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大肠菌群数量测定
- 格式:docx
- 大小:22.41 KB
- 文档页数:7
粪便中大肠菌群总数
摘要:
一、大肠菌群总数的定义
二、大肠菌群总数的检测方法
1.平板计数法
2.免疫磁珠法
三、大肠菌群总数与健康关系
1.与肠道菌群平衡的关系
2.与粪便卫生质量的关系
四、大肠菌群总数的参考值
正文:
大肠菌群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粪便中所含大肠菌群的数目。
它是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用于评估人体肠道中菌群平衡状态,以及粪便的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总数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平板计数法和免疫磁珠法。
平板计数法是测定大肠菌群总数的最常用方法。
它通过将粪便样品均匀涂布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然后在特定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对菌落进行计数。
免疫磁珠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它通过抗体与目标菌结合,然后用磁珠捕获结合的细菌,最后通过计数磁珠的数量来推算大肠菌群总数。
大肠菌群总数与健康关系密切。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形成一个稳定的菌群平衡。
大肠菌群总数的变化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大肠菌群总数还可以反映粪便的卫生质量。
若大肠菌群
总数过高,可能表明粪便中存在较多的致病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大肠菌群总数的参考值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大肠菌群总数应该小于10^8 CFU/g粪便。
作业指导书 页码:第 1页,共11页 文件编号:JLQX-03-022 版次:2022版,第0次修订 文件名称: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发布日期:2022 年1 月1 日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1、方法依据水质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2、合用范围总大肠菌群是指那些能在37℃48h之内发酵乳糖产酸气的、需氧及碱性厌氧的革兰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主要包括有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菌属的细菌。
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中,多管发酵法可合用于各种水样(包括底泥),但操作较繁,需要时间较长;滤膜法主要是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操作简单快速。
如果是使用滤膜法,则总大肠菌群可重新定义为:所有能在含乳糖的远腾氏培养基上,于37℃24h之内生长出带有金属光泽暗色菌落的、需氧的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粪便中存在有大量的大肠菌群细菌,在水体中存活的时间和对氯的反抗力等于常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相似,因此将总大肠菌群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是合适的。
但在某些水质条件下,大肠菌群细菌在水中能自行繁殖,这是不利之处。
作业指导书 页码:第2页,共11页 文件编号:JLQX-03-022 版次:2022版,第0次修订 文件名称: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发布日期:2022 年1 月1 日3、测定原理3.1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是根据大肠菌群细菌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检验,以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多管发酵法是以最可能数简称MPN来表示实验结果的。
实际上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如果从理论上考虑,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检定,可以发现这种估计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
无非只决于那些既显示阳性有显示阴性的稀释度试管重复数目增加,这种差异便会减少,对于细菌含量的估计值,大部份取决于那些即显示阳性又显示阴性的稀释度。
水质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方法学报告起始日期:2018年月日结束日期:2018年月日一、实验目的掌握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二、依据标准文献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2 多管发酵法三、适用范围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四、方法原理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多管发酵法的原理是根据统计学理论,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检验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估计水体中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试验结果以最可能数,简称MPN 表示。
计算出数量/L。
(most probable number)五、仪器设备(1)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型号:YXQ-LS-50SII 容积:50升(2)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3)酒精灯、镍铬丝接种棒。
(4)培养皿(直径100mm)、试管(5×150mm),吸管(1、5、10mL)、烧杯(5)(200、500、2000mL)、锥形瓶(250、1000mL)、采样瓶。
六、试剂材料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伊红美蓝培养基,营养琼脂。
七、实验步骤 1. 试验准备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按瓶上标志配制好液体培养基后,取10支20毫升试管,5支30毫升试管,内置小导管。
5支30毫升试管加入10 mL 2倍浓度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10管加入10 mL 单倍浓度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试管加硅胶塞。
伊红美蓝培养基:按瓶上标志配制好300 mL 液体培养基后,倒入锥形瓶500mL 中,加硅胶塞。
营养琼脂:按瓶上标志配制好200mL 液体培养基后,倒入锥形瓶500mL 中,加硅胶塞。
取采样瓶多个,接种棒,培养皿35对,密封包装。
以上物品材料于 121℃高压灭菌器中灭菌 30min 备用。
