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O改进的TS模糊神经网络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85.98 KB
- 文档页数:6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的改进与优化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能源消耗的不断加剧,准确预测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成为保障电力供给和能源效率的重要环节。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的改进与优化,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负荷预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措施。
负荷预测是指利用历史或实时数据,预测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电力系统负荷的变化趋势。
通过准确预测负荷,电力系统可以合理规划发电和输电方案,提前调整供应和消费的平衡,从而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
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统计学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但其受到数据质量、模型复杂度以及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预测准确度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为了改进和优化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一些新兴技术和方法被提出和应用。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被广泛应用于负荷预测中。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自动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律,从而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
其次,集成模型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改进方法。
通过结合多种预测模型,如统计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可以综合考虑不同模型的优势,获得更准确的负荷预测结果。
此外,数据驱动的方法,如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负荷预测,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然而,现有的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可用于预测的数据缺乏时空特征,且数据质量不高。
其次,由于电力负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经济发展、行业需求等,预测模型的复杂性和输入变量的选择成为挑战。
此外,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对于非线性和非平稳数据的处理能力有限,难以对电力负荷进行准确预测。
针对上述问题,改进和优化负荷预测技术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设完善的电力系统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提高数据的时空分辨率和质量,为负荷预测提供更准确的输入。
其次,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如特征选择、数据降维等,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特征,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基于灰色预测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研究电力系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短期负荷预测作为电力系统调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其中基于灰色预测的方法因其特殊的模型结构和预测精度受人青睐,本文将基于灰色预测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研究进行探讨。
一、灰色预测模型的概述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处理少样本、不确定、模糊信息的数学模型,其思想核心在于将不确定信息转化为确定性信息,并借助此构建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少的输入数据和简单的模型结构,能够适应复杂非线性系统的预测需求,并拥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解释性。
二、短期负荷预测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在短期负荷预测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如传统的时间序列方法、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群集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模糊系统方法等。
虽然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基于灰色预测的方法由于其独到的模型结构和预测精度优势,已经成为短期负荷预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
三、基于灰色预测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在短期负荷预测中主要分为以下三种:GM(1,1)模型、GM(0,1)模型和DGM(1,1)模型。
1、GM(1,1)模型GM(1,1)模型是灰色预测模型中最基础的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将原始数据一次累加、得到一段累加变化量数据,然后对得到的累加变化量作一阶差分,得到经过时间规划后的新数据,最后还原新数据为预测值。
GM(1,1)模型的缺点是对数据的平稳性要求较高,数据需要经过平稳化处理后才可使用。
2、GM(0,1)模型GM(0,1)模型也称为恒比率模型,假设短期负荷预测值的变化率可以用一定的恒定倍数来表达,建立了一个无数增长模型,通过对未来负荷增长趋势的预测,得出未来的负荷预测值。
GM(0,1)模型的优点是对原始数据的平稳性要求不高,并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3、DGM(1,1)模型DGM(1,1)模型是在GM(1,1)模型基础上引入差分的概念,即一阶加权差分作为新的累加变化量数据。
基于PSO-ELM模型的短期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范伟;田丽;汪晨;凤志民;吴道林;李从飞【摘要】电力作为国民生活的必需之一,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础,而提前对电力负荷做出预判能够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电力分配的合理性.针对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确度、降低预测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极限学习机(PSO-ELM)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极限学习机的参数进行寻优,最后通过PSO-ELM模型和传统ELM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比对,改进模型将相对误差降低在1%左右,提升了学习速率和预测精度,为电网运行和电力分配提供了决策保障.【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2)005【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电力负荷预测;极限学习机;粒子群算法【作者】范伟;田丽;汪晨;凤志民;吴道林;李从飞【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43电力负荷预测成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然而电力负荷的时变性和不稳定性,导致电网波动剧烈,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来挑战。
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的同时也是为了在市场环境下保证电能质量、合理安排调度、供电和交易计划的基础[1]。
近些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负荷预测方法,如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灰色模型法、组合预测法[2-6]等。
然而,这些方法大量的迭代运算导致学习速度慢,涉及的随机参数多,往往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差别较大,影响后期的电网运行和电力调度。
以上的预测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运行系统的发展需要,本文引入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ELM)模型[7]。
基于PSO-WPESN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周红标;王乐;卜峰;应根旺【期刊名称】《电测与仪表》【年(卷),期】2017(054)006【摘要】精确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生产优化调度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小波包回声状态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多分辨率小波包分解方法对负荷数据进行分解和重构,建立小波包回声状态网预测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预测模型储备池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短期电力负荷动态时间序列数据,与BP、Elman、传统ESN等网络相比,PSO-WPESN网络的预测精度、稳定性和泛化能力都得到明显增强,尤其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输出矩阵过大造成ESN存在病态解的弊端.【总页数】7页(P113-119)【作者】周红标;王乐;卜峰;应根旺【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5【相关文献】1.基于改进LS-SV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J], 刘岩;彭鑫霞;郑思达2.基于多模型融合的CNN-LSTM-XGBoost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J], 庄家懿;杨国华;郑豪丰;张鸿皓3.基于Spark和深度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J], 张思扬;匡芳君;周文俊4.基于Attention-BiLSTM-LSTM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J], 龚飘怡;罗云峰;方哲梅;窦帆5.基于改进相关向量机算法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J], 陈锡祥;郑伟民;张笑弟;田胜鑫;王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8卷第3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8No.3 2016年9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ience and Technology)Sep.2016 doi:10.3969/j.issn.1672–6146.2016.03.012基于改进机器学习算法的微电网短期负荷预测齐庭庭,李建奇(湖南文理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常德,415000)摘要:为了对具有基数小、波动大及随机性强等特点的微电网负荷进行准确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机器学习算法。
