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闹剧:科研“不吹牛”是底线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已于2006年9月14日经科学技术部第2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徐冠华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七日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科研诚信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科学技术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者、推荐者、承担者在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评估评审、检查、项目执行、验收等过程中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以下称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一)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二)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三)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四)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五)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六)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第四条科学技术部、行业科技主管部门和省级科技行政部门(以下简称项目主持机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称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根据其职责和权限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查处。
第五条调查和处理科研不端行为应遵循合法、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调查和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中,要正确把握科研不端行为与正当学术争论的界限。
第二章调查和处理机构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科学技术部、项目主持机关、项目承担单位举报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
鼓励举报人以实名举报。
第七条科学技术部负责查处影响重大的科研不端行为。
必要时,科学技术部会同其他部门联合进行查处。
科学技术部成立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以下称办公室),负责科研诚信建设的日常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接受、转送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二)协调项目主持机关和项目承担单位的调查处理工作;(三)向被处理人或实名举报人送达科学技术部的查处决定;(四)推动项目主持机关、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诚信建设;(五)研究提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建议;(六)科技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红芯国产浏览器被曝“伪创新”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32期现在是技术竞争的社会,芯片,更是现代智能核心技术。
然而,8 月15日,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五颗浏览器内核、唯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的红芯浏览器前脚刚完成2.5亿元C 轮融资,后脚就被拆穿了西洋镜:所谓“自主”,不过是把谷歌chorme 浏览器内核拿来换了个头面。
其文件经多次解压缩后,出现大量和谷歌chorme 浏览器一致的同名文件,其文件属性中也显示了原始文件名chrome.exe。
以至有网友在红芯融资的新闻下,言简意赅地留言道:“Hello, Chrome!”不过,在一切被拆穿之后,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竟然脸不红心不跳地回应,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