2. 样品测定取500mL 锥形瓶内的营养琼脂液体培养基,倒入约20mL 灭菌好的培养皿中,超净工作台不同位置各放1对,共10对,操作间不同位置各各放1对,共10对。
地下水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
地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反映出
水质的卫生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测定方法:
1. 膜过滤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通过将地下水样品通
过0.45微米的膜过滤器,然后将膜放置在含有大肠菌群特异培养基
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培养后,通过计数形成的菌落来确定水样
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2. 荧光素基因定量PCR法,这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提
取地下水中的DNA,使用荧光素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
使用荧光素探针进行定量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
菌群的数量。
3. 色素培养基法,使用含有某种特定底物的琼脂平板进行培养,通过大肠菌群对底物的特异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测定其数量。
4. 流式细胞术,这是一种高通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将水样中的
微生物染色标记,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菌
群的数量。
总的来说,测定地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水质进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大肠菌群的数量,了解其在肠道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健康的关系。
实验方法:我们采集了一组健康人群的粪便样本,并使用培养基和平板计数法对大肠菌群进行测定。
首先,我们将粪便样本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后,我们对培养皿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结果得出大肠菌群的数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我们发现健康人群的大肠菌群数量在正常范围内,平均值约为10^8 CFU/g。
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个体之间的大肠菌群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稳定的分布情况。
实验分析:大肠菌群在肠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体消化食物、产生维生素等。
同时,大肠菌群的数量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肠道问题。
因此,通过测定大肠菌群的数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测定,我们得出了健康人群大肠菌群数量的正常范围,并认识到了大肠菌群在肠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这一实验结果,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关于肠道健康的参考信息,促进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肠道健康。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和生活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2方法概要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C 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 24h 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总大肠菌群数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
本标准参照GB 5750-85制订。
3试剂和材料 3.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外购商品培养基或按下列方法自行配制。
3.1.1 组分蛋白胨 10.0g 牛肉膏 3.0g乳糖 氯化钠1.6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蒸馏水3.1.2 配制将蛋白胨、牛肉膏、乳糖及氯化钠置于 节pH为7.2〜7.4,再加入1ml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充分混匀,分装于装有倒管的试管中,置于高 压蒸汽灭菌器中,以 115C 灭菌20分钟,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2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3.1 )各组分的称量增加三倍配制。
3.3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供多吕发酵法用) :外购商品培养基或按卜列万法自行配制。
3.3.1组分蛋白胨 10.0g乳糖10.0g磷酸氢二钾3.5g琼脂10〜30g蒸馏水1000ml无水亚硫酸钠5g 左右 5.0g 5.0g 1.0ml 1000ml10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用 1mol/L 的NaOH 或HCI 调332 贮备培养基的配制先将琼脂加至9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和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用1mol/L的NaOH或HCI调节pH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以115C灭菌20分钟,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3.3.3平皿培养基的配制将上法制备的贮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烧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空试管中。
再按比例称取所需的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个灭菌空试管内,加灭菌水少许使其溶解后,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以灭菌。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方法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大肠菌群数咋测定的哈。
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多管发酵法。
这就像是一场微生物的小比赛呢。
咱先得把样品采集好,比如说水啊或者食品之类的。
然后把样品放到乳糖胆盐发酵管里头。
这就像是给大肠菌群准备了一个特别的小屋子,要是有大肠菌群在,它们就会在这个小屋子里开始“搞事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你就可以看到小管子里有气泡啦,这时候就像是它们在跟你说“嗨,我们在这儿呢”。
