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历史变迁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1.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我得到了以下启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深远意义在于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思想,使中国人民有了反对压迫的意识,从而使中国人民在今后的百年中,通过一次次革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断改革是道路更加平坦,一步步走向共和,也使我意识到只有具有创新的革命主义精神,实事求是,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其历史地位空前,它的胜利让国人振奋,特别是辛亥革命所表现出来的不惧反动势力、坚持不懈、敢为人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十一世纪中国快速发展,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
作为大学,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技能,面对压力不退缩。
我们还要好好学习辛亥革命敢为人先的精神,不盲目崇尚潮流,勇于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最后我们还要发扬革命中的奉献精神,勇于牺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全球工业生产显著放缓。
2、房地产业与汽车行业受到重创,许多企业破产。
3、中小企业破产现象严重,大量工人失业。
4、金融市场动荡使投资者信心不足。
5、金融危机使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减少。
6、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增长。
4.如何看待欧债危机以及中国该如何应对?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是短期的有限的。
主要影响有以下两方面。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演进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这场革命对中国的历史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政治、社会到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清朝的倒台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这一转变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动力。
辛亥革命的成功也鼓舞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争取独立和民主的斗争,对亚洲和世界范围内的民主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被打破,社会地位的固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加,社会地位的取得不再完全依赖于出身,个人的能力和才华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
这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人才储备。
辛亥革命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革命后,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得到提升。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对中国文化的演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革命后,中国开始接触和吸收西方文化,启蒙思想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中国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封建思想逐渐被摒弃,新的思潮和理念开始在中国社会中蔓延。
这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和创新提供了土壤,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精神支持。
然而,辛亥革命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革命后的中国政局不稳定,国共两党的斗争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此外,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如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等,导致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难题。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增加了社会流动性;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改变了中国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为中国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动力。
通过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辛亥革命爆发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的一九一一年,至今已有百年之际。
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深远历史变革。
就在这一年,延续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在华夏土地第一次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哪怕这个民主共和国制度还是那么粗糙,还不完善,但是民主共和从此深入人心,为后来的仁人志士奋力抗争不民主的制度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历史走进了崭新的一页。
1975年,哈维尔致信当时的捷克总统胡萨克,强调“历史已经不被理会”。
是的,都说读史可以明智,只有不断的了解历史,才能知道我们今日置身于怎样的社会,我们这个社会是怎么来的,将来又要发展到哪里去,我们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等等问题。
然而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殊不知,我们就是从那里开始脱身而出,一步一步的走刀今天。
说到辛亥革命,就离不开一个人——“国父”孙中山,他一生都在为民主共和而努力奋斗。
孙中山先生先前是外科医生,来往于香港和广州,当时的中国名不聊生,外国侵略使得人民生灵涂炭,作为一个有志气的男儿,他决定弃医救国。
在他和一些革命党人的努力下,国内革命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1894年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1905年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他提出的“三民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
在辛亥革命之前,有好多革命宣传者,为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邹容的《革命军》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主要武器,从正面阐述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宣传革命排满和民主共和是它的主旋律。
上海的革命刊物《苏报》,刊登了邹容写的《〈革命军〉自序》,和评论《革命军》的文章,这一来,人们争相阅读《革命军》,交口赞誉它应成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
《革命军》当时署名为“革命军马前卒”。
章太炎的名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出版,以后曾合在一起刊行,称《章邹合刊》。
这两篇名著,是当时宣传辛亥革命最有力的姐妹篇。
还有陈天华的《猛回头》等诸多名著,同时他们也积极创办报社,如《民报》。
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中国的近代是一个最富思辨的时代,前人艰苦思辨的事物,往往是吸引后人论述历史的珍贵内容,也是引以为鉴开创新时代的前基。
而近代的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的昨天,与今天的生活如此亲近,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转千回地思之。
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动和迅猛发展,经常被这样或那样的思潮所困扰。
而“以史为鉴”,就是让历史说话,史是过去,鉴是今人,我们认真的省察历史的态势,从中去思辨事变的由来及其演进,寻找内在的规律,弃其糟粕,吮其精华,便是历史与现实的客观联系。
所以学习和研究历史,一定要用心去倾听其巨大的回音,正如歌德所言“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发的热情”。