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这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汉芯事件。
从造假事实看,红芯或有一些不如:汉芯号称发明了国人自己的芯片,实则连芯片都没做出来,而是买来人家的芯片磨去logo 再刷上自己的,并以此通过国内权威专家验证,骗取了上亿元科研基金。
再看红芯,好歹开发出了浏览器,而且忽悠的是市场资本,没直接骗国家的钱。
然而,从事件本质看,红芯的蓄意坑蒙比之汉芯更为恶劣。
它像一个精致的机会主义者,有意规避重点、偷换概念:利用了开源代码,但并未在产品中注明来源,和开源原则相违背;做了些产品定制化特性改进,但远远谈不上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是自主研发,二次开发是二次开发,即使有创新要素的二次开发,也不能称之为自主创新。
这段时间,大家对国家科技发展高度关注,从学界到产业界乃至全社会,“自主创新”成为高频词,好像凭一股子信念就能实现似的。
于是,就有不少人把“自主创新”情结和狡诈的商业算盘联系起来,走捷径、炒概念,将科技创新当成了投机取巧的商业游戏。
红芯闹剧揭开了滥用“自主创新”的遮羞布,也折射了当下产业界的浮躁,并再一次警示我们:科学没有捷径,科研本质是长期的投入和攻坚,求真务实是最基本的操守,来不得半点虚假。
宋欣委员何以认为科技日报记者问的是“负面问题”3月16日,《科技日报》在其两会特刊版面刊发了一篇名为《莫名其妙,我被点了名》的记者手记。
记者张盖伦在文章中写到,在政协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某委员突然抢话筒发言,点名科技日报,称记者抓着负面问题不放。
报道节选“我说两句。
”某委员拿过话筒,镜片后犀利的眼神锁在了默默坐在旁听席记录会议内容的我身上。
他往我这边一瞥,我瞬间明白了,他将要说什么。
“有些媒体,比如你,科技日报的是吧,抓着一些负面问题不放。
”此话一出,本来毫无存在感的我突然成了全场焦点,众多惊疑的眼光噼里啪啦砸在我身上。
“涉及军工企业的,不能随便写。
你要还想吃这碗饭,你就注意点。
我已经记下了你的记者证号,小心相关部门把你抓起来!”这位被我的同事评价为“很有才华”的委员,瞪着我,撂下狠话。
一切缘起于大概十五分钟之前,这位委员起身离席,我追出去,问了一个关于军工企业的问题。
当时,他脸色一变,摆摆手,示意不想多谈。
而当我尽力解释我的来意并非挖掘所谓的“黑历史”后,他闪身进了自己的房间(委员的房间和会场在同一层楼),并用力摔上了门。
据网友查证,扬言要抓记者的这位委员叫宋欣,看起来是一位技术官僚,东北大汉,脾气火爆大概也是东北人特性,加之他大概对媒体公关之类的也不太熟悉,所以闹出这么大误会。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官网上,其简历如下: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宋欣男,汉族,吉林临江人,1963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毕业。
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员。
先后任航天部第三研究院三部一室技术员,中央讲师团汉中分团讲师,航空航天部(后为航天总公司)第三研究院三部科技处助理员、科技处副处长、主任助理、副主任,中国航天机电集团第三研究院研试中心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事业部副部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当前这场芯片危机,10年前就有人预言警告了,华为任正非早已做好部署原标题:吹牛?他是谁?他说10年前就预言警告了这场芯片危机,比任正非早四年https:///s/iXQird4ANzsh3t-hNWLKHQ看看新闻,芯片的各种报道铺天盖地,美国禁售芯片给中国中兴通讯,触发中国制造业的一场危机。
对于这场危机,华为任正非在2012年就做出了预言和警告,这几天大家都在读2012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实验室讲话。
这篇讲话是任正非即兴对话,这是他多年形成的思想,但作为文字记载下来是2012年。
在这篇讲话里,任正非说要向伟大的美国学习,同时要搞一个备用方案,防止美国有一天对中国芯片断供,靠自己才是真正的出路。
现在,大家翻出了任正非这个2012年的讲话,醍醐灌顶之感。
老徐(微信公众号:手抄报)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起就大讲中国制造业的危机,也重点讲到芯片危机,2010年1月,老徐出版了《突破中国制造的瓶颈》一书,在《我们的芯片就那么高不可攀?》一节的“我们没有理”标题下写道:“中国是电脑、手机、消费电子最大的制造基地,是芯片的最大消费国,而我们却制造不出一片完整的自主芯片。
国外技术的封锁是理由之一。
在芯片制造来说,美国、日本等西方强国不但在技术上封锁,生产设备也不准卖给中国,包括台湾,也不允许芯片企业到中国大陆投资设厂,就更不用说,设备昂贵、投资巨大、产品和技术更新快,投资风险大了,就是有钱,想买人家的设备和技术,人家也不给,就是要你花高价去买人家的产品,大把钱让人家赚走,你的制造业只能赚一点可怜的加工费而已。
