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吸引
- 格式:docx
- 大小:483.67 KB
- 文档页数:2
六大人际吸引定律
1. 接近性定律:空间距离近的人更容易相互吸引。
经常见面、接触的机会多,就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了解,从而可能产生吸引。
例如邻居、同事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日常互动频繁,容易发展出友谊或者更亲密的关系。
2. 相似性定律: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在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似的人。
相似性会让人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觉得彼此之间更容易理解和沟通。
比如两个都热爱绘画的人,很容易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相互吸引,走到一起分享绘画的经验和感受。
3. 互补性定律:与相似性相对,互补性也能产生人际吸引。
当双方的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互补关系时,也会相互吸引。
例如一个性格外向、善于社交的人和一个性格内向、沉稳内敛的人合作,他们能够互相弥补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4. 外貌吸引力定律:外貌在人际吸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对外貌较好的人产生积极的第一印象,更愿意接近他们。
外貌吸引力可能与人类的进化心理有关,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外貌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内在品质变得更加重要。
5. 互惠性定律: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当别人对我们表达出积极的情感、给予赞美或帮助时,我们也会对对方产生好感。
这种互惠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相互的欣赏和支持有助于关系的稳定和加深。
6. 能力吸引力定律:有能力的人往往更具吸引力。
他人的能力可以激发我们的钦佩之情,我们希望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知识或者技能。
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过于完美,没有任何瑕疵,可能会让他人产生距离感,适当暴露一些小缺点反而会增加其吸引力。
第三节人际吸引在人际交往中,交往者有进一步接触的倾向,互相在态度上能够获得接受,在情感上得到互相肯定,就会表现为互相喜欢,互相喜欢的个体就表现为彼此吸引。
一、什么是人际吸引人际交往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息和物质交换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吸引的一般形式是喜欢或友谊,吸引的强烈形式是恋情或爱情。
人为什么喜欢别人或为别人喜欢呢?阿伦森通过调查得出以下几点:①信仰及利益与自己相同的人;②有技术、能力和成就的人;③具有令人愉快或崇敬的品质的人,如忠诚、理解、诚实、善良的人;④喜欢自己的人.二、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人们为什么喜欢一些人而不喜欢另一些人?普遍的答案是:人们喜欢那些能给自己好处的人.学习理论与诱因理论提出的吸引原则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强化原则强化是学习理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人们喜欢能给予自己奖励的人,讨厌给惩罚的人。
许多研究显示,人们喜欢对自己做正性评价的人,而反对对人们做消极评价的人。
比如,在一项实验中,阿伦森让自己的助手假扮成被试与另一名真正的被试进行一系列简单的交往。
每次交往之后,真被试偶然还会听到实验中的助手与试验者的谈话,谈话中助手提到了他对被试的评价。
在第一种情况下,他总是说自己喜欢被试;而在另一组里,助手总是挑被试的毛病。
实验结束后,试验者让真被试评价对助手的喜爱程度,结果如表10一5所示。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当真被试偶然偷偷听到其他人对自己做好的评价时会更加喜欢助手。
(二)社会交换原则人们对于一个人喜欢与否还取决于这个人提供给的成本及利益.如果在与某人交往中,人们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自己就会和他继续交往下去,并且对这种交往的评价也较高;如果在交往中付出多、收益少,则交往有可能中断,对这种交往的评价也低。
(三)联结原则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原则。
人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一项研究证明了这种效果.在研究中,主试把大学生被试分为两组,分别听他们最喜欢的摇滚乐或最不喜欢的前卫派古典音乐,在听音乐的同时让他们评价一个陌生男子的照片。
人际吸引的概念名词解释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可以在各个层面和维度表现出来,包括情感、个性、外貌等。
首先,情感吸引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吸引力。
当人们与他人建立了深入的情感联系时,他们往往会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吸引力。
情感吸引可以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相似的人生经历来构建。
这种吸引力源于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互动,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除了情感吸引,个性的吸引力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大要素。
个性吸引力指的是个人所拥有的独特性格和特质,其对于他人产生的吸引力。
有些人可能在交际中显得幽默风趣,引人发笑;有些人则可能展现出真诚、善良的品质,让他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来吸引他人。
而外貌吸引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吸引力。
人们往往在初次见面时,会受到他人的外貌所吸引。
外貌吸引力不仅仅是指外表的美丽与否,而是包含了整体的形象、仪态以及气质。
一个人的外貌吸引力可以通过身材、穿着、容貌和自信等多个方面来构建。
然而,外貌吸引力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个性吸引。
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吸引力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情感吸引和个性吸引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亲近。
然而,外貌吸引力虽然在初次相识的时候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很难维持一个长久的关系。
只有情感和个性的共鸣才能真正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深入联系。
除了个人层面的吸引力外,环境和社会因素也可以影响人际吸引力的构建。
一个积极正向的社会环境可以使人们更容易吸引彼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文化和社会背景在人际吸引力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文化下的个人吸引力观念和评价标准可能会存在差异,这需要我们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加开放和包容。
总结来说,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包括情感、个性和外貌等多个层面。