要是在乳糖胆盐发酵管里有反应了,咱就得把这些有反应的培养液再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
这个平板可神奇啦,大肠菌群在上面会长出有自己特色的菌落呢。
就像它们在这个新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独特的模样。
这些菌落可能是紫黑色的,还有金属光泽,就像一群穿着闪亮衣服的小演员。
通过数这些有特色的菌落,就能大概知道大肠菌群的数量啦。
还有一种方法叫滤膜法。
这个就像是用一个小筛子来筛出大肠菌群。
先把样品通过滤膜过滤,大肠菌群就被留在滤膜上啦。
然后把滤膜放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
那些大肠菌群就会在滤膜上慢慢长大,形成小点点一样的菌落。
咱们再数这些小点点,就能知道大肠菌群的数量咯。
不过呢,在做这些测定的时候呀,一定要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哦。
就像咱们做饭得按照菜谱来一样,测定大肠菌群数也得按照严格的步骤。
不然的话,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呢。
比如说,要是不小心把别的细菌也带进去了,那就像是一场混乱的聚会,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啦。
总之呢,测定大肠菌群数虽然有点小复杂,但是只要按照方法来,就能够准确地知道样品里大肠菌群的情况啦。
这对保障咱们的健康可重要了呢,不管是喝的水还是吃的食物,知道大肠菌群的数量就能知道它们是不是安全的,就像给咱们的健康上了一道保险。
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测定步骤1. 什么是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这个名字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它就是咱们肚子里的一种细菌,主要生活在肠道里。
别看它们个头小,作用可大着呢!总大肠菌群可以帮助消化食物,维护肠道健康。
不过,如果它们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比如水里或者食物中,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监测总大肠菌群的数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2. 为什么要用多管发酵法?说到检测总大肠菌群,咱们就不得不提到“多管发酵法”了。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各种实验室使用,关键是准确度也杠杠的。
用这方法,咱们可以快速判断出样本中是否含有大肠菌群,真是一箭双雕嘛!而且,这个过程就像做个小实验,感觉就像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调配药水,嘿嘿,兴奋得很。
2.1 准备工作首先,咱得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
首先,你得有样本,可能是水或者食物,随便哪个都行。
然后,你需要一些培养基,像是琼脂培养基或者液体培养基。
接着,准备一组试管,最好是八个,这样可以多做几组对比。
最后,别忘了准备好接种环和无菌操作的工具,保证你的实验环境洁净卫生,万一有其他细菌混入,那就得不偿失了。
2.2 实验步骤好啦,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进入核心步骤。
首先,咱得将样本取出,记得用无菌的方式哦,这可是科学的基本要求。
然后,把样本稀释,比如取1毫升样本,加9毫升的生理盐水,轻轻摇匀。
接着,咱就开始接种了!用接种环轻轻地从稀释液中取出一些,接种到试管里的培养基中。
哇,感觉像是在给细菌开派对一样,嘿嘿!然后,把试管放在温控箱里,一般温度设定在3537度,这样有利于大肠菌群的生长。
等个24小时,咱们就可以来看结果了。
结果出来后,看看试管里的液体是否变成浑浊状态,这就是发酵的表现哦。
如果有气泡产生,那就说明有总大肠菌群在派对上欢乐地唱歌跳舞啦!3.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出来之后,咱们可得好好分析一下。
要是有发酵的现象,那就得进一步确认大肠菌群的具体数量。
这里面有个技巧,就是要用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多次接种,这样可以帮助咱们更准确地估算出总大肠菌群的数量。
微生物综合实验: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水源水的平板菌落计数的原则。
3、学习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了解大肠菌群数量与水质状况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水中细菌总数可作为判定被检水样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标志。
本实验应用平板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
由于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细菌总数仅是一种近似值。
目前一般是采用普通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我国规定1ml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大肠菌群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的、在37℃培养24~28h能发酵乳糖产酸与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它们普遍存在于肠道中,且具有数量多,与多数肠道病原菌存活期相近,易于培养和观察等特点。
大肠菌群数是指每升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的近似值。
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两种。
本实验采用多管发酵法,它被称为水的标准分析法,即将一定量的样品接种乳糖发酵管,根据发酵反应的结果,确证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后在检索表中查出大肠菌群的近似值。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三倍浓度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兰培养基(EMB培养基)。
2、试剂:无菌水、结晶紫染液、卢氏碘液、95%乙醇、番红染色液。
3、器皿:灭菌三角烧瓶,灭菌的带玻璃塞瓶,灭菌培养皿,灭菌吸管,灭菌试管,德汉氏小管,载玻片,无菌空瓶,移液管,接种环,酒精灯,注射器,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第一周(2008-11-11)1、制备无菌水:取4支试管,向每支试管中加入9ml自来水。
2、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 7.2~7.4)乳糖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乳糖5g,NaCl 5g,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蒸馏水1000ml,pH 7.2~7.4)三倍浓度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将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基浓缩3倍配制)3、将以上配制的无菌水和培养基全部进行灭菌处理。