而且人家握着你的心脏,想让你死,只要一掐就行”。
“因此,千万别说国际产业分工,中国可以不用做芯片之类的话,没有芯片就不能自主”。
老徐在这本书里对芯片电脑讲了很多,这一段话就是最要害的。
老徐不是业内人士,也不是专家,不过是一个记者,是一个财经和企业史作者,有自己的历史和哲学思考,因此也就作出了如此的批判和预言。
上海交⼤“汉芯”造假的启⽰最近,上海交⼤“汉芯”造假被媒体报道出来,看到这则新闻,⼀部分⼈倒是也没有感到意外。
近今年国内的学术造假事件太多了,在百度搜索学术造假,会弹出⾮常多的⽹页。
著名⼤学教授论⽂造假、学习和⼯作经历造假、科研成果造假等等。
众多的造假事件,已经让国⼈感觉⿇⽊。
不可否认交⼤在有的⽅⾯的确有⼀定的成就。
但是,这不能成为掩饰造假理由。
“汉芯”造假是整个上海交⼤的造假。
或许有⼈说我扩⼤了打击对象,但是我倒不这么认为。
难道上海交⼤能逃脱为了国家巨额资⾦课题经费造假的嫌疑吗?鉴定的208只管脚的“汉芯⼀号”芯⽚,演⽰系统却⽤144只管脚的“汉芯⼀号”芯⽚。
这多么滑稽,哪些做鉴定的⽼院⼠、专家、教授连⼩学⽣都不如吗?没有任何⼈注意到这个严重的问题。
真的是挂⽺头卖狗⾁,学术鉴定荒唐到如此程度。
陈进个⼈真的有能⼒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研究团队、地⽅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
整个过程中就没有⼈发现问题。
整个过程简直匪夷所思。
交⼤的校长难道不应该为此引咎辞职。
难道上海交⼤只有“汉芯”造假,其它的就没有造假了。
我想是否需要认证的审核学校的各个⽅⾯。
只要是不符合国家相关关部委要求的,只要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任何学术研究、规章制度都应该加以改正。
上海交⼤的所有部门都应该认真的检查本部门的⼯作,仔细的处理所有事情。
反思学校发展的思路、⼯作的⽅向、⼯作的⽅法等各⽅⾯是否符合科学,不要盲⽬的想在⽐较短的时期内在学术⽅⾯“超英赶美”。
不要制定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的制度。
不要⽚⾯相信本学校的科研能⼒,做拔苗助长的荒唐事情。
希望上海交⼤能在“汉芯”造假事件后,能彻底的改变。
教师违背科研伦理道德的例子1.汉芯一号造假事件2006年1月17日,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高端DSP芯片——“汉芯一号”发明人、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被爆弄虚作假,将从美国进口来的芯片打上了汉芯字样的标志,用以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
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向媒体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汉芯一号”存在造假欺骗行为;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2.浙大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2009年3月,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
浙江大学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
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浙江大学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3.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论文剽窃事件200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赖文教授和吴丽丽副教授联名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抄袭。
经查,其博士学位论文在没有标明引用的情况下,将早一年毕业的敖海清博士的学位论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连数页复制粘贴过来,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雷同文字数高达40%以上。
4.上海大学博导陈湛匀论文抄袭事件2009年4月,上海大学教授、博导陈湛匀因两篇论文存在抄袭现象被通报,被学校免除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并撤销了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一职。
5.井冈山大学论文批发造假事件2009年12月,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发表官方公告,指出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从2006年到2008年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发表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销的决定。