情感吸引和个性吸引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外貌吸引力则往往扮演着初次相识的桥梁。
第六讲人际吸引什么是人际吸引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指个人们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人际吸引属于人际知觉的一个新领域,它对于满足个体的人际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人际吸引的问题有哪些?1、有什么样特征的人才能被人喜欢?2、在人际吸引方面外部环境因素起着哪些作用?3、个体的哪些特征有利于增加人际吸引与喜欢?4、哪些因素会阻碍和影响人际吸引与喜欢?第一节人际吸引理论一、强化理论评价任何事物乃是基于其所引起的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的情感评价,以及由此激发的对交往者喜欢或厌恶的程度,产生好感或恶感的情绪,这是进行第二次交往的基础。
如果处于肯定评价阶段,一般就会产生对对方的好感或喜欢,如果处于否定评价阶段,就会产生对对方的反感或厌恶。
二、相互作用论当两个个体在相互交往中经常感到情感的满足和安定,感到心情愉悦,并且非常乐意与对方交往时,他们之间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吸引是建立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尊重、相互喜爱、相互称赞、相互报答的基础上的。
三、得失理论在人际关系中,一成不变地讲好话并没有像先讲坏话然后再慢慢地改变成讲好话的情形来得更吸引人、讨人喜欢。
这种先贬后扬的吸引效应就是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得”与“失”现象。
四、相等理论两个人之间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要看当事人觉得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否对双方都有益处来决定。
即建立人际关系要看是否能够获利、是否有需要,从而决定自己的交往行为。
这显然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
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情境因素(一)时空距离1、距离人们交往的次数与距离的远近成反比关系,两人住得越近,越容易成为朋友。
2、交往频率交往的频率增多,容易形成共同的经验,有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兴趣,共产的感觉。
(二)结群结群需求较高的男性,大都自信心强,而且比较喜欢和异性朋友攀谈,主动与陌生人接触交往,对交往者表现了一种无形的人际吸引,形成了一个人际吸引力场。
际吸引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什么是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1、熟悉与邻近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
此外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
熟悉性和邻近性二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
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
常常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得相互喜欢。
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交往频率时,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2、相似性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主要包括:∙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
实际的相似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性。
3、互补当双方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互补时,彼此的喜欢也会增加。
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以下三种互补关系会增加吸引和喜欢:∙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
当双方的需要、角色及人格特征都呈互补关系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
4、外貌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等个人外在因素在人际情感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交往的初期,好的外貌容易给人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以貌取人。
外貌美能产生光环效应,即人们倾向于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的优秀品质,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
5、才能才能一般会增加个体的吸引力。
但如果这种才能对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那么才能不会对吸引力有帮助。
研究表明,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错误”,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
6、人格品质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际吸引的规则
(一)熟悉效应
也叫曝光效应,即熟悉引起喜欢。
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就能增加你对TA她的喜欢程度。
熟悉效应具有适应意义。
熟悉效应具有选择性。
(二)邻近效应
地理位置的接近会增加亲密性
原理
a)接近性增加了熟悉性
b)接近性常常与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c)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
d)减少认知失调
(三)个人特征
1、能力
相同条件下,越有能力的人我们越喜欢。
但有时出了点错的优秀人物更让人喜欢——犯错误效应(pratfall effect)
2、外貌吸引力
人们对于外貌有吸引力的人的评价较高,即“美即是好”的刻板印象
真正的吸引力是完美的平均
外表吸引力的匹配原则:
人们一般与跟自己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人结成伴侣。
吸引力受社会比较影响。
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看到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同性(异性)之后,人们会觉得自己(伴侣)缺乏吸引力,而观看一个相貌平平的同性(异性)之后,则不会产生这种感觉。
3、性格特点
(四)相似规则
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
相似性来自两方面:一是人口特征的相似性,它包括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层以及年龄。
二是态度的相似性。
相似源于我们喜爱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因为:
得到社会证实的观点使我们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我们尤其喜欢那些经过劝说而变得和我们观点一致的人,
因为劝说别人改变
观点让我们感到自己具有能力
(五)互补规则
互补的差异也会产生吸引力
前提:共同认同某些信念
(六)喜爱引起喜爱
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称赞和恩惠并非总能引发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