总大肠菌群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监测中,普遍采用正常的肠道细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定肠道致病菌。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C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 内产酸产气的革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总大肠菌群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
一多管发酵法1 应用范围1.1 本法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特别是浑浊度含量高的水质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1.2 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
2 原理根据总大肠菌群应具有的生物特性,产气,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典型菌落。
3 仪器3.1xx3.2 革兰氏染色用有关器材。
3.3 高压蒸汽灭菌器。
3.4 干热灭菌箱。
3.5 恒温箱。
3.6 冰箱。
3.7 放大镜。
3.8 试管、平皿(直径4 培养基4.1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4.1."1 成分蛋白胨10g 牛肉膏3g 乳糖5g 氯化钠5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蒸馏水1000ml4.1."2 制法将蛋白胨、牛肉膏、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4.2 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浓缩三倍配制。
4.3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供多管发酵法用)4.3. "1 成分蛋白胨10g乳糖10g磷酸氢二钾3. "5gxx15~30g蒸馏水1000ml无水亚硫酸钠5g 左右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4.3. "2 储备培养基的制备如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9cm)、刻度吸管等,置于干热灭菌箱中1ml10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充分混匀,分装于装有倒管的试管中,在37C24h内能发酵乳糖并产酸160C灭菌2h调整pH 为7."2~7."4,再加入1ml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以115C乳糖及氯化钠置于20ml先将琼脂加至900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值为7."2~7."4 ,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中以115C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方法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如下:一、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得到的1克或1毫升样品中所含的活菌个数。
它反映了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是判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样品处理:根据样品是固体或液体,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固体样品,先进行均质化处理,将其粉碎并混匀。
对于液体样品,直接进行摇匀。
2.稀释:根据样品的污染程度,将样品稀释至适当浓度。
通常采用系列稀释的方法,即先将样品稀释10倍,再稀释10倍,直到适合接种。
3.接种: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可以采用倾注法或涂布法。
倾注法是将稀释后的样品倒入培养皿中,摇匀后倾注培养基;涂布法是将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4.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般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5.计数:观察培养后的菌落数量,并计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在30℃-37℃的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生长并产生深紫色素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它主要来源于肠道,是人类肠道中的主要菌群之一。
大肠菌群的测定对于食品卫生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样品处理:与菌落总数测定类似,将固体或液体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和稀释。
2.接种: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可以采用倾注法或涂布法。
3.培养:将接种后的平板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般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在培养过程中,大肠菌群会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形成深紫色的菌落。
4.验证试验: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验证试验。
可以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对可疑菌落进行染色,以便确认是否为大肠菌群。
5.计数:观察培养后的菌落数量,并计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的检测机构或标准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另外,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实验室的卫生条件、仪器的校准、试剂的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因素。
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测定步骤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测定步骤,这可是个不简单的活儿。
咱们得一步一步来,不能马虎。
先说说第一步,准备工作。
1.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咱们得准备好实验用的器材和试剂。
实验器材包括:多管发酵装置、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显微镜、比色计等。
试剂方面,主要有大肠杆菌培养基、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等。
这些器材和试剂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可不能马虎。
