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5艺术技巧赏析类探究小说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7
专题05 散文阅读鉴赏考点解析专训(1)(教师版)时间:40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小题。
在别墅李广田因为养病,住在乡下的别墅里,同来作伴的,只有母亲。
叫做别墅,也只是说着好听罢了,其实也不过是旷野的几间农舍,四围又绕上了一带短垣。
这农舍,距我们的市镇尚有十里,举目四望是绿树,是田禾,农舍附近,就是自家的农田之一部。
在农田之一角,有自家的一片榆林。
“娘,我将做些什么来自己消遣呢?”时常向母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三岁的小孩似的,觉得什么事也不能做,除非得到了母亲的允许或帮助。
这时,母亲便照例地回答我,说:“医生再三嘱咐,不准你做什么事,你只要晒晒日头,睡睡觉,就已经够了。
”说实在的,同母亲住在一块,我还能有什么可做呢。
书,是不让读的;信,也不许写。
一切文具,都不在手下,就是偶尔想写下点什么记号之类也不可得。
原先住在镇上,那里有许多可以谈天的人,无论是那些吸着长烟管的农夫或踢毽子打球的孩子们,都会给我以欣慰。
然而,怕我受不起那些烦扰,才终于搬到了野外来,虽然自己最怕寂寞,为了养病,也不能不安于寂寞了。
而母亲呢,终日只打算着我饮食起居的事,便已操劳不少,老年人只为了儿子的病而担忧的心情,我已深深地体谅到了,我不愿意在任何事情上违背母亲的意思。
有一天,当吃着晚饭的时候,母亲忽然想起来似的,说:“明天是镇上的市集了,我想去买些菜来,如能买到一只鸡便好了,因为昨天镇上的王家伯母来,说你是应当吃鸡的,可作药物,又可以当饭吃的呢。
”说着,显出很得意的样子,征求我的同意。
次日清晨,用过早点之后,母亲便独自到市集去了。
回来时日已向午,母亲很得意地说:“不但买了鸡来,还学了吃鸡的方法来呢。
”便从麻袋里放出一只肥大的公鸡来,黑羽毛,金颈项。
顶上的冠子大而且红,昂了首,抖擞着精神,是一只很可爱的公鸡。
可惜在腿上还系着只破鞋,像带着脚镣一般,使它不能十分自由,不然我想它怕要逃去了。
“是今天就杀呢,还是等到明天?”母亲问。
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真题速递【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
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
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
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
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
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
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
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
高考“小说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一、必备知识归纳:(一)叙述艺术叙述(记叙、叙事)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表现在叙事的人称、方式和线索三个方面。
(二)描写艺术小说中的描写从描写对象看分为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
其中人物描写是赏析的重点。
(1)景物描写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C、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d、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e、白描和工笔。
(3)场景描写艺术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描写的作用有:(1)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2)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一种象征。
(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②展示人物性格。
一些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精神风貌。
③凸显环境特征。
文章中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往往要借助典型环境的描写,因此文章对一景一物的细致描写,不仅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凸显环境特征。
④表达真挚情感。
一篇文章能感染读者,往往因为其表达的情感真挚。
而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⑤深化作品主题。
好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三)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象征: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小说阅读典例专题五反套路探究类一、典题展示1.(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
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6分)①文体特点:文本一是小说,具有虚构性/艺术性;文本二是纪实文学,具有真实性。
②情节方面: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过程较具体;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
③人物塑造方面/手法方面:文本一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老胡的形象;文本二通过回忆录结合采访的形式真实记录陈毅的经历。
④环境方面:文本一有较为细致的环境描写;文本二缺少环境的烘托渲染。
⑤语言方面:文本一重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文本二叙事平实,语言简洁。
2.(2022年绵阳一诊《帕米尔高原的流脉》)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你对文本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6分)附文本二画线句:这不是简单的新闻纪事文,当然,故事是经过我的一番点染,而且小说化了。
但是从开始,我便压制着自己的笔尖,不使小说流于夸张。
此题答案可答的角度多,只展现大体思路:①真实性+分析(有真实的背景/有现实基础/以抗战为背景/以国共合作为背景情节虚构/情节手法上运用对话+分析人物塑造上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分析②小说化(有艺术表现力)有环境的烘托+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分析运用第三人称使情节叙事客观+分析③不流于夸张人物典型真实+分析主题不过度拔高+分析语言质朴、贴近生活+分析3.(2022年成都七中三诊模拟陈毓《祈雨》)文本二谈到了陈毓强调小小说的创作要“有意蕴”,文本一是如何做到“有意蕴”的?请简要分析。