该算法包括基于蚁群算法的模型参数寻优和基于改进核函数极限学习机的预测模型2部分。
首先,对蚁群算法信息素的作用方式进行了改进,并将训练误差用于计算蚁群个体的新增信息素,从而得到最优的模型参数。
其次,采用基于加权离散距离的方法对训练数据进行筛选,留下相似度高的训练样本对核函数输出权重进行训练,从而减少计算量,提高预测精度。
用某小区高层楼宇的电网历史负荷数据,在Matlab 中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算法能较好地实现微电网的负荷预测。
关键词:微电网;负荷预测;机器学习算法中图分类号:TM715文章编号:1672–6146(2016)03–0057–05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for microgrids based on improved machine learningalgorithmQi Tingting,Li Jianqi(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415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an improve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It consists of model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based on ACO(Ant Colony optimization)and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improved K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Firstly,the way that pheromone works is modified and the training error is introduced into calculating new pheromone.By this way,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KELM can be obtained.Secondly,the weighted discrete distance is utilized to screen the training data.The more similar ones will be picked out to train the output weight of KELM.It can reduce calculation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The historic load data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utilized to conduct the verifying simulations in Matlab.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a good performance in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for microgrids.Key words:microgrids;load forecasting;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按时间尺度可以将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和超短期负荷预测4类[1]。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负荷预测与调控研究电力负荷预测与调控是电力行业中的重要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负荷预测与调控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电力负荷预测和调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介绍基于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应用。
首先,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力负荷预测主要是通过分析历史负荷数据,并结合外部因素如气象、经济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以指导电力系统运行和调度决策。
传统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往往依赖于经验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其精度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负荷预测通过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捕捉负荷之间的复杂关系和规律,具备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例如,通过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可以对电力负荷进行长期和短期预测,并能够识别出负荷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变化。
此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能够提取负荷数据中的时空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预测。
还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引入强化学习算法,可以自动学习和调整预测模型的参数,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负荷调控也备受关注。
电力系统的调控包括负荷调度、发电调度、能量管理等方面。
传统的负荷调控方法主要基于预测结果进行人工决策,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电力系统,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负荷调控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优化模型,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调度决策。
例如,基于遗传算法的负荷调度模型可以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结果,自动优化负荷分配和调度方案,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负荷预测与调控方法值得关注。
例如,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可以实现多方协同决策,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能。
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电力负荷预测与调控方法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挖掘潜在的负荷规律和特征,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调配。
《短期电力负荷的智能化预测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负荷预测成为电力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准确预测短期电力负荷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经验公式和统计分析,但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这些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测效果。
因此,本研究将针对短期电力负荷的智能化预测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短期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成为可能。
智能化预测方法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确地捕捉电力负荷的动态变化,提高预测精度。
此外,智能化预测方法还可以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需求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对于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传统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灰色理论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模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此外,深度学习、集成学习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负荷预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模型复杂度、数据质量、算法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智能化预测方法研究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该方法以历史电力负荷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电力负荷的智能化预测。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准备:收集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包括时间序列数据、气象数据、经济数据等,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预处理。
2. 模型构建: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多层感知机、卷积神经网络等,以捕捉电力负荷的时空特性。
3. 训练与优化:利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损失函数等手段提高预测精度。
4. 预测与评估: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短期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并采用误差分析、置信度分析等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