随后,井冈山大学对两名当事人予以停职调查,立即撤销当事人有关学术成果,追缴已发放的相应奖励。
2010年3月,《晶体学报》再次撤销该校39篇论文。
科研违规原因
科研违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追求功利:在科研领域,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常常被用作衡量一个学者或一个实验室的“成功”与否的标准。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方式,使得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追求个人或机构的荣誉和利益,采取不当手段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或影响。
2. 学术不端: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或职业发展,抄袭、剽窃、捏造或篡改研究数据,这些都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研究的诚信,也使得其他科研人员难以信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3. 压力和竞争:在科研领域,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一些科研人员可能会采取一些违规手段来提高研究的质量或数量。
同时,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媒体的种种压力也可能促使他们做出不当的选择。
4. 缺乏监管和规范:在某些情况下,学术机构、监管机构或期刊出版方可能存在监管不力或规范不明确的问题,这使得一些科研人员有机可乘,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科学研究。
5. 个人道德观念缺失:个别的科研人员可能因为个人道德观念的缺失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不足,而做出一些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
6. 文化和环境因素:在某些文化和环境中,可能存在对违规行为的容忍甚至鼓励的情况,这也会促使一些科研人员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不当手段。
为了减少科研违规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监管和规范、提高学术诚信意识、改革评估体系、加强文化和环境建设等。
同时,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应采取严厉的措施予以惩处,以维护学术的公正和诚信。
不吹牛、不浮夸是科学的底线,也是进步的起点【素材回放】号称“研发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的红芯公司,在8月15日完成了2.5亿元C轮系列融资。
但很快就遭遇了打脸。
有IT从业人员,指出这款“自主可控”的国产浏览器,只不过是谷歌浏览器Chrome 换了一个壳,安装包被解压之后里面就是两年前的Chrome4.9版本,之前吹得神乎其神的能够向下兼容微软XP系统的功能,也不过是因为较新版本的Chrome不再支持微软XP系统罢了。
很多舆论把红芯的“挂羊头卖狗肉”,与十多年前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教授打磨摩托罗拉芯片、冒充自主研发,骗取国家资金的“汉芯事件”相提并论。
8月16日,红芯公司CEO陈本峰紧急对媒体表态:承认程序是基于Chrome开发的,但“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
【素材解读】没被扒皮之前,反复渲染民族牌、安全牌、自主研发牌,被扒皮之后,把口径悬崖式下降到了“我们没有骗过政府的钱”,这种唾面自干的解释,让公众无法接受,也把红芯的商业操守降到了冰点。
在当下风云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中国科技的发展进步,渴望中国拿出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渴望中国的技术研究不被别人“卡脖子”。
但是技术发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不能化缘乞讨,更不能靠吹牛来画饼充饥。
爱之深,才会责之切,这么多对红芯义愤填膺的网民,不是存心要看中国科研的笑话,而是热切地希望中国的科技能够进步,这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
但是,朴素的民族感情不应该被恶意消费。
换个皮肤、打磨芯片这种投机取巧,恰恰是中国科技实现全面跨越的大敌,毒化了科研氛围,扭曲了科研的奖惩机制。
