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第4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8
旅游经济学重点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中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旅游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旅游经济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众多,包括个人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旅游产品价格、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文化因素等。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用于旅游的支出往往也会增加。
闲暇时间的多少也会影响旅游需求,例如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会刺激人们的旅游欲望。
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动对旅游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则会使需求减少。
然而,对于某些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动可能对需求的影响较小。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
一个具有丰富多样、高品质旅游资源的目的地更容易吸引游客。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会影响旅行的成本和时间,从而对旅游需求产生作用。
距离越近,旅游需求往往越大。
文化因素如旅游观念、风俗习惯等也会影响人们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供给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能够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供给包括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吸引物等。
旅游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的设施。
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直接影响游客的出行选择,良好的住宿和餐饮设施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旅游服务包括导游服务、咨询服务、安全保障等。
优质的服务能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旅游吸引物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如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主题公园等。
旅游目的地需要不断开发和保护旅游吸引物,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供给还受到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三、旅游市场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旅游市场的结构包括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市场。
第四章旅游市场内容提示旅游市场是旅游经济的基本范畴,旅游市场运行反映了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在前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着重研究旅游市场的类型、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竞争和旅游市场开拓,深入探讨旅游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
第一节旅游市场概述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1;“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 2;“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 3。
这表明,市场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也包括人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也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部门。
因此,旅游市场除具有一般市场的共同属性以外,还具有服务市场的某些特征。
此外,旅游市场与旅游业一样,还因旅游供求的一些特征而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如旅游活动的跨空间性、产品和需求的多样性、中间商和供应商的高度参与性、旅游消费的纯享受性、产品和服务的等级和相关产业的制约等。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年国民收入达到人均300美元时,人们就萌发了近距离旅游的愿望,达到人均1000美元时,人们便产生出境旅游的需求,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远程洲际旅游的动机就会形成。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形成了满足此种需求的旅游供给,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通过特殊的商品交换方式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市场指旅游产品供给者与旅游产品消费者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旅游市场指对旅游产品具有购买能力的旅游需求,即旅游客源市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旅游市场也在持续发展。
据WTO统计:1950年,全世界的国际旅游人数为0.25亿人次,旅游收入21亿美元。
到2001年世界旅游总人数为6.93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620亿美元。
旅游需求与供给1.旅游需求:定义: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有旅游欲望和足够闲暇时间的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旅游产品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2. 产生条件:客观条件: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
主观条件:旅游动机(个人出游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同人们的心理特征、文化素养、年龄和性别等个人因素密切相关,也同外界的客观因素,如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微社会环境。
(1)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中扣除个人所得税和日常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生活消费开支以及必需的社会消费开支后的余额。
(2)闲暇时间:指人们在进行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所需时间之外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3.主要特征:指向性、整体性、敏感性、多样性、复杂性。
4.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旅游资源因素。
5.旅游需求预测的类型与方法:①按预测期的长短分为远期、短期和中期预测。
②按预测内容分为:来访游客数量预测和旅游收入预测。
③按预测方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6.旅游需求弹性:(1)概念:是指旅游需求对各种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即旅游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状况。
(2)旅游需求弹性的主要类型有: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旅游需求交叉弹性、旅游需求代用品弹性。
其中旅游需求弹性指: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反应与变化关系。
7.旅游供给:(1)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2)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有:旅游吸引物因素、旅游的环境容量、旅游相关产品的价格、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预期因素。
(3)旅游供给的构成:A基本旅游的供给: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
B辅助旅游的供给:旅游基础设施。
(1)旅游供给的特征:计量差别性、产地消费性、时间持续性、产业关联性、种类多样性、非贮存性、灵敏性、替代性。
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调节摘要在旅游市场中,需求和供给以矛盾的形式出现,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控制,旅游供求均衡与一般的产品供求均衡相比较复杂也较难控制。
因此,从而要加强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从旅游的长远发展来确立调控目标,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供求的调节措施调节实践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和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旅游业现已成为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的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它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这样看来旅游业会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旅游业也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旅游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旅游活动,而不断发展地旅游活动同时也促进着旅游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是旅游经济的两大重要环节,分别代表着旅游市场上的买卖双方,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旅游活动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旅游供给和需求的存在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实现的前提。
旅游需求只有相适应的供给才能满足,旅游供给必须有一定支付能力的需求才能实现,达成两者之间的平衡.然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的主导地位是不一样的。
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不断产生的旅游需求导致旅游供给在数量、质量及效能上的持续增长或提高,而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供给越来越多地创造出新的旅游需求,使旅游需求日益发展、演进。
而供求之间的不断地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也使得旅游供求状况不断出现新的趋势。
是扩大旅游供给,以此来满足或刺激旅游需求,还是开拓旅游需求,以此来适应或促进旅游供给,始终是旅游业的时事问题.在旅游市场的运转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总是在相互不平衡的矛盾运动中趋向平衡,在旅游经济中,常以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然而研究旅游供求矛盾也是为了能找出更好的调节手段,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使得旅游业能够健康稳定的走向繁荣。
近年来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旅游业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是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旅游接待设施似乎并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旅游需求,使得人们的旅游质量始终不太能得到提高和升华.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公认的现代大众旅游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两点:一是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的增多,二是居民可自由支配的闲暇的增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社会条件。