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皮肤的部位。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的作用。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 联络内外,网络全身 通行气血,协调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病症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病变时,经络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信息的通路。 经络可作为辨别病位和证候,以及诊断某些疾病的 依据之一。
四、简便取穴法
列缺
风市
针灸学
绪言
针灸学的概念及内容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 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作用于腧穴的方 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以下三部分: 经络腧穴 刺灸方法 针灸治疗
砭,以石刺病
骨针、竹针、陶针、 铜针、铁针、金针、 银针
艾叶 艾条 艾灸
上篇 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 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 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
二、 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定出分寸,折量全身 各部的长度和宽度,用 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 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 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其本经,而大肠、小肠 的下合穴同在胃经,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
四、俞穴、募穴
俞穴
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即后正中
线旁开1.5寸,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 背俞穴主要依据接近某脏腑的部位来命名,如肺俞、心
浅入深,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合入海,经气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