对这种科技浮夸风,不能姑息养奸。
“科技是国之利器”,不吹牛、不浮夸是底线,也是进步的起点。
【适用话题】务实科研“不吹牛”是底线短板就是短板,应该去埋头做技术科技创新不是投机游戏不要把朴素的家国情怀换算成满满的商业算计换了个皮肤的创新?壳子创新?科研本质是长期的投入和攻坚,求真务实是最基本的操守科技是生产力第一要素,大家还是埋头研究技术吧红芯被曝伪创新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高科技领域进行自主创新,虽不是高不可攀、永难企及,但也必须摈弃动辄就想跨越式、抄近道的浮躁心理不肯踏踏实实搞研发,不愿靠实打实的品质吸引人,反而拉着“爱国牌”大旗来忽悠政府、市场和社会,这样的行为令人厌恶,让“自主创新”污名化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来不得半点虚假。
高考作文素材科技创新与文化教育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科技创新与文化教育整理人董营涛浏览器偷梁换柱,科技崛起决不能靠造假 (1)红芯浏览器被曝伪创新:岂止是胆大 (2)不懂编程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3)编程培训别以少儿为名挖坑 (4)对少儿编程课“虚火”需理性认知 (5)女生被群殴:校园欺凌不能一再挑战底线 (6)找到艺术的源泉,才有更好的表达 (7)假如马三立上视频平台会表演什么? (8)给深夜未眠者一个暖心的微笑 (9)浏览器偷梁换柱,科技崛起决不能靠造假2019-08-16 16:1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张田勘被誉为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红芯浏览器,今天(8月16日)被曝光说套用了谷歌Chrome浏览器,开源项目为Chromium。
国内许多信息技术公司都以其为基础,拿Chromium来开发自己的浏览器。
采用别人的东西如果不说感谢,至少也应当注明是获得了授权或本产品来自于他人成果或思想。
红芯浏览器自称自主研发,拥有“国产浏览器内核”,以及智能的认证引擎、渲染引擎、管控引擎,且有强大的“国密通讯协议”,以此为优势在资本市场成功融资了2.5亿人民币。
但是,一样是采用了Chromium 开发浏览器的其他公司,均标注了程序来源自Chromium。
这件事,让人马上联系到“汉芯一号”造假事件。
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称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汉芯一号”,以此为由,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获得了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然而,“汉芯一号”不过是偷盗摩托罗拉的芯片,只不过他雇人把摩托罗拉芯片表面的“MOTO”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再打上“汉芯一号”的字样。
件属性中也直接显示其原始文件名为Chrome.exe……更有网友在昨天红芯公司C轮融资的新闻下,言简意赅地留言道:“Hello, Chrome!”如果上述曝光被坐实,这将是汉芯事件后又一起以剽窃知识产权为手段,假冒自主创新成果的丑闻。
中国第⼀芯神话破灭――⽅⾈事件调查2019-07-04前台值夜班的⽼头竟是公司原来的⼤股东、公司创始⼈和功⾂⼀个接⼀个地离去、严肃的国家“863计划”项⽬竟然说停就停……更让⼈拍案的是,在享受了国家优惠政策和“863”专项拔款后,⽅⾈科技领导⼈李德磊上半年还在⼤叫公司业务亏损,下半年却不停带⼈参观正在拔⾼中的⽅⾈⼤厦。
表现与真相不符的⽅⾈科技再度激起了业界对它的关注。
⼀家亏损企业的盖楼费从哪⾥来?李德磊凭什么想停就停863?倪光南为什么折翅⽅⾈科技……在《IT时代周刊》长达2个⽉的深⼊调查后,上述疑问似乎都将⼀⼀得到破解,⽽⽅⾈事件的真相也将⽔落⽯出。
2001年,⽅⾈科技⽣产出第⼀块“中国芯”(商业化的嵌⼊式芯⽚),名噪⼀时。
国家科技投资也相继滚滚⽽来。
令公众惊讶的是,⽅⾈科技董事长兼总裁李德磊被⼈披露公开宣称做嵌⼊式芯⽚没有市场,搁置了承接的科技部“863”(中国⾼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
中国科技界著名⼈物,中国⼯程院院⼠倪光南对此愤愤然:“‘863’项⽬不能说不做就不做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这是第⼀次。
”在业界不解之时,⽅⾈科技的⽅⾈⼤厦却在拔地⽽起,这引起科技部的警惕。
据报载,科技部已经着⼿开始对⽅⾈是否挪⽤资⾦进⾏调查。
“⽅⾈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完,李德磊不管吃进多少最后都要吐出来”。
⼀位863专家⼗分愤慨,他认为国家为这个项⽬配套投⼊那么多,说不做就不做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受此事牵连,直呼看错了李德磊的倪光南为此深深⾃责,主动向科技部“负荆请罪”。