(6分)附文本二: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如一盘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意。
以小见大,即精微又辽阔,深沉的意蕴是小小说之意。
平淡的开始、平庸的收场是小小说最常见的失败。
所以,有意蕴在小小说那里最常见的表情是若有所思,击节赞叹,是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但愿能唤起这分阅读体验的小小说多点,再多点。
以小见大:通过记叙流水镇祈雨,表达了流水镇人对生养之地的热爱、回归与传承,引起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反思,题材小而意蕴辽阔、深沉。
小说专题训练-----艺术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唱谈歌民国三年,宝立的戏班唱得正红。
他唱武生,扮相俊俏,风流潇洒,上台亮相总能博来满堂彩。
沿河百里的戏迷都坐船来小城看宝立的戏,挤得小城其他武生戏班没了生意,便散了。
这年秋天,小城来了一个武生戏班。
班主是个女的,名叫李小童。
李小童先到宝立的戏班拜码头。
宝立冷眼看李小童,见她二十几岁,杏眼桃腮,说话平和,礼节周到。
宝立不好寻衅,就淡淡道:“客不压主。
每晚我的戏散了,李老板方可开戏。
”李小童拱手笑道:“自然。
”第二天晚上,宝立散了场,便在台下看李小童开戏。
李小童先唱《长坂坡》,手眼身法步,念唱跳做打,功夫十分到家。
与她配戏的大花脸,功夫也极厚实。
宝立问过,此人名叫张和。
这场戏唱得一片喝彩声,宝立心中掠过几丝不快,戏没散,就起身走了。
这日,李小童请宝立到聚英茶楼饮酒,宝立略加推辞,就去了。
宝立坐定,李小童起身深施一礼:“承蒙宝立老板盛情关照,今日备薄酒谢您的大德。
”李小童戏班子的人齐向宝立敬酒。
宝立爽然一笑,饮了,就道:“我有一言相告,诸位随李老板在小城已威风了几日,也该另寻码头了。
”李小童笑道:“我们再唱两晚,凑足十场,图个吉数,便上路。
还求宝立老板宽容。
”宝立笑道:“如此最好。
”这天夜里,宝立唱罢,李小童开场。
李小童唱《战华山》,开场不久就要从五张八仙桌上翻下来,站稳亮相,是叫好的绝活儿。
宝立在台下看,见李小童爬上那五张桌子,似有些腿软,这场鼓多敲了两趟,李小童才猛地翻下来,竟仰面摔倒在台上。
台下大哗。
“什么武生戏?退票!”有人起哄。
李小童站起,朝台下施一礼,然后重新爬上那五张桌子。
台下死静,宝立提起了心。
李小童猛地翻下来,晃了晃,就站定,亮相,盯住台下宝立,嘴角溢出血来。
宝立迎住李小童的目光,心头一震,就站起身,大吼一声:“好!”率先鼓掌,又对周围的人吼:“叫好啊,叫好啊。
”李小童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到台上。
宝立不忍再看,颓然坐下,埋下头,泪就淌下来……第二天,宝立就带着自己的戏班走了。
核心突破五赏析艺术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艺术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手法散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见下表: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手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答案使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见下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简介李白(701—762),字,号。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诗人。
有之美誉,与并称。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的诗作。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二、写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说天宝四载(745年),一说天宝五载(746年)。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
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第05讲赏析艺术技巧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8)04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1)【考点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储备基础知识,明确内容作用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构建小说艺术技巧知识网络,重点掌握人物描写和语言两大艺术技巧,明确不同技巧的特点和作用,以便在之后的真题训练中可以灵活运用。
2.明确赏析范围,运用模板答题无论是赏析描写艺术还是语言艺术,我们必须要明确赏析的范围,是局部探究还是全文分析,是赏析作品语言还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同时还要根据文本的内容,运用模板进行规范化答题,保证不漏点、不少点。
3.组合考点训练,提升应试能力赏析艺术技巧在一篇小说中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对一篇文本多角度分析,掌握多个考点的内容,同时通过高考真题、模考试题强化训练,深化知识理解,提升应试能力。
总之,赏析艺术技巧类试题是高考中重要考点,考查知识点多样化,考查方式灵活化,在之后的高考中,考查频率可能增加。
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注意积累基础知识,尤其是描写艺术的内容,深化分析题干的提问形式和赏析范围,通过组合训练的形式,不断提升对考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备考策略思维导图】【知识导图整体框架】【主要考法归纳】赏析艺术技巧部分主要有两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赏析描写艺术和赏析语言艺术。
描写艺术包括人物、景物、细节和场景描写艺术,而语言艺术则包括用词特点、造句特点、手法特点和语言风格特点。
两者内容繁杂,需要重点分析掌握。
【小说艺术技巧概述】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专题05 诗歌鉴赏一、【202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所以选B项。
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考点五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客观题——突破高考第6题(解析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务事茹志鹃“淘淘,妈妈带你上医院看病去。
”我当机立断。
而且,一个聪明的念头突然闪现,像一道光似的照亮了一切。
请医生给淘淘开病假单。
明天,我就拿她的病假单去请假。
明天,我就可以在家照顾她,自己也可以喘口气。
明天,我就可以不回干校。
我浑身又来了力气,把淘淘裹了个严严实实,去了医院。
虽说花了医药费,可是一切如意。
诊断下来,淘淘是扁桃体发炎,打了退热针,给了四天的病假单。
不过医生在开病假单的时候,朝我看看说:“一般,小孩子生病,我们是不给开的,现在照顾一下吧!”我朝医生感激地笑笑。
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好人。
电车上一个乘客给我让了座。
我就抱着淘淘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淘淘撒娇地靠在我手臂上,头顶着车窗向外望着。
