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课程设计模式比较研究——以塔巴目标模式和斯腾豪斯过程模式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99.81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编课程探究的形式2020年5月26日《课程论》施良方著读书笔记20:51【背景与总括】泰勒的课程原理影响广泛,前面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总体来说没有摆脱以泰勒为代表的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70年代以后课程研究领域发生变化,目标模式受到各种挑战。
人们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探讨课程问题。
最有影响是是英国学者斯滕豪斯提出的过程模式——课程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结果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知识不是学生接受的东西,而是思考的对象,教育要促进学生思考,教师要成为课程研究者。
美国施瓦布提出的实践模式——课程研究应从追求理论转向解决实际问题,而实践种的问题是具体的,不可能只受到一种理论的指导。
西方国家一些学者提出的批判模式——课程内容不只是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问题,关注意识形态和经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过程模式【人物】斯滕豪斯【代表作】《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获得理性自主能力,使人从作为权威的固定知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已有知识作为思考的材料,发展理解、负责的判断和批评反思的能力。
1.过程模式的特征使不易事先确定的、分解的目标系统为课程编制的依据,而关注整个课程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是一种研究的过程,贯穿对整个过程涉及的变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不断评价和修正;2.将研究、编制和评价合而为一,整个过程是一种尝试,没有确定不变的、必须实施的东西;3.集中关注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人物。
4.这一过程模式与其说是一个详述编制步骤的模式,不如说是一种编制的思路和思想。
第一节对目标模式的反思目标模式的假设——教育应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反映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目标模式的行动方式:1.具体说明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终点)2.具体说明或测验学生已有的行为(起点)3.设计课程、实施课程4.检验学生是否已经达到行为目标【评价】优点——1.有条理、系统的课程编制模式、与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研究传统吻合,以目标的方式把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2.提供了教育成功与否的准则——目标的达成,使评价变得简单;3.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性地思考,使教师有据可依。
国外教学模式及方法范例简介之四:塔巴“三部九阶段”教学模式作者:来源:《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5年第03期黑尔达·塔巴(1902~1967)是美国著名的女课程理论家。
她精于课程加工、组织教育以及教育认知过程等领域的研究,并由此赢得国际上的公认。
塔巴生于爱沙尼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在那里完成了大学本科课程的学习,后来移居美国,相继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 原理依据塔巴是“归纳思维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
她极力反对教师把现成的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提倡学生通过自己处理信息来形成自己的结论。
她认为思维技能是能够通过教学来进行传授的,但它必须通过特定的教学策略来进行,并且这些教学策略要按一定的顺序来使用。
因为一种思维技能的建立和获得往往要以另外一些思维技能的建立和获得为前提。
塔巴就是根据以上思想提出其教学模式的。
2. 教学模式塔巴的归纳思维模式包括三大教学策略: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资料的解释;三是原理的应用。
整个模式共包含九个阶段。
第一步概念的形成。
这一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确定和列举出与所学习问题有关的资料;第二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所列资料条目的相似性进行分组;第三阶段的任务是对所分各组进行命名并区分类别。
为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这些活动。
塔巴把教学活动设计成问题的形式。
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与学生特定的类型的活动相对应的。
例如,当教师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时,这个问题便会诱使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看到的许多事物,当教师问:“在这许多事物中,哪些可以合在一起?”的时候,学生则可能把所列举出来的事物分成不同的组;而问题“我们应当怎样称呼这些不同的组?”则会使学生对这些小组分别命名或区分类别。
概念的形成这一策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信息的处理来形成概念。
在以上几个阶段里,要求儿童给资料分组,这一活动要求儿童改变或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形成概念,以便以后用于处理所遇到的新信息。
介绍:教学模式是教育学中知识中的重点部分,也是考试的热点,教学模式是指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程序和操作体系。
教学模式特点以及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也是高频出题点,下面做一一介绍一教学模式的特点:1简略性2针对性3操作性4灵活性5稳定性6完整性7中介性二教学模式结构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结构(1)理论依据(2)教学目标(3)操作程序或步骤(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4)实现条件(5)教学评价(二)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一程序教学1代表人:斯金纳。
在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推广和发展的,以程序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模式。
(这里的“程序”代替了教师,程序通过一套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顺序的特定行为,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式去行动2理论基础: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者在学习理论上以联结主义的原理来阐明学习。
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性行为3教学目标:目标在于交给学习者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或外部的行为方式。
4操作程序:程序教学将学习内容划分一个个连续性的小项目。
在学习中每呈现一个项目学习内容都要求学生采取用填充或书写答案的方式作答。
学生如果打错,教学机器就会立即呈现正确的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然后进行下一步学习。
5教学要遵守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确认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6实现条件:程序教学作为一种个别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程序教学的关键是对于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及强化,但是大量的,及时的,渐进性的强化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因此(斯金纳主张使用“机器教学”和编制“程序教材”)7教学评价:优点:程序教学在效果评价上主要以类似于各个小步子上的问题来测查学生反应的正确率,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对事实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