第⼀章:李德磊何许⼈也⾃“⽅⾈1号”开始,媒体和业界已经赋予了李德磊太多的⾓⾊:有⼈称他为爱国学者;有⼈说他只是⼀个纯粹的商⼈;当然,还有⼈直指其为投机者。
那么,李德磊有着怎样的个⼈历程?⽅⾈科技⼜是怎么来的?倪光南:我花了20年才认识他“李德磊相当聪明。
认识他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个事我才算认识他。
”倪光南后悔晚了,李德磊现在已经不把他放在眼⾥。
CPU"骗局"事件CPU代表着芯片设计的核心技术,全球有三家公司掌握着X86架构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威盛是其中一家,另外两家X86处理器巨头为美国的Intel及 AMD公司。
中国另外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龙芯,它的架构兼容MIPS,和x86差别很大,目前不能运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且因授权问题,饱受指责。
在CPU领域虽然竞争对手较少,但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骗局,或是邪恶的欺骗,或是善意的谎言。
有着欺骗全中国感情的“汉芯”,也有饱受争议的“龙芯”,更有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奸商手段。
现在就回顾一下曾经发生在CPU领域的“骗局”事件:《汉芯一号事件》 :欺骗全世界——农民工打磨来的“中国芯”事件回放2006年1月17日,春节前夕,一位神秘举报人在清华大学bbs上发布的一则神秘帖子——《汉芯黑幕》,彻底打破了中国科技界的一团祥和,其笔锋直抵为中国产业界骄傲的“汉芯”系列芯片发明人——陈进。
在该则帖子中,神秘举报人痛斥陈进在汉芯研制过程中完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拨款。
高调发布的“汉芯一号”原来是MOTO牌当事人声称:2002年8月,陈进从美国买来10片MOTO-freescale的56800芯片,找来几个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
虚假的DSP芯片磨好后,陈进通过种种关系,通过专家鉴定。
在宣传资料上,陈进称“两年跨越二十年,汉芯DSP将取代美国TI公司的高端DSP”。
事件深入举报发生前,“汉芯1号”几乎成为了中国芯片业的骄傲。
作为一款高端的16位DSP芯片(DSP与电脑CPU 是芯片工业的两大核心技术,在蓝牙技术、第三代无线通讯和图形处理等方面具备广泛的市场前景),它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而且在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DSP技术的今天,“汉芯1号”对于年幼的中国芯片业而言也是意义非凡。
黄鸣龙心语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19年第76期
一个人不能为科学而科学,应该为人民为祖国作出贡献。
一方面,科學院应该做基础性的科研工作,我们不应目光短浅,忽视暂时应用价值尚不显著的学术性研究。
但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急需的建设项目,我们应根据自己所长协助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对于国家急需的建设项目,应根据自己所长协助有关部门共同解决,不可偏废,更不应将此两者相互对立起来。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忠诚老实。
科学本身就是老老实实的,不忠诚不老实,迟早是过不了关的。
不要“以长为贵”,而要“以才为贵”。
科学不能割断历史,科学工作者非参考前人文献不可,因此,非学好外文不可。
搞科研不能像蜻蜓点水,而要像蜜蜂采蜜,做实验要认真观察,在反应出现异常情况,要追根到底弄明白反应结果。
做研究工作,都必须先做试探性试验,即须先做极小量或极小规模的试验,观其结果如何。
这样,往往可免去浪费及祸患。
科学是积累起来的,我们虽做创造性工作,但是研究的问题不应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经过熟悉前人工作,钻研前人报告而得来的,所用研究方法不能异想天开,而须合乎科学上共认的规律。
一纸“禁令”芯痛至极,中国芯诺思造
美国“禁令”震荡了整个中国制造业。
在中兴危机关头,各种声音不断冒出,有对美国的批评、谴责,有对中国制造业的深刻反思,还有对中国制造业宽容的呼吁。
中兴“告急”再次敲响了中国芯缺失的警钟,而对于诺思而言更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
发展中国芯刻不容缓!
“芯”痛乃国之“痼疾”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出手也不是第一次,芯片是中国输不起的战略领域,中国每年芯片进口的花费已经超过原油,而射频前端则是国内手机产业最大痛点。
2018年1月份,OPPO、VIVO、小米等与高通签订的20亿美元的射频前端的采购订单意向书,虽只是意向书,却可以看出自给自足成为了目前国内手机射频领域亟待解决的大难题!
