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PP
- 格式:ppt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57
1、子将安之2、东徙,犹恶子之声3、宋之丁氏4、有闻而传之者5、国人道之6、闻之于宋君7、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8、得一人之使9、楚王闻之10、齐之习辞者也11、吾欲辱之12、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1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4、诸儿竞走取之15、人问之16、取之信然17、母殷夫人自成之18、母甚异之19、蜀之鄙有二僧20、吾欲之南海21、西蜀之去南海22、人之立志23、之虚所卖之24、贼易之25、因取刃杀之26、孰若卖之27、以缚即炉火烧绝之28、刺史颜证奇之29、乡之行劫缚者30、吏护还之乡解释“而”字的用法1、而日中时远也2、而日中时近也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5、家无井而出溉汲6、有闻而传之者7、过王而行8、树在道旁而多子9、子何恃而往10、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1、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12、与其卖而分13、而讨杀二豪解释“以”字的用法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一儿以日初出远3、以故东徙4、吾欲辱之,何以也5、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6、以缚背刃7、以缚即炉火烧绝之8、愿以闻于官解释“其”字的用法1、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及其日中如探汤3、及其家穿井4、其实味不同5、母问其故6、布囊其口7、童微伺其睡8、即藏其尸9、侧目莫敢过其门10、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解释“为”字的用法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为其来也4、孰为汝多知乎5、何为者也6、缚者何为者也7、橘生淮南则为橘8、生于淮北则为枳9、知为国器10、为儿恒状11、一人去为市12、为两郎僮,孰若为以郎僮耶13、留为小吏14、愿为市鞍马解释“于”字的用法1、闻之于宋君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生于淮北则为枳5、今民生长于齐不盗6、贫者语于富者7、愿以闻于官。
2024文言文ppt全新•文言文概述与特点•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解析•句式结构与表达方式探讨•经典篇章选读及赏析技巧分享目•古代文化常识普及与拓展延伸•学习方法建议与备考策略指导录文言文概述与特点01文言文定义及发展历程定义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由古代汉语组成,具有独特的语法、词汇和句式结构。
发展历程文言文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书面语言。
在隋唐以后,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文书、经典著作、科举考试等领域的主要语言。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比较语音差异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音存在较大差异,如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不同。
词汇差异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词汇也有很大差异,许多古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而现代汉语则涌现出大量新词新语。
语法差异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也有很大不同,如句子成分的顺序、虚词的使用等方面。
文言文特点及价值意义特点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表达精炼的特点,同时其语法结构严谨、词汇丰富,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价值意义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02解析安用法:作形容词,表安定。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举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爱用法:作动词,表喜爱,爱护。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举例:“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010*********01之02用法:作代词,代人、事、物。
如“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03举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04乎05用法:作介词,表时间、地点、对象等。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06举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词汇在句子中作用分析实词作用传达句子主要信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连接句子成分,表示语法关系。
承担句子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