析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作用机理,从而提出从标准、建筑材料以及结构安全性能上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建筑工程;温度;湿度0 引言气候变化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及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随着变化范围和程度的加深,建筑工程也必须考虑其带来的不利因素。
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直接关系到建筑气候分区的划分和建筑节能的设计要求,极端气候的出现也造成了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重视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对维护和建设新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积极的改进建筑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措施,使得建筑环境更加的适应周边环境的变,保持舒适、节能和安全的效果。
我国目前对气候变化对土建方面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路桥方面,而对建筑的影响关注很少。
黄朝迎和孙冷[1]系统研究了气候异常对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的影响;王唐修和姜鑫民[2]申明了在公路和桥梁设计中要将气候因素考虑进去;朱贝宝[3]介绍了大桥在极端寒冷气候条件下施工时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
系统的对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
指出未来建筑工程应开展的一些问题。
1 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1.1 气候变化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各地的建筑都有显著的特点,都反映着当地的气候特征,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
建筑的内环境更是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建筑室内环境包括建筑的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等。
影响最大的是建筑室内热环境,气候的变化意味着目前很多建筑室内热环境未来将不再满足舒适度要求。
1.2 气候变化对建筑施工环境的影响施工环境方面,对施工的技术措施、工期和材料的运输储存、现场的安全、从业人员健康等都有很大影响。
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和建造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条件(如暴雨、台风、地震等)对建筑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极端天气条件,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关于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和建造的问题。
一、暴雨天气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和建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暴雨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对建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如何防止暴雨对建筑造成伤害。
以下是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采取的措施:1. 设计排水系统建筑师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应考虑到暴雨天气的影响。
在建筑物的周围设计排水沟、雨水篦子和下水道,在建筑物屋顶设置排水设备,确保雨水和积水可以及时排出。
2. 选择材料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中,选择耐水性能强、防水性能好的材料,这样可以防止暴雨天气对建筑的损坏。
例如,橡胶、聚合物、泡沫塑料等材料,都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
3. 建设有效的防洪措施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该在建筑物周围建造有效的防洪墙、护栏和护堤,这样可以避免天气灾害对建筑造成重大的影响。
二、台风天气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和建造台风是一种强烈的风暴,可以造成建筑物的严重破坏。
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中,必须考虑如何防止台风对建筑物产生损害。
以下是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采取的措施:1. 选择适当的地点在选址时,需要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避免谷风、山风等因地形放大而引起的破坏性风险。
同时还需要尽量远离海岸线,因为台风引起的海洋风暴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性更大。
2. 设计抗台风的外壳和建筑结构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该在设计和建造中考虑到台风的影响,选择具有抗台风外壳和/或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可以减少台风对建筑造成的损害。
例如,使用更结实的支架、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建筑的骨架结构。
3. 采用适当的门窗材料在台风天气条件下,门窗是建筑物受损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中,需要选择适当的门窗材料,以承受台风带来的强风力。
三、地震天气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和建造地震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是无可挽回的。
高温天气对建筑施工进度与成本影响高温天气作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常见现象,对建筑施工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考验着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灵活性,也直接关联到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与成本控制。
以下从六个方面深入探讨高温天气对建筑施工进度与成本的具体影响。
一、施工人员工作效率下降高温环境下,直接从事户外作业的建筑工人易受到热应激,出现疲劳、中暑等健康问题,这不仅威胁到工人的生命安全,还会导致工作效率显著下滑。
工人的休息时间增加,实际作业时间缩短,直接影响工程的推进速度,进而拉长施工周期,增大了时间成本。
二、建筑材料性能变化高温条件下,部分建筑材料如水泥、沥青等易于发生化学反应加速,可能提前硬化或变形,影响材料的适用性和最终建筑质量。
同时,高温还可能导致油漆、粘合剂等快速挥发,影响涂层的均匀度和粘结强度。
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方可能需要增加检验频率和材料更换,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负担。
三、施工机械效率与维护成本增加高温天气下,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起重机等设备的发动机散热压力增大,可能导致过热故障,不仅影响施工效率,还需增加设备的冷却与维护频次,维修保养成本随之上升。
同时,为了防止设备损坏,有时不得不调整工作时段,避开日间高温,这也间接影响了施工进度。
四、能源消耗与环保压力增大为了对抗高温,施工现场需加大冷却措施,如增设临时遮阳设施、使用空调设备等,这些措施显著增加了电力消耗,推高了能源成本。
同时,额外的能源使用也加重了环境负担,不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长远看可能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和未来项目的可持续性。
五、安全管理难度提升高温天气使得火灾风险增加,施工现场存放的易燃材料和化学品需要更加严格的管控。
同时,工人因高温而增加的健康风险也要求施工方加强安全培训和现场急救准备,这些都意味着安全管理成本的上升。
此外,极端高温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和赔偿,进一步加重财务负担。
六、施工计划与调度复杂化高温天气的不确定性要求施工方灵活调整施工计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的高强度户外作业,这无疑增加了施工调度的复杂度。
应对气候变化建筑工程的角色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建筑工程在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新环境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实践,都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建筑设计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可持续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优化建筑通风采光等设计方案,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节能设计的应用,建筑工程可以在减排和节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智能建筑技术