正是这愈燃愈旺的历史的激情,才造就了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次辉煌。
这就是历史的价值。
今天我们要缅怀的历史正是发生在100年前的中国唯一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画卷。
辛亥革命的爆发绝非偶然,首先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需要革命)民族危机的加深,直接激化了国内矛盾,尤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
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被追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从中浮收勒扣、中饱私囊,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致使民怨沸腾。
在中外反动派的沉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在这些运动中,一颗新星得到了锻炼也受到了鼓舞,逐渐羽翼丰满,冉冉升起,开始成为斗争的主角——资产阶级革命派,这就是革命发生的另一个条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能够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
尤其是留学们在国外更多地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历史变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辛亥革命告诉我们寄希望统治者自身改革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它们的改革是不会触及到制度问题的(洋务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人民富裕,而是为了爱新觉罗的江山千秋万代)。
各种改革都失败了,只有辛亥革命成功了,创建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共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民争取来的。
共和创建后还要经历各种形形色色的专制势力的反扑,甚至是漫长的反扑成功。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
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
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
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浅谈辛亥革命之变革影响及启示在近代一百余年的腥风血雨中,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与极其惨痛的教训的,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极大程度上破坏了我们国家的独立性、完整性,我们的国家受列强的压迫欺凌,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而在这时,各种各样的革命变法登上了历史舞台,辛亥革命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革命之一。
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到后来轰轰烈烈的武昌首役,辛亥革命的由来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积蓄过程的,一方面是外部列强的压迫,另一方面源自清朝的腐朽,具有长远眼光的革命人看出了封建帝制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危机。
内交外困的时刻,往往是一个国家寻求变革的时刻,之前的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等,虽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它们本身的阶级限制,或改革派的力量不够强大,但总而言之,它们都没有撼动千年帝制之顽疾,这才是中国社会慢慢落后的最主要原因,而辛亥革命做到了这一点,无疑,辛亥革命最重要、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此——结束了笼罩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
而纵观历史,我个人认为变法的成功与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与统治阶级的具体利益,变法也许于社会国家有益,但最终是否成功也不尽在于此,其二,变法即要彻底改变,对于一个社会的改造,总是需要大刀阔斧的勇气的,总是需要创新变革的精神的,对社会制度的改变,不能只改表面,深层次的改变是必须的。
同样,辛亥革命在经济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人民的枷锁,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于革命本身推翻了清王朝,也削弱了列强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迫。
这也为资本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壮大提供了一定空间,一个良好的环境。
所以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上,辛亥革命也是具有极大贡献的。
此外,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这种变革运动,是会为社会注入全新“血液”的,而这“血液”就是民主共和的观念,人人平等的观念,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涌入这个古老的国家,是为后来继续的革命铺平了道路,做好了铺垫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经验教训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但是,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国家统一的局面很快为军阀混战所代替。
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
2、认清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就像孙中山先生晚年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后继者只有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道路,进行艰苦斗争,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
3、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落到了袁世凯手里,辛亥革命的政治成果却并没有完全丧失。
辛亥革命不仅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而且促进了人们民主意识的极大提高,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4、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人们在道德观念、社会风俗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革命活动本身就是对许多陈腐观念的巨大冲击和涤荡。
南京临时 *** 成立后,又大力革除封建陋习,提倡社会新风。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启示
(1)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救不了中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3)中国人应该团结一致,维护国家统一。
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2)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中国半殖民度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4没有认清袁世凯反动的本质,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2024年辛亥革命的心得体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逐渐走上了新的道路。
2024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回顾辛亥革命,我深感事态紧迫,积极奋起的态势,同时也感到国家兴亡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社会动荡、国力衰弱的时期。
清政府治理不力,外族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人民的痛苦和贫困,一切似乎都表明着改革的必要性。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一场社会上层人物联合起来推翻清王朝,追求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回忆和感慨中的每一个人都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他们为祖国的未来勇往直前。
首先,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开启了新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这一变革意味着政府的权力从庙堂走向人民,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其次,辛亥革命的成功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
