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650.00 KB
- 文档页数:45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他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它们都是信息传输的源节点,有时也通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
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作用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第一章引论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P1-9(重点)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P11-123、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共享哪些资源P124、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P135、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试述这种层次结构观的特点以及各层的作用。
P136、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P14-177、什么是耦合度按耦合度不同,如何区分计算机网络和其他计算机系统P128、比较计算机网络的几种主要拓扑结构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P14-16(重点)9、设有5个路由器要连接成一个点到点的通信子网。
在每对路由器之间可以使用一条高速线路、中速线路、低速线路或不设置线路。
如果生成和检查每一种拓扑结构需要100ms的计算时间,则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查完所有可能的拓扑结构参考答案:n*(n-1)/2=5*4/2=1010*100=1000ms=1s10、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611、总线型结构是否适合于广域网,为什么参考答案:不适合。
总线型拓扑结构只适合采用广播式通信方式,而由于广域网规模过大,连接节点数量过大无法使用广播式通信方式。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P23-242、说明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以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传输时使用的方法。
P263、如何利用话音通道传输计算机数据P25-264、调制解调器的解调部分与编码解码器的编码部分都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二者有区别吗参考答案:(1)编码器接受任意的模拟信号,并从它产生数字信号。
而解调器只接受调制了的正弦(或余弦)波,产生数字信号。
(2)调制解调器的调制和解调不会失真,信号没有损失,过程可逆。
编码器的编解码允许一定程度的信号失真,如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
5、信道的通信方式有哪几种在实际的网络中,最常用的是哪种方式为什么P276、请比较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的概念和传输过程。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填空题1.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2.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3.OSI模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4.物理层定义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四个方面的内容。
5.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称为(帧)。
6.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成帧)、(信道共享)、(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和(寻址)。
7.在数据链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8.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9.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选择)、(连接管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等。
二、名词解释同步协议实体对等层对等层通信服务 CIDR 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同步同步指的是广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什么事情的特性,而且条件和时间有关,具有时序的含义。
协议计算机网络中意图进行通信的结点必须要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为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协议,也称为网络协议。
实体任何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硬件单元或者软件进程模块都可以称为通信实体,简称实体。
对等层不同的网络结点,若它们遵循的是同一种网络体系结构的话,那么在不同结点上完成同样功能的层次称为对等层。
对等层通信在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只知道自己从上层接收来数据并处理后再传递给下一层,结果通信目的方该层次的对等层就收到与己方处理的一模一样的数据。
就好像在两个对等层之间有一条“通道”直接把数据传送过去一样,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等层通信。
服务下一层能被上一层看见的功能称为服务。
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对等层上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而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任课老师: 田家华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本章要点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3.2 OSI七层协议模型3.3 TCP/IP的体系结构本章要点: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高层的功能TCP/IP体系结构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需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本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各层独立性强。
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不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就不会影响到其他层,适应性强。
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易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实现和维护起来更容易。
每层的功能与所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定义和说明,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邮政服务的层次模型3.1.2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定义为实现网络通信而建立的关于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方面的一组规则、标准或约定,统称为网络协议(Protocol)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用于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用于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即规定了通信双方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定时:用于确定通信速度的匹配和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3.1.2网络协议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3.1.3 OSI参考模型1 OSI参考模型概述OSI参考模型是标准化的、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开放”的含义是:任何两个遵守OSI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都可以进行互连。
这里的“系统”指的是计算机、终端或其他外部设备等。
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成了互相独立的7层,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2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在OSI参考模型中,不同主机对等层之间按相应协议进行通信,同一主机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除了最底层的物理层是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物理数据传输外,其他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均为逻辑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