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引入,建筑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能源利用、优化室内环境,提高建筑能效,降低碳排放。
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有助于建筑工程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灾害抗逆建筑设计
随着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建筑工程也需要关注灾害抗逆设计。
在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抗震、防洪、防风等能力,提高建筑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对建筑和居民的影响。
灾害抗逆建筑设计的应用,有助于建筑工程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
建筑工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持续建筑设计、智能建筑技术和灾害抗逆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发展与应用,将为建筑工程在减缓气候变化、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建筑工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可持续建筑设计、智能建筑技术和灾害抗逆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发展将推动建筑工程行业朝着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施工过程中如何应对建筑工程内外环境变化一、建筑施工中环境变化的影响建筑施工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其中环境变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所处的外界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自然灾害等,而施工现场内部则会受到施工活动的影响,如尘土飞扬、噪音、振动等。
这些环境变化对施工效率、质量和工人的健康安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应对建筑工程内外环境的变化,施工团队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应对措施。
二、应对建筑工程外部环境变化1. 天气变化的应对:天气变化是建筑工程外部环境中最常见的变化之一。
炎热的夏季、严寒的冬季、风雨交加的季节,都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施工团队应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并根据预测的天气情况调整施工计划。
在高温天气中,可以选择避免中午时段施工,增加室内工作,合理安排工人的作息时间。
在寒冷的冬季,可以增加供热设备,保证施工现场的温度。
同时,特殊天气条件下,如雷雨、冰雪等,施工人员应暂停施工工作,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2. 自然灾害的应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不可预见的变化会对建筑工程施工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安全隐患。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施工团队应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立应急预案,与相关救援机构保持紧密联系,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工人和完成紧急修复工作。
三、应对建筑工程内部环境变化1. 尘土、噪音和振动的应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尘土、噪音和振动是常见的环境变化。
施工现场产生的尘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对周边居民造成困扰。
因此,施工团队应采取措施控制尘土的扩散,如搭建围挡、喷水降尘等。
噪音和振动也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施工团队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设备,采取隔音和减振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施工现场安全的应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相对危险的环境,存在着高空作业、电气设备、脚手架等多种安全风险。
气候变化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近年来,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挑战之一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现象、海平面上升以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给土木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并呼吁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首先,气候变化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极端天气的增加。
全球变暖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从而导致了更频繁和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干旱和风暴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土木工程的设计和建筑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例如,暴雨和洪水可能导致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造成道路和房屋的损毁。
干旱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风暴可能破坏建筑物和桥梁的结构,增加了维修和重建的成本。
其次,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位于沿海地区的土木工程项目。
海水侵蚀可能破坏海岸线的防护结构,使得海滩、码头和港口无法正常使用。
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增加暴风潮的风险,对沿海城市和岛屿的土木工程造成极大的压力。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土木工程师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他们可以加强土木工程项目的抗洪能力。
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有效的洪水管理设施和设置合理的防洪标准,可以减少洪灾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其次,土木工程师可以将可持续设计理念融入项目中。
例如,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中考虑节水、节能和再生能源利用等因素,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使用抗震、抗风和抗腐蚀等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也可以提高土木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除了技术手段,国际合作也是解决气候变化对土木工程影响的重要策略之一。
各国土木工程师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他们可以共同研发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同时,通过合作,可以共同推动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出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实现。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研究
【摘要】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通过气候变化对建筑物室内热环境、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介绍,分析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作用机理,从而提出从标准、建筑材料以及结构安全性能上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建筑工程;温度;湿度
0 引言
气候变化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及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随着变化范围和程度的加深,建筑工程也必须考虑其带来的不利因素。
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直接关系到建筑气候分区的划分和建筑节能的设计要求,极端气候的出现也造成了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重视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对维护和建设新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积极的改进建筑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措施,使得建筑环境更加的适应周边环境的变,保持舒适、节能和安全的效果。