“喏!你看呀!”淘淘朝上一指,原来她倒看着窗外那些梧桐树枝。
“妈妈,这一枝是你,这个小丫丫是我。
”电车靠站了。
淘淘扳着我的脸,要我看车窗外面的一根树枝。
“不。
”我笑了,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总是这么重要。
其实,中国九亿五千万人,要排起队来,我这么一个普通而又普通的群众,连这树上的一个小节子都算不上呢!但我不愿扫孩子的兴,便笑道:“妈妈是那个小丫丫,你呢,是丫丫上的一个小节子!”果然淘淘高兴了,立即像唱歌似的唱了起来:“我是一个小节子,我是一个小节子……”一直唱到家里。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地上倒已是白晃晃的一片。
雪已停了。
淘淘还没醒,我就穿上套鞋,赶往静安寺,我们回干校的集合地点。
从那里请了假,回头就走菜场买点什么。
今天,小组长、单位的头头都在,也省得我拿了病假单东跑西颠,左等右候,可以当场拍板。
工宣队头头杜师傅,一直是对我比较照顾的。
但是,说不出来为了什么,我离集合地越近,心却越虚起来。
心越虚,性越急,胆越怯,走得气喘吁吁,领子里竟黏糊糊地冒汗了。
跑到静安寺一拐弯,我两条腿就挪不动了。
我望见了回干校的卡车,卡车上已插满了彩旗,车上架起了锣鼓,车帮的两边,贴上了斗大的标语:““五七”道路育新人,移风易俗过春节。
专题05 概括与分析论证思路【典例示例】(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与鸦片——审美幻觉批判①张扬感性,反叛传统的形象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
当我们在想象中把外在于我们的各种约束和禁锢抛到一边的时候,的确从中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解放感。
但问题在于:推掉一切文化的压抑以后,主体应该是一个自然状态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审美活动的情感指向是导向诗意化了的乡野民俗或美化了的感性存在,还是导向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充满着痛苦和悲剧性挣扎的现实存在?②从薄伽丘到卢梭、到弗洛伊德、到我们自己,一直把没有受到文明的束缚和压抑的自然的人视为审美和人生的理想,由此产生了整个浪漫主义文化。
文学通过这种手段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为文学自身在异化的、冷漠的世界里争到了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
③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原始人那里充满着人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极其残酷的斗争,现代人看来极富诗意的古代风俗和物品(例如雕塑、面具),曾经用于实用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目的。
那种向往自然的和谐、向往远古的审美意向是我们的文学脱离现实,满足于美妙的幻觉自娱,日益衰竭的根源所在。
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在人的内心世界投上阴影,这种阴影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激发出巨大的力量。
当人不能通过内部调整来超越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时,或者说,当外在世界的压力摧毁了人自身的内在凝聚力时,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存在和想象之间的联系才彻底断裂开。
④没有异化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破碎的世界和异化的生存环境中,艺术构筑起一个完整的、非异化的世界。
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超越了外在世界的压迫,超越了个体存在的有限性,体验到了完整的人类存在。
然而,在人类创造的文化中,所有能使我们达到高峰体验状态的途径,往往也可以变成人类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工具。
这也许是人类文化发展最富于悲剧性意味的规律:不从具体的、现实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使内容变成形式,就不能实现精神的高翔并获得普遍性,然而,形式一旦从内容中独立出来,又为割断形式与具体现实的联系、成为某种虚幻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专题05 艺术技巧赏析类探究(小说)【表达技巧】优秀的小说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要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构思。
小说的艺术技巧同样是作者艺术风格的体现,精巧的构思、层层的渲染、出人意料的结尾都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
常见题型(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思路导航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知识储备小说的表达技巧,具体来说,一是表达方式,二是修辞手法,三是表现手法,四是布局谋篇。
◆表达方式一、叙述(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事,是叙事者介入故事,甚至变成故事中的人物。
【好处】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2、第二人称:“你”一进入故事,读者介入情节或陷进故事的程度别别的人称更深入,不需要再经转换。
【好处】亲切自然,抒情更强烈动人,作者态度更鲜明。
3、第三人称:叙事者全知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好处】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好处】把叙述内容表述的条理清楚,自然流畅。
2、倒叙:先把叙述时间的结局或事件发生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段提到前边,然后再按照时间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
【好处】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地解说。
插叙的内容可以使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时间、背景的介绍。
【好处】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是文章内容更充实,叙述曲折,行文错落有致,结构严密。
4、补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读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地补充、交待。
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出予以弥合。
【好处】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整,是叙事周严,不留破绽。
