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波片实现473nm蓝光激光器的稳定运转
- 格式:pdf
- 大小:159.38 KB
- 文档页数:3
用环形外腔倍频获得稳定461nm激光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蓝光激光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精密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较难直接通过激光器获得稳定的蓝光激光。
为了获得稳定的蓝光激光,可以采用非线性光学技术进行倍频。
其中,环形外腔倍频技术具有输出光束质量好、输出功率高、频率稳定可调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采用环形外腔倍频技术,获得稳定的461nm蓝光激光。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设计环形外腔倍频系统,包括外腔、内腔、倍频晶体等。
2. 制作所需光学元件,包括锥形透镜、透镜、极板等。
3. 优化倍频晶体温度、入射光束尺寸和位置等参数,以提高倍频效率和频率稳定性。
4. 测量输出蓝光功率、频率和波长等参数,评估倍频系统性能。
5. 对获得的稳定的461nm蓝光激光进行应用开发,如生命科学荧光探测、光学通信等领域应用。
三、研究意义1. 通过环形外腔倍频技术,获得稳定的蓝光激光,满足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精密制造等领域对蓝光激光的需求。
2. 提高环形外腔倍频技术在蓝光激光领域的应用水平,促进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
3. 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稳定蓝光激光,带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四、研究方法1. 利用非线性光学理论,设计环形外腔倍频系统,并进行光学元件的制作和优化。
2. 采用锥形透镜、透镜和极板等光学元件,控制倍频晶体的入射光束尺寸和位置,优化倍频晶体温度等参数,提高倍频效率和频率稳定性。
3. 利用功率计、示波器等仪器,测量输出蓝光的功率、频率和波长等参数,评估倍频系统的性能。
四、预期成果1. 成功设计并制作出环形外腔倍频系统。
2. 获得稳定的461nm蓝光激光,并评估倍频系统的性能。
3. 探索蓝光激光在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并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蓝光激光产品。
五、研究进度安排预计研究周期为12个月,预计进度安排如下:第1-3个月:了解相关理论知识,设计环形外腔倍频系统。
第4-6个月:制作环形外腔倍频系统所需光学元件,优化倍频晶体温度、入射光束尺寸和位置等参数。
稳频氦氖激光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稳频氦氖激光器是常用的实验室设备,它被广泛用于科研实验和生产制造中。
但是,如果不遵守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激光器可能会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使用激光器之前,必须了解相应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以确保其安全和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安全操作规程以下是稳频氦氖激光器的安全操作规程:1.戴上防护眼镜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之前,必须戴上适当的防护眼镜。
这能够保护眼睛免受激光对其造成的伤害。
2.环境准备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之前,必须将实验室环境准备好。
确保实验室内没有易燃或易爆物品,并将实验室装有灭火器和紧急停车装置。
3.操作人员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之前,必须指定专门操作的人员,并向其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南。
此外,操作人员还必须接受关于激光器安全操作的培训。
4.激光器气体压力设置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之前,必须设置激光器内气体的压力。
必须确保该压力符合激光器厂家提供的规范。
此外,在设置气体压力时,必须小心操作。
如果设置不当,会导致激光器损坏或发生事故。
5.激光器输出功率设置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之前,必须设置激光器输出功率。
必须确保该功率符合激光器厂家提供的规范。
此外,在设置输出功率时,必须小心操作。
如果设置不当,会导致激光器损坏或发生事故。
6.放置位置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时,必须将其放置在平稳的地方。
这有助于减少误操作和事故的风险。
此外,激光器周围必须保持干燥和清洁。
7.激光器保护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时,必须注意保护激光器。
避免将杂物和手放在激光器周围以及上面。
此外,必须小心操作其它设备,以避免对激光器造成伤害。
8.激光器关闭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后,必须将其关闭。
这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并保护激光器免受干扰和损坏。
9.记录日志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时,必须记录每个操作的日期、时间、操作人员和操作内容。
这有助于激光器的跟踪和管理,并为后续的操作提供参考。
保养规程以下是稳频氦氖激光器的保养规程:1.定期检查激光器在使用稳频氦氖激光器时,必须经常检查其外观和内部构造。
LD泵浦的946nm Nd:YAG激光器及腔内倍频473nm蓝光输出刘伟仁 钱龙生 檀慧明 余 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应光室,长春 130022)提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准三能级系统946nm Nd:YAG固体激光器室温运转的条件及实现方法,并给出腔内倍频获得473nm蓝光发射的方案。
用波长808 5nm,功率2W的半导体激光器泵浦Nd:YAG,采用腔内插入高损耗元件选模的方法,在室温下获得946nm波长连续红外激光输出180mW,斜效率13%;用BBO和LBO晶体腔内倍频,获得473nm波长连续蓝色激光,输出功率分别12mW和50mW,斜效率分别为3%及10%。
关键词:准三能级,L D泵浦,腔内倍频,473nm全固体蓝激光器LD pumped946nm Nd:YAG laser and473nm blue laser by intracavity doublingLiu Weiren Qian longsheng T an Huim in Y u Ji n(L a boratory of Applied optics,Changchun lnstitut e of Optic s and Fi ne mechanic s,Academic sinica,Chang c hun 130022)A bstract:Study on how to realize the ope ration of qua si three level sy st e m946nm all solid st ate Nd:YAG lase r at room temperature i s re ported,a lso the m ea ns of em i ssion of473nm blue lase r by l ntraca v i t y doubl ing.180nW out put of946nm infrare d la ser i s obt ai ned whe n pumped by a2W di ode wi t h t he sl ope ef fi ciency13%.12mW and50mW output o f473nm blue laser are obtaine d using BBO and L BO doubling crystal with t he slope efficie ncy3%and10%.Ke y wor ds:LD pumpe d,quasi t hree l ev e l intracavity doubling,473nm solid stat e blue lase r国际上的激光技术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对Nd:YAG激光器946nm波长的腔内倍频得到473nm波长的激光,这是目前获得全固体蓝激光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全固态单频激光技术李慧;王志敏;张丰丰;王明强;李家佳;崔大复;彭钦军;许祖彦【摘要】全固态单频激光器在高分辨率激光光谱学、相干通信、激光雷达、引力波探测等方面的重要应用,成为全固态激光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概述了几种获得全固态单频激光器的方法,主要有短腔法、耦合腔法、双折射滤光片法、光栅选频法、插入标准具法、单向环形腔法、扭转模腔法等. 介绍了不同方法实现单频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进展,总结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不同的单频激光应用需求提供了不同的单频技术手段.%Single-frequency all-solid-state laser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high resolution spectroscopy , coherent communication, radars, and gravitation-wave detection and so on .Single-frequency all-solid-state las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s of all-solid-state lasers. To adopt appropriate single-frequency laser technology better and meet different requirements in applications , several techniques to realize single-frequency all-solid-state lasers were summarized , such as microcavity , coupled cavity , birefringent filters , F-P etalons in cavity , unidirectional ring cavity , twisted mode cavity .Their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s were also compared and summarized .【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16(040)001【总页数】7页(P141-147)【关键词】激光技术;单频;全固态激光器;窄线宽【作者】李慧;王志敏;张丰丰;王明强;李家佳;崔大复;彭钦军;许祖彦【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48.1*通讯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