1.2 准备大肠杆菌培养基接下来,咱们要准备大肠杆菌培养基。
这个过程可不像吃火锅那么简单,需要耐心和细心。
将胰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分别加入到适量的水中,加热至120°C左右,然后冷却至50°C左右。
接着,将培养基中的氯化镁、硫酸铜等成分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搅拌均匀。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放入恒温箱中进行灭菌处理。
第二步,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培养。
2.1 接种大肠杆菌在完成了培养基的制备后,接下来就是接种大肠杆菌了。
这个过程可不能让大肠杆菌逃跑哦!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用无菌吸管轻轻搅拌均匀。
接着,将搅拌好的样品转移到多管发酵装置中,进行后续的发酵操作。
2.2 培养大肠杆菌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后,接下来就是等待它们成长的过程了。
这个过程可不像看电影那么轻松,需要耐心等待。
一般来说,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大约需要24-48小时才能开始繁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第三步,发酵过程的控制与监测。
3.1 控制发酵条件在完成了大肠杆菌的接种与培养后,接下来就是控制发酵条件了。
这个过程可不像玩游戏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时刻关注。
我们需要将多管发酵装置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进行恒温培养。
我们需要使用磁力搅拌器对发酵液进行搅拌,以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我们还需要定期检测发酵液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营养物质含量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发酵条件。
3.2 监测发酵过程在控制好发酵条件后,接下来就是监测发酵过程了。
大肠菌群测定实验报告大肠菌群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大肠菌群是人体肠道中的一类重要菌群,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大肠菌群的数量和种类,了解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不同因素对大肠菌群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收集参与实验者的粪便样本,标记编号。
2. 样本处理:将粪便样本均匀取样,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3. 菌落计数:将稀释后的样本分别均匀涂布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4. 菌落观察:观察培养后的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记录不同形态的菌落数量。
5. 菌种鉴定:通过形态学特征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菌落进行鉴定,确定大肠菌群的种类。
实验结果:经过菌落计数和菌种鉴定,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大肠菌群数量:参与实验者的大肠菌群数量在不同个体间有所差异,平均菌落计数为X CFU/g。
2. 大肠菌群种类:通过菌种鉴定,我们确定了参与实验者大肠菌群的主要种类,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
讨论:1. 大肠菌群与人体健康:大肠菌群在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参与食物消化、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合成维生素等多种生理过程。
因此,大肠菌群的数量和种类的稳定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2. 影响大肠菌群的因素:大肠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抗生素使用等。
不良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以及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大肠菌群失衡,从而引发肠道疾病。
3. 维护大肠菌群健康的方法: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益生菌,避免滥用抗生素,定期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等,都是维护大肠菌群健康的重要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大肠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影响大肠菌群的因素。
为了维护大肠菌群的健康,我们需要注意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进一步研究大肠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肠道相关疾病,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1. Sekirov, I., Russell, S. L., Antunes, L. C., & Finlay, B. B. (2010). Gut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Physiological reviews, 90(3), 859-904.2. Qin, J., Li, R., Raes, J., Arumugam, M., Burgdorf, K. S., Manichanh, C., ... & Wang, J. (2010). A human gut microbial gene catalogue established by metagenomic sequencing. Nature, 464(7285), 59-65.。
总大肠菌群
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监测中,普遍采用正常的肠道细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定肠道致病菌。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总大肠菌群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
一多管发酵法
1应用范围
1.1本法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特别是浑浊度含量高的水质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1.2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
2原理
根据总大肠菌群应具有的生物特性,
产气,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典型菌落。
3仪器
3.1显微镜
3.2革兰氏染色用有关器材。
3.3高压蒸汽灭菌器。
3.4干热灭菌箱。
3.5恒温箱。
3.6冰箱。
3.7放大镜。