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好处】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叙述角度1、全知视角。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对所有的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很清楚。
2、有限视角。
叙事者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二、描写(一)关于描写诗歌中描写以写景为主,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描写包括环境和人物形象。
1、描写的内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描写包括描写外貌(肖像、服饰)、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等。
场景描写:环境、人物,事件。
2、描写的方法:白描和细描白描:又叫粗笔勾勒。
用朴素简炼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好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包括外形勾勒,一句一景)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包括细节描写,渲染)【好处】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
漫画式描写: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动作或语言等。
【好处】突出人物特征。
3、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动态和静态,远景和近景,仰视和俯视,实景和虚景,声音和颜色,视听触嗅,点面结合。
(二)描写作用: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描绘人物的外貌及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情态,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细节描写:(1)丰富人物形象,突出环境特点。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2)线索作用;(3)推动情节的发展;(4)为下文作铺垫。
4、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如《丹柯》开头,烘托人物形象,为表现丹柯的英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美的主题奠定昂扬基调。
5、社会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及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主题。
三、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强调了祥林嫂内心的痛苦,一次次的重复表明她已经没这种痛苦折磨的麻木了。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写作的对象没有主次之分。
用于一句中或一个片段属于修辞手法,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用于整篇属于表现手法。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如《老人与海》:“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可想呢?没有。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对比、设置悬念、联想、想象等。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作用】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赋予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启发读者的思考。
使文章“言在此而义在彼”。
2、渲染、衬托和烘托:渲染,属于正面描写,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铺陈,集中描写。
【好处】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加深主题。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的服饰的描写,突出王熙凤与众不同、精明狡黠、善于逢迎等特点。
烘托:属于侧面描写,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事物加以描写,表现想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叫“烘云托月”,常见的以景烘托人物,以甲物烘托乙物(只写云不写月)。
如环境描写往往烘托人物形象。
【好处】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衬托:属于侧面描写,又叫映衬,就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地突出显现出来。
按主要事物和陪衬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关系上的不同,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三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主要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烘托,只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映衬要写的事物;衬托却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
三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3、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中心,更有震撼力。
【好处】选材精当,构思巧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丰富的联想。
4、扬与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
【好处】引发好奇,情节曲折。
高考真题在线一、【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6分)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
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
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
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
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
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
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
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
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