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癌痛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75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癌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WHO将姑息治疗列为癌症治疗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
199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关于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我国自90年代推行,并于1993年下达“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
一、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直接导致了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癌痛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WHO 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虽在全球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和可行性,但至今仍未普及到的全部癌痛患者受益。
“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推行癌痛三阶梯止痛是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
1、治疗癌的目的持续有效地消除癌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癌痛及其治疗带来的心里负担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2、癌痛的评估方法①数字分级法(NRS):数字分级法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程度分级标准: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国际上通用。
②根据主诉的程度分级法(VRS分法),分为4级。
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③目测摸拟法(略)3、三阶梯止痛原则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多指NSAID药物(非甾醇类止痛药物)。
该类药物对轻度疼痛有肯定疗效,并可增强第二阶梯及第三阶梯止痛效果,延长对阿片类药物量增加的需求或减少用量,从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癌痛规范化治疗癌痛是癌症患者面临的一种常见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影响。
为了让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需要对癌痛进行规范化治疗。
癌痛规范化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进行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癌痛治疗的基础,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疼痛的程度和特点,有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疼痛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视觉模拟量表等。
同时,还要关注疼痛的影响因素,如病情、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
其次,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镇痛药的应用,根据疼痛的程度可以选择弱效镇痛药、中效镇痛药和强效镇痛药。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如物理疗法包括针灸、按摩等,心理治疗包括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介入治疗包括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等。
综合治疗是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疼痛缓解效果。
再次,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治疗方案的制定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主要包括癌痛的变化情况、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需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
癌痛治疗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
医生应该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癌痛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使他们能够了解癌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掌握相应的自我管理技巧,提高依从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癌痛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通过疼痛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癌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只有规范化治疗,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度过癌痛这一难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