3.8试管、平皿(直径
4培养基
4.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4.1.1成分
蛋白胨10g
牛肉膏3g
乳糖5g
氯化钠5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蒸馏水1000ml
4.1.2制法
将蛋白胨、牛肉膏、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4.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浓缩三倍配制。
4.3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供多管发酵法用)4.3.1成分
蛋白胨10g
乳糖10g
磷酸氢二钾3.5g
琼脂15~30g
蒸馏水1000ml
无水亚硫酸钠5g左右
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
4.3.2储备培养基的制备如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9cm)、刻度吸管等,置于干热灭菌箱中
1ml
10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充分混匀,分装于装有倒管的试管中,在37℃24h内能发酵乳糖并产酸160℃灭菌2h
调整pH为7.2~7.4,再加入1ml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以115℃乳糖及氯化钠置于
20ml
先将琼脂加至900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值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中以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4.3.3平皿培养基的配制
将上法制备的储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烧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空试管中。
再按比例称取所需的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个灭菌空试管内,加灭菌水少许使其溶解后,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0min以灭菌。
用灭菌吸管吸取已灭菌的严硫酸钠溶液,滴加于碱性品红乙醇溶液内至深红色褪成淡粉红色为止。
将此亚硫酸钠与碱性品红的混合液全部加入已融化的储备培养基内,并充分混匀(防止产生气泡),立即将此种培养基适量倾入于已灭菌的空平皿内,待其冷却凝固后置冰箱内备用。
此种已制成的培养基于冰箱内保存不宜超过二周,如培养基已由淡红色变成深红色,则不能再用。
4.4伊红美蓝培养基
4.4.1成分
蛋白胨10g
乳糖10g
磷酸氢二钾2g
琼脂20~30g
蒸馏水1000ml
2%伊红水溶液20ml
0.5 %美蓝水溶液13ml
4.4.2储备培养基的制备
先将琼脂加至9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为7.2~7.4。
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以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4.4.3平皿培养基的制备
将上法制备的储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烧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已灭菌的2%伊红水溶液及一定量已灭菌的0.5%美蓝水溶液,加入已融化的储备琼脂内,充分混匀(防止产生气泡)立即将此种培养基适量倾入于已灭菌和空平皿内,待其冷却凝固后置冰箱内备用。
5步骤
5.1生活饮用水
5.1.1初发酵试验:在2个各装有已灭菌50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瓶中(内有倒管)内,以无菌操作各加入水样100ml;在10支装有已灭菌
胨培养液的试管中(内有倒管),以无菌操作各加入水样10ml,混匀后置于
24h。
5.1.2平板分离:经培养24h后,将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分别接种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再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
18~24h,挑选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取菌落的一小部分进行涂片、革兰氏试验、镜检。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的菌落:
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的菌落:
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淡紫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并
4.2)的大试管或烧5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37℃恒温箱内培养
5.1.3复发酵试验:上述涂片镜检的菌落如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则挑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再接种于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内有倒管),每管可接种分离自
同一初发酵管的最典型的菌落1~3个,然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有产酸产气者(不论倒管内气体多少皆作为产气论),即证实有总大肠菌群存在。
5.1.4根据证实有总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瓶)数查表1,报告每升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表1总大肠菌群数检数表
(接种水样总量300ml—100ml 2份,10ml 10份)
100ml水量的阳性012
管(瓶)数
10ml水量的阳性管数
每升水样中每升水样中每升水样中
总大肠菌群数总大肠菌群数总大肠菌群数0<3411
1
23818
371327
4111838
5142452
6183070
223692
7
82743120
93151161
103660230
4069>230
5.2水源水
5.2.1将水样作1:10稀释。
5.2.2于各装有5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4.2)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水样;于各装有10ml乳糖蛋白胨培养液(4.1)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1ml水样,于各装有10ml乳糖蛋白胨培养液(4.1)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1ml1:10稀释水样。
共计15管,三个稀释度。
以后的检验步骤同上述生活饮用水的检验方法。
5.2.3根据证实有总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数查表2报告每升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
表2总大肠菌群检数表
(接种水样总量55.5ml,其中5份10ml水样,5份1ml水样,5份0.1ml 水样)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