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8课时 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精品导学案 .doc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3
说课稿喝牛奶中的数学问题是,201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99例3,教材设置此例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已学的分数运算的有关知识,利用已学的分数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迁移、类推、归纳和概括能力,养成用简明、灵活的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着使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结合我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部分教学内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结合大纲要求和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本人设计了这样本堂课。
一、课堂的设置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谈话引入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的参与这堂课的学习。
主要是一个问题,一篇短介绍,和例题场景的小朋友和牛奶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
用时大约2分钟。
二)新课讲授这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本过程先以实验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在喝牛奶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然后通过教师发问引导学生在题目中找有用信息:喝了几次牛奶?第一次喝了多少?第二次呢?加了多少水?全喝完了吗?当学生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信息后,很迫切想解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抓住时机借助实验和画图帮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
找出喝牛奶问题中的变与不变。
在理解一半的一半就是14时,我借助折纸游戏。
让很难理解的分数乘法问题,更形象易于接受,有了这些部分学生很容易求出了答案,但这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反思通过预设剩下的牛奶来验证前面解题的正确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检验的好习惯。
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看似课已完成,我增加了第三次喝牛奶让学生在巩固中提升自己。
到巩固环节的第二阶段第四次喝牛奶,学生几乎不用多少时间能准确说出喝了多少纯牛奶,多少水,这时我以如果重复那样的动作,你会发现什么规律?纯牛奶能喝完吗?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当学生知道永远喝不完时我以庄子的哲理名言: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第8课时 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学习内容 书第99页例3内容及10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8-10题编写人学习目标 1、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2、体会转化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 难 点 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12 杯的12是多少杯?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口算34 +14 79 -49 37 +57 715 -4151112 -512 617 +817 1721 -1321 914 +51421+31 91+101 41+71 51+81 21-31 91-101 41-71 51-81 2、折一折:取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12 和41 12 +41=42+41= 3、说一说:“喝了一杯奶的34 ”表示( )【合作互助学习】1、自学课本第99页例3: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
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2、阅读与理解 :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在下面。
喝了 _____ 次纯牛奶。
思考:第二次喝的有牛奶也有水,第二次喝了多少牛奶呢? 12 杯的12是多少杯?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解答因为:第一次喝完后剩( )杯纯牛奶,喝了( ) 杯;加满水,纯牛奶还是只有原来的( )杯。
又喝了加满水后的( ) ,也就是把( )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 1 份了。
把 ( )平均分成 2 份,可以把( ) 化成( ),其中 1 份就是 _____ 。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_____ 杯,水是_____ 杯。
所以列式计算一共喝的纯牛奶是:__________ 杯 , 水是:__________杯。
回顾与反思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利用了什么知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引导学习】1、完成教材第101页第8 题。
《牛奶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法后,借助几何直观,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图示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的方法分析问题,同时为后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运用“数形结合”与“变中不变”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半杯水和牛奶混合物中有多少杯纯牛奶和多少杯水”。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都喝过牛奶吧,乐乐在喝牛奶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1、出示问题: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
他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谁愿意来读一读题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板书:第一次:喝了1/2杯牛奶。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1/2杯。
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计算乐乐喝了多少牛奶?多少水呢?2、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第99页,先自学“分析与解答”部分,再把你的答案填写在书上。
“分析与解答”12杯的一半是( )( )杯。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 )杯,水是( )( )杯。
一共喝的纯牛奶: 水:3、直观演示有的同学已经做好了,可还有一部分同学遇到困难了。
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题目的意思,老师准备了一些教具。
(出示一瓶水,三个透明的量杯,其中1号杯装满牛奶,2、3号杯为空杯。
)想请一个同学用老师的教具来“演一演”。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两次喝掉的分别放入2号和3号杯中。
第一步:乐乐喝了半杯牛奶。
(将1号杯中的半杯纯牛奶倒入2号。
)第二步:喝了半杯后,注满水。
(将1号杯注入水,注满为止。
)不着急第三步,李老师还有问题想要问呢。
适时提问:这个时候,1号杯里装了多少牛奶?多少水?有分数表示也就是1/2杯。
第8课时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
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
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
第8课时 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学习内容 书第99页例3内容及10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8-10题编写人 学习目标 1、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2、体会转化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 难 点 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12 杯的12是多少杯?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口算34 +14 79 -49 37 +57 715 -4151112 -512 617 +817 1721 -1321 914 +51421+31 91+101 41+71 51+81 21-31 91-101 41-71 51-81 2、折一折:取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12 和41 12 +41=42+41= 3、说一说:“喝了一杯奶的34 ”表示( )【合作互助学习】1、自学课本第99页例3: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
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2、阅读与理解 :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在下面。
喝了 _____ 次纯牛奶。
思考:第二次喝的有牛奶也有水,第二次喝了多少牛奶呢? 12 杯的12是多少杯?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解答因为:第一次喝完后剩( )杯纯牛奶,喝了( ) 杯;加满水,纯牛奶还是只有原来的( )杯。
又喝了加满水后的( ) ,也就是把( )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 1 份了。
把 ( )平均分成 2 份,可以把( ) 化成( ),其中 1 份就是 _____ 。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_____ 杯,水是_____ 杯。
所以列式计算一共喝的纯牛奶是:__________ 杯 , 水是:__________杯。
回顾与反思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利用了什么知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引导学习】1、完成教材第101页第8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