在诺思微系统成立之前,只有一家海外公司拥有FBAR研发生产技术。
国内市场完全空白,技术垄断、人才壁垒,中国高端芯片长期处于逆境生存、夹缝成长的状态。
“千军万马”搞芯片是该悬崖勒马了有媒体报道说,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一拥而上”搞芯片以及巨额投资的芯片项目烂尾的现象,相关官员回应道,已经注意到“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正拟建立“早梳理、早发现、早反馈、早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按照“谁支持、谁负责”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予以通报问责。
“一拥而上”“千军万马”搞芯片,是典型的运动式建构。
运动式建构的特点及其结局,就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如果世人多见这样的历史性场景,多有这样的历史性记忆,那么,这实际上就不仅是见者和忆者的悲哀。
事实上,人们对二次出现的“塌楼”现象固然可以如哲学家所言冠之以“闹剧”,但“闹剧”何以上演乃至反复和频频上演,就不是“闹剧”一词可释狐疑。
以为“我今年投入100亿,明年投入100亿……”式的砸钱就能搞出芯片,这不过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偏执在芯片研发上的具体表述而已。
砸钱的戏码,不论其主角是国家所有的企业还是私人出资者持有的企业,只要是靠一腔情怀一窝蜂地扑将过去,其行为及其动机就很可疑,人们也大可以曾上演过的历史的剧情来提前为其盖上定论之板。
只不过,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国企身上,说明国企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还有待改进;而如果发生在多方出资者持有的企业身上,则说明这个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不小的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
前不久为媒体报道的武汉千亿级芯片项目陷入烂尾危机,已投入的153亿打了水漂的一幕,就是千军万马搞芯片这场大戏的序幕片断。
据《瞭望》周刊记者在几个地方的调查,仅在最近1年多时间里,中国已6个百亿级芯片项目陷入烂尾,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5省的6个芯片大项目“如今已人去楼空”,其中个别项目规划投资规模甚至达到千亿级别……有统计表明,除个别省份外,全国各省区市准备在芯片项目上的投入已有数万亿的规模。
盲目投机,计算机研究生赚得剧毒“甜苹果”
马百奇
【期刊名称】《青春期健康》
【年(卷),期】2022(20)7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当然也包含当下人人都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和家居电器,作为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在如今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取得光速般的发展。
但是,我们在得益于网络科技带给生活种种便利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网络信息安
全的保障。
近日,江西省警方公布了一起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涉嫌利用编程代码非法
入侵医院疫苗排队系统的案件,引起人们的热议。
学生和网络犯罪本应离得十万八
千里,发生这样的事件让人不免唏嘘。
本文将通过对这起高科技犯罪的剖析,警醒青
少年,有些投机取巧行为是不可取的。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马百奇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苹果籽有剧毒不能吃?
2.对当前盲目投机环境下理性投资观的倡导
3.苹果——甜:粉红色带红丝的苹果最甜吗?
4.为啥西瓜中间甜,而苹果是靠皮甜?
5.为啥西瓜中间甜,而苹果是靠皮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红芯闹剧:科研“不吹牛”是底线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34期
号称“研发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的红芯公司,在8月15日完成了2.5亿元C轮系列融资。
但很快就遭遇了打脸。
有IT从业人员,指出这款“自主可控”的国产浏览器,只不过是谷歌浏览器Chrome换了一个壳,安装包被解压之后里面就是两年前的Chrome4.9版本,之前吹得神乎其神的能够向下兼容微软XP系统的功能,也不过是因为较新版本的Chrome不再支持微软XP系统罢了。
很多舆论把红芯的“挂羊头卖狗肉”,与十多年前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教授打磨摩托罗拉芯片、冒充自主研发,骗取国家资金的“汉芯事件”相提并论。
8月16日,紅芯公司CEO陈本峰紧急对媒体表态:承认程序是基于Chrome开发的,但“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
没被扒皮之前,反复渲染民族牌、安全牌、自主研发牌,被扒皮之后,把口径悬崖式下降到了“我们没有骗过政府的钱”,这种唾面自干的解释,让公众无法接受,也把红芯的商业操守降到了冰点。
明明就是基于他人的技术,却只字不提,反而高调宣传“红芯就是做中国自己的内核”,“掌握内核技术,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应用安全”,甚至列出一系列政府官网为自己产品背书,把朴素的家国情怀换算成满满的商业算计。
在当下风云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中国科技的发展进步,渴望中国拿出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渴望中国的技术研究不被别人“卡脖子”。
但是技术发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不能化缘乞讨,更不能靠吹牛来画饼充饥。
(摘自澎湃新闻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