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大多来自于知识分子、士大夫和市民阶层,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他们有勇气和胆识,不仅要求废除封建制度,还要求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
再次,辛亥革命也揭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封建的社会制度严重束缚了国家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成功表明中国人民渴望改变现状,迈向现代化、富强的未来。
然而,在参与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随之而来的权力真空也导致了政治的混乱和冲突。
各个地方军阀的抢夺、内战不断,给了列强干涉和侵略的机会。
其次,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如贫富差距、农民问题等。
这些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存在,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回过头来,能够参与到辛亥革命中,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感自豪。
无论是普通的农民、市民还是知识分子,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部分,都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担当。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启示辛亥革命毕竟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它跨出了一大步。
但这一步仍是有限的,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
为什么辛亥革命这样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依然不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新旧社会势力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也是中国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推翻它、消灭它不是一两次革命运动的冲击所能完成的,而需要经过持久的多次冲击。
更重要的,在中国不成熟的社会条件下,当时的革命党人确实也存在严重的弱点。
第一,那时的革命党人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有着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认清帝国主义的真面目,甚至天真地认为,他们既然以西方为学习榜样,就一定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援助,并且总害怕革命的猛烈发展会招致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所以在革命起来后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动列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
他们对封建主义也没有多少认识,大多数人把清政府看作唯一的敌人,不但看不到旧社会制度的基础是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而且把一切赞成或被迫同意推翻清朝统治者的汉族地方官僚看作自己人,不惜向他们作出重大让步。
因此,当清朝的统治一旦被推倒,建立了民国,许多人便以为革命已经成功,失去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妥协心理上升为主流,导致革命半途而废。
第二,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并发动了群众,但做得远远不够。
革命党人不仅在会党和新军中做了许多工作,并且开展了有力的革命宣传,举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在社会上博得相当广泛的同情。
这是武昌起义能够很快得到多数省响应的重要原因。
可是,依靠并发动群众的严重不足,尤其是没有深入到社会底层去,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相脱离,又是导致它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那样根深蒂固,要推倒它们,不充分发动广大民众是办不到的。
关于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的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鸦片战争过后,中国人的‘天朝大国’幻想被拥有先进技术的外国侵略者们彻底打破,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无忌,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才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如果要探寻中国近代遭受奇耻大辱的原因,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外国的科学技术相比相差甚远。
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之后又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再一次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经济和民族工业仍无法得到发展。
但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规定了国民经济发展远景的目标和方向即实行‘五年计划’,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工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军事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等,至此世界各国都不敢再小觑中国,纷纷向中国投出橄榄枝。
○2中国近代的民族民主革命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曲折前进的过程。
中国近代的民族民主革命可分为新旧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
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将祖国从列强手中夺回的努力。
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走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收场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只有社会主义才适合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让中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如此说来,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
我国在寻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也走过不少弯路: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而发起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政治灾难。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它造成了长时间的社会动乱。
正是因为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
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大幅度下降。
从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更加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又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但经过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后,党完成了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党的基本路线思想开始形成,改革开放也正式开始,中国也终于探寻到了合适我们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完成民族民主的革命任务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正确地把握前进航向的纪律严明坚强有力的政党,它没有妥协性和软弱性;第二,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认识到广泛而又深入地发动工农群众的必要性;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有共同革命理想和严格纪律的革命军队。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政党。
1103304—46
严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