我国目前对气候变化对土建方面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路桥方面,而对建筑的影响关注很少。
黄朝迎和孙冷[1]系统研究了气候异常对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的影响;王唐修和姜鑫民[2]申明了在公路和桥梁设计中要将气候因素考虑进去;朱贝宝[3]介绍了大桥在极端寒冷气候条件下施工时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
系统的对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
指出未来建筑工程应开展的一些问题。
1 气候变化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1.1 气候变化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各地的建筑都有显著的特点,都反映着当地的气候特征,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
建筑的内环境更是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建筑室内环境包括建筑的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等。
影响最大的是建筑室内热环境,气候的变化意味着目前很多建筑室内热环境未来将不再满足舒适度要求。
1.2 气候变化对建筑施工环境的影响
施工环境方面,对施工的技术措施、工期和材料的运输储存、现场的安全、从业人员健康等都有很大影响。
长时间的浆液或低温天气会使土方工程延期,大风会给大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气候变化对混凝土施工影响更大,可能会造成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过快或太慢,影响浇筑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可能出现温差裂缝。
1.3 气候变化对建筑能源消耗的影响
建筑能耗占全球能耗总量的35%左右,大部分集中在建筑使用期冬季和夏季的供暖和制冷消耗,全球气候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部分地区的采暖期缩短,炎热地区的空调使用延长。
气候的变暖会造成气候带向北推移,给建筑节能的设计带来一定的改变。
2 气候变化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2.1 温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加快水化反应,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形成,但温度升高也会造成水分的蒸发加快,能够利用的水分减少,从而延缓水化反应,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形成不利。
混凝土表面温度会高于大气温度很多,温度升高时前期强度没有太大变化,但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抗压强度会明显降低,这是由于水分的蒸发,骨料和水泥性质发生变化,骨料和砂浆之间的粘结力降低造成的。
2.2 湿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
湿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含水率的改变,从而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含水率过大,则抗压强度和环压抗拉强度会减小,对劈裂强度的影响较小。
干燥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会显著增加,但其环压抗拉强度下降很多。
2.3 其他气候因素对建筑材料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气候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对建筑材料有所影响,例如紫外线会加快建筑材料中聚合物的降解速率,减少使用寿命,降雨、高温和强烈的日照、二氧化碳浓度会影响塑料、石材、金属、砖瓦和木材等建筑材料。
3 气候变化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3.1 气候变化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气候改变会改变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的作用,从而导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降雨和大风会对土壤造成冲蚀和风化,给建筑物基础带来危害,在基础较浅的建筑基础中更为严重。
例如干缩湿胀会导致地基的隆起,基础产生位移,进一步加大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沉降,主体结构出现开裂。
长期降雨情况下,雨水浸入到基础下部会破坏承载土层强度。
3.2 气候变化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风荷载是以长期的历史风速记录和较为安全的系数确定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大风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所以建筑工程
设计时要考虑加大风荷载的安全系数。
暴雨对建筑结构墙壁的裂缝会产生渗透作用,降低墙体的保温性能,严重时出现变形和裂缝,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安全隐患。
暴雨的频率增加也会造成洪流灾害的发生,对建筑物的结构是更大的考验,暴雨还会加快结构的风化作用,所以要加大结构的维护力度,在门、窗等节点处要做好密封工作。
洪水和暴雪作用,洪水能够直接冲击建筑结构,可能造成地基掏空、基础下沉,甚至出现墙体倒塌。
洪水长期的浸泡也会对结构材料和地基承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筑物内的装饰、抹灰等也会破坏。
暴雪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是长期的雪荷载超过了设计要求,对建筑物带来损害。
4 气候变化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
4.1 气候变化对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和抗弯承载力和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关系,而频繁的极端气候会造成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产生退化。
混凝土材料的徐变变形下,挠度不断增加,减小其抗弯承载力。
4.2 气候变化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环境温度会影响混凝土碳化的速度,在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会提高,碳化的化学反应速度也相应提高。
环境温度也会加快对钢筋的锈蚀作用。
相对湿度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为当湿度过低时,二氧化碳的扩散速度会增快,但由于缺少碳化反应的液相环境,碳化反应会相对降低;湿度过高时孔隙内水分饱和,二氧化碳扩散速度慢,所以碳化速度和湿度成抛物线关系,当湿度为50%时,碳化速度最快。
环境湿度对钢筋锈蚀的影响为湿度越大,钢筋腐蚀越快。
湿度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非常重要,干燥条件下养护会造成很大的强度损失,养护湿度越低,抗冻性就越差。
二氧化碳对耐久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碳化速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风会对混凝土的保护层造成风化剥落,加速混凝土碳化和内部钢筋锈蚀。
直接受到风影响的结构碳化速度是间接受到影响结构的1.15倍。
4.3 气候变化对混凝土结构变形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都会造成混凝土变形。
混凝土变形由弹性变形、徐变组成。
弹性变形受弹性模量的影响,徐变受湿度的影响。
挠度过大时会产生梁体开裂,降低结构刚度。
5 气候变化背景下应该开展的工作建筑标准上应该修正结构荷载规范,根据风、雨、雪的情况调整各项安全系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要考虑气温和湿度变化对土壤的影响,要根据气候变化因素修正地基规范中的设计方法,增大安全系数;节能上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修改节能标准对建筑性能的要求;做好防洪预案。
材料上考虑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问题,研究高低温条件小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含水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
加强对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分析和可靠度分析。
【参考文献】
[1]黄朝迎,孙冷.试论气候异常对重大工程建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55:5-10.
[2]王唐修,姜鑫民.谈气候变化影响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02(12):38-40.
[3]朱贝宝.秦沈客运专线饶阳河特大桥承台冬季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3,25(2):123-125.
[4]余红发,孙伟,耶良惫,武卫锋.盐湖地区干燥气候和碳化作用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J].混凝土,2003(1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